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在中國歷史學界、報紙期刊媒體及互聯網輿論中,興起一股惡意中傷共產黨、毛澤東,無恥地吹捧國民黨、蔣介石的歷史造假風潮,其代表人物就是楊奎松、沈志華、高華等人。這些人霸占中國黨史研究領域的資源,以黨史研究的名義惡意篡改黨史、惡意貶低毛澤東及共產黨的歷史功績。
沈志華等人多次在講座中表現出對毛澤東和共產黨的刻骨仇恨。與極端的沈志華相比,而楊奎松一直相對謹慎冷靜地在黨史研究領域推動“反共復國”大業,其著作文章迷惑性較強。但是,楊奎松也往往為了反共、反毛、反社會主義目的,經常利用黨史學術研究的包裝和名義傳播反華反共謠言,甚至不惜造假、造謠,在稍有理智的人看來,很多東西十分荒唐可笑。
楊奎松的相關著作早已被眾多網友批的體無完膚,這里參考眾多網友文章及相關書籍資料,主要介紹兩個比較重要的典型案例。
1、楊奎松引用蘇聯反華謠言污蔑中國共產黨
1999年,楊奎松出版《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一書,隨后幾年里該書屢次再版廣泛傳播,在媒體及互聯網上刮起了一股股妖魔化共產黨的風潮。
該書中如下觀點及資料引起廣泛關注,該書認為:
【這個時候蘇聯紅軍不僅在暗中協助中共在東北建立根據地,而且為進入東北的及在華北的中共軍隊先后提供了足夠裝備幾十萬人的武器彈藥,從而使這支過去因為裝備落后、彈藥缺乏,主要靠游擊戰取勝的部隊,迅速成長起來,從而極大地縮短了中共中央原先預計的徹底戰勝國民黨的時間表。】(見楊奎松:《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3頁)
楊奎松如何得出這個結論?他根據的是1971年8月26日莫斯科華語廣播談話,他認為二戰后蘇聯給中共東北民主聯軍提供了大量日本關東軍的武器:
【引注:
?、儆嘘P戰后蘇聯遠東軍向中共東北民主聯軍提供的日本關東軍武器數量,步槍約為70萬枝,機槍約為12000——14000挺,各種炮約4000門,坦克約600輛,汽車約2000多輛,另有彈藥庫679座,800余架飛機和炮艇若干。同時已知1948年前后蘇軍將絕大部分日本關東軍武器提供給中共軍隊以后,還曾向東北的中共軍隊提供過一定數量的蘇聯制造和捷克制造的武器裝備。……參見1971年8月26日莫斯科華語廣播談話:《蘇軍粉碎日本侵略軍是中國革命取得最終勝利的保障》……】(見楊奎松:《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50頁)
按照楊奎松的結論,蘇聯給共產黨提供了足夠裝備幾十萬人的武器彈藥,才使共產黨迅速成長、擺脫了裝備落后、打游擊的境地,迅速打敗了國民黨。這種觀點顯然不利于共產黨和毛澤東,而是國民黨美蔣余孽多年宣傳的觀點。
楊奎松的資料出自1971年8月莫斯科廣播談話,而1969年中蘇關系急劇惡化,在珍寶島大打出手。1971年的莫斯科廣播造謠說中共奪取政權靠的是蘇聯恩賜的大規模武器裝備,楊奎松對此竟然毫不懷疑的相信。其治史目的已經十分顯然。
蘇聯70年代的這些材料,連國民黨御用的嚴謹的反共歷史學家都不會引用,因為他們一旦引用就馬上喪失其學術著作的嚴謹性和客觀性,變成了國民黨泛濫成災的反共意識形態宣傳品。而拿著共產黨及中國人民俸祿的楊奎松竟然正式引用,并得出蘇聯【提供了足夠裝備幾十萬人的武器彈藥】的荒唐結論。
其實,當時東北關東軍總共也沒有那么多武器裝備。根據日本學者島田俊彥的說法是關東軍當時總共"僅有坦克160輛,作戰飛機不足200架"。據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的《日本關東軍侵華罪惡史》中談到:
