夏糧有望好收成,為啥農民上路搶車?
水牛客
前幾日看到有新聞說:2010年全國夏糧有望再獲好收成,產量接近上年水平,是新華社發的。
該新聞引用農業部部長韓長賦6月1日說,據農業部農情調度和專家分析,今年全國夏糧有望再獲好收成,預計冬小麥產量比上年略增,夏糧產量接近上年水平。
但是我看到的情況不是這樣。
這兩天,正值農忙我回鄉下小住兩天,眼見得家鄉的農民們為夏糧的好收成發愁。這讓我想起了以前學的文章《多收了三五斗》,雖然情形不大一樣,但是夏糧豐收并不意味著農民增收。從新華社的報道來看,今年農業形勢是喜人的,是樂觀的,沒有看到農民兄弟們的難處,苦衷。
關于農民夏收的消息,我在各大門戶網站沒有看到只字的報道,在新華網、人民網這樣的政府網站也不見有報道。更推及報紙與電視,報道除了說形勢大好外,農民們遇到的問題,沒有人說,更不用提,能有人幫助他們去解決問題了。
在各大網站首頁看到最多的新聞是“城市房價”等等,農民問題只是在出現農民工的時候才有,但農民工是已經脫離土地的農民,已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農民了。那些在地里種糧食的農民被遺忘得太深了。
昨天晚上,在寧連公路,在回程的路上,我被震驚了。
一條省級高速公路上,不斷出現路被卡住的情況,經同行的司機解釋才知道,這是農民們上路搶車,把路給堵住了。
農民在路上攔截收割機,而這些收割機原定是要開往約好的農民家收割的。路被堵,收割機的車主與開著拖拉機擋在公路上攔車的農民在路上形成對峙。一邊不愿留,因為跟人約定了,不能爽約,一邊不放人,必須要收割機先幫自己割麥子。
這樣的路上的對峙,在十幾公里的路上就十多起。大家就這樣僵持著。
我說的現象發生在江蘇省淮安市農村。
農民們為什么搶車?
農民的生計完全是看天吃飯,而今年老天跟農民們制造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
這里,我且引用新華社報道的內容來說事:
“今年夏糧能夠獲得這樣的好收成,實屬來之不易。”韓長賦說,自去年入冬以來,氣候條件極端異常,農業自然災害多發重發,西南地區特大干旱百年一遇,北方冬小麥主產區低溫天氣多年少有,江淮和長江中下游地區持續低溫陰雨寡照,東北、西北雪多雪大、持續低溫,都給糧食和農業生產帶來極大挑戰。
受氣候影響,今年小麥收獲期普遍推遲了三到五天,夏收、夏種和夏管的生產農時更為緊張。韓長賦要求各級農業部門加大跨區機收、機播和機插作業的組織力度,動員各類機具參加搶收搶種,“搶晴天戰陰雨”,做到成熟一畝、收獲一畝、播種一畝,確保顆粒歸倉,為秋糧生產奠定基礎。
這種報道手法完成是悲喜轉換體。
我來解釋一下這個報道背后的意思。我們大家都已經感覺到了,今年的春天來得晚,夏天來得晚,當我們在城市里感謝老天爺的恩賜時(當然城里的女人們意見很大,因為她們一直不能穿上漂亮的裙子,她們希望天氣早熱的心情,到是與農民伯伯們有點一致),農民伯伯的神經開始緊張了。春節與初夏的低溫意味著麥子成長要晚熟。
新聞報道里說的小麥收獲期普遍推遲了三到五天,那可能講的是河南地區,在江蘇,有的地方推遲了十多天。這種連鎖反應是我們這些城里人想不到的。
我先喘口氣……
其實在我寫這個貼子的時候,悲劇已經發生了。
剛才我查了一下天氣預報,今天淮安地區天氣是多云轉雷陣雨,明天仍是雷陣雨,后天是多云。這意味那里麥地里有很多麥子沒有收上來,連續兩天陰雨,麥收的損失就很大,很可以就收不上來了。
麥子的穗不象稻子,基本是開口的,如果遇上連續幾天大雨,泡在水里的麥粒很容易發芽,麥子一發芽就沒用了。
如果連續兩天下雨,收割機至少四到五天不能下地收麥子,因為地里有水,土是松的爛的,機器不能下地作業,雨后如果不是暴曬的天氣,麥子是濕的 也無法收割。
昨天走的時候,我哥家的麥子還沒有割,我一直擔心昨夜里是不是割了。如果沒割今年的麥子投下去的上萬元的成本泡湯,今年半年的收入也上天見上帝了。我到現在還不知道結果,手機沒電了,也沒法給他們打電話問問。
回到北京,就看到北京在下雨,我知道這場雨遲早要飄到南邊的。
