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籍無名的繆哲在分析畫家王國斌的知青題材油畫作品時(見2011-8-26北京法制晚報),一開口就把矛頭指向了張承志,意欲何為?!經查,該繆1965年出生河北省某地,也就是說,在大批知青上山下鄉時他才3歲、粉碎“四人幫”時才11歲,世界觀、人生觀形成于1980年左右。這時知青們多已返城,或就業或當兵或上大學或自費或公派出國留學,多數已成家立業,有些知青的娃應該已經會打醬油啦!這時的小繆還在讀書,其1986年畢業于北大,眼下他的學歷從報紙上看公然已經寫著“美學博士”云云。從繆哲的年齡推算,他不可能是知青的娃,但不知為何對知青很感興趣,這表現在他對王國斌知青題材油畫的評價上。一個從未上山下鄉過的繆大博士從“悲天憫人”的心態出發,認為王國斌的知青作品“實可謂中國當代敘事油畫的最佳范例”!繆拿王國斌的一幅油畫攻擊張承志的觀點,這不是無師自通的“挑動群眾斗群眾”嗎?
寫到這里又牽出一個“第三者”王國斌,由于版權保護,我的博客不能貼出其佳作(確實畫得好),讀者可以從新浪網王國斌油畫博客以及其他網站搜出他的油畫,這里我可以用文學語言描摹一下:
《讓我們蕩起雙槳》,畫的是一個女知青在山坡上放羊,清亮的眸子里蕩漾著倒映白塔的北海水波,雙手作劃船姿態,背后一群羊靜靜地吃著草,全然不解主人公此刻的心情……這使我想起插隊時夏收一個晚上,我坐在場院的麥垛上的情景,這滿場院的麥子是白天社員們搶收下來的,由我們這些青年突擊隊員連夜脫粒、裝包、清場,明天白天又是社員收麥子、晚上又是我們給麥子脫粒……打中歇(休息)了,我累得骨頭架子都要散了,麥芒子鉆進褲腿,扎得大腿內側又癢又痛,村里的男女青年就在身邊打鬧,我也不好意思把麥芒子清理出來,只能忍著,坐在麥子垛上喝水,一抬頭看見了“月亮在白蓮花般的云朵里穿行”,雖然晚風沒有“吹來一陣陣歡樂的歌聲”,但我自己仍帶頭唱起了“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這首歌的歌詞寫得真好哇,如果沒有插隊生活,我哪兒能有“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體驗的機會呢?就在那次夏收之后、秋收之前,我參軍離開我的小村莊,離開了我的房東大娘,后來我利用探親的機會又特意回到村里,給我的房東大娘帶回了點心匣子、王致和臭豆腐,我說:大娘,俺有軍餉啦,可以孝敬您啦!
王畫家的另一幅《青春之歌》,畫的是一個女知青與當地青年結婚時拍合影的場景。女知青神態很羞澀(繆哲看成了“愁容”),而新郎則很開心,從背景是窖洞上看,這樁婚事發生在延安陜北一帶。順便說一下,王國斌畫的女知青都是身穿舊軍裝、腰扎小皮帶,軍用挎包左肩右攜。其實一下鄉,知青們穿紅衛兵式舊軍裝的打扮就消失啦,基本和村里老鄉的裝束差不多,有一次我回家時一身老農打扮,頭戴狗皮帽子,兩個棉褲腳還扎著黑色綁腿防寒(供銷社有賣),手提一筐雞蛋,我家的熟人都認不出啦,問“你找誰呀?”……但我能理解王國斌的藝術處理,他用舊軍裝把文革與插隊串起來了,使得知青畫作更具有年代感。
話說回來,當年的確有知青和插隊所在地老鄉結婚的(我認識的知青里就有兩位),從目前掌握的資料看,有中途離散的,也有牽手至今的,無論從哪個角度說,當時的嫁或娶大都應是真心,是在勞動和日常相處中培養的感情。而不像繆哲所批判那樣“這個從童年起,便以貧下中農為榮的少女,在嫁給一個活生生的貧下中農時,才突然感到了階級的鴻溝,才開始懷疑那些革命的邏輯”,看到這里真是氣死我了!哪個王八蛋告訴你,知青與貧下中農有 “階級的鴻溝”?!更讓人生氣的,是繆哲對農民新郎的評價:“顢頇地叉開腿,一臉未開化過的興奮”!