【1943年以后,由于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的局勢日益惡化,關東軍的主力部隊和裝備大量南調,戰斗力急劇下降,攻勢作戰的戰略思想逐漸動搖。至1944年7月,關東軍部署在東正面只有4個師團,北、西北和西正面各只有1個師團,第二線有1個師團,共8個師團,比1942年兵力減半,戰斗力降到最低點,已無力向蘇聯發動進攻作戰。隨著關東軍實力的迅速減弱,其原來的對蘇“攻勢作戰”即成泡影,戰略任務被迫由進攻轉為防御。1944年9月18日,日軍大本營向關東軍下達了“對蘇全面持久作戰”的命令(“大陸命1300號”),要關東軍“盡力防止戰爭之發生”,并作好對蘇持久作戰的準備,一旦蘇軍來攻,關東軍應利用東北的廣闊地域阻止蘇軍的進攻,即使萬不得已,至少應確保東北的東南部到朝鮮北部之間的地區。這種純粹被動防御的作戰方針,對于一貫驕橫的關東軍來說是從來沒有過的。
日本大本營為加強關東軍的防御力量,于6、7月間從關內的中國派遣軍抽調第4軍司令部和第63、117、59、39師團移往東北和朝鮮,編入關東軍戰斗序列。關東軍也緊急動員在東北的日本在鄉軍人25萬人,編成第30軍司令部、8個師團、7個獨立混成旅團等作戰部隊。并將國境守備隊、憲兵、特務機關等統統整編為野戰部隊,真是到了黔驢技窮的地步。至開戰前,關東軍地面兵力共有2個方面軍:6個軍、作戰部隊24個師團、9個獨立混成旅團等,總兵力約75萬人,僅有坦克160輛??罩辛α康牡?航空軍,已是徒有“軍”名,能夠用于作戰的飛機不足200架。雖然關東軍從兵員上看再次膨脹起來,但新組建的部隊,大多是40歲左右的老兵,兵員素質很差,武器裝備也不足,甚至用獵槍充數。有人評論說:關東軍已變成“用竹槍武裝的紙老虎部隊”和“稻草人兵團”?!踩铡硩u田俊彥:《關東軍》第186頁;《關東軍終戰始末》第175頁】
楊奎松《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一書中具體而明確地記錄共產黨收到蘇軍提供的日本關東軍武器的數量非常少。即便該書提到的這些武器數據,大部分也沒有來源出處。比如該書237頁說:【中共東北局又得到了6架運輸機、50輛坦克、上百門各種炮,接受了沈陽兵工廠的設備,以及南滿日軍武器庫中可以裝備十幾萬人的槍支彈藥】;246頁又說:【蘇軍開始向中共轉交北滿的日軍武器庫,其中僅輕重機槍就在萬挺以上,各種炮上千門?!康沁@些主要的數據卻沒有來源出處。即便是該書中所有的相關數據加起來也遠遠達不到【步槍約為70萬枝,機槍約為12000——14000挺,各種炮約4000門,坦克約600輛,汽車約2000多輛,另有彈藥庫679座,800余架飛機和炮艇若干】這樣的規模。
縱觀楊奎松此書,能為蘇聯【為進入東北的及在華北的中共軍隊先后提供了足夠裝備幾十萬人的武器彈藥】這個結論提供直接證據的,主要是1971年8月莫斯科廣播談話這樣的子虛烏有的材料。其次,普通讀者很容易被這樣的內容欺騙:楊奎松書中反復渲染蘇聯代表當時口頭“宣稱”和“通知”要轉交全部關東軍武器。比如該書P234頁談到:【10月4日,蘇方更進一步通知東北局,他們愿意把繳獲的所有保存在沈陽、本溪、四平街、吉林、長春、安東、哈爾濱和齊齊哈爾的全部日本關東軍的武器彈藥和軍事裝備轉交給中共接收,說是主要的武器在北面,至少可以裝備幾十萬人。】此書P235頁又談到:【蘇軍代表通知中共東北局……所有兵工廠、武器彈藥和工業中心統統交給中共。】……顯而易見,這些只是口頭承諾,蘇聯具體轉交了多少,該書完全沒有了下文。
沒有下文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楊奎松明明知道蘇聯受與國民黨政府簽訂的《中蘇友好條約》的制約,無法公開支持中共反對國民黨,因此在移交中共關東軍武器等問題上的態度一直在反復,連一些已經交給的武器都會重新收回來,因此那些口頭地“宣稱”和“通知”恐怕很多不會落到實處。但是這些至關重要的史實和背景楊奎松在此書中都沒有進行相關分析。楊奎松一書多是在反復渲染蘇聯代表“宣稱”將轉交全部武器,這種手段容易給普通讀者造成中共確實得到日本關東軍全部武器(包含大量飛機、坦克,足夠武裝幾十萬人,)的錯覺。
