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二級工工資38.87元,值現在多少人民幣?
按具有“等值保值功能的黃金”通過美元進行折算
1976年前一個參加工作達到四年的普通二級工工資38.87元,值現在多少人民幣?按具有“等值保值功能的黃金”和黨內外國內外崇美人士,崇拜的“美金”進行折算。
1971年8月5日尼克松宣布新經濟政策前,美元和黃金價格掛鉤,35美元/1常衡盎司黃金,1盎司等于28.35克。1976年前參加工作達到四年的普通二級工工資38.87元,1976年1美元兌換1.88元人民幣,折合20.67美元,可以兌換0.59盎司(16.75克)黃金。
0.59盎司(16.75克)黃金,折合現在多少人民幣呢?美元貶值到2010年10月1320美元/1盎司黃金。再按現在1美元兌換6.8元人民幣,折合現在人民幣5296元。就是說,現在5296元人民幣,才能相當于1976年前參加工作達到四年的普通二級工38.87元工資。還沒有將醫療、教育、住房的福利費用計算在內。
看看發展了30多年的現在,任何一個上班四年的普通工人能拿到人民幣5296元工資嗎?更不用和5、6、7、8級的高級工比較了。現在一個上班10年的普通工人,月收入達到2500元已經很不錯了,僅此也只有30年前低級工的50%。
依靠“寬松的貨幣政策”——發行貨幣通貨膨脹,發展出“富起來”的數字,值得炫耀嗎?
附文:1
【宏觀微察】系統性質疑CPI
徐以升
在目前的統計數據體系里,居民消費指數CPI受到的質疑估計是最大的。近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一句“11月CPI負轉正,主要是由食品和居住類價格上漲帶動,目前不存在通脹”的說法,引來了一片質疑之聲。
從一個普通老百姓的角度來說,我們并不關心CPI多少,我們關心的是自己擁有的貨幣或存款的購買力。如果價格漲幅超過了工資漲幅、存款收益漲幅,那明顯意味著貨幣購買力變小,那就是錢變“毛”了。如果我要買房子,那貨幣的購買力顯然也要被房地產價格衡量。
筆者說的要對CPI進行系統性質疑,就是從貨幣購買力的角度出發。這種衡量,我們需要放到改革開放30年的大過程里去——從1978年。
那個年代有很多代表性的數字,1978年全國職工月平均工資為51.25元,年平均工資為615元,如果家庭里一個人有這個職工工資水平,就可以養活一個家庭。那時候,如果一個家庭的存款達到1萬元,可以被羨慕的稱為“萬元戶”。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歷年CPI指數,到2009年11月,CPI在這30年零11個月里,累計增幅為5.7倍。按照這個指數,大家目前月平均工資為292.1元本應該就可以實現1978年51.25元工資的購買力。但誰都知道,292.1元還不足目前2008年北京市的低保水平(每月390元)。
從一個單個物品的價格對比上更能說明問題。南方基金高級研究員萬曉西先生做過一項有益的統計,他從《北京至·物價志》、《上海價格志》、《廣州市志·物價志》等資料上查詢了1978年的單品價格,我們再從中國價格信息網等地方查詢到目前該單品的價格,就可以實現對比。
第一類食品類。1978年時面粉價格 0.185~0.22元/斤,根據中國糧油信息網,本月上海面粉價格為1.19元/斤~1.92元/斤,價格漲幅為5.4~10.38倍。
1978年豬肉價格0.85~1元/斤,根據中國價格信息網,11月底鮮豬肉(肋條肉、精瘦肉)價格為9.59、11.39元/斤,價格漲幅為9.59~13.4倍。
1978年帶魚價格0.305~0.38元/斤,根據中國價格信息網,11月底帶魚價格8.08元/斤,漲幅21.3~26.5倍。
第二類高檔煙酒類。1978年中華香煙0.55元每盒,茅臺酒8元每瓶;當下價格分別為57元每盒,和828元每瓶,價格漲幅為103.6倍和103.5倍。
第三類衣服類。1978年每套衣服10~20元,目前每套100~500元,漲幅5~50倍。
第四類交通類。1978年北京地鐵票價0.1元,目前為2元,漲幅20倍(北京地鐵票價曾為3元,后為鼓勵乘用公共交通2007年調低票價)。
第五類醫療類。1978年闌尾炎手術價格8元,目前90~500元,漲幅11.25~62.5倍。
第六類居住類。1978年水費0.12元每噸,目前3.7元每噸,漲幅30.8倍。
此外,由于當時的分配體制,1978年當時城市住宅為計劃分配,目前需要自行購買。當時的教育、醫療價格也都非常低廉。這三類漲幅不好衡量。
從微觀處見真實。如果綜合進行這樣的衡量,自1978年至今只有5.7倍的CPI漲幅,顯然不能衡量前述六類價格的變動,如果再加上住宅、教育、醫療,那就更不能衡量了。這也是為什么說,要對CPI衡量的物價變化進行系統性質疑。
問題在于,5.7倍的CPI多大程度上低估了貨幣購買的下降?
