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在華研發戰略和我們的對策 |
◎ 郭鐵成 孔欣欣
紅旗文稿2009年第8期
|
經過上世紀90年代以來近20年的發展,外資已成為我國研發和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加入WTO后,跨國公司更是加快了在華的研發布局,其研發活動不斷加強,呈現出許多新的趨勢和特點,值得關注。 一、外資在華研發的階段性特點 1.研發人員占我國規模以上企業研發人員的20%以上。2006年我國外資大中型工業企業辦科技機構(本文使用的科技機構與研發機構是一個意思)2223家,占大中型工業企業辦科技機構數的21.2%。外資大中型工業企業科技機構中人員數為14.38萬人,占大中型工業企業科技機構人員總數的18.98%。跨國公司是外資企業在華的重要構成。20世紀90年代初,跨國公司開始來華設立研發機構,截至2007年上半年,已達1200家左右。目前,全球500強跨國公司中有400多家在華建立了研發機構。 2.研發投入占我國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投入近30%。2006年我國外資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R&D)經費內部支出達444.42億元,占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R&D經費支出的27.26%。外資企業人均科技經費擁有量高于大中型工業企業人均擁有量。外資大中型工業企業科技機構中科技活動人員人均經費為24.4萬元,而同年大中型企業科技機構中科技活動人員人均經費只有17.62萬元。從增長率看,按2000年可比價,2000至2004年間我國外資企業R&D經費年均增長率為27.6%,其中外商投資企業年均增長率達到33.2%,而同期全部企業R&D經費年均增長率為18.9%,內資企業僅為16.4%。 3.發明專利申請量超過內資企業。外資在華專利申請從1993年后呈迅速上升趨勢,年均增長率達33%,其中發明專利占其申請總量的90%以上。2006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受理數,來自國外的申請有8.8萬件,來自國內的申請12.2萬件。在來自國內的12.2萬件申請中,1/3為個人申請,2/3為機構申請,來自外資企業的申請占機構申請的一半,即外資企業的發明專利申請量相當于我國企業、科研院所和大學等機構申請量的總和。從新產品產出看,2006年外資大中型工業企業新產品產值占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總產值比重為20.2%,新產品銷售收入占大中型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比重為19.7%。 4.正在成為我國高技術產業研發活動的主導。外資在華研發活動主要集中在通訊、計算機、軟件、生物技術等高新技術領域,并進一步向研發密集型服務活動延伸。2006年高技術產業中外資R&D活動人員折合全時當量達59698人年,科技活動人員數達129710人年,均占高技術產業總體的三成以上;研發和新產品經費投入占高技術產業總體的四成以上。而從產出看,外資新產品的產值和銷售收入占高技術產業的近七成。我國高科技領域中的發明專利絕大多數來自國外,如無線電傳輸、移動通信、半導體、西藥、計算機領域,來自外國企業和外資企業的,分別占93%、91%、85%、69%、60%。2006年我國高技術產業中的外資企業科技機構已達588家,科技機構中科技活動人員達57697人,平均每家機構98人。同年,高技術產業中三資企業科技機構人均年科技活動內部經費支出為23.8萬元,而高技術產業中全部企業同樣的指標為19.3萬元。 二、跨國公司在華研發戰略新趨勢 1.向中國轉移全球性、區域性研發中心。許多跨國公司設立中國總部,轉移研發模式,整合在華各項資源,以形成更強的整體研發力量。外資在華研發機構有的成為跨國公司全球性研發中心,有的成為跨國公司在海外最大或唯一研發中心。微軟中國研究院規模已達5000人左右,是其在全球最大的基礎研究部門之一。摩托羅拉作為首個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的跨國公司,2003年又注冊9000萬美元成立中國技術有限公司,整合已有的19個研發機構,集管理、研發、銷售三位一體,建成世界級研發中心。迄今摩托羅拉在中國的研發人員數已超過3000人,研發投資達8億美元,占其研發總投資額的2/9。隨著摩托羅拉中國創新園的落成,中國已成為摩托羅拉全球最大的生產與研發中心。 2.研發向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拓展。跨國公司剛進入中國時,主要是針對市場本土化的需要,進行適應性和專用性的應用研發。近年來,隨著跨國公司在華研發戰略的深化,一些基礎性研究和全球需求的前瞻性技術研發也移入中國。2006年微軟集團成立中國研發集團,整合其在華所有的研發機構,同時明晰和部署了長期研發戰略和目標,其中重點是走向全球化的核心技術研發,并形成一套包括基礎研究、技術孵化、產品開發和產業合作在內的完整的創新鏈條。諾基亞在華設有6個研發中心,其全球銷售量40%的手機就是由北京研發中心研發。惠而浦集團在北京、上海、深圳和順德等地建立了基于全球平臺的國際級研發中心,旨在集成全球核心技術進行聯合開發適用于中國市場的產品。 3.研發、生產、銷售立體化布局。當前,跨國公司在華研發戰略已不僅僅局限于創新鏈的某一個環節,而是圍繞創新鏈和創新體系進行全方位、立體化布局,研發、生產、銷售齊頭并進。截至2007年底,全球前10大輪胎巨頭已經悉數來到中國。他們(除德國大陸公司外)在中國內地基本上擁有2—3家合資或合作企業,從中國總部、生產基地、培訓中心、研發機構到加盟體系,在中國的立體式戰略布局已基本完成。 4.并購技術優勢企業。隨著跨國公司在華研發戰略的不斷深化,其戰略執行工具也越來越多樣,包括合資、合作、獨資、并購、設立專門計劃等多種方式。其中,跨國公司通過并購本土技術優勢企業,包括具有長期技術積累的民族品牌企業,獲取先進或核心技術,進一步加強資本和技術控制。