一方面,楊奎松該書完全忽視國民黨政府與蘇聯政府白紙黑字的《中蘇友好條約》的效力和作用,并對蘇聯轉交武器態度猶豫反復的史實進行有意的遮蔽;另一方面,楊奎松此書卻完全把蘇軍代表的那些口頭承諾當做真實發生的歷史。其目的就是論證他的那些離奇結論。顯而易見,楊奎松是在有意造假和刻意欺騙公眾。
其實李敖、汪榮祖合著《蔣介石評傳》下冊談到,蘇聯其實相當大程度在執行《中蘇友好條約》:
【 蔣介石失掉東北,并不是俄國人撕毀中俄條約,如真撕毀,斯大林何不把東北交給毛澤東?事實上,一百二十萬在華日軍的武器裝備大都繳給了國民黨的中央軍。在東北,蘇軍原定于一九四五年十一月撤走,但蔣來不及接收,要求蘇軍延期,以免中共捷足先登。……(參閱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Vol.13,pt.2,P.727-728)】(見《蔣介石評傳》,中國友誼出版公司,下冊 P553)
事實上,楊奎松已經成為公認的學術笑柄,有網友調侃說: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164670.shtml
【就是不用日本史料,僅僅對照國共內戰相關史料,也可以看出坦克“約600輛,飛機800架”的說法是何等荒唐可笑,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 裝甲兵回憶史料》(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 解放軍出版社 199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 裝甲兵綜述大事記》(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 解放軍出版社 2001年),《東北裝甲兵》(孫懋濤主編 解放軍出版社 1991年12月),《當代中國裝甲兵》(總參謀部裝甲兵部 解放軍出版社 1990年5月)等關于解放軍裝甲部隊的戰史叢書明確記載,到1949年11月,解放軍坦克部隊發展到兩個戰車師幽兩個戰車團,有干部。戰士12697人,坦克375輛(其中水陸坦克68量),裝甲車272輛。而其中屬于東北野戰軍在東北地區得到的不過32輛,其余基都是在關外戰場繳獲到的。至于飛機,到新中國成立的時候,大閱兵上空出現的17架飛機基本上都是國民黨空軍起義后所得(由于擔心國民黨空軍會空襲,參加大閱兵的飛機都帶彈飛行,這在世界閱兵史也很罕見),而熟悉空軍的歷史都知道,即使到解放戰爭勝利后,國民黨空軍仍然掌握制空權,這個時候,蘇聯宣揚的那800多架飛機,600輛坦克又在哪里?莫非那么多飛機,坦克被楊教授給貪污吃了回扣不成?】
楊奎松引用明顯的蘇聯謠言并刻意造假是有險惡意圖的,他的目的就是證明國民黨蔣介石的偉大,而中共的成功是得到蘇聯干涉的結果。
著名的反共學者、《零八憲章》的簽署者和組織者徐友漁十分欣賞楊奎松,并把他的書和龍應臺的《大江大海1949》相提并論,因為這兩個人都是刻意妖魔化共產黨的典型文人,只不過臺獨分子龍應臺比楊奎松更加赤裸裸而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39146f0100k9x7.html
