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什么?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推行“改革”,而改革最早始于農村改革,農村改革的標志為“包產到戶(分田到戶)”即后來被成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俗稱“大包干”)。
2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質
這種體制實際上是一種小農經濟體制,也就是傳統的自然經濟模式,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始終是在中國封建經濟中占主導地位;在較長時期內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自然經濟的牢固存在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緩慢和長期延續的重要原因。然而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社會的進步,這種經濟模式已經逐漸不適合農業的發展,甚至起到了阻礙作用。
小農經濟的弊端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那就是
一.農民經營規模小,生產條件簡陋,缺乏必要的積累和儲備能力。 二.自給自足,生產經營模式老套,老舊,技術難以革新 三.抵御天災人禍的能力薄弱。
3 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指社會主義國家在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把小農經濟逐步改造成為社會主義集體經濟。
這種改造往往是通過土地革命的形式完成的,也就是列寧所言“禁止土地所有者和土地租佃者之間,即國家和農戶之間有任何的中介行為(絕對禁止土地轉租)”通過這種方式社會主義國家紛紛清除了地主階級,使土地回到了人民手中。同時,這種形式也廢除了土地的私有制,土地所有權屬于全體人民,而土地處置權則屬于地方民主機關,即人民公社一類機構。
可以說,農村的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往往都是通過土地革命而實現的,因為土地革命廢除了農村地區的階級差別,一切土地所有者都處于同等的地位之上。關于土地的一切舊的劃分和柵籬,都蕩然無存了,土地解圍了,所存在的是自由土地與自由勞動。
但是農業的改造是否就意味著將土地直接轉交到勞動者之手呢?并不是這樣的,因為單獨的個人或家庭是沒有能力經營土地的,要經營土地,就必須要有農具,牲口,設備,金錢,技術等等。所以說單單有種田的愿望和足夠的土地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有種田的能力。這個能力從何而來?如何在自由勞動的前提下將土地更好的利用?最好的辦法就是聯合起來,依靠無產階級政權的力量和人民集體的力量共同更好的開發土地,政府將公有的農具,公有機械,還有技術人員分配到各個人民公社之中,人民共同耕作。這是社會主義農村建設和農業發展的最好模式。
4 我國的農業社會主義改造
我國是個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國家,人均農業資源占有量低(人均可耕地面積為0.08公頃),同時機械化水平低,因此要想取得農業的發展,合作化和人民公社的模式是最適合我國國情的。
我國的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農業合作化時期和人民公社時期,我國的農業發展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1949年建國到1985年人民公社解體,我國糧食總產量增長235% 人口增長 95% 人均糧食產量增長71%。
然而1986年人民公社解體到2008年這一階段,我國人口增長23% 而人均糧食產量則只增長了9%。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學會農村分會,中國三農信息網http://www.sannong.gov.cn/tjsj/lssj/1/200207190394.htm)
截止“五五計劃”結束時的1979年,全國擁有有效灌溉面積7.3億畝,占世界灌溉面積的1/4,人均灌溉面積超過了世界人均水平。把灌溉密度提高到了46%,處世界領先地位。同時還完成2.6億畝的除澇和6200萬畝的鹽堿地治理。
5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失敗
我認為如果把土地的人民所有權和集體經濟割裂開來,那么土地屬于全體人民這句話就是空談。
