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中國人的觀念中,“農民”意味著:“目光短淺狹隘、主觀主義、奴性與壓迫性都強、缺乏團隊精神”。其實,很多說別人“農民”的中國人,自己也挺“農民”的。包括本人,也難免有點兒,常在河邊走,難免。然而,日本農民與大多數中國人,甚至大多數日本人相比,并不具備這些特點,甚至正好相反。
日本富士山由于尊敬的游客們幾十年如一日散發的垃圾,已經生態惡化,而日本普通農村的山林卻絕大多數保護得很好,相比之下,顯示出了日本農民遠大的眼界、負責而務實的態度、高度的組織紀律性。
當代中國的旅游業工作者都特喜歡“日本農民團”。一是因為“農民團”成員喜歡抱團行動,不容易走失,而且比較服從指揮,遵紀守法。二是因為“農民團”成員消費豪爽,購買旅游紀念品經常幾十件,上百件批量購買。問他們為什么,他們說:“一些送其他團員,一些帶回去送鄉親們分享?!边@都顯示了日本農民根深蒂固的團隊意識。
日本農民經常對政客、官僚、大亨們說“不”,對裝備著飛機大炮的美軍不滿意,照樣游行、示威,甚至擠走。這不算奴性了吧?壓迫性也許有點,不過,普通農民在一定限度內壓迫裝備著飛機大炮的正規軍,不見得一定不好。
為什么當代日本農民很不“農民”?中國人必定“農民”嗎?以下,我們比較一下兩國的史實,及相關參考資料,或許能有些啟發。
一
1900年,日本政府為了促進農業發展,對抗商業資本對農業產品的榨取,在借鑒德國經驗的基礎上,頒布了歷史上第一部關于合作社的法律——《產業組合法》,對信用、銷售、采購各個方面進行立法規范,對合作組織予以扶持和鼓勵。
1900年,中國慈禧太后發布維護義和團的詔令。中國全面開展以貧窮不堪的小農、佃農以及走投無路的破產農民為主體的,轟轟烈烈的,“刀槍不入,扶清滅洋”義和團運動。義和團運動期間,各種違法犯罪事件不計其數。
二
1932-1937年,日本政府先后頒布并執行了,旨在使全部農戶加入“產業組合”的五年計劃和三年計劃,因此,二戰前夕,全部農戶基本都加入了產業組合。
1937年,中國華北爆發“七七事變”。中國抗日名將佟麟閣戰死,國軍一潰千里,日軍大舉入侵華北。據日軍戰史記錄,當時華北農民對戰爭的漠然,令廣大日軍官兵感到驚詫。有個別好奇的華北農民向日軍官兵詢問:“你們是不是張作霖的部隊?”
三
1947年,日本政府為了克服戰爭給農村造成的嚴重災荒,促進農民合作組織的發展,提高農業生產力和農民在社會上的經濟地位,頒布實施了《農業協同組合法》,強迫解散了帶有封建殘余的舊農會,組建新的農業協同組合。
1947年,蔣介石領導的中國國民黨右派,仍堅持主張“維護個體小農、地主佃農的傳統關系”。中國國民黨右派每陳述一次自己的主張,就引得華夏“遠古派”、“三皇五帝派”、“先秦派”復古人士們不約而同憤慨一次,因為他們都清楚:“個體小農”、“地主佃農”這兩種生產關系,都很不傳統,是華夏后世的病態現象。把病象說成傳統,實乃大謬。
1947年,毛主席領導的中國共產黨,仍堅持主張“打土豪、分田地”、“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p>
1947年,毛主席號召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中國人民解放軍,對中國國民黨右派領導的國軍,開始戰略反攻。兩年后,中國國民黨右派帶領其殘兵,席圈著他們二十二年收集的金銀財寶、古董首飾、外幣、美女,移居臺灣或國外,留下一個貧窮落后、滿目創痍的中國大陸。
四
1960年,日本基層農協總數(包括綜合農協和專業農協)達到28896個,大部分農民加入了農協組織。
1956年,中國大陸絕大多數農村完成了高級合作化,每社平均200戶左右。195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會議通過了《關于把小型的農業合作社適當地合并為大社的意見》。全國74萬多個農業生產合作社改組成2.6萬多個人民公社,參加公社的農戶有1.2億戶,占中國大陸總農戶99%以上,中國大陸農村基本上實現了人民公社化。同時期,中國出現了“三風”問題:“共產風”、“浮夸風” 、“瞎指揮風”。1961年,毛主席主持制定了《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草案)》,明確了在現階段人民公社實行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制度,制止了“三風”,克服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促進農業的恢復和發展。
五
1972年,日本全國購買農協聯合會和全國販賣農協聯合會合并,成立全國農業協同組合聯合會?! ?/p>
1965年6月26日 ,毛主席指示:“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到1975年底,全中國有赤腳醫生150多萬人,生產隊的衛生員、接生員390多萬人,中國大陸高等醫藥院校畢業生的70%以上被分配到農村,中國大陸5萬多個農村人民公社基本上都建立起了衛生院。中國大陸城市和解放軍醫務人員先后有110多萬人次下農村巡回醫療,巡回醫療制度一直延續至今?! ?/p>
從1949年至1975年,全球人均壽命從47歲增長到59歲,增長了12歲;從1949年到1975年,中國人均壽命從35歲增長到65歲,增長了30歲。1966年以后,中國人均壽命在超過全球其它地區人均壽命之后,仍以超過全球其它地區2倍速度快速增長。其中增長最多的,是占人口比例最多的中國農民。這個驚人的壽命增長速度,使得中國政府不得不在15億人口之前,就采取計劃生育政策。難道長壽有罪嗎?
