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要生存就要吃飯,但生活的目的絕對不是為了吃飯。經濟是社會存在的基礎,而不是最終目的。基礎終歸是低端的問題,就像蓋房子需要打基礎,但最終目的是為了得到基礎之上適于起居的住房。子孫從先人那里繼承下來最有價值、受益無窮的珍寶,并非是具體的“物質財產”,而恰恰是形而上的“文化成果”。人類社會在其發展的初級階段“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必要的。但是,“必要經濟”成熟之后,人類生活需要向更高的境界邁進,突出的標志就是轉向“以文化建設為中心”,充分滿足人們對“精神福利”的需求。“唯經濟論”使人類迷失了生活的真諦,沉溺于占有的欲望,盲目追求物質享樂而無限發展“過度經濟”。物質消費主義驅使人們為此彼此爭斗不息且瘋狂掠奪自然,破壞了人與人、人與地球的和諧關系并危及自身生存。一切苦惱和危機由此產生。
關鍵詞:社會有機結構、三元協同、三權分立、經濟決定論
作為獨立民族國家的社會是一個渾然一體的復雜系統。一個社會穩定的三個支撐點分別是政治、經濟和文化。政治作為組織管理方式是社會發展的保障,經濟是社會存在的物質基礎,文化則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目的。如果套用亞里士多德的四因分析法,對于一個社會系統,個人是組成社會的“質料因”,政治是組成社會的“形式因”,經濟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因”,文化是社會進步的“目的因”。
再用大樹來做類比:政治是大樹各個器官之間的協調和工作秩序,經濟是營養系統,文化則是花朵和果實,承擔著繁殖后代、延續物種信息的責任。
又可用計算機系統來比喻,政治、經濟、文化三位一體就如同一臺計算機的各個有機組成部分:政治是硬件組織(硬性保障),經濟是能源供給(運行動力),文化則是整個系統運動和演變的控制程序——軟件(系統所以存在的目的)。
政治、經濟、文化三足鼎立是確保社會穩定的三個支點。一個社會的整體進步必須同時滿足以上三個方面的和諧發展。所以,政治、經濟、文化三元協同才是保證社會穩定的充分且必要條件。目前,中國社會因為文化建設尤其是人文科學的嚴重不足制約了正確的社會價值觀的樹立。文化一極短了,又不去作及時的修復,則社會穩定難免有傾覆的危險。
一 、社會三大基礎的關聯與互動
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離不開吃飯、喝水與呼吸,三者都是維系生命所必需的因素。對于一個社會的發展,政治、經濟和文化三者同等重要,只不過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對某一方面有所突出強調罷 了。文化、政治、經濟三元等效互動,并非是單獨哪一個方面的作用更為突出。下面將詳細剖析它們三者之間的聯系:
1政治對經濟和文化的制約
政治嚴格來講應該是指遵循著歷史理性通過國家機器的力量維護社會正義的人類行為,政治活動的目的應該是保障和促進人類文明健康有序的發展。政治的對外職能是反對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維護本民族的生存與發展權;對內則是增進民族團結,消除社會內耗,避免不合理的國內經濟秩序,保障社會高效率地發展和進步。
在一個社會體系中,政治直接保障了經濟秩序的貫徹和文化建設的正常進行。
(1) 政治對經濟的決定作用
森林中的大狗熊一無勞動技能,二無生產資料,憑著皮糙肉厚、擁有蠻力再加上攀樹的技能,就可以隨意地享用甜美的蜂蜜,即使蜜蜂自衛群起而攻擊也在所不懼,惹急了揮掌連你的蜂巢砸個稀爛。這是動物世界里的經濟掠奪,而保障這種搶劫行徑暢行無阻的是大狗熊擁有的強大武力——政治強權決定了經濟消費。
中國革命為中華民族贏得了政治上的徹底獨立,國家強力保護民族經濟不受異族掠奪,才有中國社會經濟的長足發展,這是政治對經濟根本保障作用的具體表現。
當今世界,美國是世界最大的債務國,國內工業嚴重地空殼化,國民經濟從宏觀到微觀都存在巨大的結構問題,但這個寄食于世界市場的民族卻過著天堂般豪華奢侈的生活,原因是美國通過強大的軍事政治力量控制著全球經濟秩序。
海灣戰爭的勝利,美國成功霸占了中東的石油——人類希缺的自然資源同時是現代經濟的血液,以此打擊歐盟和日本的經濟,達到“挾石油以令諸侯”的政治圖謀。
一言以概之,政治對經濟具有強大的決定作用,我們在這一點上固有的認識遠遠不夠深刻到位。
(2)政治對文化的影響
顯而易見,政治能夠對文化產生破壞或促進作用。開明的政治促進一個民族文化的昌盛,獨裁和專制政治摧殘一個民族的文化發展生機。
在滿清異族高壓統治下,漢人知識分子膽戰心驚。讀書人在“文字獄”的恐怖下不敢談論政治,惟有退回到故紙堆中搞點兒小學訓詁,學術生機被部族獨裁政治無情扼殺。
清朝為了保持部族政治獨裁,對漢人知識分子實行高壓統治,頒布法令嚴禁讀書人過問政治。三大禁令分別是:第一,生員不得言事;第二,不得立盟結社;第三,不得刊刻文字。如此,就把漢人知識分子言論、結社、出版的三大自由統統取消。而在中國歷史上的各朝各代,都獎勵大家公開發言、參與政治,提倡政治公開化。明代的時候,大明律法規定布衣可以直接向皇帝講話。只有清朝不許人講話,除了狹隘的滿清部族私心之外,還有什么可以解釋這項制度的含義呢?