我們可以從相反的一個角度思考,1978年51.25元的生活水平,現在多少元可以達到?2009年北京市最低工資標準是900元,2008年北京市職工平均月工資3726元,這分別是是51.25元的17.6倍和72.7倍。如果以3000元來衡量在北京51.25元的購買力水平,這意味著是58倍。
如果說CPI系統性低估了貨幣購買力的下降,那么這對國民福利的判斷具有重要意義。因為,這30年來我國存款利率基本和CPI保持一致,以存款為主要投資工具的儲蓄者一致在按照CPI的增長獲取利息。但如果CPI是對貨幣購買力是低估的,這意味著儲蓄和存款人受到了很大的購買力損失。
這也是為什么,在股票、地產等投資品涌現的時候,在生活中覺察到貨幣購買力在以超過CPI增幅的速度下降時,而去執著的尋求投資品。
(作者為本報評論部主任)
附文2:
算一下,當年的四五十元,相當于現在多少錢啊?
小磚家
引用: 在談到改革開放的動因時,鄧小平說,“多少年來我們吃了一個大虧,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了,還是‘以階級斗爭為綱’,忽視發展生產力。”截至1978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資只有四五十元,農村的大多數地區仍處于貧困狀態。中國人民深刻反思: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
轉一個舊帖,該文是按前幾年的物價計算的。現在的物價比當年更是高了很多,麻煩大家按當下物價再算一次。還有,下文說30年以前的全國工人平均工資略估算是38元,現在要更正為四五十元,折中算是45元.。所以大家可以按當下物價再算算當年的45元工資,相當于現在多少元?
也許你還不知道:現在一千元=30年前多少元?
[水木清華園] 于 2005-05-03 10:30:08上貼
首先說吃,民以食為天。30年前的大米.面粉一般價格在0.17元,現在的價格在1.30元左右,上漲了接近8倍。副食價格就很驚人,蔬菜價格由平均5 分錢一斤上漲到平均1.50元一斤,漲幅30倍。肉食價格,以豬肉為例從0.82元到現在的平均6元,上漲了7倍還多。
牛羊肉的價格至少達到10倍以上,食用油的漲幅大概也有7倍多。水產品,以魚類為例,由原來的平均0.20元一斤上漲到現在的平均5元一斤,上漲幅度大于25倍,如果把海參.海膽.鮑魚. 對蝦.螃蟹等高檔水產品加以參考,它們的價格增長至少在75倍以上。綜合考慮,加權平均,食品價格增長18到20倍應該是很客觀的了。
其次談談穿,現在一套象樣的衣服怎么說也得300到500元以上吧,30年以前20元以內就可以解決問題,所以,衣裳的價格相對于那個時代上漲了18倍好象也不算過分。當然了,你可能會告訴我,地攤上的衣服很便宜,一條牛仔褲15元就足夠了。我若反問:你穿的衣服都是從地攤上買的嗎??你怎樣回答呢?注意,我們這里討論的是平均消費水平。
依次類推,下面這個題目就是住的問題。30年前的住房幾乎沒有花錢去買的,大家基本都是租住,租金很便宜,有單位的還有住房補貼,平均每個月租金也就3 到5元。現在呢?500元一個月,你能租住到多大平方的房子呢??有人要說了,我住房不用花錢,房子被我買下了。我的問題是,你買房花了多少錢??所以說,房租價格幾乎整整上漲了100倍以上!!還有水費.電費.煤氣費.暖氣費,這些東西的價格上漲50倍都不止。
再下面的題目是行,現在有人騎自行車,有人騎摩托車,有人開私家轎車,當然,也有人愛坐出租車。這些都不具有代表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乘坐公交車,30年前的車票5分錢,現在的車票是1元,整整上漲了20倍。
吃飯穿衣住房出行分析完了,我們來談談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等。30年以前我們有比較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工人看病都是單位報銷,不用花錢,農民有合作醫療,大病統籌等,看病也基本不用花錢。從不花錢到花錢是沒有可比性的,因為即使你只花了1分錢,和不用花錢比較的話倍率也算是無窮大了。那么,我們假定一個人沒有單位,他看病是花錢的,進一次醫院需要多少錢呢??30年以前,感冒這種普通疾病塊八毛的就解決問題了,即使打吊瓶最多10多塊吧,現在呢?少說20到30元,如果輸液了,100元根本不夠。如果病大,就更麻煩了。記得小時侯得膽道蛔蟲住了一個多月的院,也就花費幾十元錢,現在你住一個月的院試試,少說也得幾千元。醫療費用上漲了80倍不多吧??
