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轉折中國的鄧小平》導演吳子牛回應網友對該劇的質疑,態度好像還是很開放的,集中于劇中幾處情節的真實與否,但說實話,吳子牛導演的的思維方式很奇怪,以下一一列出:
吳子牛強調,這不是一部紅色、重大的革命歷史題材,而是深刻、尖銳的現實主義作品。在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紀念之時播出,能夠傳遞出中國改革開放堅定不移的信心,劇中的歷史也是與當前國家及人民的命運息息相關的。
--吳導演自己說《鄧小平》不是紅色、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這只是他自己的說法,您能替我找出這部劇里哪一個情節不“紅”?不“高大全”嗎?鄧小平,一個在中國和中共當代歷史中如此重要的政治領袖,關于他的“現實主義”傳記如何又不是“重大歷史題材”?但您說它很“深刻、尖銳”我卻一點兒也沒看出來,它除了趁火打劫、落井下石地再一次尖銳丑化(而不是批判)了“四人幫”,除了按照已經對華國鋒做出的結論對華進行了兩面性的描寫,還有何尖銳之處?
電視劇第一集就是一場大雨中對“四人幫”的抓捕行動,有外媒和觀眾卻指出,歷史資料顯示1976年10月6日當天并沒有下雨。吳子牛解釋說,當天確實沒有下雨,但是為了烘托當時的政治氣氛,這場雨屬于藝術創作的部分。
--吳導演終于承認劇中10月6日夜的那場大雨是劇組“編”出來的,既如此,您也不要怪觀眾將這種“編”理解為“造假”;你說“造假”下雨是為了烘托氣氛,但我從那場大雨中的天安門城樓和毛主席畫像的陰暗意像可看得出這絕不止在烘托氣氛--若不服,你將自己的頭像處理在這樣一種氛圍里,電閃雷鳴,鬼雨陰風,去試試那到底只是一種氣氛,還是有別的;吳導演,一部發動了中共最權威的黨史機構、在中國最重要媒體平臺播出的如此重要人物的傳記劇集,它未來必然是要留給后人作為歷史檔案參考的,必然要成為后人寫史的依據,您領導的劇組居然用長達40分鐘的時間,對一重大事件發生的真實氛圍“完全造假”,而且欲蓋彌張,我在此質疑您曾經作為第五代導演領軍人物的藝術素養和人格品質。
劇中鄧小平得知“四人幫”被捕的消息后,表示“我可以再干20年”,歷史資料卻顯示鄧小平說的是“我可以安度晚年了”。吳子牛表示,根據葉永烈的記錄,鄧小平當時確實是說“我可以安度晚年了”,但“我可以再干20年”這句話他也說過不止一次。
--現在還說不好吳子牛導演在此處的故意“造假”有什么深刻的影響,編造的“我可以再干20年”大不了是說鄧小平在逆境中一直心懷抱負,不服輸,而真實的“我可以安度晚年”(據葉永烈)似是說明當時的鄧小平沒有那么明確的改造中國的自覺,只想獨善其身,我個人以為,其實真實的“我可以安度晚年”更接近人性真實,不過,這些都可以成為《鄧小平》劇情造假的又一個證據。
“過去想拍這樣的電視劇,恐怕不太可能。即使能拍,也不會像現在這樣飽滿。”吳子牛說,這部劇對文化大革命基本全盤否定,還有大量人物第一次出現,他從藝術創作環節真實感受到了國家和時代的進步。
--我亦同意吳導演說的,這部劇能拍是時代進步,但其實在您之前已經有多部關于鄧的傳說影視拍成,恕我直言,您的這部劇真的并沒有看出多大的突破;吳導演說該劇“藝術創作環節”讓他“真實感受到了國家和時代的進步”,但對不起,我認為您的“藝術創作環節”其實許許多多是對歷史真實的“造假”,如此“造假”的歷史讓您“真實”感受到了國家和時代的進步,按您的這種邏輯,是不是我們中國的“現實主義”作品造假越多越好,越敢造假越好呢?是不是那些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劇更能讓您“真實感受到國家和時代的進步”?
吳子牛生于1951年,基本上經歷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全過程。他回憶說,從小家里有右派,生活很暗淡,三年自然災害時見過餓死的人,階級斗爭中看到很多人不共戴天,“文革”后則是上山下鄉的第一批插隊知青,當時以為自己這輩子就要在農村“修地球”了……吳子牛特別感謝鄧小平,讓像他這樣的“黑五類”子弟不受家庭出身的影響而進入大學。他認為,如果沒有鄧小平,當時的知識分子就得不到保護,中國后來的經濟建設恐怕不堪設想,他自己的人生也會不堪設想。
--1,我想問一問吳導演,是不是,有了這些“個人理由”就足以支持您在電視劇《鄧小平》里可以拋卻藝術真實的創作方式,用大量“造假”的方式改寫歷史事件呢? 2,您個人說當年因不必在農村“修地球”而感謝鄧小平,是不是這又可以理解為現在仍然在“修地球”的人們就不必如您一樣感激,您創作此劇的理由到底是出于感激一個人還是出于要公正、客觀、真實地表現一個人?3,上述這些讓你拍出一部如此《鄧小平》的理由,是不是可以證明我們中國知識分子但凡有了某些表達的權力時,有了表達的機會時,就可以就不尊重歷史,也可以不為自己的不尊重歷史臉紅,而按照自己的需要去任意剪裁歷史?