農民伯伯們的心理的承受能力是非常強的。因為這幾天他們面臨著這種半年收入被天拿走的危險,面臨著這種煎熬。平時我回家,對我總是很關心的哥哥,這次基本上沒有時間理我,連我回京時,都沒有跟我告別,可見他的壓力有多大。在回來的路上,我甚至想:明年幫他買一臺收割機,不讓他再受這種罪了。同時也很自責,為什么這些年就一直沒有想到要去幫他。
也許是因為今年情況特殊,前些年沒有出現這個問題----北方冬小麥主產區低溫天氣多年少有,江淮和長江中下游地區持續低溫陰雨寡照,導致小麥收割期推遲,同時把原先的小麥分地區先后成熟的規律打破,全區的小麥集中成熟,大家都集中搶收,對收割機的需求全堆在一個時間段里。
所以,此前沒有遇到這種困難。
大家看了天氣預報,知道今天明天會有雨,那些麥子沒有收的農民就走上公路,公開攔截在公路上忙著轉場的收割機。而這些收割機都是約好了人家的,這些人就在公路上對峙起來,路也半堵上了。
當地的政府呢?據司機講,當地政府的干部有的也上路幫助農民攔車,他們也是迫不得已啊,他們也只能這樣幫助這些可憐的鄉親了。
正在說話間,司機的電話響了。這是家鄉的鄉里干部打來的電話,問司機有沒有辦法找到收割機,讓他趕緊回去跟他上路去攔收割機去。
真是,人急了什么辦法都會去試。上路搶車……
跟老天搶時間啊,否則半年的辛苦就全都百廢了。
再回到第一貼子提到的新華社的報道:2010年全國夏糧有望再獲好收成,產量接近上年水平,全國夏糧有望現獲好收成,這句話還好,沒有說滿。幸虧沒說全國夏糧豐收在望。
農民的糧食如果沒有收到倉庫里,就不是自己的。今年夏糧的產量能否實現好收成,還要看天!
雖說要看天,可是“人”在這里能做點什么?政府能做點什么?這是農業部或者各個部的領導們要去反思一下的。糧食欠收,農民沒有收入,國家糧食危機就嚴重;糧食收成好,要看天,全是農民的事,我們給了農民多少的支持?糧食能不能收上來,是農民自己的事,農民只有上路搶車,這家搶著了,那家就沒車了,這家麥子收上來了,那家麥子就爛在地里了。
從報道里可以看出,領導們已經認識到今年農村夏收肯定要出現的難題了,從這個報道發表的六月一日,到今天的6月17日,半個月,沒有看到一些有效的行動!
這讓我想到了今年春天的西南旱災,這都是老天的錯嗎?如果水利設施做得好,旱災也不至于造成這么大的災難。有誰去反思過嗎?這種工作農民自己是無法做到的,只有擁有公共資源的支配權的人可以去做。
今年淮安地區的收割機的缺口有多大?我用我家所在的地區來說明一下吧。(聲明:所列數據可能有出入,但能說明問題)
我家在的那個地方今夏總共有3.8萬畝小麥,到昨天晚上為此只收割了六千畝,如果加上時間的誤差,可能收割了八千畝。
而這一地區現有的收割機數量為120左右。一臺收割機一天能完成50畝左右的小麥收割,這120臺收割機一天可以收割6000畝。在收割機不增加的情況下,這意味著那剩下的3萬畝至少還需要五天才能完成收割,而老天沒有給他們留下五天的時間,看天氣預報,那個地區今天就開始下雷陣雨了。
此后兩天連續有雨,那兩萬畝麥子的命運,真不知道會是什么樣的。而我哥哥那幾十畝麥子,命運如何我也還不知道。
這一地區如此,江蘇農村的其他地區呢?能好多少呢?
那么,今年夏糧有望豐收的結論,真是說得太早了。但是情況遠不至此,還有……
淮安地區:
今年淮安地區小麥種植面積442萬畝,增加了40萬畝,單產776斤,下降6斤,總產34.3億斤,同比略有增加,其中,白麥占95%。總體來看淮安地區小麥苗情良好,收割期將推遲10-15天。
目前淮安地區加工企業收購價格為0.95-0.96元/斤,小麥價格上行壓力較大,預計新糧上市后價格會有一定回落。
還是五月的一個分析報告,仍來自金牛財順
蘇北地區小麥長勢良好 預計產量持平
今年蘇北地區生長形勢總體良好,各地區小麥種植面積有增有減,單產略有下降,總產基本持平。該區域以白小麥生產為主,受前期低溫天氣的影響,今年小麥收割期可能推遲小麥的成熟期,但是梅雨季節和高溫天氣又對小麥后期的生長和收割帶來不利影響,威脅小麥的質量,所以要抓住有利時機,根據各地區的特點確定收購計劃。
這是看的今年五月的一個農業行情分析,來源:金牛財順
重要更正:
剛剛給家里打過電話,說我哥哥家的麥子已經收割完了。而且,很重要,今天江蘇沒有下填下雨,真是老天幫忙。
但是,母親說,今天天氣預報說明天有雷陣雨。不知道會不會真下。
我問其他家的麥子收割情況,說還有人家沒來得及收。母親說,如果再有兩個好天,麥子就能都收下來了。
但愿老天保佑!!!
