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房地產降溫,有一股強大力量在忽悠中國民間資本去收藏“當代藝術”,這種所謂藝術品投資將涉及中國民營企業家百千億元財富,本人深感憂慮,因為這種“當代藝術”構成了一種金融騙術。
何為“當代藝術”?其最主要的特征是:日常物品就是藝術品,日常生活就是藝術。就是說,藝術與生活沒有區別,人人都是藝術家。
“當代藝術”的祖師爺法國人杜尚,曾在1917年把一個小便池作為“藝術品”送去展覽。此事半個世紀后被美國人奉為樣板,把日常物品拿來裝置陳列起來,就成了“波普藝術”。波普Pop,即“流俗”之意。1964年,美國波普教父沃霍爾,在地上堆了一堆西紅柿湯料的箱子,指之曰:這就是藝術品。于是這些箱子就被點化為“藝術品”。意大利人曼佐尼用自己大便制作了90盒《藝術家之屎》的罐頭,以黃金價出售,有一罐現被收藏在巴黎蓬皮杜現代藝術博物館!
“當代藝術”強調這些日常物品是表達“觀念”:哥賣的不是俗物,而是“觀念”。在失去了“美術”的觀賞性后,“當代藝術”還有一個特征,是其金融投機性,完全成了金融產品。杜尚的小便池,1999年就拍到176萬美元。英國“當代藝術”巨星赫斯特的一個藥柜子,從最初的十幾萬英鎊,十多年后被炒到1000多萬美元。
小便池都成了“藝術”,藝術變成一個指認和命名日常物品的活動,成了一種真正的指鹿為馬,點石成金的現代巫術。事實上,西方有識之士也指出了“當代藝術”的欺詐性。英國著名評論家羅杰·斯克魯頓,去年底在BBC新聞雜志激烈批評西方“當代藝術”是“撒謊和造假”。法國著名哲人波德里亞爾也明確斥責:“當代藝術一錢不值!”
2008年西方爆發金融危機以來,西方對“當代藝術”的金融投機日益力不從心。一些“當代藝術”的國際掮客和代理人,正加緊對中國民間進行“當代藝術”的忽悠。各種經營“當代藝術”的民間“美術館”,在各地出現。
人們可以問一個很簡單、也是最根本的問題:小便池究竟是不是“藝術品”?這是一個關乎“當代藝術”是不是藝術的根本問題。“當代藝術”圈從來都不敢將其拿到公共平臺上,讓大家來評判討論。筆者認為,把小便池說成是藝術品,完全是一種洗腦式的欺騙。指認、命名日常物品為藝術品,是一種危害性巨大的金融騙術。國人應當認清這種奇奇怪怪“藝術”背后的金融騙術。(作者是浙江大學教授,著有《藝術的陰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