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科大學 張志坤
最近一個時期,有關國民黨將領張靈甫的議論忽然多了起來。有人把他抬的很高,有人對此予以反駁。對于張靈甫其人,筆者認為,他只不過是個曇花一現的時代產物,產生在國民黨發端發展的時代,還沒等國民黨時代結束就先自凋零了,他的命運不過是是國民黨命運的一個先兆。現在,有人卻將其說的神乎其神,什么“鐵軍”、“名將”之類,對此筆者不想多說什么,這里只是想強調一點,無論怎樣抬高張靈甫,也改變不了抗戰期間國民黨軍隊的窩囊相。
不錯,國民黨軍隊是堅持了八年抗戰,最后迎來了勝利,表面上看,國軍是勝利之師,但實際上,了解一點抗戰史的人都知道,整個國民黨軍隊在抗戰中的表現而言,實在是窩囊到家了。
其一,喪師失地,敗績連連
雖說勝敗乃兵家常事,國民黨軍隊總體實力也不如日軍,但像國民黨那樣一敗涂地,則堪稱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觀,國民黨的許多大敗仗還是在兵力數量居絕對優勢的條件下打的,如上海保衛戰、南京保衛戰、武漢保衛戰等,不但以數量居優勢的兵力打了大敗仗,而且迭失名城,首都南京丟了,遷都武漢,武漢丟了,遷都重慶,一路上被日軍追著打,幾無還手之力。縱觀整個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八年幾乎是一直被日軍壓著打,直到日軍投降,中國戰場上日軍都始終占據明顯的優勢,擁有戰略戰術上的主動權,以至于直到今天日本承認敗給美國、英國、蘇聯,就是不承認敗給中國。說國軍有什么抗日鐵軍,什么讓日軍聞風喪膽,這牛吹得也太離譜了。說實話,在二戰中,中國戰場最大的戰略貢獻就是對日本國力軍力的消耗,中國以其巨大的體量塊頭成為日本戰略上的一個大泥潭,至于戰場上的戰績,共軍有一個游擊戰可以歌頌,國軍則兩手空空,著實可憐。
其二,沒有贏得對手的起碼尊敬
日本軍閥歷來以狂妄著稱,但客觀地說,日本武士道歷來敬重強者,在戰場上越是把他們打得狠,他們就越尊敬。而八年抗戰下來,國軍在日本人那里贏來的是蔑視而不是尊敬。1938年以后,國民黨軍隊消極避戰、士氣低落,更讓日本人打心眼里瞧不起。數量龐大國軍經常被一小股日軍擊潰,日軍曾創造過一個大隊追擊湯恩伯一個集團軍驚人記錄,以至于日本干脆發布了一個“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的聲明。如此藐視對手與敵人,堪稱戰爭史上絕無僅有的奇事。事實上國民政府及國軍也的確窩囊,侵華日軍已經侵占了大半個中國,號稱要全民焦土抗戰,但卻始終沒有對日宣戰,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感到有底氣了,有美國這樣的盟友了,才煞有介事地對日宣戰。就這點膽量、勇氣,可謂丟盡了祖宗的顏面。
其三,并非愈戰愈強、愈戰愈勇
在長達八年的抗戰中,國軍的總體素質沒有多大的提高。作為一支軍隊,其戰略戰術、作風士氣始終沒有多大改觀,除了由美國武裝并指揮的少數國軍在緬甸實施了具有戰略意義的進攻外,整個中國戰場并沒有出現令人心潮澎湃的戰略大反攻,非但如此,在盟軍其它戰場捷報頻傳的時候,中國的正面戰場卻是一場空前的大敗。1944年,日本發動大陸交通線戰役,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中國正面戰場就喪失了大片國土、大批城市和幾十萬軍隊,更悲劇的是,據守河南的湯恩伯部的十幾萬部隊并非被日軍所消滅,而是被拿著鋤頭的中國老百姓給繳了械。國軍及國民政府的腐朽、無能由此聞名全球,以至于把史迪威將軍氣得要把美國援助的武器交給共產黨。被日軍侵占的中國大城市沒有哪個是國軍苦戰奪回的,要么是日軍主動放棄,要么是勝利后的“接受”,如此而已。
也許,正因為國軍是這樣一支糟糕的軍隊,所以在隨后發生的內戰中,僅僅三年就被對手打得稀里嘩啦,這其中也包括“鐵軍”、“虎將”張靈甫。
所以,國民黨及國軍的抗戰,盡管其中不乏將士的浴血苦戰,比如張自忠將軍、戴安瀾將軍等,但總體而言是相當窩囊的,勝利得來之慘,連國民黨包括蔣介石在內都稱這場戰爭是“慘勝”。這樣的說法倒不實客觀公允,國軍到底怎樣,可以從一個事例見諸一斑。臺灣光復后,國府派軍隊接受,臺灣人民滿懷喜悅地迎接,以為這將是一支多么雄壯的威武之師、勝利之師,結果見面一看,軍容不整,紀律松弛,簡直沒法與日軍相比,令臺灣上下失望之極,這支軍隊到臺北沒幾天就與當地居民發生激烈的矛盾,最終釀成了“二二八事變”這一慘劇。
張靈甫就是這支軍隊里的一員,他可能是其中比較優秀的,但這無改于這支軍隊總體上的窩囊,所以還是不要將其抬得太高為好。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