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北洋水師(資料圖)
海上作戰對軍隊的組織訓練提出最嚴格要求
古代兵法認為軍隊戰斗力構成包括三大因素:軍人、裝備和地形,這主要是在冷兵器時代。那時武器比較簡單,如大刀、長矛、梭鏢、弓箭等。古人也并不認為單單大刀、長矛、梭鏢、弓箭本身就是戰斗力,它們必須與人結合,而且必須考慮地形,古人就認識到戰斗力的構成包括武器、人員和地形。
到了現代兵器時代,尤其是熱兵器出現以后,戰斗力的衡量發生了改變,現在的三大要素分別是人、武器和組織,組織當中就包括訓練。
今天很多武器克服地形的能力都變得很強,因而地形相比于古代在軍隊作戰要素中的比例正在下降。而怎樣有效把軍隊組織起來?這成為一個很關鍵的要素。
現代空軍憑借一架先進的戰斗機和一兩名素質優秀的飛行員,單機就能形成戰斗力,而海軍不一樣。自從戰爭與人類社會相伴以來,還沒有哪一種力量像海軍這樣,尤其檢驗一支軍隊的整體實力。也沒有哪一種兵器像軍艦這樣,每一個戰斗動作的質量都是全體成員戰斗動作質量的總合。
美軍一艘航母上的官兵多達5000多人,過去北洋海軍一艘軍艦也有上百或數百名官兵,分為槍炮、輪機、航海、瞭望等各種各樣的職位,才能總體形成一個戰斗力。因此,海上作戰特別考驗一支軍隊的組織能力和軍隊的訓練水平。
北洋海軍吃虧最大的就在這一點。在陸地上作戰,如果軍風不好、指揮不行、組織不行,可能有些還能夠掩蓋,局部的力量還能夠發揮出來。海上作戰牽一發而動全身,一個部門不行,整體作戰的能力就會垮塌。
海上作戰對軍隊的組織、訓練提出可能是各軍種之間最嚴格的要求,使得北洋海軍吃了大虧,暴露出平常訓練荒疏等各種各樣的問題,最后導致滿盤皆輸。雖然有鄧世昌等一批作戰非常英勇的官兵,但無法形成整體合力,以個別的英勇形成總體合力,最終導致全軍覆沒。
真正的戰斗力,產生于嚴密的組織、嚴格的訓練、嚴謹的作風形成的整體合力。一支平素疏于訓練卻精于應付的艦隊,戰時無論怎樣英勇,也難整合成整體合力。
軍事演訓弄虛作假也許能欺騙自己人 但絕對無法欺騙敵人
北洋海軍的建設花費甚高,需要對清廷有所交待,這個交待就通過演習、校閱的方式來進行。
校閱水師的時候,為了讓慈禧、光緒看了高興,就采取了很多欺上瞞下的方式。比如,靶位射擊多少米、方位角是多少,全都提前設定好,或是船動靶不動,或是靶動船不動,所以打靶的結果極準,讓慈禧、光緒、李鴻章這些人看了都很高興。但用這種方法展示的“能力”,只是演戲的能力,而非實戰的能力。
北洋海軍演習時達到“十放九準”或“七放六準”,火炮打得很準。結果在實際的海戰當中,不管是火炮還是魚雷攻擊能力都不行,準確性都很差,造成極其嚴重的后果。平常訓練不嚴格,只拿演習糊弄人,訓練中弄虛作假、欺上瞞下,這種訓練風氣的腐敗導致北洋海軍滿盤皆輸。
戰場決定勝利,但是戰場不能孕育勝利。戰場上只有勝利者和失敗者,沒有冠軍、亞軍之分。
平時的訓練最枯燥、最瑣碎、最平淡無味而且付出代價最大,但只有這樣,才能在戰場上真正贏得勝利。
我們經常說,“平時訓練多流汗、戰時少流血”,甚至還講“平時多流血、戰時少流血”。平時訓練越嚴格,戰場效率就越高;平時訓練越偷懶、越弄虛作假,那么戰場上付出的代價就極其重大,北洋海軍就是一個慘痛的教訓。
北洋海軍在對裝備的維護上也存在著很大問題。當時英國遠東艦隊的司令斐利曼特爾就曾說過,中國的水雷船排在海邊無人掌管,“外則鐵銹堆積,內則污穢狼藉”。對裝備不精心維護,到了戰時就不能期待裝備發揮效益。平常維護裝備非常辛苦,代價非常大,不愿流汗、不愿花這個精力,裝備得不到有效維護,就經受不住戰爭嚴格的考驗。
慘敗原因絕不能僅僅歸于船速炮速
在分析北洋海軍慘敗的原因時,有一種觀點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北洋海軍的船速和火炮的射擊速度比不上日本聯合艦隊。
說北洋海軍的船速和火炮的射擊速度比不上日本聯合艦隊,我們不能否認確實存在著這個問題,因為日本后來從德國引進的一批軍艦船速和炮速比北洋海軍的快,尤其是日本的中型口徑的火炮射速比我們高,這也是個不爭的事實。
但北洋海軍同樣也具備優勢,就是火炮的口徑比日本聯合艦隊的大,裝甲比它厚。從這兩點來看,僅僅因為船速和炮速的問題并不會導致滿盤皆輸。從歷史上來看,即使裝備懸殊,仗也不至于打成這樣。而且在裝備方面,當時各國都評價中國海軍和日本海軍是“各有優長”,北洋海軍有它的優點,它的噸位大、裝甲厚、火炮口徑大,日本聯合艦隊有它的優點,它的船速快、炮速快,雙方各有優長。
當然,你還可以從清廷的腐敗來找失敗的原因,但是就一支海軍來看,我們不得不從指揮、訓練和軍風來檢討這次失敗的原因,絕不能單單把責任往政治家、統治者身上一推了事。
各級指揮員的素質是強軍興軍的關鍵因素
北洋海軍訓練演習弄虛作假、在實戰當中卻不堪一擊,付出了血淋淋的慘痛代價,對今天我們的軍隊建設提供的前車之鑒就是:一定要有一批操心作戰、立志作戰、立志打贏的指揮員。
任何一支軍隊,它的問題都不在于一般的官兵,像北洋海軍的官兵還是相當英勇的,關鍵在于帶兵者,在于指揮員,在于領導者。
北洋海軍的腐敗的時候,問題主要出在管帶這一級,主要出在提督這一級。抓訓練、抓裝備養護都是各級指揮人員,最后導致了整個艦隊的潰散,主要問題出在這些指揮員身上。
國防大學的前身南京軍事學院的老院長劉伯承講過一句話:軍官培養是最艱巨的戰爭準備。對于我們今天來說,這也是值得珍視的。
一個軍隊絕不單單是購買一堆裝備、組成一幫人員就夠了,裝備和人員的簡單疊加不能形成戰斗力,一定要有一批立志于未來軍事行動、立志于未來取得勝利的指揮員。
就像習近平同志在去年7月30日視察北京軍區時講的那樣,一定要以戰斗力為唯一的、根本的標準。現在是我們軍隊建設的黃金時期,我們的國防投入和裝備都有非常大的提升,但現在的一個瓶頸就是各級指揮員的素質。
甲午戰爭大清王朝北洋海軍的慘敗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歷史鏡鑒,我們要把這個沉重的歷史包袱變成今天的巨大精神財富,變成我們前行的動力,變成做一個真正中國軍人的動力。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