中國在滿清統治的長達268年中(1644-1912),沒有產生過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思想家。在清朝以前的歷史歲月中,中國平均每一年就有一項世界級的偉大發明,但是在清朝統治下僅有可憐的一項世界級發明還是美國教育培養的人才搞出來的,那就是詹天佑發明的火車車廂掛鉤。
華夏文明之所以在近代停滯不前,殘酷的異族專制統治是根本的原因。
2 文化對社會的制衡
正確的行動產生于正確的觀念,正確的觀念產生于對客觀事物全面的認識和把握。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政治進步,中華民族都應該首先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因此就需要文化先行,用智慧引導社會的進步。這正是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所在。
對自然界和人類自身的認識水平低下,不知道如何對自然和社會進行高效嚴密地組織利用,就導致人類改造自然和協調自我能力的貧弱。生產力的落后,歸根結底是文化的落后。經濟只是表面現象,是結果而不是原因。實際上,經濟狀態是人類智慧累積成果的外在物化表現。同時,一定的經濟基礎又為新一輪的智慧積累提供了爬升的臺階。經濟狀況只是為政治組織模式的采用提供了可能的條件,而不是最終的決定因素。只有人類文化才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決定力量。
文化影響了政治,政治決定了經濟,經濟為文化和政治的存在形式和發展方向提供了可能條件。所以說,經濟是社會繼續發展的重要基礎而不是終極目的。
占主流地位的文化決定了人們的價值觀念。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念就有什么樣的政治理念和政治秩序,在此基礎上就有相應的經濟秩序與之適應。
文化對政治和經濟的決定作用,其現實例證俯仰皆是:
二戰前夕,因為在德國人理念中對猶太人在宗教文化上的歧視以及在經濟生活中對猶太人的嫉恨,為日后上臺的希特勒政府大肆屠殺猶太人準備了“反猶主義”的濃烈文化氛圍。
“沒有武力保護的財富極其地危險和脆弱”,這個強烈的理念激勵著大劫難后幸存的猶太人不惜一切代價、不怕任何流血犧牲要在中東那片貧瘠干旱的土地上恢復自己的國家。以色列建國后,因為猶太教義嚴禁蓄奴同時崇尚民族團結,所以在以色列國家政治生活中找不到特權等級制度的痕跡,而是實現了真正的全民平等。在經濟上則是全民合作的組織方式,以色列的“基布茲”農村公社是“平等合作,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形式。這又是(文化)觀念左右了人們的政治行為。
在文化對經濟的影響方面,同樣顯示出文化強大的引導和決定力量:計算機文化為知識經濟開辟了通暢的道路,也才有了微軟帝國的勃興;美國清教徒因為相信耶穌的告誡“分掉你們的財產才能跟我進天堂”,所以,美國基督徒富翁認為沒身之后還擁有大量財產為生命的恥辱。因此,為了死后靈魂的歸宿,他們在臨終前一般會將自己巨額財產的全部或大部捐獻給社會。這是文化理念左右了人們的經濟行為。
二、“三元協同”與“三權分立”
人類文明的存在需要三個支撐點:經濟、政治和文化。這三種勢力共同構成了社會安定的制衡因素。任何一方的短缺都將導致社會動亂的產生。
國家在政治領域內“三權分立”的正常實施,必須有在社會整體層面上的“三元協同”來保障。如果說國家機器是一個國家進行有效管理的硬件設施,那么文化建設中的國家意識形態則是與之配套的軟件產品,只有軟件與硬件共同壯大提高才有國家社會的長期穩定與可持續發展。意識形態是國家機器的操作系統,而法律法規等具體的制度只是解決具體問題的應用程序。沒有強大的操作系統,應用軟件甚至不能正常運行,只有兩者匹配才有良好的功能發揮。比如在DOS操作系統下,就根本無法運行“暴風影音”這個播放程序來欣賞影碟。
國家強大的標志之一就是民族組織力量和社會有序性的增強,而不是走向混亂無序和無政府狀態。中華民族需要由一盤散沙迅速組織轉變成為堅硬的混凝土,而只有強大的民族文化能夠充當優良的黏合劑。現階段,一套好的國家意識形態是開啟人民智慧,防止國家混亂失序,阻止民族精神衰微的頹勢,增強一個民族凝聚力的法寶。一種好的哲學可以使人民在先進的世界觀基礎之上建立起一種積極向上、務實創新的理性人生觀。
三、文化建設是現階段的突出任務
1文化——人類文明的標尺
人類歷史發展的核心成果乃是人類文化的進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觀點完成了其特定歷史階段的作用,今天應該修改為“以文化進步作為衡量中國社會全面發展水平的標準”。