1968年12月,毛主席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贝撕?,中國1600萬城市知識青年潮水般涌向廣大農村。一方面、知識青年們鍛煉了身體,理解了農民生產生活的艱辛,強化了實證科學研究所必須的實證精神。另一方面、中國農民三千年來的避塞、蒙昧狀況得到很大改善。在知識青年們的幫助下,中國農民較妥善地利用了中國工業反哺農業的資源:
從1949年到1976年,中國人口增長了一倍多,糧食的人均占有量不僅沒有減少,反倒從418斤增加到615斤。1966年至1976年,中國農業機械總動力增長了九倍,但絕大多數農產品仍是真正綠色有機食品?! ?/p>
從1949年到1976年,中國大陸小學在校生從2439萬人發展到1.5億人;中學在校生從103.9萬人發展到5836.5萬人。其中受益最大的,是曾經長期缺乏教育資源的中國農民。
七十年代上半期,中國大陸農民有兩個新興趣。一是第三次農業革命實踐。為了保障全國人民永遠食用營養衛生食品,保障地球人類可持續發展,中國大陸農民正在各種專家的協助下,全面開展既不同傳統農業,也不同西方石油農業的,可持續生態農業實踐。為革命學習農業科技,為革命大辦沼氣,為革命以蟲治蟲,為革命以菌治蟲,為革命實踐農用抗菌素,……。二是集體工業生產嘗試。人民公社在水利建設、春種秋收時間之外,普遍存在人力、物力盈余,在知識青年知識技術資源支援下,農民自然就進行工業嘗試。而當時的國家政策鼓勵人民公社進行自主工業嘗試。那時的社辦工業、隊辦工業,成為后來中國鄉鎮企業的萌芽。
七十年代上半期,中國大陸農民的業余愛好呈現多樣化,有些農民業余制造小火箭,有些農民業余寫詩,有些農民業余研究草藥……。那時從事黃、賭、毒、偷、拐、騙活動,會被絕大多數中國大陸農民鄙視,甚至批斗,扭送專政機關,那時的中國政府不用操心“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p>
六
1986年,日本基層農協開始改變原來的一戶一個農協正式組合員名額的標準,導入復數正式成員的制度,使農家青年、婦女都可以作為農協正式成員參加農協的組織活動。
1984年,中國大陸農民在《關于一九八四年農村工作的通知》(“1984一號文件”)指引下,廢除人民公社。
1985年,中國大陸絕大多數農村施行了“據說發展生產力”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七
2000年,日本全國47個縣級農業聯合會完成了與全國聯合會的合并。日本人均壽命世界第一,其中“衛生健康的飲食”、“潔凈的空氣”、“潔凈的水源”是重要原因。多年來與日本比賽長壽的是“迷你小國”——圣馬力諾。圣馬力諾起源于一個歐洲石匠公社,經過多年發展,“圣馬力諾公社”已成為聯合國成員國,目前有人口近3萬,全民享受公費醫療及16年義務教育。圣馬力諾烹飪天下聞名,以取料嚴格著稱?! ?/p>
2000年,在“我們走在大道上”的甜美歌聲中,中國官員們正在苦思冥想如何解決:“三農”問題、社會治安問題、水土流失問題、旱災水災問題、地裂問題、地陷問題、荒漠化問題、沙漠化問題、食品安全問題,廢寢忘食,殫精竭慮,鞠躬盡瘁,……;中國人民在黨中央的英明領導下,正萬眾一心,以血肉之軀,與各種毒害食品,進行著艱苦頑強的斗爭,表現出的聰明才智及大無畏精神,可歌可泣,將永留青史!
