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面]
宋鴻兵:預言與真相
(2008.11.21)
視頻:/Article/Class20/200812/59818.html
如今,隨著《貨幣戰爭》的熱銷,宋鴻兵越來越繁忙,頻頻參加各種各樣的研討和演講,接受眾多媒體訪問,在各種場合下,講他的這本書,以及講他在美國按揭貸款公司房地美和房利美工作期間,如何提前預感到了美國次貸危機的發生。
宋鴻兵:其實這可以說是一個小故事,因為我們在房地美也是做模型和數據分析啊,包括一些技術手段,應該說比較好,因為我可以調集,從我權限來看,我可以看到美國,數千萬家庭的現金流的情況,那么我自己做了一個分析判斷,就是2007年2月份,將是整個房地美和整個美國房地產,按揭貸款市場一次重要的調息高峰,利率重設,這個利率重設概念實際上是美國可調整利息貸款的產品,一開始給你鎖定一個比較低的利息,到這個時刻,三年之后開始往上突然加利息,一加利息,很多家庭就會出現現金流不夠,就會出現違約。
宋鴻兵:那么時間點也是出現在2月份,這個在2006年的時候,就已經可以看到個時間點,準確可以到月,那么看到這一點之后,按照你邏輯已經有了一種精神準備,那么到2月份的時候,就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有一天我下午2點多,晃晃悠悠的也比較困了,準備到1樓咖啡廳去喝點咖啡,房地美一貫提供這種免費咖啡,因為是一個很大的公司,然后做了也是很大的買賣,人很少,所以他整個公司的利潤率非常高,從來都是免費咖啡。結果這一天我到樓下,突然發現免費咖啡壺就沒了,就是一般人沒了就沒了,他不會去多想什么,包括我一起下樓去喝咖啡幾個同事,那沒有了那明天再來,但是我的看法就不一樣,我馬上打電話,去給其他幾個樓的朋友,去問你們那兒的咖啡壺還有沒有,結果過了一會兒他們都給我回,他們那兒也停了。這個就不是一個偶然現象。
記者:是當天沒有了,還是以后也沒有了?
宋鴻兵:以后也沒有了,如果只有這一個樓沒有了,那可能是由于維修什么之類的問題,但是不是,所有幾個大樓三四個大樓的人反應,都沒有了。
記者:那就見微知著了。
宋鴻兵:對,見微知著了,這個東西就比較有意思,一般人是不會去注意這樣細節的問題。
記者:這說明什么?
宋鴻兵:這說明什么,當大公司開始節省小錢的時候,說明這個公司的財務出了問題,要不然從歷史上來看,他從來沒這么干過,他不是一個非常非常節省的公司,他為什么從現在開始改,如果你沒有2月份將要發生利率重設,一個大的公司和大的邏輯的話,這樣的細節就會被你忽略掉,你不會在于這個細節。
記者:給你的影響是什么?
宋鴻兵:這一天應該是2月25號,發現這個問題之后,我馬上在自己的博客上,如果因為看我博客的人上千萬人,我覺得很多都會回過頭去看,這篇文章叫,2007年2月25號,就是在次貸危機爆發之前半年,我寫的博客的題目是“美國金融業泰坦尼克號房地美已經撞上次貸的冰山”在中間就講了這個小故事,而且講到了,我認為他的財務狀況出現了嚴重問題,后來我給我的一個朋友打電話,他是主管財務的,后來他3月份給我回答,確實2月份美國房利美,財務狀態劇烈惡化一個月。
記者:07年2月的時候,這本書已經成形了嗎?
宋鴻兵:這個在2006年就已經全部寫完了,04年到06年,05年是寫作高峰期。
記者:你的發現是什么?
宋鴻兵:當時我已經基本上可以看出來,美國這回要出大問題,不是一般的問題,是非常嚴重危機,盡管當時次貸危機并沒有爆發。
記者:這是預感。
宋鴻兵:我認為它是必然發生的。
在《貨幣戰爭》一書中,宋鴻兵對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所面臨的次貸危機做出了預測,甚至還給出了美國房地產按揭貸款市場“崩盤”的“引爆時間表”。而以后美國次貸危機爆發的事態進展恰恰印證了書中的這些預言。
宋鴻兵:我認為它是必然發生的,很簡單,在房利美工作的時候,我們有一次參加風險控制會議,然后很多人的邏輯,我覺得很多東西是常識和邏輯的問題,不是誰的理論水平高,誰的學術水平高的問題。就我們那兒的一個,總風險控制師,他做講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這個模型如何如何完備,對沖模型了,就對對沖利率上升對沖提前償付,對沖違約,對沖三大風險,他提出了一整套的解決思路,推了很多數學公式,上百個數學公式,當時我底下聽,然后我就提問了,我就說從邏輯上來看,美國現在老百姓家庭收入一年上漲3%,而房價上漲15%以上,那這兩者能夠持續嗎,如果不能持續,因為老百姓上漲是有限的,而房價上漲是遠遠超過老百姓收入的,他必然會出現拐點,那出現拐點的時候,要按你風控模式,你會用30倍的方法來進行公司操作,但一旦拐點出現,出現房地產下滑,你整個30倍剛好就會要你的命,這是一個非常非常簡單的問題,他用了很多數學模型來推,但是居然忽略了拐點必然出現的一個基本事實。
記者:你提出來了,別人有沒有提出來?