【大概是9月份左右,剛好出了兩本書,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跟今天要談的題目有關。其中的一本書我估計大家可能很難看到,我帶來給大家展示一下,龍應臺的《大江大海1949》。……。另外,同樣也是在2009年的9月份出的另外一本書我覺得也挺好,叫《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研究》,我講的題目跟這本書是有關系的。這本書的作者楊奎松是中國一位很著名、很好的歷史學家,我看過他很多書,比方說《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這一類書?!?/p>
2、楊奎松的算術水平:毛時代貧富差距比民國大
楊奎松在2007年8月30日《南方周末》發表《貧富差距始于改革開放?關于建國后干部收入問答》一文。
文章說:
【到1955年8月,新政府最終取消了供給制,統一實行職務等級工資制。新標準進一步提高了高級干部的工資待遇,將工資等級進一步增加到30個級別,最高一級560元,最低一級僅18元。
1956年國務院又頒布了新的工資標準。這次工資調整注意提高了一般工作人員的工資收入標準,如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中最低一級工資從18元提高至20元,1-13級干部最小增幅為0,最大增幅為12.9%,平均增幅6.9%;而14-30級干部最小增幅為7.1%,最大增幅為13%,平均增幅達10.36%。這樣就使得標準工資最高最低之差略有縮小,減少為28倍。
為了便于讀者了解這種倍數的問題所在,這里介紹一下國民政府時期的薪俸標準情況。以1946年國民政府頒布的標準,除總統和五院院長等選任官外,文官共分為37個級別,最高一級的收入是最低一級收入的14.5倍。
我們還可以比較一下那個年代西方國家政府工作人員的工資收入情況。在資本主義各國中,除極少數國家外,英、法、德等國的公務員,包括行政長官在內,最高最低工資差,均在8-10倍左右,美國、日本差距較大,也只有20倍。而且,它們差距之大,多半只是總統或首相個人的工資較高,有時會高出下一級行政主管一倍以上??芍Y本主義國家政府官員高低之間的收入差距,多半遠小于新中國官員的收入差距。
……很多人誤以為今天貧富差距拉大也好,收入分配不公也好,各級官員貪污腐敗盛行也好,都是改革開放惹的禍。在他們看來,好像只要注重分配平等和公眾福利,很多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殊不知,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種種問題,說到底都是現行的有待改革和完善的制度造成的。而這些制度多半早在建國之初就已經確立下來了。
】
在楊奎松的筆下,毛時代干部工資差距比國民黨、比資本主義國家還大。
其實,楊奎松的這種比較是十分不客觀的。他談的所謂30級工資制,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工資標準,其中第25級到30級是指勤雜人員,比如打掃衛生的人員,這個工資標準和社會上的學徒工差不多,根本不是最低干部工資。從他發在《歷史研究》2007年第四期《從供給制到職務等級工資制-新中國建立前后黨政人員收入分配制度的演變》一文看,他是知道這一點的,但是在公共媒體上,他有意地忽略這一點。他把新中國當時機關單位工資最低的第30級工作人員勤雜人員,如清潔人員,混同于國民黨的最低級的文官,混同于西方國家的公務員,并得出毛時代工資差距比國民黨、比資本主義國家大的荒唐結論。其實,毛時代干部分24級,最低級別的干部--辦事員是24級,按照1955年8月標準,其工資是35元,與最高級別工資差16倍,與民國文官內部工資差距類似。但是按照1956年調整后的標準,最高干部工資是最低干部工資的13倍,比國民黨文官內部差距要小。1955年的這個體制是借鑒蘇聯實行的,不比國民黨民國時期和資本主義國家文官系統、公務員系統差距大多少。但毛主席仍然覺得差別大了,毛時代他多次推動多次縮小差距。