這,就是60后繆哲眼里的農民?
這,就是美學博士眼里的農民?
這,就是有話語權的知識分子眼里的農民?
什么叫“未開化過”?繆哲你是吃狗屎長大的?你倒是開化過啦?你辦喜事兒高興的時候不是“顢頇地叉開腿”而是“聰慧地并緊腿”打立正么?!農民照像時喜悅的樣子你見過么?他們走好幾十里或十幾里到縣城去照張像片容易么?我那房東大娘就從來沒照過像,咱那會兒又沒有照相機,要不現在我手里就會有一張她的照片!想到大娘一整夜不睡覺,為我們的安全,觀測漏雨的房頂的情景,我就想掉眼淚;想起老支書第一個跳下到冰河里清淤泥修水利的情景,我就佩服得五體投地。你說農民“顢頇”、“未開化過”,什么東西!還博士哩,到地里給玉米間個苗讓我看看!!!
我現在明白毛主席為什么“打壓”某些知識分子了,這類蔑視農民的人頭重腳輕根底淺,嘴尖皮厚腹中空!仗著自己有話語權,加上被歐風美雨“開化過”,甩開腮幫子地為中國開藥方子、指路子、出點子、逗悶子,盡是胡說八道!滿腦子茉莉花小芝麻,看不見苦菜花大西瓜!中國真正的“大西瓜”是工農大眾,我們不能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革命了,同工人農民和革命軍的戰士在一起了,我逐漸熟悉他們,他們也逐漸熟悉了我。這時,只是在這時,我才根本地改變了資產階級學校所教給我的那種資產階級的和小資產階級的感情。這時,拿未曾改造的知識分子和工人農民比較,就覺得知識分子不干凈了,最干凈的還是工人農民,盡管他們手是黑的,腳上有牛屎,還是比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干凈。這就叫做感情起了變化,由一個階級變到另一個階級。”毛澤東的這個體會,也正是知青們的體會(少數除外)!
具體到張承志,這個為“紅衛兵”命名的當年清華附中高三學生,曾經喊出以筆為旗的口號,如今已經升級為“以筆為槍”啦!我視他為友、為師。有意思的是,張承志對自己知青經歷的看法,我卻是從繆哲攻擊中讀到的——(以下括號里的是我的評論)
繆:“人得到的同情,與受的苦難應成正比(深紅注:呸!房地產商能同情貧窮無房戶么?)。這一定律,卻不怎么適用于知青一代(深紅注:誰讓你同情啦?誰需要你同情啊!),起碼在我,知青的遭遇,總難免是“活該”的,所以“活該”,不是他們當年自甘入殼,想“大有作為”;也不是在文革里,他們中有犯下暴行的人(深紅注:瘌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氣,1966年才1歲的你知道啥?)難怪只能“賴得寥寥幾個老知青的良知,這浩劫的傷疤與丑惡,才漸被我們認識。如老鬼、徐曉、葉辛等”。(深紅注:繆某真是選擇性失明啊,“罵”插隊的你都喜歡,宣稱“磨練了意志”的你都排斥,這公正嗎?請問繆哲你貼近過知青么?調研過知青么?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老鬼你認識么?了解么?告訴你,俺跟老鬼很熟,曾一同到知青插隊的內蒙草原去回憶那段歷史。他告訴我很長一段時間他不了解媽媽,在媽媽去世后越來越想念,他出國時懷里揣都著一個極小的盒子,里面就是他媽媽的一小塊骨殖。他的媽媽就是你在文章里提到并揶揄“知青們莫不是伴著這小說長大的,莫不以書中的故事,去規劃的愛情”的小說《青春之歌》的作者楊沫!)