宋鴻兵:我覺得很多人,我覺得非常奇怪的就是,大家在形成判斷的時候,因為當時美國是2004年、2005年房地產在瘋漲,所有人在生活中得到的直接感受是,房價不可能下跌,某種意義上,跟我們現在北京人感覺是一樣的,房價怎么會下跌呢,而他們形成這樣的判斷,主要是依據一種生活上的感受,所有人都說,所有專家都說,美國房地產還會漲,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并不是基于一種邏輯,而是基于一種生活上的一種體會,感受,和別人怎么去說,我就怎么去信,基于這樣一種從眾心理也好,生活直觀感受也好,或者是一種期待也好,實際上很多人做判斷的時候,都是基于這個東西。而我發現居然在很多領域中,像包括這種總風險控制師這樣的人,都是基于這樣的一種判斷,我就覺得很吃驚,所以說在我分析問題的時候,首先是100%的純粹的理性,純粹的邏輯,不要有任何主觀上的情緒上的東西,來干擾你的判斷。這個判斷其實很簡單,房價上漲15%,老百姓收入上漲3%,拐點必然出現,而你30倍的杠桿,這么去運作的話,一旦房價下跌,你就是30倍的損失,30倍的放大性損失,它怎么撐得住。到2007年8月份的時候,我看到房麗美的杠桿已經杠到62倍,我說這個公司必垮無疑,這實際上是早就已經可以看出來的問題。
記者:那這么簡單的邏輯,房利美,房地美公司內部的高層人士,他們意識不到嗎?
宋鴻兵:我們舉個例子,我反問你,如果你現在面對你的電視觀眾,你說北京的房價,會不會永遠的往上走,你會怎么認為,其實我仍然相信多數人會認為,這房價會永遠無限的上升。
記者:為什么他們會有這么一種感覺呢?
宋鴻兵:這個就是人的思維方式不一樣。
記者:我們是外行,我們可以這么理解,但對于內行的人,他應該有自己的分析,尤其是身處其中,對很多數學模型,對理論有一個透徹的了解的人,不應當作出這樣的結論?
宋鴻兵:其實我從小就發現了人真是分成兩種,一種人絕對相信理智和邏輯的,另外一幫人,不管學問有多大,不管知識量有多大不管在專業領域中,他的研究到底有多深,他在本質上不是基于理性,而是基于一種感性在做判斷,這個就是回答你剛才那問題,為什么有的專家沒有意識到,次貸危機發作會這么厲害,或者很多人甚至到最后還不理解,為什么這個東西會演化成這樣,其實這些人做判斷的時候,他不是基于純粹的理性,不是基于純粹的邏輯,還是基于一種感覺,比如說我碰到國內一個很有名的金融學專家,我們在2007年9月份討論這問題的時候,我說次貸危機是一場嚴重的全球性危機,他當時哈哈一笑,說怎么可能呢,次貸危機不過就是兩三千億美元的損失,當時07年9月份,只有兩三千億嘛,美國資本市場,股票市場是幾十萬億,債權市場也是幾十萬,加在一起七八十萬億的龐大市場,兩千三億的壞賬算得了什么,一筆勾銷不就沒事兒了嗎,我當時也是參加了一些上研討會,像英國經濟學家那個主編,比爾尤金也是持這個觀點。
宋鴻兵:這個就讓我,因為他是風控方面的專家,英國經濟學家雜志那是什么級別的雜志,他那個主編是什么級別的人,他對這個行業應該非常清楚,非常了解。他得出的結論也是次貸危機,將在2007年年底結束,2008年全球經濟將恢復正常,當時我聽了這個我覺得無比震驚,我說你要說中國的專家不了解次貸危機,那也就罷了,因為你不是在漩渦中心,你說英國經濟學家雜志的主編也這么說,我當時我執行完以后我就問他幾個問題,我說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我說從邏輯上來講,從次貸危機這個性質來講,從分水平,和垂直水平兩個方向來看,水平方向來看,就是次級貸款660萬次級貸款人,一旦借了錢還不出來,他的房子要被銀行收走,那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房子都沒有了,家都沒有了,這個人他還能還貸款嗎,他還能學生貸款嗎,他還能還消費品貸款嗎,所有貸款他都不會還,從邏輯上來說,他就必然一開始不會局限在次貸危機上,他從一開始就會蔓延到其他行業中,只不過我們現在還沒有看到。第二點從垂直方向來看,你說兩三千億這個損失,只是最基礎資產的信貸貸款的損失,基于這些貸款之上衍生品,NBS,CDO,CDS,這都是好幾萬億美元的規模,如果根上出了問題,他會逐基坍塌下來,而不會只影響你這一小塊,其他東西沒有任何影響,這是從邏輯上這是不成立的。
記者:他怎么面對你的問題?
