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馬耀邦著 林賢劍、吳楊荷譯,林小芳校
根據彌爾頓·弗里德曼關于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和貨幣主義理論的指導,羅納德·里根提出了“政府不是問題的解決之道,政府本身就是問題”的口號,并贏得了選舉。于是,解除管制特別是金融自由化成為了里根政府的主要議程。華爾街金融資本多年游說金融自由化,認為羅斯福新政提出的保護立法阻礙了追求更高的利潤。對華爾街精英來說幸運的是,里根為開發新的金融產品提供了政治意識形態和解除管制的環境,這推動了金融產品增長,提高了銀行業的盈利能力,但也造成了難以想象的后果。
里根時代顯著的革新之一就是垃圾債券作為金融工具的發展。垃圾債券大王邁克爾·米爾肯(Michael Milken)建立了被信貸機構評為低于“投資級”的債券市場。過去,投資者通常對低質量債券避之不及,他們多數情況下交易遠低于實際價值的債券。米爾肯利用這種低效交易,為自己創造了一個賺錢的壟斷市場。
由于控制了不斷擴大的垃圾債券市場,米爾肯變得富有、強勢,但他并不滿足于僅僅通過儲蓄貸款和保險公司來控制巨大的購買力。金融自由化提供了大量的新商機,遠比被動的投資有利可圖。米爾肯堅信,垃圾債券可被引入杠桿收購的游戲,這個領域甚至能夠帶來更多的財富。
在里根解除管制的環境中,米爾肯實現了杠桿收購或惡意收購。由此上市公司被私有化,米爾肯成為了融資中心。他得以獲取被公司掠奪者所收購的那些公司的額外股權利益。
米爾肯的垃圾債券融資使得幾乎沒多少資本的公司掠奪者能夠對大公司投標。一旦該公司被收購,就會經歷削減成本的重組過程,如裁員、延長工作時間和削減工資及福利等。公司資產負債表將發生巨變,財務弱化,大規模債務取代了凈資本。
20世紀80年代,杠桿收購熱潮給華爾街帶來了暴利,垃圾債券的買賣和企業并購中產生的巨額咨詢服務費為銀行創造了巨額利潤。
另一方面,企業并購、杠桿收購和公司掠奪卻成為大多數美國工人的噩夢,他們遭受了企業重組的沖擊,工資停滯不前或被裁員。外包成為80年代以來美國工業的日常議程。然而,到80年代末,隨著垃圾債券大王米爾肯的倒臺以及儲蓄和貸款丑聞的爆發,企業并購陡然終止,致使公司掠奪性融資變得極度困難。
相比于米爾肯的垃圾債券,80年代所羅門兄弟公司的劉易斯·萊奈瑞(Lewis Ranieri)開發的抵押貸款證券證明是對期貨市場具有重大的災難性影響。
萊奈瑞從所羅門兄弟公司的收發室職員晉升為一名交易員,他不僅將抵押貸款轉換為債券,而且讓它們貼上了美國政府認可的“標簽”。通過在華盛頓的全力游說,房產所有權人支付給有關機構一筆費用,萊奈瑞取得了房地美和房利美的房產抵押貸款擔保。結果,經過證券化(金融工程的形式之一)的過程之后,私人住房抵押貸款得以轉變為政府支持債券。在這一過程中,房地美和房利美履行了必要的職能,它們為銀行提供資金,以制造更多貸款,同時承擔了一些市場風險。
從而,證券化成為華爾街公司重要的新興來源之一,因為它們在證券的產生及買賣過程中獲得了額外收益。政府扶持企業參與該市場增加了流動性,使得抵押貸款的規模突飛猛進。事實上,抵押貸款證券的規模從1984年的110億美元增長到2007年的3萬億美元。1
之所以如此快速增長,原因之一就是,萊奈瑞對第一批抵押貸款債券進一步提供擔保,開發了“擔保抵押貸款證券”。萊奈瑞雇傭了數學博士創立了“擔保抵押貸款證券”,它與抵押貸款結合成為一種信托工具,投資者收到其所有權證書。擔保抵押貸款證券可以分為三部分,每一部分具有不同的期限。這一直極其受養老基金和保險公司的歡迎,因為它們不僅獲得了比美國國債高得多的收益,而且確定的到期日還受到政府擔保。
因此,抵押貸款證券化成為大多數華爾街公司最有利可圖的行業,債券市場的重要性遠遠超過股票市場。20世紀80年代證明是債券人的黃金時代,當時,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在弗里德曼貨幣主義理論的影響下,宣布了浮動利率政策。結果,債券買賣成為華爾街的主要工作,金融市場到處都是基于債務的工具。
作為抵押貸款證券的創始人,萊奈瑞被稱為現代抵押信貸市場之父,《商業周刊》將其列為過去75年來最偉大的改革家之一。然而,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蒙代爾卻稱萊奈瑞, 以及比爾·克林頓、漢克·格林伯格、伯南克和亨利·保爾森為“2008年金融危機的五大罪魁禍首之一”。
