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看了“央視一黃”首播的電視連續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第一集和第二集。
這幾年來,我一般不看電視,特別是電視劇。但像《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這類重大歷史題材的電視劇,我還是要看看的。我看這個,主要的倒不是要了解那段歷史,也不是要了解與那段歷史相關的眾多歷史人物,因為那段歷史,那些人物,那些事件,與很多人一樣,我已經很熟悉很了解了。我重點要看的,是電視劇怎么來表現那段歷史、那些人物。看它的藝術水平,更看它表現的是否大體真實、客觀(絕對的真實客觀不敢奢望)。
在這部電視劇(第一集)中,華國鋒、陳永貴、紀登奎、吳桂賢等70年代很顯赫的政要首次在電視劇這種藝術形式中登臺亮相。這是這部電視劇的一個很引人矚目的亮點和突破。華國鋒的扮相,不是太像。而且有一個明顯的瑕疵:1976年的華國鋒,他的發型是小平頭(只要看一看1976年華國鋒在毛主席追悼大會上致悼詞的實況錄像,還有他就任中共中央主席后首次發行全國的那張標準像就明白了),而電視劇里被弄成了向后甩的那種大背頭。大背頭,那是他成為“英明領袖”以后才慢慢留起來的。1977年8月召開黨的十一大時,主席臺上與毛主席像并列懸掛的華國鋒“第二代標準像”,就已經成了大背頭。
電視劇的第二集,粉碎“四人幫”的消息公布之后,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的百萬群眾歡慶儀式,其中有一個鏡頭特逼真,我甚至懷疑是剪接的當年實況錄像資料。這里又有一個瑕疵或者說遺憾:表現這個歷史性場面,竟沒有一個天安門城樓上的鏡頭,好似只有群眾自己在狂歡,沒黨中央的啥事兒。其實,這次慶祝大會的主題有兩個:一是歡慶黨中央粉碎“四人幫”篡黨奪權陰謀的偉大勝利,二是慶祝我黨我軍又有了自己新的領袖和統帥華國鋒。電視劇如此躲躲閃閃、扭扭捏捏的處理,其原因是不言而喻的:只要把視線引向天安門,就不能回避華國鋒主席身穿綠軍裝向群眾揮手致意的鏡頭。這說明,編導的思維還是被束縛著,缺乏直面歷史的勇氣——依然把華國鋒當成了“敏感人物”,或是怕他“喧賓奪主”。但歷史的真實是:在那個時候,他就是“主”,當時沒有他,就沒有了歷史轉折的可能性。
第二集最大的一處敗筆是,1976年10月7日,也就是“四人幫”被抓的次日,處于軟禁狀態中的鄧小平在家中得知這個消息后,沉默良久,說了這么一句斬釘截鐵的話:“我還可以干20年!”這不是真實的歷史,也不是鄧小平的原話,而是編導強加給他的。試想,73歲的鄧小平,那一刻就能預見自己馬上可以復出,而且能夠活到93歲嗎?其實,鄧小平當時是這樣說的:“這下我可以安度晚年啦!”而“可以干20年”云云,是他三天后說給當時55歲的華國鋒的。1976年10月10日,鄧小平經中央辦公廳主任汪東興轉呈致信華國鋒并中共中央,信中寫到:“不僅在政治上思想上華國鋒同志是最適合的毛主席的接班人,就年齡來說可以使無產階級領導的穩定性至少可以保證十五年或二十年之久,這對全黨全軍全國人民來說是何等重要啊!”這封信當年作為中共中央文件下發過,在全黨進行了傳達,早就眾所周知。
本集中還有一處,借鄧小平女兒之口,說毛主席逝世后,江青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鼓噪要“槍斃鄧小平”。這也不是事實。江青當時只是說:毛主席是被鄧小平氣死的,政治局應該開會討論,開除鄧小平的黨籍。這個提議被華國鋒、葉劍英等人否決了。
重大歷史題材的電視劇,最要緊的是尊重歷史,不要給黨史添亂。否則誰看?
附圖:當年北京市委發放的天安門廣場慶祝大會的請柬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