首先,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造成了我國農業生產水平的下降,不管是從上述數據表明還是從社會現實來看,“分田到戶”都影響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要求專業化、規模化、機械化生產的,“分田到戶”根本就無法使農民實行專業化、規模化、機械化的生產。據統計,自 1975年--1985年中國城鄉收入差距是減小的,但是 1985年之后又逐漸擴大。自 1989年之后農民收入增長基本停滯,甚至有些農戶無心種地,生產積極性低。
這主要是因為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業生產規模細小、土地分散造成的。通常是一個農戶很少的幾畝地被分得東一塊西一片。并且在未來由于人口的增長和農民戶口的限制,其細小的生產規模會更加細小,生產水平還會下降。多數農民被限制在極少的土地上繁忙操心,一塊地就像是農民的一個孩子,地越多操的心就越多,負擔就越重。幾分田還要考慮該種什么;什么時候施什么肥;什么時候該打什么農藥;什么時候該除草;什么時候該澆水;什么時候該收割,每天從一塊地一塊地的察看,雖然地少卻很繁忙,生產效率極低,收入又很少,生活水平還很低。所以說中國的農民很苦。而且僅僅種幾畝,吃飽肚子早已經不是目前農業生產的目標了。
若要使農村的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就必須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生產率及經濟效益。由于目前生產關系下的土地制度使農村土地難以實現統一管理,不利于大規模的機械化作業和統籌安排,同時也不符合精細農業對品種、質量的要求,所以無法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
其次,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由于農業生產水平的下降,造成了農村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許多農民紛紛進城務工,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城市的發展,但是從宏觀的角度來看,農村進城務工人員進城之后基本都淪為了廉價勞動力,億萬農民工大軍。他們以打工者的身份吃苦受累,高強度地勞動,支撐起經濟的快速發展;他們建設城市,創造財富,提供稅收,接受資本家殘酷剝削。由于大量的“唐僧肉”消化不了,為了不讓送上門來的“唐僧肉”逃走,中國漢奸官僚資本家把“唐僧肉”賣給外國資本家, 讓外國資本家一起來分享這塊“肥肉”引狼入室,一起共享這群肥美的羊肉,于是許多外國資本注入,一起和中國資本家分享這塊龐大的“唐僧肉”,如蘇州工業園區,就有幾千家外資企業。 由此,廉價勞動力農民工創造的財富流向了全世界,成為了全世界剝削的對象。
這些大量涌入城市的農村務工人員的教育,醫療等問題都遲遲得不到實質性的解決,原本在人民公社時期社員分配實行工資制和口糧供給制相結合;試驗了公共食堂;同時成立了托兒所、幼兒園、敬老院、縫紉組;公社設立了農業、林業、畜牧、工交、糧食、供銷、衛生、武裝保衛等若干部或委員會,下設生產大隊和生產隊,實行統一領導。在人民公社,農民的生活教育,醫療,住房,交通等等若干問題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然而國家廢除了人民公社,農民的這些權益既在農村得不到了很好的保障,而在城市中就更別提了。
多少青壯男到了城市都整體揮汗在工地中充當廉價勞動力,多少花季少女終日棲身于霓虹燈下淪為了供那些權貴精英消遣的對象?
年紀大回到農村,孑然一身,“單干”干不動, 也沒有“人民公社”這個可以養老的家園,又依靠子輩繼續進城給中外反動資本家殘酷剝削,房子被開發商搶占了,子女世世輩輩淪為中外資本家的奴隸,連做人的尊嚴都失去了,何談保障?
這一切,都源于倒行逆施的所謂“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我國有八億農業人口,這部分人是我國和我國人民的根基,我認為這大部分人的利益不是整體空喊幾句保障農民利益的口號就能解決問題的。而是應當將經濟體制徹底改變,不管是革命還是改革,都應當隨著形勢的變化而審時度勢的發展,不能抱殘守缺,面對已經產生嚴重問題的體制不放,只有真正符合人民利益的體制才是好的體制,只有集體經濟才能保障農村人口的根本利益。
我們不妨看看今日依舊走集體經濟道路的南街村和華西村的繁榮,再看看當年帶頭走“大包干”的小崗村今日的荒涼,堅持走集體經濟的南街村、華西村等早在九十年代初就是億元村,而改革第一村、全國單干的榜樣小崗村現在仍然和全國各地農村沒什么兩樣。難怪當年分田搞單干的十八個 發起人之一,年逾六旬的嚴宏俊老人深有感觸地說:“分那一畝二分地,現在只能管溫飽,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的地靠留下的老弱病殘人也料理不好,不是荒著,就是廉價賣給了私企老板。村民想干什么也干不成,被自己那一畝二分地束縛住了手腳,邁不開步子呀!”
我想這些事情不得不引起人們的思考。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