宋鴻兵:他說你這個分析方法,他認可,但是我們判斷問題要基于數據,那么當時2007年9月份,美國所有經濟數據都很好,就業率這個GDP,他說從這些數據上說,包括各種各樣的開控率,我們看不出美國要爆發經濟危機這些,這些可能性。/如果我們現在倒回頭去看,2007年以來的所有經濟學家發表這個言論,我們可以作為一個統計,我認為90%人判斷是錯的,而這些人判斷,是基于電視上,報紙上和他們自己的這種感性上得出的結論,美國這么大龐大經濟體,怎么會由于這么一點點次貸危機,演化成全球金融危機,也化成一個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這是無論如何無法想象的一件事兒。
截止到目前,《貨幣戰爭》已經被翻譯成了多種文字,發行量超過了100冊。但是這本書受到追捧的同時,也招來了越來越多的質疑之聲。其中有人指出《貨幣戰爭》是在篡改歷史,誤導讀者,因為它將美國歷史上所有總統遇刺事件,都歸結為國際銀行家爭奪“貨幣發行權”的陰謀策劃所致。
宋鴻兵:我到現在為止,我從來沒有對我這個推論表示懷疑,因為什么呢,某種意義上,就好像公安局破案,如果連續發生了一系列謀殺案,如果發生一起謀殺案,可能沒有任何線索和思路,這個刑偵學分兩個學派,一個是具體去找證據,另外一個犯罪心理學,如果一種爆發一次謀殺案,你可能刑偵學方案去找證據,有沒有DNA,有沒有頭發和皮毛的殘留物啊,有沒有兇器啊,他就會注意這種東西,這就是學者們通常的思路那么如果你看到美國總統,歷史上總統,七八個總統,頻頻遇刺,這就是不是一個簡單的,就好幾起謀殺案一起爆發,而且你如果從這個細節問題去找的話,你永遠找不出足夠證據,因為證據已經被銷毀了,或者隔著歷史年代太長,你永遠無法追蹤到當年的實際情況。但這個時候,犯罪心理學,它而言就測出什么了,研究這些案例中間的共同點,/然后用這些共同點來預測,如果說根據這個共同點找到了犯罪分子,很可能是個什么類型的人,年齡多大,他的職業是什么,性別是什么,他的犯罪動機是什么,得到這樣的大致概念之后,你做去鎖定你的犯罪嫌疑人,就容易得多,要不然十好幾億人,大海撈針,你去上哪兒去破案去,這沒有破案的思路了。
宋鴻兵:那么所以說,犯罪的心理學提供了一個不同的研究方法,那么依據這種邏輯,你會鎖定一些人,你覺得這些人是最有可能的,往往很多人也是這么破的,那么基于同樣的思路,我把美國總統,他們所被刺背后的共同點,提出來,我發現也是沒有有意思,我發現這個事兒跟錢有關,跟貨幣發行權有關,然后沿著這個思路去找,果然發現這些總統的背后,遇刺的這個,他們在很多方面都不一樣但是在一點上,是一致的,就是在貨幣發行權這問題,在私有中央銀行這問題,大家是一致的。也就是這些人都認為,政府應該控制貨幣發行權,那么我是不是可以有理由得出一個推論,我覺得這個事情可以把犯罪嫌疑人,鎖定成某一個類型的人,這個時候做得就是這樣一個推論。那么你可以不認同這個推論,你認為你還有更好的推論,可以啊,你也可以提出不同的推論來,但是我覺得正是在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推論之間,讀者或者說廣大觀眾,他才能真正學到一些東西,真正了解到比較有意思的事兒,讓觀眾和讀者自己去判斷,哪種思路更合乎邏輯,哪種思路更合理。
董倩:有人就覺得充滿了陰謀,而你這個人就是一個陰謀論者?
