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信,本次對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將以失敗而告終。
原因很簡單,第一,所謂的“百日新政”除了一個量跌價滯(升?)的局面,什么也沒有贏得。在這種情況下,反調控的喉舌們紛紛跳出,為政策翻盤大造輿論。第二,值此人心惶惶、莫之所從之際,不是公開宣示其誓將調控進行到底的決心,相反,以“兩難論”為代表,各級大員們對目前形勢均吞吞吐吐、含糊其辭,其投石問路、為政策轉變鋪墊搭橋之目的,可謂已昭然于天下!
更重要的,早在調控開始之際,人們就已觀察到,出臺的政策內容完全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只圖應付一時之危,對已成了目前中國經濟各項病態之集中表現的房地產業全無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舉措。一有風吹草動,便駐馬觀望乃至掉頭而返的幾率之大,人所共知,2008年的調控便是明證。
當然,這次的失敗和2008年那次的失敗相比,形式上會有很大不同,我們可以斷定,這一次是要用勝利的歡呼包裝失敗!會鄭重其事的告訴全國人民:調控取得了初步的預期效果,接下來的重點是要防止房地產業的萎縮對經濟的不利影響,以解決“兩難”問題。
這一套說法當然騙不了公眾,屆時的憤怒和指責是少不了的。本次調控的承諾因此被很多人視為挽救信用的最后的試金石。一些人仍然抱有幻想,屢屢以信用破產乃至社會動蕩告誡,認為再愚蠢也不至于對威脅政權穩定的洶洶民意無動于衷,將自己置于威信喪失殆盡的境地,以此寄希望于萬一。
然而,善良的愿望總是敗于冷酷的現實。我們注意看近來的大小報刊,所謂打壓房地產拖垮上下游幾十個產業,中國經濟將因此而二次探底的論調甚囂塵上。但是,難道兗兗諸公們竟然以為,只有由房地產開發商經手的商品房才是需要鋼筋混凝土的房子,政策性的保障房就不是房子?就不需要鋼筋混凝土?就不能拉動上下游數十個產業的發展?所以,所謂“兩難”其實一點都不難,改變目前的以房地產商開發商品房作為住宅供應主體的模式,回歸到1998年以經濟適用房作為供應主體的思路,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但這樣一來,靠著房地產發財的利益集團便會拼命抵抗,我們試問:敢于與這個集團決裂嗎?
反對調控的第二個論調,是說地方政府以土地生財的財政會因此而捉襟見肘,無法正常履行職能。北京大學的平新喬在2006年底的一份報告中就指出:近年來地方政府控制的經濟資源不但在絕對量上增加了,而且在相對量上也大大增加了,地方政府在目前中國財政資源格局中并不處于弱勢。當然,這里的計算是包括了地方政府賣地收入在內的。但是,平新喬同時指出,地方政府收入的狂漲,并不意味著他們把這些錢用于教育、醫療、就業,以及社會保障體系等公共產品的建設,相反,大量的收入被用于行政開銷,修高速公路,以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看起來,問題不在于地方政府的錢不夠花,而是在于他們把這些錢花在了什么地方。哪些錢是該花的,那些錢是不該花的。現在的情況是該花的錢不花或少花,不該花的錢卻亂花:社會公共產品投入嚴重不足,行政費用卻急劇膨脹、形象工程大干快上、不顧條件不具備經濟效益的機場、高速路則是遍地開花,這樣折騰下去,多少錢也不夠花!所以,問題在于加快地方型政府的轉型,使政府回歸到毛時代的為人民服務方向上去,同時嚴刑峻法制約地方政府官員的權力濫用。但這樣一來就要出動龐大的官僚集團的利益,我們試問:敢于與這個集團爆發沖突嗎?
調控失敗,違背承諾的政治代價當然為其所懼,但是,如果為了民眾利益而與資本集團、官僚集團發生劇烈的沖突,則更為所不愿。兩害相權,民眾的一盤散沙局面、一年5000億的維穩費用或還可以抵擋一時,大局不至立即糜爛。這就是調控必然失敗的原因!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