顯然,正是證券化和結構金融引發了次貸危機,最終導致金融瓦解。然而,有人還可能認為,其根源在于弗里德曼的貨幣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理論。由于美聯儲主席沃爾克實施的浮動利率貨幣政策,美國金融市場成為一個賭場。在華爾街,每天都有數以萬億計美元進行投機,高級金融市場不再感興趣于將資本引入生產性部門。華爾街經紀行不是成為金融賭徒的銀行家,就是自己淪為金融賭徒。
這個賭場的另一種游戲就是套利交易,其先驅也是所羅門兄弟公司的交易員。套利交易的策略是基于邁倫·斯科爾斯(Myron Scholes)的理論:有價證券相互之間總是錯誤地定價,而這兩種證券的價格最終會趨同。在對沖交易中,通過買進高利率債券同時賣出低利率債券,就可以從利差中獲利。不論該利差多么細微、只要有利可圖,人們就會使用巨大的杠桿,這可以將企業置于破產的風險之中。
這正是發生于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事件。其合伙人包括前所羅門兄弟公司交易員和一位前美聯儲副主席,還包括一些學術天才,最著名的是兩位諾貝爾獎得主——邁倫·斯科爾斯和羅伯特·默頓(Robert Merton)。長期資本管理公司之所以破產,是因為該公司的杠桿化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水平。
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破產揭露了美國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在該體系中,投機、過度杠桿化和不負責任的借貸比比皆是。這種情況后果嚴重,幾乎摧毀了全球金融體系,但美國決策者沒有從中汲取任何教訓,因為裸賣空和信用違約掉期形式的衍生品交易一直加速發展。
金融衍生品交易實際上開始于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期權交易商信奉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公式。逐漸地,股票期權在交易中占據了巨大的份額,交易商“開始建立數以百計的其他衍生證券,就像那些以支付住房貸款為抵押的證券”。3
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公式給了基金經理以信心,以至于幾乎每一個職工持股計劃以之作為指導性投資原則。該理論認為,沒必要在股市崩盤時買一只看跌期權止損,因為隨著股市的下滑,賣空標準普爾指數將更加便宜。
遺憾的是,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的崩盤經歷已經證明并非如此。相反,因為股市暴跌,沒有買家,道瓊斯工業指數下跌了500點,也就是22.9%,這是股票交易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崩盤。
遺憾的是,雖然經歷了災難性的黑色星期一,但沒有人對布萊克—斯科爾斯理論提出質疑。盡管如此,布萊克—斯科爾斯理論已經喪失其可信度。前期權交易商、作家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直率地告知斯科爾斯,諾貝爾獎獲得者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負有責任,因為布萊克—斯科爾斯理論使風險錯位,鼓勵投資者抓住過多他們本不應該抓住的機會。4
諷刺性的是,除了數以百萬計的房產所有權人遭受喪失止贖權的痛苦之外,美國國際集團、雷曼兄弟公司、貝爾斯登、花旗集團、美國銀行、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等華爾街大公司和整個金融業也是布萊克—斯科爾斯理論的受害者。人們可以補充說,受害者還包括斯爾科斯和默頓,因為他們是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股東,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然而,衍生品交易對于銀行特別是其自營賬戶是如此的有利可圖,以至于無人預期華爾街放棄它,現實是全球銀行體系中已經存在數以百萬億美元計的衍生品合約。
對銀行來說,另一項有利可圖的業務就是自營交易。歷史上,所羅門兄弟公司是第一家從事自營交易或以自營賬戶交易的華爾街公司。所羅門兄弟公司的套利交易迅速為其他投資銀行效仿,導致金融部門大量需求數學人才。來自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斯坦福大學的數學教授首次成為債券交易員。套利投機的普及還帶來“銀行自營交易活動的大幅增長。其普及也推動了對沖基金的快速增長。對沖基金是一種只對機構和富人開放的管制寬松的投資基金,它從1990年的不到300億美元增長至2005年的1.2萬億美元,到2008年,據估計超過了2萬億美元”。3