2008年德國拜爾公司以12.64億元的價格收購東盛科技包括“白加黑”在內的東盛科技啟東蓋天力制藥有限公司止咳及抗感冒類西藥非處方藥業務,以及一個生產基地和一套銷售網絡等相關資產。再如,某軸承生產企業多年來是中國軸承行業的重要研發和制造力量,該企業在被一家外資企業以并購其鐵路軸承這一塊優勢資產的方式合資后,放棄了控股權,不僅沒有得到先進技術,而且原有名牌產品生產萎縮,直至喪失制造資質,退出了原有市場。 5.實施開發利用本土人才戰略。研發的核心問題是人才問題,跨國公司研發戰略始終包括相應的人才保障計劃。英特爾公司為保證對半導體人才的需求,在建設大連芯片廠的同時,與大連理工大學及大連市政府合作設立大連半導體學院,旨在打造中國最先進的集成電路產業技術人才培訓基地。而惠普公司的舉措是,其中國實驗室通過與我國高水平的高等學校研究機構合作,利用大學的研發團隊,配合“中國教育網格”、“中國教育科研網”等國家重點研究課題進行聯合研發。 三、跨國公司在華研發對本土企業的影響 1.有助于本土企業提高創新層次。跨國公司在我國的發展,高效地配置了生產要素,設計開發出更加符合我國市場需要的產品,進行了更高層次的技術轉讓,使得我國企業創新得以建立在一個比較高的層次和更加開放的全球平臺上。跨國公司在華研發不斷加強和深化,客觀上改變了國內的競爭環境,對本土企業和科研機構具有示范作用,促使本土企業和研發機構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產品開發的能力。隨著我國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不斷邁向新臺階,許多跨國公司已將其遠景規劃甚至舉措更加與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理念相融合,有利于我國利用全球資源開展自主創新。 2.對本土的技術溢出和管理溢出增強。一是外資研發活動在本土發生,可以更多地培養本土人才,產生增強的知識溢出效應。人才從跨國公司回流成為溢出重要方式,已有摩托羅拉、英特爾、惠普、微軟、IBM、朗訊、阿爾卡特、通用電氣等跨國公司研發機構的高層人員回到本土研發機構的案例。二是越來越多的高端技術產品直接在中國本土研發設計并實現產業化,通過實物產品的溢出更加普遍。三是研發合作深化和廣化,出現戰略合作、產學研合作等合作形式的溢出。2008年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微軟全球戰略合作伙伴和中國第一家微軟全球獨立軟件開發商合作伙伴。這是微軟在全球級別最高的獨立軟件開發商合作項目,雙方在技術產品開發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四是跨國公司研發業態對國內科研管理和研發組織機構具有示范作用,為我國改革研發體制、提升產業研發能力提供借鑒。 3.控制和主導產業創新體系。跨國公司由于開展基礎研究、競爭前技術研究,擁有高端技術和新興技術,能夠設定創新目標,主導創新過程,擁有創新成果,掌控整個創新體系。在該創新體系中,雖然有本土資本加入其中,但執行的是跨國資本的功能,為跨國公司研發體系服務。本土企業只能按照跨國公司的技術范式加工組裝,難以提升技術層次,甚至形成技術“路徑依賴”。 4.加劇稀缺研發資源的競爭。跨國公司具有雄厚的資本、技術優勢,而且具有先進的經營理念、機制,吸附力很強,我國稀缺的研發資源可能從本土企業和研究機構外流,從而削弱本土企業的研發能力。 四、對策建議 1.制定并實施我國本土研發促進計劃。根據國際經驗,外資企業與內資企業研發投入保持在1:2的比例為宜。應在國家戰略的層面上對本土研發能力和體系建設給予高度重視,制定并實施“中國本土研發促進計劃”。應根據國家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綱要R&D/GDP總體目標,突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需求,針對2020年本土研發投入總量、結構、區域和產業布局目標,進行統籌規劃和系統部署,明確技術研發方向和階段性目標;改革研發體制,發展研發產業,提高研發效率。 2.制定利用外資研發資源促進自主創新的政策。一是鼓勵跨國公司研發機構與本土高校、研究機構合作培養人才;二是鼓勵跨國公司與本土企業建立戰略伙伴關系,開展聯合研發;三是鼓勵外資研發機構對本土企業和機構提供科技數據信息、儀器設施公用、專家咨詢、專業技術指導、產品測試、技術孵化和轉移等市場化的公共服務;四是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吸引跨國公司加入行業協會;五是用科技計劃整合外資研發資源,解決自主創新的關鍵技術問題。 3.制定鼓勵外商對華轉移研發產業的政策。此次從美國發端的全球金融危機表明,傳統的發展方式存在嚴重問題,預示著新一輪全球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產業升級。從上世紀末開始,研發外包的方式逐步興起,一個研發活動產業化的時代已經悄然來臨。研發活動是與實體經濟相聯的。我國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加之國際制造業的轉移,實體經濟龐大,但增長方式粗放。我國應充分利用實體經濟龐大的優勢,抓住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國際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優化升級外資結構,大力促進國際研發產業向我國轉移,轉變增長方式。 4.建立外資并購本土創新型企業審查機制。一是建立信息收集制度,構建相應統計分析指標體系,持續跟蹤外資在華并購動態。二是建立專項審查程序,對外資并購國內高成長性企業、高技術企業、涉密企業等技術密集型企業,特別是對于已經初步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優勢,對產業有持續強勁的帶動作用,擁有廣闊市場前景的創新型企業,并購前均應由科技主管部門審查。 |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