“……我所不解的,是那苦難已成為歷史,親歷的人,應反思其由來(深紅注:矛頭指向,路人皆知,繆某的繆可改姓為謬論的謬),留為殷鑒的今天,卻有人說“青春無悔”,“磨煉了意志”,乃至“我們是得天獨厚的一代,我們是幸福的人(張承志語)”。(深紅注:張承志說得好!說得對!上山下鄉讓知青們了解了中國的國情,繼而在后面的人生中為自己深愛的勞動人民鼓與呼!我理解張所說的“幸福”,這不是指一般意義上的吃香喝竦,而是一種人生歷練中有所收獲的欣悅感覺)“人之自戀,在于凡自己經過的事,都稱是“好的”。比如吃糞是為體味吃肉之香;被抽打,是為享受傷口漸愈時的微癢之快感(深紅注:愈發有意思了,明明是油畫評論,卻句句不離政治,而且竭盡惡毒杖斃之能事,張承志肯定上山下鄉的意義被歪曲成“自戀”,似吃糞、類自虐。按繆的邏輯,對“凡自己經過的事”予以肯定,就是“自戀”,那么你自己不也是個很自戀的人?況且中國的紅色歷史難道不能肯定?紅色傳統不能發揚?如果肯定和發揚了就是自戀不成?如此,繆博士豈不成了打著美學旗號的袁騰飛?);“受騙”是“信仰”,遭罪是“殉道”。我說“不是”,豈非連窩端掉了其幸福?故只有說“糞誠然是該吃”了。(深紅注:繆把矛頭再一次指向毛澤東,明顯違背了胡錦濤同志七.一講話的精神。這個美學博士很講“政治”,字里行間飄出一股茉莉花味兒。果然,你看下文就會發現圖窮匕首現了)。但一場改變了整整一代青年的命運,因而也改變了中國命運的浩劫,親歷的人,若只懂得自戀,后來的人,僅報以漠然,則不光罪白受了,下一次浩劫,離我們子孫恐也不遠。”(深紅注:來了吧?來了吧?原來是通過否定插隊來否定文革,進而否定毛澤東啊!繆把張承志對上山下鄉的人生體驗變造成對所謂浩劫的肯定,然后煞有介事地宣稱,張承志們的“自戀”會導致下一次浩劫!受到影響的是什么人呢?“我們子孫”。虧繆還是北大的咧,啥叫“我們子孫”?謝謝,俺們知青不要你這孫子!俺們和鄉親們一樣“未開化過”、個個“顢頇”,俺們看見你罵貧下中農就有氣,你這孫子就欠到重慶去體驗一把上山下鄉,看鄉親們怎么用“一臉未開化過的興奮”歡迎你這白眼狼!完畢。)
其實,畫家王國斌本人未見得同意繆的“活該論、未開化觀和自戀情結”,因為他還畫過《華北地道戰》、旗幟系列《紅色記憶》、《黨旗與誓詞》。繆某這位《南方周末》的座上客,單單挑出知青系列對張承志興師問罪,洋洋數千言,卻無一說到點子上。我想,王國斌如果是個實事求是的畫家,一定會提溜起這位“我們子孫”問個究竟的。
張承志說過:文學從來不是在資本的獎賞下,而是在言論的限制中創造。游擊,尤其是這個骯臟時代的藝術形式。無論持槍或用筆,革命和文藝都且戰且退地,走到了這一步。當武器的批判被迫后退的時代,批判的武器——筆,登上這硝煙彌漫的前沿。
正因張承志以筆為槍,沉穩地進擊,令帶路黨心驚肉跳,撲上來圍攻打擊。對此,他笑道:“讓資本的神圣同盟及其奴隸——包括臉上貼著紅色標簽的奴才——在英雄犧牲后恣意呱噪吧!他們永遠也不會知道:種籽曾經怎樣隨著風在無垠的大地上播撒,深深的根須,怎樣正在地底秘密地手挽手,織成一張巨網”!
他為什么如此堅強?原因之一:“得天獨厚”的插隊“磨練了意志”!“我們子孫”,懂么?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