(注:此表原載《歷史研究》2007年第四期楊奎松一文)
1956年干部工資收入:
http://culture.china.com/zh_cn/history/files/11022841/20081111/15181159.html
(此表可見《縱橫》雜志2006年第2期)
真正要比較不同社會制度下的貧富差距工資差距,更重要是要看官員與工人之間的工資差距。而對于國民黨的民國和西方資本主義社會,不僅要看其公務員工資,還要看其大資本家的收入。
眾所周知,1956年工資改革時建立的工資制框架基本上延續了近30年。其中在企業里主要是八級工資制,最低工人工資1級是30多元相當于干部的最低工資,工人工資最高8級工是100元左右,相當于副市長一級工資。比較多的二級三級四級工資分別大概在38元,45元,55元左右,與全國最高工資差距是10倍左右。
等級
|
1級
|
2級
|
3級
|
4級
|
5級
|
6級
|
7級
|
8級
|
井上
|
31
|
36.27
|
42.44
|
49.66
|
58.09
|
69.98
|
79.55
|
93.00
|
井下
|
33
|
38.97
|
46.04
|
54.35
|
64.19
|
75.80
|
89.53
|
105.60
|
產業
|
1級
|
2級
|
3級
|
4級
|
5級
|
6級
|
7級
|
8級
|
倍數
|
鋼鐵、機器制造、有色金屬等
|
42.4
|
49.4
|
57.5
|
66.9
|
77.8
|
90.6
|
105.4
|
123.0
|
2.9
|
制酸、橡膠(機器制造)、自行車等
|
42.4
|
49.2
|
57.2
|
66.4
|
77.0
|
89.5
|
103.9
|
120.8
|
2.85
|
原料藥制造、儀器、玻璃等
|
40.5
|
47.1
|
54.9
|
63.9
|
74.4
|
86.5
|
100.7
|
117.5
|
2.9
|
耐火材料、汽車配件等
|
41.0
|
47.7
|
55.6
|
64.7
|
75.3
|
87.6
|
102.0
|
118.9
|
2.9
|
油脂、肥皂等
|
37.5
|
44.0
|
51.6
|
60.5
|
71.0
|
83.3
|
97.5
|
114.4
|
3.05
|
棉紡織(機動工人)
|
38.0
|
44.3
|
51.7
|
60.0
|
69.9
|
81.3
|
94.6
|
110.0
|
2.89
|
李強教授《中國應恢復“八級工”制度》一文談到:
http://news.sina.com.cn/pl/2011-05-27/093822540758.shtml
【1956年制定、后經過修訂的企業八級技術等級制度,曾在工人技術等級分層上發揮了重要作用。這種八級技術等級制得到企業工人和全社會的普遍認可,那時的一個“八級工”,很令人羨慕,其工資甚至能超過廠長。筆者在調研中了解到,許多經歷過八級技術等級制度的人,至今都承認那個技術分層非常成功。他們說,當時一個人,不要說成為“八級工”,就是評上“五級工”、“六級工”,在企業和社會都有很高地位,而且他們的技術水平確實高超?!?/p>
《人民日報》曾刊文介紹: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1214/08157097963.shtml
【最早的等級工資時,員工間收入落差也會有3倍,很多人長期拿38.7元的二級工工資,而八級工拿108元,但八級工確實是技術“大拿”,貢獻與二級工不可同日而語,當時的人認為是合理的?!?/p>
而民國時期情況呢?