--其實,關于《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中“假造”情節不止上述,還有許多,如華國鋒說粉碎四人幫是“毛主席生前布署”、將1979年大量發生的逃港潮生搬到1976年等等這樣明顯假造的情節,但在新華社的這篇“命題采訪”中,或者是被記者、或者是被吳子牛回避掉了,也許是劇集創作方和官方宣傳機構事前對此劇的傳播逆勢明顯估計不足,倉卒應付;另,關于吳導演,我從來是持贊賞態度,20多年前我還是一名大學生時,寫的第一篇“影評”就是關于他的《晚鐘》(《晚鐘》:人道主義的弘揚),他的《天下糧倉》我亦非常欣賞--但這仍改變不了我個人對《鄧小平》的失望,說實話,在中國,重大歷史題材的創作氛圍下,更需要得到表達機會的創作者,忠實于歷史,忠實于現實,真誠地尊重歷史真實,后人留下足資參考的真實種子(若無這樣的創作環境,可以不拍嘛),而不是“子系中山狼,得意便猖狂”的那種……
--------------
附新華社對吳子牛的采訪:
新華社北京8月14日新媒體專電,題:
傳遞中國改革開放堅定不移的信心——專訪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導演吳子牛
新華社記者 繆曉娟 王健
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首播后立即引發海內外媒體及觀眾的熱烈討論。共和國成長親歷者、本劇導演吳子牛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這部劇得以播出,正意味著中國政治的進步。
“過去想拍這樣的電視劇,恐怕不太可能。即使能拍,也不會像現在這樣飽滿。”吳子牛說,這部劇對文化大革命基本全盤否定,還有大量人物第一次出現,他從藝術創作環節真實感受到了國家和時代的進步。
《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全景式反映了從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到1984年實行全面改革開放的重要歷史,真實呈現了粉碎“四人幫”、恢復高考、鄧小平訪美、知青返鄉、包產到戶等歷史事件,華國鋒、胡耀邦等也在劇中出現。該劇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不足一周時間,收視率已經頻創新高。
吳子牛強調,這不是一部紅色、重大的革命歷史題材,而是深刻、尖銳的現實主義作品。在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紀念之時播出,能夠傳遞出中國改革開放堅定不移的信心,劇中的歷史也是與當前國家及人民的命運息息相關的。
他特別提到,年輕人多看看這部劇,可以幫助他們思考這個國家的現在和未來。“要了解共和國的歷史,不僅看到真實的故事,更要體會中國走到今天的沉重腳步,看到那些坑坑洼洼的腳印有多么艱難和結實。”
回應外媒“挑刺”
該劇對鄧小平的家庭生活做了細致描繪,讓國內的觀眾感到眼前一亮。有意思的是,不少海外媒體也在密切關注劇情發展,還忙著給劇中的歷史細節“挑刺”。吳子牛也表示,劇中確實有虛構的人物和藝術的發揮。
電視劇的第一集就是一場大雨中對“四人幫”的抓捕行動,有外媒和觀眾卻指出,歷史資料顯示1976年10月6日當天并沒有下雨。吳子牛解釋說,當天確實沒有下雨,但是為了烘托當時的政治氣氛,這場雨屬于藝術創作的部分。
“當時的中國在風雨飄搖中尋找方向,整個國家是悲哀的。”吳子牛說,“我認為中國是在粉碎‘四人幫’后才迎來曙光,所以在抓捕時設計了這場雨,而第二天就是個大晴天。”
外媒還提到,劇中鄧小平得知“四人幫”被捕的消息后,表示“我可以再干20年”,歷史資料卻顯示鄧小平說的是“我可以安度晚年了”。吳子牛表示,根據葉永烈的記錄,鄧小平當時確實是說“我可以安度晚年了”,但“我可以再干20年”這句話他也說過不止一次。
吳子牛透露,最早的劇本寫的是“我可以安度晚年了”,這也是他個人喜歡的版本,因為當時對鄧小平來說,粉碎“四人幫”意味著他可以活下來了。至于后來修改成“我可以再干20年”,是創作團隊想要借此體現鄧小平的政治抱負。
還有外媒斷言這是中共的一部“宣傳大戲”,因為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而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正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對此,吳子牛說,“不管有沒有這部劇,也不管改革路上有多少阻力,中國的改革都會繼續向前,這一點我深信不疑。”
如果沒有鄧小平
吳子牛生于1951年,基本上經歷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全過程。他回憶說,從小家里有右派,生活很暗淡,三年自然災害時見過餓死的人,階級斗爭中看到很多人不共戴天,“文革”后則是上山下鄉的第一批插隊知青,當時以為自己這輩子就要在農村“修地球”了。
他始終記得,1970年的一個中央文件說,下鄉滿兩年就可以上大學、參軍、當工人。幾個公社的知青得到消息后,從四面八方舉著火把,還湊錢買了紅薯釀的酒來慶祝,而他連喝六杯后昏睡了過去,但是很快“涼水”就潑來了——出身不好的知青還是沒有資格。直到1972年,他偶然得知樂山地區的毛澤東思想文藝學校在招學員,考上以后才從農村回到城市。
在恢復高考的第二年,吳子牛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他的同學中也有一半以上是“老三屆”。他說,“如果沒有恢復高考,就沒有機會學電影、學藝術,所以我們和這個時代嚴絲合縫地同步發展。我們不是旁觀者,而是身臨其境的。”
吳子牛特別感謝鄧小平,讓像他這樣的“黑五類”子弟不受家庭出身的影響而進入大學。他認為,如果沒有鄧小平,當時的知識分子就得不到保護,中國后來的經濟建設恐怕不堪設想,他自己的人生也會不堪設想。
正是因為如此,吳子牛對于拍攝《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感到激動、神圣而責任重大。電視劇片尾曲的一句歌詞——“我的人生和山河一起改變”,就是他的切身體會。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