(日本農會情況參見: 水月天行 《日本農業為什么“?!保恳驗橛修r會》。)
參考資料一: “1974年全國生物防治協作會議”具體分工負責決定。
1、“以蟲治蟲”組由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和廣東省農科院植保所負責;
2、“以菌治蟲”組由湖北省農科院植保所和吉林省農科院植保所負責;
3、“農用抗菌素”組由中國農林科學院原子能所和浙江省農科院植保負責。
生物防治作業很多是大面積作業,例如,使用赤眼蜂治蟲時,需要搞好害蟲的預測預報,使放蜂時間與玉米螟產卵盛期相吻合。廢除人民公社以后,絕大多數農民個體戶、鄉政府都沒足夠資源支持這種作業,造成有技術,沒使用技術的主體。據中科院生態所做測定,噴灑的病毒制劑中,真正能對害蟲起作用的只占1%,65%流失在空氣和土壤當中,34%被作物吸收了,即99%都白白浪費了。廢除人民公社是目前食品高毒殘留的根本原因?,F在中國市面上的大多數食品,在歐美是禁止進口的毒害食品,運到歐美會被罰款,在歐美就地處理需要交納“垃圾處理費”。這跟“毛主席時代”的絕大多數食品——真正綠色食品,怎么比“產值”?
參考資料二:文革后期提出“為革命大辦沼氣”的原因?! ?/p>
沼氣主要成分是甲烷,把甲烷變成能源。有利:
1、獲得很多可再生能源。
2、進一步改進人類衛生條件。
3、有助改變地表變暖。
沼氣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產生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30倍。1975年以來,地球表面平均溫度上升了0.9華氏度。最近三十多年來,持續增加的,不是二氧化碳排放量,而是甲烷排放量。在1950至1970年間,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長了近兩倍,而從70年代到90年代后期,二氧化碳含量則有所減少。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資料,世界肉類產量1980年為13653萬噸,1990年為17977萬噸,2000年達23201萬噸;2006年為27288.36萬噸,比1980年增長一倍。動物糞便腐爛過程中會產生沼氣,對這些沼氣不利用,其中的甲烷就會排放到地球大氣中。
4、有助妥善應對地表變冷。
目前,地表大趨勢是變暖還是變冷,氣象專家們的意見不統一。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茖W家史密斯估計,西伯利亞地下蘊藏著七百多億噸甲烷。假如到地表變冷時,人民公社有經過長期實踐檢驗的,沼氣農業利用的成熟技術,人民公社可以與西伯利亞的集體農莊合作,開放利用地下甲烷,建立起大范圍溫室農業。即使地表變冷幾度,也有可能持續幾百年產出供數億人基本生活的農產品。
廢除人民公社以后,大多數農民個體戶、鄉政府沒有足夠資源支持沼氣開發實踐,造成有技術,沒使用技術的主體。
參考資料三:小崗村
小崗村地處自然條件優越的中國東南地區。1978年之前,小崗村一年都沒有交過,生產隊每年應交的1800斤基本公糧,年年問國家要救濟。
1963年8月,大寨遭受特大暴雨,沖垮100條大石壩,顆粒無收的耕地180畝,沖塌了113孔窯洞,倒塌房屋77間。災情十分嚴重,但,大寨人沒有氣餒,他們不要國家救濟款、救濟糧、救濟物質,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僅用一年時間,就醫治了這場毀滅性的災害。大寨大隊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的關系,在逐漸改善社員生活的同時,1964年向國家交售糧食175萬斤,每戶平均2000斤。
1978年,小崗村擁有517畝耕地和十頭牛。1979年,“大包干”第一年,小崗村發生了巨大變化。油料總產3.5萬斤,相當于過去20年產量的總和。人均收入400元,是1978年22元的18倍。糧食總產13.3萬斤,相當于1955年到1970年糧食產量總和。
也就是說1955年到1970年這15年間,小崗村年均每畝耕地生產糧食:133000/517/15=17斤。按目前的生產水平,小麥每畝需種子15斤至20斤。(數據參考擴展閱讀《風起青萍末》)難怪總要國家救濟,真是可憐呀?! ?/p>
