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凌晨(12月4日)是美聯儲議息會議的時間點。
目前市場預期明天凌晨不加息概率是98.2%,基本可以說不加息是板上釘釘了。
其實市場關注的焦點早就不是12月加不加息,因為從10月長期美債觸摸到5%高點后,隨著美債市場流動性風險加大,市場都在單方面賭美聯儲撐不住。
所以11月的非農數據不及預期,以及通脹數據低于預期后,市場不斷把美聯儲明年降息預期提前。
從一開始說美聯儲明年下半年降息,到后來提前到明年二季度降息,再到現在最激進的已經在交易美聯儲明年3月降息。
芝商所的“美聯儲觀察”工具顯示,明年3月降息的概率為41.2%;
明年5月,美聯儲降息一次概率是49.6%,降息兩次概率是24.5%,不降息概率是24.5%;
可見,市場預期明年二季度降息已經變成大概率的事情。
但我還是要強調一下,市場預期的事情,不代表就一定如此。
比方說,去年底市場就一直單方面預期美聯儲今年會降息,但被美聯儲上半年持續加息和鷹派發言打消。
但是,今年5月,因為美債上限被卡的問題,美國金融市場都預期今年下半年就會降息,甚至預期7月就降息,結果也并沒有發生。
實際上,美聯儲在7月還小幅加息了一次。
這中間發生了幾件事情,扭轉了市場對今年降息的預期。
1、在5月底美國國會暫停了債務上限,開啟了美國過去半年的瘋狂發債。
2、美國通脹數據在7月開始出現反彈,從3%,反彈到3.7%;
3、美聯儲逆回購這個大血包,從6月開始大幅下降,釋放了流動性給美債市場補血,延緩流動性危機。
特別是6月暫停加息后,7月小幅加息25基點,直接打消市場對今年下半年降息的預期。
說白了,美聯儲再怎么嘴硬,市場都不信。
除非美聯儲能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身體和嘴巴一樣硬,才能扭轉的市場預期。
所以,過去這一年,其實市場預期和美聯儲一直呈現相反的態度。
市場總是會找各種機會去提前美聯儲降息的預期。
而美聯儲總是依靠嘴硬,來試圖打消市場對降息的預期。
這個也說明,現在市場對美聯儲并不信任,美聯儲的預期管理效果也并不好。
過去這兩個月,美聯儲也一直在嘴硬,不出意外的話,明天凌晨美聯儲繼續暫停加息后,鮑威爾會后的記者會上,也仍然會繼續嘴硬。
我大概都能猜到鮑威爾會說啥,無非就是通脹數據雖然有好轉,但距離回到2%正常通脹還有最后一段距離,不能松懈,暫時不考慮降息,并且如果時機合適,美聯儲準備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
這都是鮑威爾在過去兩個月說過的,但市場一直就不相信美聯儲這些嘴硬,不斷把明年美聯儲降息預期提前,主要原因有3個:
1、美國就業遇冷。
11月公布的非農就業大幅不及預期,就業越好,美聯儲加息底氣越足,就業不好,美聯儲加息預期就會降溫。
雖然12月8日公布的非農就業數據是19.9萬,小幅高于市場預期的19萬。
但相比之前動輒30萬的非農就業數據,顯然新增就業人數是回落不少。
所以12月公布的非農數據,并沒有扭轉市場對美聯儲降息的預期,也沒有讓美元指數大幅走強。
2、美國通脹過去兩個月出現回落。
12日剛公布的美國11月CPI是3.1%,符合市場預期,相比10月又有小幅下滑。
美國去年下半年其實CPI整體維持橫盤,所以,今年下半年只要美國CPI維持環比增長,就能出現通脹反彈。
但受油價低迷影響,10月和11月美國CPI同比增速放緩。
主要是美國油價過去這兩個月,從95美元回落到68美元。
2、美聯儲逆回購規模持續大幅下滑,目前最新數值為8378億美元。
從5月底的2.2萬億美元,一路下降至今,半年下降了1.36萬億美元的規模。
美聯儲逆回購,主要就是貨幣基金把錢存在美聯儲。
美聯儲逆回購下降,就是貨幣基金把錢從美聯儲取出來,去買美國短期國債。所以美聯儲逆回購就是大號血包,在美債市場有流動性風險的時候,拿來給美債市場補血。
但這個大血包,按照當前下降速度,大概明年二季度就會枯竭。
所以,明年二季度,如果美聯儲繼續維持高利率,保持縮表,那么美國金融市場可能就會爆發流動性危機,進而迫使美聯儲降息擴表。
這是當前市場單方面押注美聯儲撐不住的重要原因。
其實,像就業和通脹數據,雖然是明面上影響美聯儲加息最直接的兩個數據,但我覺得是否會爆發流動性危機,才是決定美聯儲降息的關鍵因素。
只有美國爆發流動性危機,才能迫使美聯儲降息。
如果美國沒有爆發流動性危機,那么美聯儲會盡可能把降息時間延后,只有這樣,美聯儲才能把這輪收割的效果最大化。
當前美國通過激進加息對全世界搞金融收割,但除了土耳其、阿根廷這類新興市場,其他一些主要經濟體,都還沒有被收割,美聯儲這輪收割的效果并不理想。
美聯儲揮舞了兩年鐮刀,如果都沒見到血,是不可能主動收回,無功而返。
所以,要美聯儲降息,只有兩種可能。
1、其他主要經濟體爆發金融危機,美聯儲收割成功,就能降息去其他國家抄底。
2、美國自己爆發金融危機,美聯儲割到自己,被迫降息救市。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是一直說,美聯儲降息并不意味著好事。
市場或許可以在美聯儲降息之前,去基于預期,把降息當做利好來炒作。
但真正到了美聯儲降息的時候,反而會比較危險,這不單單是市場反身性效應,而且因為爆發金融危機,才迫使美聯儲降息。
所以可以把美聯儲降息,當做金融危機爆發的標志。
我是覺得,市場一直存在過于樂觀的單方面預期。
比方說,雖然現在美國CPI同比增速下降,但核心通脹率仍然還維持在4%的高位。
當前美國CPI下降,主要是油價下跌所致,但排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通脹率的下降速度并不理想,這說明當前美國的服務業通脹仍然是比較頑固的,這也是美聯儲一直嘴硬的原因之一。
11月核心CPI環比增長仍然達到0.3%,主要是因為租金、機動車輛保險、醫療、二手車價格上漲。
其中醫療價格上漲,主要是當前疫情持續肆虐,美國也出現人群免疫力普遍下降,各類傳染病、慢性病高發的現象,人們更容易生病,醫療消費需求激增,醫療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另外有意思的事,美國二手車價格上漲,但新車價格卻下降。
說白了,美國人也在“消費降級”。
這也很正常,面臨連續兩年的高通脹,能源價格上漲就擠占了一部分消費,同時醫療消費上漲又擠占了一部分消費,那么在其他方面消費能力自然下降。
所以,當前美國經濟肯定是比較糟糕的,并不像公布的明面數據顯得那么好。
其實現在對于世界各國來說,都是在熬。
1980年以來,美聯儲每次這樣大幅加息后,都會爆發金融危機,通常是美聯儲首次加息后2-4年內爆發金融危機。
所以,2024年-2026年爆發世界金融危機的概率是很大的。
山雨欲來風滿樓,現在對各國來說,都是只能盡量去熬,盡量不讓自己成為先爆雷的。
如果一定要爆雷,那么最好還是讓美國先爆雷。
做好自己的事情,然后努力熬鷹。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