根據上海市總工會資料: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6888383/
【民國16-25年(1927-1936年)名義工資
這一時期工人工資總的水平要高于民國16年(1927年)以前,每日工資大致為0.5-0.6元,每月工資大致為14~15元。其中印刷、造船、機器、絲織工人每月工資較高,一般都在20元以上;繅絲、火柴、棉紡工人每月工資較低,一般都在12元以下?!?/p>
民國的紡織工人,工資都在12元以下,即便是以12元計算,也和民國的部長相差67倍,而民國的那些大資本家,其收入是部長工資的幾十倍幾百倍幾千倍……
更何況,眾所周知,國民黨官員最善于搞官商勾結,他們有大量的灰色、黑色收入,國民黨官員們由于極端腐敗遭到了全國人民的仇恨,并在解放戰爭中【忽喇喇似大廈傾】,這和毛時代共產黨干部是天壤之別。楊奎松所謂毛時代貧富差距比國民黨、比民國還大,純粹胡說。
不錯,按照楊奎松所說,國民黨文官系統最高的官和最低的官差距是14.5倍,按照楊奎松提供的資料,國民黨最低的官拿55元,最高的官拿800元,而工人則大多在12元以下,而且,當時民國時期有大量的童工、徒工、臨時工,最低工人收入可能每月還不到5元,與最低官員相差十幾倍。而國民黨民國時期,大資本家每月可得幾萬幾十萬元。這樣看,國民黨官員最高工資是工人的幾百倍,最低官員工資是最低工人的10倍,資本家是工人收入的上千倍上萬倍……
而毛時代呢?即便是看55年定的標準,最低一級干部工資如24級干部辦事員是35元,已經比很多普通工人的工資要少,大約是最低工人工資的2倍。這樣來看,毛時代干部,最低一級干部工資就很低,和低收入工人差不多,這樣56年定的干部平均工資不會脫離工人太高。而國民黨干部,最低一級文官工資已經遠遠高于當時社會底層工人收入,而最高級別的文官工資又是最低文官工資的14.5倍,這樣國民黨文官平均工資已經遠遠高于工人。
總而言之,楊奎松以1955年工資為標準,將拿30級工資的清潔工當共產黨干部,得出共產黨干部內部收入差距30倍高于國民黨民國時期,這是典型的栽贓,顯然是別有用心。如果考慮共產黨24級干部內部工資差距,確實和民國時期文官內部差距類似,但是即便是這種比較也是不客觀的。毛澤東批評蘇聯當時形成一個高薪階層,主要看干部與工人之間的收入差距。如果像國民黨那樣,整個文官階層都是高工資,哪怕內部差距是5倍或者10倍,看起來比較低了,但是整個社會也是兩極分化,更何況還得考慮資本家階級的收入。假如國民黨再提高民國文官的底薪,比如從55元提高到80元,似乎文官系統內部差距縮小了,是10倍,但整個社會兩極分化卻擴大了,遠遠高于毛時代1955年所定的標準。假如中國1955年,國家將最低一級干部24級干部工資定為15元,這樣,與最高干部工資相差接近40倍了,但是這只能說明毛時代貧富差距比民國小。
所以說,1955年1956年中國借鑒蘇聯所確定的工資收入,已經遠比國民黨民國、比資本主義國家要公平。即便如此,毛澤東還是感覺工資收入差距大了,他在世時候一直在推動縮小工資差距,整個毛時代,是一個起點就比民國和資本主義社會公平而且也越來越公平的年代。而楊奎松卻別有用心地說貧富差距、收入分配不公、貪污腐敗都是毛時代的遺毒,這完全是不顧客觀事實的胡說。不錯。毛時代也有腐敗,比如三反五反都有不少腐敗分子,但是毛時代是有史以來最清廉的時代,貧富差距最小的時代。楊奎松發現1955年定的干部工資差距和民國文官及資本主義國家類似,就如獲重寶,還造假造謠說成是30倍差距;楊奎松發現毛時代也有腐敗分子,就興高采烈……他以為這樣的確就可以把兩極分化、腐敗等問題都歸罪給毛時代了,他以為這樣就可以美化國民黨、美化民國、美化資本主義、美化新自由主義了。楊奎松自己評價自己是黨史研究權威,網絡上一幫腦殘的果粉也跟著起哄,楊自己也在那洋洋得意……
從以上兩個案例可以看到,楊奎松為了妖魔化共產黨,妖魔化毛澤東,妖魔化毛時代,妖魔化社會主義,美化國民黨蔣介石,美化資本主義,不惜屢次在南方系媒體上造謠、造假,許多言論到了荒誕可笑的程度。但是由于南方系媒體和南方系網絡(門戶網站如騰訊、網易、搜狐等),奉行戈培爾“謊言傳播一萬遍就是真理”的理念,幾萬篇幾億篇地傳播楊奎松所炮制的歷史研究學術論文和相關材料,誤導了很多民眾,制造了大批的果粉、美粉、蔣粉,許多人竟然真的相信,共產黨毛澤東打敗蔣介石是靠蘇聯的武器,毛時代貧富差距真的比民國還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