宋鴻兵:什么叫陰謀?首先我們要對這個詞來定義。也就是不可告人之事,那么我們想想正常生活中,我們還是用生活的邏輯來看。所謂不可告人之事,就是比如說不管你是商業企業,還是公司的這個內部的很多辦公室政治,還是任何人與人之間,人與人之間要想永遠存在駁議關系。那么在駁議關系存在著比較激烈的這個關系相互的矛盾關系情況之下,雙方都會有一些不愿意告訴對方的事情,或者一些謀劃,或者一些企圖,或者一些策劃,這是永遠都存在的。那么當他心里面有這些事,他不想告訴對方,或者一個小集團在策劃一件事情,不想告訴對方的時候,不想公之于眾的時候,這個可以被定義成陰謀,如果你從這個意義來看,那社會中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個時刻,每一個單位都存在這種東西。這不是什么特例。如果沒有這種,實際上他所說的這個利益駁議,在我看起來就是,這個陰謀論在我看起來其實就是一個利益博弈。
宋鴻兵:也就是只要這個社會中存在著利益博弈,就始終存在著不可告人之事和不可告人的這種策劃。既然這個東西是一個普遍存在現象,有必要給它貼一個標簽嗎?貼這個標簽實際上是一個貶義詞。也就是貼上這個標簽之后,你所提出的邏輯問題,所有的理論問題就不用去探討了。因為這一個標簽就可以起到,我可以不跟你討論,我可以回避這個基本的邏輯。它可以起到這樣的作用。實際上按照我們以前的話說,這叫扣帽子、打棍子
記者:也就是說你不在乎,你所建立的這種,你自成體系的一種論點,受到多少人的質疑,只要你認為,在質疑面前,你的體系仍然能站得住腳,你就是成功了?
宋鴻兵:這個思想方法,你比如說達爾文,他發現進化論,他并不是說100%的進化論就正確,他從理論推導一步都不錯,這是推不出來的,但達爾文的特點是什么,他首先是有了一個思路,形成一定思路,那么在這樣的思路指導之下,在收集化石的過程中間,當然這也是相輔相成的,他先有了一個大體的想法,同時在收集化石過程中,不斷醞釀他這個想法,反過來又加強了,當時過程中會有一些調整,最后他把這些化石擺在一起的時候,他說這個東西符合邏輯。這個人從猿到人這個進化應該是滿足這樣一個邏輯線條,所以說進化論實際上是一次邏輯上的推演,他并沒有100%的確定性,他只是一種家假說,而這個假說背后是一連串的化石,往那兒一放,但是如果沒有達爾文,這些化石放的沒有秩序,和規律的情況下,你卻找不到這樣的假說,所以他的偉大貢獻在于,他能把雜亂無章的東西擺成,按照一定的順序和邏輯,擺成一定的方向,他一旦把這個化石這么擺起來之后,你就明白了,原來這個人類和生物是這么進化的。
宋鴻兵:實際上我覺得貨幣戰爭,或者我做得某種事情,類似他這個事情很多證據,本來是散落的,沒有規律的,那么我把這些證據,按照這樣的順序擺出來,沿著貨幣發行權這個思路擺出來,然后大家去判斷,我不能說這是100%,一個正確的結論,但是這是我的一種邏輯。
《貨幣戰爭》中稱美聯儲是被私人控制的私有中央銀行,甚至聲稱沒有美聯儲,就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于這樣的論述,質疑者紛紛指責這是經濟學常識的錯誤。
宋鴻兵:有很多人說,比如最近我看到,一個很重要的報紙上登了一篇整版文章,大概就是兩三天前,而且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金融的一個報紙。這個人就提出來,說什么呢?就是說,這個雖然它是股份制的,但是它不代表是私人的。比如說它這個股份收益只有6%,區區一點點錢,就只是維持公司的運作。
董倩:你怎么看?
