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仁義彰顯輝煌——兼論西方“普世價值”
河清
29日看央視三套文化訪談節目,文化名人Y先生侃侃談論5.12地震讓人們發現了一種“新的”中國精神價值。他反復試圖為這種精神尋找定義,從《大學》斷章取來“至善”(止于至善),從墨子那里摘來“兼愛”,又從孟子那里找來“惻隱之心”,然后含含糊糊、玄玄虛虛地弄出一個“大道”說法。說來道去,最終他還是未能為5.12激發的中國精神命名。于是,他神情凝重地呼吁中國文化人不要錯失這次大好“契機”,集體攻關,為5.12中國精神作定義。
這位文化名人向來主張“創新”中國人文精神,對近年的“國學熱”不以為然。所以他在中國文化概念里“苦旅”了半天,仍然是空手而返。不過他還比較誠實,沒有像《南方周末》等報那樣,聲稱中國的抗震救災是踐行了西方“普世價值”,“兌現關于普世價值的承諾”。
于是,這次汶川地震讓中華民族爆發出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竟然成了一種無名精神。
中華民族近百年來的文化“失語”竟然到了如此田地。成千上萬的中國“文化人”居然不敢大聲承認:因地震噴薄而發的,是中華民族流傳數千年、亙古一脈的“仁義”精神!
大震有大愛,這個大愛乃是中華民族千年傳承的“仁”,仁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本是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義”,道義,家國大義。政府組織救災,也是中華民族施行千年的“為民”政治傳統(尤為孟子荀子所教導)。
汶川地震輝煌彰顯的,是中華民族的仁義精神,與西方“普世價值”(人權自由)無關。這種仁義精神,本來就靜靜流淌在我們的血脈里,潛存于我們的文化精神之中。
地震震裂了地殼,也震裂了當今中國重利輕義、多私寡仁的社會表殼,讓遮蔽已久的中華仁義精神大放光彩,感動了中國人自己,也贏得了外部世界的正視。
只是這種“仁義”精神,近百年來被打上“封建”“落后”的封條,中國人竟然羞于聲稱,怯于援引。以至在判斷范跑跑事件上茫然失據,大量的媒體聲音為范跑跑辯護,稱范跑符合“普世價值”。
其實,用中國的仁義價值去判斷,事情立刻變得簡明:范跑跑就算符合西方“普世價值”(人權自由),但他不符合中國的“義”。他的“不義”,當然激起廣大中國民眾的“義憤”。范跑跑可以跑到他“為自己沒有出生在美國這樣的自由民主尊重人權的國家而痛不欲生” 的國家,去領受“普世價值”。但如果他享受不到“遷徙”去美國的“人權”還要在中國過日子的話,那他至少要尊重中國的“義”理。
中國的仁義精神,歷來尊重人的生命,民貴君輕,以民為本(民為邦本)。中國不是聽了西方“人權”“自由”的教導才開化,開始“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對于中國文化來說是一句廢話。
本人曾聲言不承認西方文化的普世價值,實際上是不承認幾個西方文化概念獨占“普世價值”的神圣光環。要說有普世價值,那也行啊,那么中國的“仁義”也是普世價值。不要一說普世價值,就只有西方文化的人權、自由、民主。
問題不在于有沒有普世價值,而是認不認同西方文化獨占、獨霸“普世價值”。
《中庸》曰:“道并行而不相悖”。西方有西方的核心價值觀,曰:人權、自由、民主。中國也有中國的核心價值觀,曰仁、義、為民。仁義為民是中華民族的核心文化精神,是我們的核心價值觀,也是今天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關鍵所在,完全可以與西方“普世價值”對等。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