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的一體化趨勢,把所有國家,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抑或是以往意識形態相互對立的國家,都卷入到經濟全球化的洪流中來。意識形態的對立表面上看是被弱化了,實質上是采用了新的隱蔽形式。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前蘇聯和東歐的演變,西方發達國家就認為是對其思想文化滲透的成功。他們把這種做法稱為“靜悄悄的文化輸出”,是對社會主義國家的“軟化戰爭”。對中國來說,既是社會主義國家,又是發展中大國,所以歷來是西方發達國家思想文化滲透的重點目標。冷戰結束后,這種滲透并沒有減弱,反而因中國走向世界,對內深化改革,對外擴大開放而進一步加強。
當前,美國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隨著全球化的擴展向世界各國的滲透日趨明顯,美國的大眾文化、享樂主義的生活方式借助高新科技手段遍及世界各地,對青年一代的影響日益增長。社會主義國家意識形態安全正面臨來自信息網絡化的愈益嚴峻的挑戰。
一種信息的傳播方式就是一種意識形態的傳播途徑,掌握一種信息傳播方式就擁有了傳播某種意識形態的權力和影響力。借助信息優勢,發達國家成為信息強國。在美國發起并由美國主導的互聯網成為美國等西方國家向全世界推銷自己的價值標準、意識形態、社會文化的主要平臺。文化的雙向交流也變成了單向輸出。發達國家具有的網絡優勢,嚴重動搖著包括社會主義國家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思想意識、價值體系、民族文化與信仰體系,同時采取各種手段對其優秀文化進行貶低、丑化。對于“信息弱國”來說,其信息資源、信息產業、信息傳播、信息安全將被控制在“信息強國”手中。它們原有的思想文化、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面臨著被“信息強國”加以改造和扭曲的危險。
在全球化過程中,發達國家總是利用既有的科技優勢,憑借互聯網、大眾傳媒等各種輿論工具,不遺余力地宣揚西方主流文化價值觀,以單一的視角強調西方主流文化的一元性,預言未來全球文化的同質化,與此同時又以貶損和犧牲其他文化多樣性視角為代價,所有這一切都會嚴重損害其他非西方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堅持“西方文化中心論”立場的人,經常把自己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當成唯一合理而正當的形式,并以此為標準去衡量他人的文化,壓制多元文化發展。
當然,全球化給社會主義國家不只帶來挑戰,也帶來機遇。關鍵在于能否抓住有利時機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在認清世界潮流的前提下主動融入現代文明主流。如何抓住全球化機遇,掌握國際貿易規則和市場機制,利用政府宏觀調控高效率的競爭優勢合理地配置國家資源,揚長避短地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同時又要確保國家文化安全,這是包括社會主義國家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當前面臨的重大課題。這無疑將決定國際文化未來的基本戰略格局。
總之,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劇,文化與經濟、政治的相互融合日漸加深。從歷史上看,西方文化對非西方文化的殖民或霸權方式有四種:軍事、政治、經濟與文化。其中,西方發達國家運用文化手段或“軟實力”,對非西方發達國家、特別是對社會主義國家推行美式“普世價值觀”,進而獲取全球文化和話語霸權。但歷史證明,人類文明發展的總趨勢是在不同文化的交流與沖突中朝著多元共存、東西互補的方向發展。當前,社會主義國家之間在文化建設領域的團結合作與互相支持,顯得尤為重要?!?作者是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