宋鴻兵:那么我在這中間我可以反駁他。這些人決定著美國的利率政策的變化,而這些人早于市場其他人知道,這是一個市場先知權的問題,他們憑什么要早于市場其他人知道?而且他們如果一旦是早于市場人,其他人知道的話,這是一個市場先知權,他可以在其他方面獲得重大的營利,他不必再美聯儲的利益上獲得營利,這是一個問題。
宋鴻兵:第二個問題,既然美聯儲是股份制,但是為什么這個股份不流通呢?咱們現在都講全流通,解禁,大家講叫解禁。如果你是真正代表,如果按照他們這個邏輯,它是真正代表所有全國老百姓的利益,行,你把美聯儲股份全部公開化,全部流通化,我也愿意去買美聯儲的股票,因為這是穩賺不賠的股票。
宋鴻兵:如果它能實現全流通,而不是家族之間的繼承,我認為它就是公正的。如果你能滿足這兩條,這沒有問題,我同意,我的觀點都是錯的,但是如果他說,出于種種原因,這個東西必須要家族繼承,必須要只能幾家銀行擁有,這中間就有問題。你比如說格林斯潘最近寫的《動蕩的年代》,他中間就講到了里根和沃克爾,沃克爾是美聯儲主席,而里根當時是總統,講到兩個人中間的微妙的關系,那么里根多次想去求見沃克爾,沃克爾拒絕見,里根說我能不能到美聯儲,那個大樓去見見你,沃克爾說不行,我們這兒是中立的,你不可能到這兒來見我。然后里根說,你能不能到白宮來見見我呢,沃克爾我現在沒時間,我現在很忙,我不愿去見你,最后兩邊達成個妥協就是,在美國財政部,那個大樓去見面,是沃克爾最后給了一個妥協的方案,說你要想見我行,我們到美聯儲大樓去,到財政部大樓去見。這些東西都是一般人讀到這兒,可能沒什么感覺,但對于我來說,就是說因為你有這樣的一個邏輯體系,你會覺得他說的非常非常合乎情理,我聽說也是我很好的朋友,他也是國內金融界一個元老級的人物,他說他85年就知道,美聯儲實際上私有的中央銀行,他說他當時咱們國家也是一個金融方面的一個領導吧,到美國的時候,就曾經跟沃克爾談話,就說你們這個貨幣政策,需不需要里根總統簽字,他就說,他的原話是,沃克爾聽了這話臉一下就撂下了,臉色變得很難看,說憑什么是我向他去匯報,應該他向我匯報,但后來這個話說了之后,所有中國人都覺得,參與會談的中方代表就覺得很震驚,因為我們印象中間,哪有什么美聯儲的主席,中央銀行的行長不聽美國總統的話,所以這些東西就是,我們日常,我們接觸到的時候,如果你沒有這樣的思維體系,你不會去重視這樣的細節,但對我來說,我對這樣細節就很敏感。
《貨幣戰爭》遭到質疑的另外一點就是它推崇回歸黃金為本的貨幣制度,對于這種主張,一些經濟學家卻指出這是歷史的退步。
董倩:很多經濟學家就提出了疑問,因為金本位,畢竟是我們經過的歷史階段,如果要那樣的話,我們不是開歷史的倒車嗎?
宋鴻兵:我這么說吧,所謂歷史倒車,不是說現在發生的東西,就一定是代表比過去要先進的東西,聽其言觀其行,我認為這個中國老祖宗所傳下來的話真是至理名言。一方面我們看到,全球金融好像鬧到這個份上了,美國說極端缺錢,歐洲也是極端缺錢,到處都在找錢。可是他們手上擁有著,美國擁有著8100噸黃金,歐洲擁有著兩萬多黃金,為什么不賣點黃金來募集資金呢?因為我跟很多經濟學家討論的時候,他們說黃金是野蠻遺跡。這句話是凱恩斯80年前提出來的,過了80年,這個野蠻遺跡仍然停留在西方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那么既然你缺錢,你拯救金融海嘯需要缺錢,你賣點黃金不就完了嗎?你可以用黃金來募集資金,你拯救你的金融體系。他能賣嗎?也就是說,如果這些經濟學家要跟我討論黃金重創的問題,我只提一個問題,什么時候美聯儲,或者歐洲中央銀行,把他黃金儲備減低,減低到1/4,就是減少3/4的時候,甚至哪怕只減少一半,你再跟我說這個問題我就信,他如果一克都不減少,一克都不賣,你讓我相信黃金沒有用,我不信,因為中國只有600噸,而他們手上握有著3萬噸黃金。在這種情況下,你讓我相信他說黃金不重要,我憑什么要信。因為他的理論是一套,他的實際操作是另外一套。這個東西讓我產生懷疑。
記者:你怎么看待,這個書出來以后,有一些人對你的質疑?
宋鴻兵:我其實曾經面對過很多非常激烈的反對聲音就是面對面的這種激烈反對,甚至幾乎到了要吵架的程度,或者已經吵起來了。但是在我看來這是件非常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就是什么呢?在我看來就是說你的想法,能夠激起這么多人的反對,或者激起這么多人的支持,或者這么大的爭議,這個說明一件事情,也就是說你的這種想法注記到了一定的深度,而且波及到了一定的廣度,這樣的話才會引起這么大的這個反映。
在《貨幣戰爭》引起的巨大反響中,宋鴻兵從最初的名不見經傳到一夜成名,人們開始關注他的經歷和背景。1990年,宋鴻兵畢業于東北大學自動控制系,大學畢業后,他做過兩年的市場銷售,1994年進入美國“美利堅大學”留學。
記者:你當時出國留學想學什么?