對于經濟的重要性我們已經認識得足夠多,馬克思只是講出了一個簡單的事實:“人們必須首先吃、穿、住,然后才能從事政治、文化、宗教等社會活動。”但是,我們還應該看到,一定的經濟發展狀態只是一個表面現象,實質性的東西乃在于人類的智慧積累程度決定了經濟社會的發展狀態。
組織人類自身的知識屬于社會科學范疇,與政治密切相關。組織管理物質世界的學問就是自然科學,直接決定了人類的生存能力。不管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都是人類的智慧積累,統統歸屬于人類的文化建設領域。
生產力的落后并非自然界沒有給我們提供生活得更好的可能,而是因為人類智慧的不發達,不知道如何完成對自然界的組織和對人類自身活動的協調規劃。
在一定意義上,原始社會人均占有的自然資源比現代人要豐富得多,那個時期人類所擁有的生態環境遠比我們今天優越。原始社會生產力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人類在蒙昧階段擁有的智慧太貧乏,對自然和自身認識的廣度和深度不夠全面和充分。在人類文明的起步階段,這一切都是在所難免的事情。
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上各個時代創造的物質文明早已煙消云散。古人已仙逝,其政治制度更是不復存在。前輩人類留下來對后人有價值的東西只有他們積累下來的文化——智慧成果和人類行為所體現出來的精神價值。
綜上所述,我們真正需要確立的觀念是以文化(智慧)作為人類文明發展的標尺。
2文化建設與民族命運
正確的認識才會產生正確的行動,所以人們首先需要明智;擁有勇氣才能堅強地實踐真理,所以人們必須要有勇氣;只有勞動才能創造財富,所以必須勤勞。少了其中任何一個因素,人生都無從完美。單純地勤勞,創造再多的財富都會被人欺騙和掠奪,所以需要具備勇氣去與一切邪惡勢力奮斗;僅僅借助匹夫之勇去蠻干還不算好漢,需要加上巧妙的方法,所以還需要謀略作為指導。這樣,智慧就會成為生產和斗爭中不可或缺的積極因素,運用智慧往往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叢林中的大狗熊不會生產,卻要享受甜美的蜂蜜,這叫做經濟。蜜蜂為了勞動果實不被掠奪而奮起反抗,這叫做政治。如果蜜蜂除了敢于犧牲的精神,還具備高超的智慧,懂得鉆到狗熊口腔里邊和泄殖區去攻擊敵人脆弱部位,付出同樣的代價卻給敵人造成最大的痛苦,進而使敵人放棄邪惡的貪欲,這叫做智慧。
在評價一個民族的優劣時,我們不明智的順序往往是勤勞在前、勇敢在后,即“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勇敢的優秀民族”。勤勞是用來搞經濟的,只有付出辛勞才能獲得財富;勇敢是為了爭取政治尊嚴,惟有堅強奮斗才能獲得生存的權力。我們偏偏把優秀品質最重要的必備因素——智慧給丟掉了。
3國家意識形態的反思與重建
一個國家的安全除了有軍事安全,還必須同時具備經濟和國家意識形態的全方位的安全。具體到中國來說,就是要做到在經濟上不受國外勢力的掠奪,在國民精神上免于西方價值觀念及西方偽科學的欺騙誤導。
中國在“五四運動”前夕開始的所謂“新文化運動”,雖然在思想啟蒙方面作出了一定的成績,但總體上評價,只能說是煮了一鍋夾生飯,整個中華民族在服食之后患上“思想消化不良癥”。舊道德打倒了,然而新的道德依然沒有建立起來。胡適一類“西學不通,中學不精”的所謂“精英學者”搞不出什么真正的學問,這些人宣揚“民族虛無主義”,只會用筆桿子殺人而已。所以與其說是“新文化運動”催產了“五四運動”,倒不如說是“新文化運動”沾了“五四運動”的光澤。
中國人還沒有完全獨立地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問題。中國人民的民族復興事業發展到一個特定階段,成敗與否取決于我們后續的工作。革命與建設事業不可能一蹴而就,總是有著這樣或那樣的新情況、新變化,重要的是使國家保持一個持續的前進狀態。
中國經歷了“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階段,今天有必要對過去進行一個徹底的、全面的總結,制定國家發展的戰略規劃,進行必要的方針路線和思想觀念的調整,實現華夏民族偉大的復興,使悠久璀璨的中華文明照徹寰宇。
參考文獻
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商務印書館
錢穆,《國史新論》,三聯出版社
陳來,《傳統與現代——人文主義的視界》,北京大學出版社
潘啟明,《周易參同契解讀·序言》,光明日報出版社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