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钡某粮?/STRONG>
pioneer
榮獲“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免檢”和“消費者綜合滿意度第一”等榮譽稱號的蒙牛牌乳制品中被查出了三聚氰胺。和其它二十二家廠商一齊陷入“毒奶門”。
蒙牛集團董事長牛根生辯稱,“由于全球檢驗傳統(tǒng)的慣性,由于行業(yè)檢測手段的局限,或者干脆說,是由于我們自身的無知,我們沒能完全把含有三聚氰胺的原奶阻擋在廠門之外?!?/p>
牛根生成了受害者,那么誰是罪魁禍首呢?自然是能輕松把“毒奶”打入蒙牛集團的比牛根生更專業(yè)的奶農了。
一個UHT牛奶銷量全球第一、液體奶和冰淇淋銷量居全國首位、乳制品出口量全國第一的國家重點龍頭企業(yè),一個有著摩根斯坦利、麥肯錫、阿拉·福茲、達能等投資機構注資的國際化背景的境外上市公司,一個由于國際金融資本的注入使股權結構更合理、管理更加規(guī)范的立志要做世界乳業(yè)老大的乳業(yè)巨子,竟被區(qū)區(qū)“奶農”玩弄于股掌之上。蒙牛的管理水平、技術水平之“洼”竟然到了“無知”的地步。這豈不令曾經為“蒙牛”驕傲很多年的中國人大跌眼鏡?就這么個連“作坊”水平都沒有的公司,竟被有關部門列為“國家免檢”品牌,這不是拿人民群眾生命開玩笑嗎?拿中國人民生命開玩笑也就罷了,竟還吵著鬧著要把已從“蒙古?!弊兂闪恕爸袊!钡拿膳T僮兂伞笆澜缗!保f一毒害了高貴的友邦人民,恐怕把整頭“蒙?!辟r給人家都不夠。別忘了,一個據(jù)說是由于抽了“萬寶路”香煙患上肺癌的美國男子差點沒讓這個“世界香煙老大”破產;一個美國老太太在星巴克被咖啡燙出的一個“泡”,就可以抵我們的一座大使館外加幾條工作人員的性命。
再來看看創(chuàng)造了舉世矚目的“誕生1000多天里平均一天超越一個乳品企業(yè)”的“蒙牛速度”和“蒙牛奇跡”的蒙牛集團的成長史:
1999年初,內蒙古蒙牛乳業(yè)公司成立,公司成立5個月后,除了微不足道的1000多萬元資金外,一無市場,二無工廠,三無奶源,等于什么都沒有。這么個“三無公司”該怎么做?
牛根生發(fā)揮他過人的才智,用這么一點點流動資金,開始了他的創(chuàng)業(yè)“三部曲”:
一、先拿出300萬托管黑龍江一家經營管理不善美國獨資的乳制品企業(yè),這個企業(yè)就成了“蒙?!迸D痰恼Q生地,隨后,又在內蒙古包頭找了一家生產冰淇淋的工廠,以“代工”方式合作。
二、又拿出300多萬元在呼和浩特進行鋪天蓋地廣告宣傳。
三 、讓有錢人出資建奶站?!?
生產乳品的企業(yè)需建許多奶站,而建一個奶站通常需要約40萬元。牛根生則沒花一分錢建成奶站。他在每一個自然村莊和每一個養(yǎng)牛區(qū),發(fā)動有錢人出資建奶站,然后再為自己的企業(yè)供貨,互惠互利,自己沒投資干受益。
從商業(yè)案例上分析:牛根生不愧是“高,實在是高”的商業(yè)奇才,被經濟學家捧上了天也就理所當然。
但是,管理如此混亂的奶站能否保證食品安全?普通百姓就能想象的出。如果是在計劃經濟時代,象這么個最初連檢測部門都未必有的乳品廠連開張的條件都不夠。更不用說什么“先建市場,后建公廠”了。蒙牛的高檔牛奶特侖蘇初進香港就歷盡艱辛,“有些孩子想喝,立即被媽媽拉開,說來自內地的牛奶怎么喝?!保ㄅ8Z)。這恐怕不只是“岐視”的緣故?! ?/p>
牛根生常用獅子和羚羊的故事,來闡述“快”的重要性:羚羊如果跑不過最快的獅子,肯定會成為獅子的美餐;如果獅子跑不過最慢的羚羊,也會被餓死。自然界的競爭法則就是這樣生死時速。那么他又如何實現(xiàn)“誕生1000多天里平均一天超越一個乳品企業(yè)”,最后成為乳業(yè)龍頭大哥的呢?