宋鴻兵:我當時計劃是法學院讀法律的,后來陰差陽錯,然后學的是歷史、教育這方面,后來又學了信息工程,后來又選了很多經濟學的課,也學了很多金融學的課,房地產,學了很多吧,大概包括一些數學課,就是涉及比較雜,因為主要我覺得,可能是興趣比較廣泛,還選過一些生物課。
記者:你是什么時候開始動了寫這本書的念頭呢?
宋鴻兵:應該說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后,就開始琢磨這個事兒了。
記者:那個時候你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
宋鴻兵:那個時候應該還在讀書,當時應該是剛畢業吧,我想想,快畢業了,然后也是時間比較輕松了,然后經常去找一些人聊一聊,去圖書館查一查資料,開始研究這個問題。
記者:為什么你關注這個問題?
宋鴻兵:主要是興趣愛好。
記者:那研究完了以后,你得出的結論是什么呢?
宋鴻兵:我的分析就是這事不這么簡單啊。
記者:不那么簡單。
宋鴻兵:一家或幾家對沖基金能夠做到這樣一種程度,橫掃整個東南亞,橫掃很多主權國家基金,橫掃整個主權國家的金融體系,單聽幾個對沖基金,我認為他們是無論如何做不到的,沒有這么大實力。我對這個事情一直很懷疑,就是說這就是一種可能是一種基本的方法論的問題,我覺得單個一兩個人,是做不到這一點的,當時我的直覺就是這樣。
記者:為什么你會質疑?
宋鴻兵:因為我覺得我這人跟其他人不太一樣的地方,如果有不太一樣的地方,我從來不相信任何結論或者任何權威說的話,從小到大都是這樣。
記者:那你97年提出一個巨大的問號之后,你準備怎么解決這個巨大的問號呢?
宋鴻兵:這個也就是說,我就是正確提出問題,可能是所有研究問題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說你能不能正確找到這個問題,那么我當時找到了這個問題就是,少數對沖基金不可能做這么大一件事兒,也就是說它的資金供給,他一定有資金供給方,那么監管部門什么都不說,這背后肯定是有一些我稱之為潛規則,那么他能夠協調這么多基金聯合行動,那肯定他有一條協調機制,和信息傳遞這樣一種機制。那么最后他整個運作非常成功,非常有效率,說明這幫人目的非常清楚,而且做了長期的準備,他不是一個突發其來的一個想法,那么從他的整個這套體系來看的話,他實際上是應該有一個精心布局和精心準備的這么一個做法。
記者:你這是一個大膽的設想,但是大膽的設想需要小心的求證。
宋鴻兵:對。
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一些“金融大鱷”操縱市場,狂斂財富的事件給宋鴻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他開始關注世界金融市場。在“美利堅大學”取得碩士學位之后的十幾年時間里,他先后在美國游說公司、醫療、電信、信息安全等行業工作,特別是從2002年開始,宋鴻兵進入美國按揭貸款的龍頭房地美和房利美公司工作,他縱深接觸到了美國的金融衍生品行業,成為身處世界金融危機漩渦中心的親歷者。
記者:那你在每一次在工作轉換的過程中,你選擇的目的是什么?
宋鴻兵:我想了解這個國家到底怎么運作的。
記者:是跟你要解開你心中巨大的疑問,是相關的嗎?
宋鴻兵:跟這個疑問肯定是密切相關的,在每一次換一種新的行業的時候,我都在思考這個問題,那么就是說盡可能多的,去做不同的行業,在不同行業中了解不同的信息,來了解美國生活的各個側面,包括我也經過美國政府,聯邦政府,當時時間比較短,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上就有一個全面了解,他機制是怎么運作的這樣一個機會。那么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上可能我會比其他人,更多面性的了解美國他這個社會一種運作方式,包括他的企業是怎么運作的,包括他的國會是怎么運作的,包括政府是怎么運作的,包括不同類型的企業,他的運作方式。
記者:那依據你在美國這十年,十年說長也長。
宋鴻兵:說短也短。
記者:說短也短,雖然你經歷了很多領域,但你覺得你通過這十年。
宋鴻兵:十四年。
記者:十四年的時間,對美國有足夠深入和透徹的了解嗎?