與普通交易員不同,一個自營交易員“具有將投資公司的基金投機于任何市場的決定權”,他只與銀行分享其利潤,其工作時間長而靈活。自營交易員的工資并不高,但他每年的獎金可以多達數百萬美元。因此,自營交易員的報酬成為沃爾克規則的關鍵議題之一。沃爾克規則是以前美聯儲主席沃爾克命名的。
沃爾克規則的主旨是禁止銀行通過資本金投機而參與自營交易,而這些銀行的存款都得到聯邦儲蓄基金的擔保。但在華爾街圈內人士看來,“銀行無意于終止其自營交易,它們只不過掩飾了這種活動,將其更換為其他名字。”5這提出了一個問題:華爾街銀行為何如此熱衷于非理性地投機其資本金?答案是,大筆投機是華爾街業務的支柱。華爾街公司不會接受終止部分自營交易活動,即便偶然會遭受巨額損失,如摩根斯坦利在2007年災難性的次貸投機中,僅一筆交易就損失了近100億美元。
總而言之,華爾街的所謂“革新”,如建立垃圾債券、抵押貸款證券、套利交易和自營交易等,一直為金融業帶來利潤。確實,“過去三十年來,它們的一系列革新創造了新的賺錢機器,推動了金融業在規模、盈利能力和財富方面的快速增長。這一切幫助華爾街成為一支在華盛頓占主導地位的政治力量。”6.
1999年,格拉斯一斯蒂格爾法案的廢止清楚地展示了華爾街強大的政治影響力。這是連里根都無法完成的壯舉,雖然他推行了解除管制政策,特別希望實現這一豐功偉績。
“1999年格拉斯一斯蒂格爾法案的廢止象征著金融部門幾乎完全解除管制,變得復雜、不透明和難以監管。”7金融市場成為賭場,因為過多的剩余資本需要更高的回報,這迫使管理者更加鋌而走險。結果,過度發揮杠桿作用成為金融資本主義制度的一種常態。不幸的是,投機行為引發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動搖了現代資本主義的根基,重創了全球經濟。
為此,筆者試圖描繪美國金融資本的堡壘,也就是華爾街的一些陰暗面。筆者真誠地希望,通過展現一系列事實,也許可以提高美國人民對美國金融體系不道德行為的認識。這些不道德行為也將敲響全世界人民的警鐘,特別是當華爾街吹噓其金融體系是最先進的,每個國家都應當采納和效仿時。當前,第三世界精英普遍對華爾街帶著敬畏和欽佩。人們應該注意到,美國金融資本一直試圖無情地打開其他國家的金融市場,向全世界輸送其金融制度,其唯一的目的就是通過制造衍生品泡沫、實施裸賣空和貨幣戰爭行為占有財富,而這些手段經常引發周期性的債務危機。
注釋:
1. Johnson, Simon, Kwak, James: “13 Bankers—The Wall Street Takeover and the Next Financial Meltdown”, Vintage Books, P. 76.,2011.
2. Johnson, Simon, Kwak, James: “13 Bankers—The Wall Street Takeover and the Next Financial Meltdown”, Vintage Books, P. 78. ,2011.
3. Passell, Peter: “2 Get Nobel for Formula at the Heart of Option Trading”, New York Times, October 15, 1997.
4. Lewis, Michael: “Inside the Wall Street ‘s Black Hole”, The Rational Post, June 22, 2009.
5. Lewis, Michael: “Proprietary Trading Goes Under Covers”, Bloomberg, October 27, 2010.
6. Johnson, Simon, Kwak, James: “13 Bankers—The Wall Street Takeover and the Next Financial Meltdown”, Vintage Books, PP. 74-75. ,2011.
7. Peet, Richard: “Contradictions of Finance Capitalism”, Monthly Review, December 1, 2011.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