請看蒙牛的“三板斧”
一、在各大媒體尤其是CCTV上進行每天幾百架次的“狂轟爛炸”——即經濟大師們鼓吹的企業(yè)經營決竅——“宣傳宣傳再宣傳”。
二、“蒙牛大冰磚,買二贈一”——價格戰(zhàn)。
三、“傍大款”。
中國冰淇淋發(fā)展史上的第一次買贈活動,始于綽號“價格戰(zhàn)罪人”的蒙牛大將王建邦。包括之前發(fā)生的牛奶買贈,其“始作俑者”也是蒙牛。
“第一斧”用趙本山的東北話講就是“忽悠”。這也是一心一意謀掙錢、掙快錢的國內其它行業(yè)自改革以來屢試不爽的“絕活”。把錢投到技術研發(fā)和產品質量上不如直接投到CCTV,讓大紅大紫的影視大腕、體壇巨星每天不厭其煩、平均五分鐘就提醒一次消費者:——“XXX嬰幼兒奶粉,含多種營養(yǎng)成份,您給孩子喝了嗎?”,“享受高品質的生活,就喝XXX”……結果,金錢就象滔滔江水一般涌進各大公司的“腰包”。秦池酒的老總曾經說過“往CCTV開進一臺夏利,就能開出一臺桑塔娜”。
“第二斧”被國外稱作“自殺式”經營手段。中國家電行業(yè)的價格戰(zhàn)惡果大家都已看到。國內企業(yè)殺起價來要讓國外同行冷汗淋淋。價格殺下來了,質量自然也跟著殺下來——“一分錢一分貨”?,F(xiàn)在都講“普世價值”了,虧本的買賣誰做呢?例如,國內的電腦廠商把筆記本電腦帶入3000元時代、2000元時代、甚至1000元時代,據(jù)說還有利潤。IBM、康柏、索尼等國外同行就做不到。為什么?因為它們國家沒有象我們一樣,已經“建立了人類歷史上最好的制度”,還得兼顧質量啊。
“第三斧”就是引進國外戰(zhàn)略投資伙伴,實現(xiàn)管理上的國際化,商業(yè)精神的國際化。
2002年,據(jù)說“不缺錢”的蒙牛集團先傍摩根斯坦利、鼎暉和英聯(lián)國際投行。2004年6月,創(chuàng)立僅5年的蒙牛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但三個月的禁售期剛過,三大外資股東就“急不可待”地減持套現(xiàn)。2004年12月合計賣出1.68億股,套現(xiàn)約10.2億港元,2005年6月通過蒙牛的配股,外資股東再次減持,共售出1.94億股,套現(xiàn)近10億港元。對“蒙?!爆F(xiàn)金投資僅4.78億港元的外資系的投資收益回報率約500%。而且老謀深算的摩根斯坦利入股之初就給他們所謂的“風險投資”上了雙保險,與牛根生簽定的“對賭合約”使資方處于進攻退守的有利局面,若蒙牛成長達不到預定要求,那么他們可以控股蒙牛,若蒙牛成長得好,他們退出時則賺得盆滿缽滿。這也給牛根生戴上了“緊箍咒”——除了“利潤”還是“利潤”。
蒙牛所“傍”的第二個國際巨頭是麥肯錫;“傍”的第三個“大款”是乳品巨頭——丹麥企業(yè)阿拉·福茲;最后“傍”到的“大款”,正是在酸奶產品方面全球稱王的法國達能。
牛根生“傍”阿拉·福茲時說:“阿拉·福茲早就看上飛速發(fā)展的中國大市場,他們手里拿著世界一流的‘洋槍洋炮’,如果蒙牛不能和他們成為合作伙伴,只能成為對手。至少在中國市場,我不想和他們成為對手。在奶粉方面,蒙牛與阿拉的實力相差懸殊?!边@就可以看出加入WTO后國外的“豺狼虎豹”對國內企業(yè)的壓力之大。不知厲以寧大師最近是否還常談起他那個著名的“鯰魚效應”?