宋鴻兵:我覺得這個就好象你學任何一種學問,任何一門學問,都可以說是永遠沒有止境的,而任何一個人窮盡一生的經歷,你連一個學問中,你分支,你要全部去了解都是不可能的,你必須首先要有思路,必須首先要有邏輯,圍繞這個邏輯來構建你的知識體系,找到這一個需要你知道細節的東西,你去深入去挖掘,再圍繞這個細節,再把知識擴寬,圍繞這個細節問題,你再可以看很多其他的書,相互印證。而這個知識體系,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幫助我,理解到底很多問題是怎么,背后這個疑問是怎么回事。那兒一方面是時間,一方面是經歷,一方面是信息,最后圍繞,要解開比較大的困惑。
記者:你解開這個疑問,回答這個困惑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是滿足自己的一種探索的欲望,還是為了什么。
宋鴻兵:對,這個就說到人的本性問題了,就說其實我這個人,生活一個最主要的目的是好奇心,其實好奇心驅動性的這樣一種人,就說很多人,有些人活著就是為了一個滿足掙錢,或者做官,或者事業成就,這個就是一種不同人不同的選擇,但是我覺得像我這種人就是特別好奇,你就想把這個事兒琢磨明白,我覺得如果不琢磨明白,你讓我干什么,都是覺得不如把這個事兒琢磨明白,這么有意思。而且我覺得我可能從小到大都是這樣,包括我上學那個時代也是這樣,就是說比如說高考之前,我其實并沒有準備高考,我是在研究我的人類進化的問題,就是說人怎么從猴子變成了人類,這中間這個突變是怎么發生的,什么東西是它的關鍵點,我一直在研究這個問題。所以高考很迫在眉睫,很多人每天在背功課,我實際上在偷偷摸摸在做這方面的研究,和收集于各種各樣的材料
記者:你研究的那個問題,可比現在你這個問題要大得多。
宋鴻兵:是,人類進化的問題,我覺得這是我生活中要解開的另外一個謎團,如果說金融問題只是其中之一的話,那可能下一個問題,我會解決一個更大的問題,就是人類是怎么進化出來的,這個也是我非常感興趣的一個問題。第三個大問題這個整個地球是怎么出來的,所以這可能是我思想方法和一個特點。
記者:那你覺得有限的一生,要是研究不了這么多問題,那怎么辦?
宋鴻兵:那就很遺憾,就是說必須要長壽啊,必須要保養身體啊,為了的目的就是你多解開一些謎團,或者多了解一些背后很有意思的東西,其實這個東西,我覺得生活中最高的一種,對我來說是一種最高的一種追求,或者一種境界,或者一種方向吧。
記者:你把它看作享受嗎?
宋鴻兵:對,這絕對是一種享受。就是說當你有了一種困惑,然后提出了一種解答方式,然后這個解答方式在不但被人駁倒,然后你再去找到一種新的解答方式,最后真的是你發現,自成邏輯,能夠站得住,這個時候這種喜悅我覺得是無與倫比的,是任何問題都無法滿足的。
2007年12月,39歲的宋鴻兵從美國華爾街回到北京,在一家證券公司擔任首席國際金融戰略分析師。其實,早在從2006年初,宋鴻兵目睹著美國次貸危機的一步步逼近,那個時候已經決定從美國轉到國內發展。
宋鴻兵:2006年的夏天,大概是7、8月份的時候,當時也正是美國房地產和房地美如日中天的時候。房地產行業發展非常好,所有公司都在賺錢,而且賺很多錢。房地美公司都是這樣,但是在那個時候,突然出了一件事兒,就是大概7、8月份的時候,華爾街那邊就是那個派了一個屬于一個印度裔的一個副總到房地美來做房地美的副總。而這個人他在華爾街的一個非常著名的,就是他是屬于那個裁人的一個非常有名的人,他就是來裁人的。就是他在各個公司,派到一個公司,他主要的工作就是裁員,大幅度地毫不留情的裁員。那么房地美這個公司,他有一個特點就是基本上他成立以來很少裁人,包括2001年911衰退時候,他一個員工都沒有裁,是一個高度穩定的公司。
宋鴻兵:那么我在聽到這個事兒之后,我本能的想法就是這個人是來動手殺人的,為什么呢?因為房地美自己人做不了這個事。必須要外派一個人才能做到。這是我自己,我一聽這個消息之后,我一查這個人的背景的時候,這個材料我馬上就有這個反應。當時我跟很多周圍的朋友說,所有人都不相信,因為房地美從來不裁人,怎么可能呢?好,這個人來了之后,8月份到公司之后,他每天很忙,然后呢,他不在自己的辦公室忙,他在整個公司所有的這個辦公樓,一層一層地去溜達,溜達到這兒之后,他會到你辦公室會跟你聊,說你姓什么叫什么,然后你覺得你這個工作崗位怎么才能夠讓這個改進,增加它的效率,給公司創造更大收益,這是一種標準的看法,我一聽,因為我在國會這種地方很多標準人的答法是很清楚的,他一說這個話我就知道,他在核算,這個崗位裁掉之后,對公司損失會有多大。
宋鴻兵:所以他問你,你這個崗位能夠給公司的這個潛在價值是多少?實際上他在盤算,拿掉這個崗位,那整個公司的運作會受多大影響,利潤會受多大影響,逆向思維。所以他公司每天這么轉,我當時聽了之后我就想,我大概明白這是什么意思了。這是2006年的8月份,換句話說,華爾街的人至少應該在這個時間點就已經完全清楚要出現什么問題了,這是最晚的時間,應該還可能更早。因為這個裁員的人在房地美最鼎盛的時候已經來到公司了,他這個經過了4個多月的調查,一翻過年,2007年1月份就開始動手宣布,所以說你現在反回來看,華爾街要派這么一個代表要房地美來進行這么大的結構調整,裁這么10%或者20%這個人,那也就是真正的財務狀況他們認為要惡化的時間點在是2006年的夏天。換句話說,這是在次貸危機之前一年的時間。這些人至少應該在一年之前就已經了解到問題的嚴重性了,否則他沒有必要這么做。
記者:他們心知肚明,但是假裝把自己的眼睛蒙起來?