上午又給家里打了一個電話,今天早上下了幾點星星小雨,現在天又放睛了。真替鄉親們高興,看天吃飯啊,這個老天前面使詐,后面又讓人揪著心。不過天氣預報說明天有雨,這個預報總說有雨,但總是沒下,這回特別希望這些預報永遠不準,讓這雨總也下不下來。 再回到新華社報道的文章: 下面,我再從搶車說起: |
農民們現在種田都是各自為戰,這是沒有辦法改變的。我也不贊成前期有人提出的,要將土地集中,讓擁有少量土地的農民把手中的土地轉出來,讓部分人成為大地主或大集團的農民,提高集團作業的能力,這樣象收割的問題可以迎刃而解了。對于這個擁有大面積土地的大農場主來說,他的生產成本降低了,純收入肯定會增加。
但是,那些失去土地的農民怎么辦?一個,他們可能會從土地入股的形式中獲得分紅,同時,他們可以在這些大農場主那里再打工,還能掙一份工資。設想可能是好的,但實施起來肯定完全不是這個樣子。
首先:大農場主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增加利潤,會減少雇工,失地農民大部分找不到工作。其次,大農場主隨著自身經濟實力的增強,肯定要想方設法的兼并土地。以現有的政府官員的素質來說,這種趨勢可能無法阻擋。
小農經濟雖然變成了集團農業,提高了經營模式,但會伴隨著大量貧困農民的破產,他們的出路在哪里?
至少在目前,政府應該在農民需要的基本服務方面,提出一系列的解決方案,比如:如何在收割與播種時,為農民提供機械服務,用什么樣的措施鼓勵這種農業服務公司,保證農民在搶種搶收時的農業機械數量。保證農民的搶種搶收,事實上是保證了中國的糧食安全。
在今年這種緊張狀況下,當地政府干部除了上路幫助農民攔車外,他們沒有其他辦法。中國的農業完個是個體經營的狀態,沒有形成一整套的產業鏈。政府除了發補貼、定收購價格外,基本上沒有作為。糧食產業除了種與收購外,之間還可以有很多節鏈,只是沒有形成產業,收割機也是個體所有,作業時也是個體對個體的訂制服務,沒有形成一個市場,也沒有人能宏觀調控,人為的或者是市場的。在這方面政府是可以用補貼或者其他的方式扶植起這么一個產業鏈。通過個這鏈把單個的農戶串起來。
所以,前面有人說,西南干旱是有人為錯誤的因素在里面,而不承認麥收危機里面有人為錯誤因素。有不能同意。
再說一句題外話:
這次回家,看到一個大標語:為子孫保留一片藍天--禁止焚燒麥秸。
這次全地區嚴格要求農民不要焚燒秸桿,一個要求很容易,農民那么多的秸桿怎么處理?
生產糧食是全人類受益的事,農民賣糧價又那么賤,一畝地純收入300元左右,麥桿的處理的責任又推給了農民。種糧能不能收上來,政府不管,種糧賣的賤政府沒有辦法,種子化肥漲價,政府說市場行為,到了秸桿的處理,必須由農民自己承擔。
每多一個工序,就意味著多一份成本,這個成本不應該只由農民自己來承擔。如果為了環境問題,秸桿必須不能焚燒,那么處理麥桿的造成的成本上升,應該體現在糧價里。
麥桿這東西,以前農民燒草做飯時,以前沒有收割機時,都是人工割,基本上從根上割起,麥桿都上了打麥場了,田里留下的很少桿,所以問題不大。
現在用收割機了,地里就留下大量的麥桿,這麥桿非常影響麥子收完后的稻子的插秧。
第一,時間緊。夏天就是搶種搶收。特別是今年,因為麥子成熟晚了,收得晚,已經耽誤了機播稻的作業,再晚,要影響稻子成熟。所以農民根本沒有時間去處理這些麥桿,用火燒是最快捷的辦法。不用火燒,也找不出更好的辦法。
第二,如果這些麥桿不處理,被拖拉機耕入地里后,插秧時那些麥桿會影響插秧,麥桿會扎手。
一紙命令,要求農民不得焚燒麥桿,政府派警車開道,帶著相關部門的人到處巡查,但農民們該怎么處理,沒有人管,由此引起的成本上升,沒有人管。
農民,只能逆來順受,沒有人去幫他們!!!!!
http://forum.home.news.cn/thread/76696363/1.html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