2008年9月23日,蒙牛乳業(yè)來迎來了它最黑暗的一天,收盤價為7.95港元,暴跌60.25%,全天成交股數(shù)高達5.19億股,涉資41.96億港元,超過恒指全天交易額的6%。前一個交易日,摩根士丹利、瑞信、高盛、中金等投行紛紛落井下石,無一例外地將蒙牛撇進“沽售”或是“跑輸大市”之列,最夸張的是摩根大通將該股目標價直接從18港元大幅降至3.8港元?! ?/p>
文化水平不高的牛根生在主流經濟學家的“國際化”大戲中或主動或被動的扮演了“被忽悠”和“被逼迫”的角色。與財技老練、尖詐嗜血的外國投行玩起了所謂的“資本運作”的賭博經濟,不僅被玩的眼花繚亂,而且已經“人在江湖,身不由已”,逐取最大利潤或已成為他的全部。在與“逐利”的資本充分結合的情況下,身處殘酷和競爭環(huán)境中,甚至在企業(yè)生死存亡關頭,牛根生或也顧不了“黑貓”“白貓”了。如果說第一次“傍”摩根斯坦利時牛根還對國外投行報有美好的幻想,幾后的幾次“傍”恐怕就已經是不得不為了吧,就象今天中國的整體經濟對外資的依賴就象“癮君子”對鴉片的依賴一樣。假如達能或阿拉·福茲等乳業(yè)巨頭在蒙牛現(xiàn)在內憂外困之際,象可口可樂一樣并購匯源那樣,開一個遠高于蒙牛在二級股票市場的價格并購蒙牛乳業(yè)。牛根生和他的股東們,能抗的住嗎?
牛根生說:“我也認為自己可以做一個不錯的演員。人生舞臺上人們每時每刻都在表達和演繹自己,你的思想、狀態(tài)、你要達到的目的,你要感染和動員別人,都要求你必須做一個恰如其分的好演員。”
——2003年,捐款、捐奶1200萬元抗擊非典;
——2004年,為全國教師捐奶3000多萬元;
——2005年,出資1000萬元參與呼和浩特奶牛風險基金的設立,董事長牛根生捐出全部個人股份設立"老牛專項基金";
——“小勝靠智,大勝靠德?!?/p>
——“大品牌要負大責任?!?/p>
——“我們寧可轟轟烈烈地死掉,也不能猥猥瑣瑣地活著?!?/p>
牛根生在社會公益事業(yè)的表現(xiàn),相信他并非都是為了“作秀”。在親友眼中,苦孩子出身的牛根生在生活中也是個有情有義的“血性”男人。用改革精英的話就是:牛根生的問題是制度上的問題,這是一個逼良為娼的制度,在這個制度下的每一個人都很難獨善其身,如同馬克思所講的那樣,資本家中也不乏品格高尚的紳士,但是只要他進入資本領域,他就只能執(zhí)行資本的職能,成為人格化的資本。牛根生同樣是這個制度的犧牲品。因此,只有重修WTO規(guī)則或徹底消滅資本主義這個“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的丑惡制度,才能徹底解決蒙牛、三鹿這樣的問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