宋鴻兵:我認為真正的高手都應該,早就已經看出這個問題了,如果不能在2006年看出來,就是說如果不能在次貸危機爆發出來,到2008年8月份還不知道危機已經到了這種程度,這個是我絕對無法相信的。2006年的夏天,我當時因為我是比較愿意接觸人,所以跟很多交易員經常一塊兒吃飯,跟這些人關系都很好。交易員就普遍反映,最近的生意越做越怪,就是他一筆單子出去,就是他們賣了一批債券,比如20億美元的債券,扭轉了一圈之后,經過十幾個交易回合,又回到自己手上。好幾個人,好幾次提到這個現象,當時我聽了這個事,我一開始沒注意,后來我一想,這個事有問題,為什么有問題呢?當你賣東西的時候,比如你賣一個蘋果,一塊錢賣給你的下家,下家肯定往上加價,變成一塊一,再賣給下家,下下家,然后經過十幾個輪回之后,這個蘋果應該是賣到兩塊錢了。而這種情況之下,如果房地美這些交易員最后又把這個蘋果再買回來,說明他一定賠了,轉了一圈之后,最后大量的東西又回到他手上,他肯定會出現巨額的虧損,也就是在整個扭轉過程中,他肯定在損失錢,那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呢?這也是很多交易員說他不理解,為什么他們上級要下達這樣的指令,或者為什么要讓他們這么來操作,這就是一個很細節的問題。
記者:這說明什么?
宋鴻兵:這個時候就中間已經說明,有一點問題,這么操作本身是有問題。而且,大面積好幾個人都說,好幾次都說這個問題,它就不是一個普通問題。那么我在這兒再做一次假設,因為這個東西確實沒有證據,我沒有掌握第一手材料。但是我聽到這個事情,我所掌握的材料就是說,我所掌握的這個邏輯就是,整個次貸微機從前到后人家早就已經看出來了,不會是直到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的時候才知道,早在一年前就知道了。那他為什么要讓這個危機發展到這個程度,為什么又嚴重到這個程度呢?就拿房地美這個交易的情況來看,當你做一筆買賣,做一筆賠一筆的時候,這叫利益輸送。換句話說,在你交易的過程中,你這十幾家交易對手,他們在中間賺了錢,而你賠了錢,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你把自己的資產債券往外掏,在掏錢自己的資產,轉移給誰了?轉移給了對方。那意味著什么?我們所現在看到的,美國各大金融機構嚴重虧損,會不會跟房地美這個情況是一樣的,是類似的?也就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們是出現了虧損,他們的虧損是怎么造成的?是由于做一單賠一單造成的,是由于大量的財富轉移,或者是在這個在交易過程中發生了虧損所造成的,如果真是這樣,那錢轉移到哪兒去了?這就是我以前提出的另一個問題,金融市場是聯合博弈,聯合博弈的概念就是有人賺一定有人賠,不可能這個東西就沒了。
董倩:誰賺了呢?
宋鴻兵:誰賺了呢?是啊,這個我覺得是應該每個人都好好想一想的問題。所以說一定會有贏家,不可能沒有贏家的。但是我們現在看到所有的東亞國家虧了,石油國家也虧了,那么歐洲的銀行系統虧得更慘,美國的銀行系統也是虧得一塌糊涂,整個這個金融市場誰賺錢了,誰在爆賺呢?
古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我們先拋開對這本書的種種爭議不說。我們在面對金融危機帶給這個世界的紛繁復雜的表象的同時,應當學會的是如何獨立思考,這恐怕也是宋鴻兵和他的《貨幣戰爭》給我們帶來的最大的啟示。■
(宋鴻兵,現任宏源證券結構融資部總經理,首席國際金融分析師。1968年出生于四川,1994年赴美國美利堅大學留學,取得碩士學位;2002年至2007年,先后在美國房地美和房利美公司擔任咨詢顧問,2007年5月出版《貨幣戰爭》一書。)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