“大包干”以來,小崗村真是賺起來了:小崗村為國家4A級景區,門票價格:20元。①景區開放時間:8:00—17:00 ②兒童票:身高1.2米—1.4米半票,1.2米以下免票 ③預訂老年票、軍官票須憑證購買。目前身高1.2米以下的兒童們,可以趕快抓緊時間賺一把,免費看看小崗村:學校是教委建成的,水塔是省建設廳、水務局等建的,墻面是縣委等六部門刷的,電話是鳳陽電信局貸款裝的,而且長江村村民出于人類關照弱者的本能,贈送給小崗村105臺彩電,小崗村村民終于賺到彩——色——電視了。
我在網上檢索到一段,當代中國大陸初中三年級學生寫的作文:
“安徽鳳陽縣小崗村已走上奔小康的農村致富道路。從1978年的‘吃糧拷返銷,用錢靠救濟,生產靠貸款’窮到不能再窮的地步,逐步成為一個更新概念的,扎實走上富裕路的新型農村。小崗村的村史上記載著他們致富的過程,這一過程給我們留下新氣象,新變化。小崗村的發展意味著中國之變,是中國國情的縮影,他們走的改革開放的道路是他們致富的關鍵”。
寫得很好嘛。
參考資料四:華西村
華西村原叫華西大隊,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是中國農村的先進典型,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農村普遍實行“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核算方式(公社、大隊、生產隊三級所有,以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華西村實行大隊統一核算。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國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華西村頂著很大的壓力還是實行大隊核算。在中國大陸取消人民公社之后,華西大隊改為華西村。華西人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原則,努力發揚“艱苦奮斗,團結奮斗,服從分配,實績到位”的華西精神,走共同富裕之路。
華西村堅持四十年集體化的成就:
1、生活變好。過去,零零落落十二個小村落,建村后小村并大村,茅房、矮房變新房?,F在,戶戶住上了水、電、氣配套的別墅樓。村內娛樂、休閑、體育、購物、旅游設施配套齊全,已是一個萬人規模的小城鎮。全村的公共和村民生活設施比較完善,家家達到“八通”(水、電、路、電視、電話、公交、沼氣、排水道)。全村沒有一個暴發戶,也沒有一個貧困戶,家家都余錢戶,家家有人出國旅游,人人就業,安居樂業。美國客人來華西村訪問時說:“像這樣的社會主義,我們也要!”
2、環境變美。華西村民在大力發展集體經濟的同時,切實加大新村公共設施建設,美化村容村貌。過去的泥路、小道,已經全部脫胎換骨,變成平坦、寬闊的水泥路。田邊綠樹成蔭,河塘黃石駁岸,工廠整齊清潔,地面草坪成片,鳥語花香,人人喜氣洋洋,初步建成了社會主義現代新家村,成為江南田園風光旅游中心。
3、村民變靈。過去華西沒有一個中學生,絕大部分是文盲,讀到小學已是“文化人”?,F在初中以上的村民占總數的86%。其中大、中專生200余人,還有3名青年曾出國留學。通過引進和培養,現有中、高級工程技術人員1000多人。村領導班子里有大學畢業的18名。還培養了英語、日語、俄語、德語等六種語言的翻譯人才。
4、產品變精。1977年,全村只有小敲小打的手工業,為農業和生活服務的小產品?,F在,引進了許多“洋”設備,辦大廠高科技,創名牌,搶占國內外市場。全村58家企業,已形成帶管、毛紡等六大系列,1000多個品種、10000多只產品的生產規模,有50多只產品獲省、市和國家優質產品稱號。“華西村”牌系列酒、煙暢銷四方,“仁寶”牌、“華西村”牌西服、襯衫等產品已成為“三真”(說真話、售真貨、定真價)、“三公認”(用戶公認、專家公認、主管部門鑒定公認)產品。
5、貢獻變大。華西村民堅持“三不忘”:不忘國家、不忘集體、不忘左鄰右舍及經濟欠發達地區和災區。20多年來,我們共向國家繳納稅金3億多元,人均繳納稅金20多萬元。集體拿出5000余萬元,支持鄰村及經濟欠發達地區發展鄉鎮企業。華西村民本著“扶貧先扶志,扶貧先育人”的精神,花精力、財力,為中西部地區培訓干部100多期,累計1萬余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