教育問題就更大了,過去的九年義務教育那是實實在在的,我們上學的時候全年學雜費也就5元左右,你小子有本事考上大學,1分錢都不用繳,吃飯錢都是國家管著,沒有讀不起書的。現在,小學一年幾百元,中學一年幾千元,大學一年幾萬元,讀不起書的人可就太多了!!教育費用上漲了300倍不算多吧??
綜上所述,加權平均下來,30年來中國人的生活費用應該增長了25倍到30倍的樣子。還有一個因素必須考慮,那就是人民幣對美圓的匯率問題。30年前,人民幣對美圓是2點幾比1,現在呢?是8.7幾比1,貶值了差不多三倍,按理說生活費用的增長應該倍乘這個數字,但是考慮到許多不可比因素和一些實際情況,我認為在25倍到30倍的基礎上再加10倍應該是比較合理的。也就是說,我們目前的生活費用比較30年以前大約增長了35到40倍的樣子。
那么,現在的1000元相當于過去的多少元呢??大約為25到29元的樣子。那么,30年以前的全國工人平均工資是多少?粗略估算應該是38元以上吧。
38元相當于現在多少元呢??大約是1330元到1520元之間吧。現在全國工人平均工資能拿到1000元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三十年來的五十五大變化
毛時代公民
今年9月27日,總理在天津舉行的第二屆夏季達沃斯論壇會上說:“30年前的中國是個什么樣子?那時我們剛剛結束了文化大革命,整個國家處于封閉半封閉的落后狀況,國民經濟走到了崩潰邊緣……改革開放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長期閉關鎖國和沉悶僵化的狀況,打破了束縛人們的思想和體制桎梏,極大地調動了億萬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給中國大地帶來了蓬勃生機和活力,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社會的大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真正從改革開放中得到了實惠,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的轉變,更為重要的是,改革開放使整個社會活躍起來了,人們能夠自由地依靠自己勤勞、節儉和智慧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總理的這些講話和我們聽到的那些地主資產階級分子在翻案時說的話差不多,在廣大人民群眾看來30年前后的變化應該是:
(1)30年前美國總統尼克松跑到北京找毛主席建交;30年后中國總理跑到華盛頓找美國總統布什為美國金融危機救市。
(2)30年前美國人向周總理承諾,把導彈撤出臺灣;30年來美軍撞飛機、炸使館,又把導彈返回臺灣。
(3)30年前中央黨校是培養高級干部學習馬列主義的場所;30年后有人把侵略伊拉克的美國國防部長請到中央黨校上“黨課”。
(4)30年前周邊國家沒人敢侵占中國海域和領土,30年來日本和周邊小國隨意侵占我國海域探油氣,步步緊逼欺侮你。
(5)30年前中國共產黨是信仰馬列主義的,它教育人們一心為公,不謀私利多貢獻;30年來我們的黨政領導信仰黑貓、白貓,一心為私、升官發財撈大錢。
(6)30年前人們信仰中國共產黨,它領導全國人民奔向共產主義大方向;30年來人們失去了共產主義信仰,宗教迷信、牛鬼蛇神占領了城鄉市場。
(7)30年前黨政干部都清廉;30年來黨政干部腐敗分子成大片,紀檢部門常年查不完。
(8)30年前發展經濟是真拼實干;30年來講發展是坑蒙拐騙、只講賺錢。
(9)30年前工、農、商、學、兵各有分工;30年來全民經商、搞亂了軍、政。
(10)30年前省、部級以上干部無一人為經濟問題犯錯誤;30年來,省、部級以上干部因貪污受賄已查除的超百人。
(11)30年前以斗爭求生存,自力更生發展經濟;30年來以退讓求生存,以依靠外資發展經濟。
(12)30年前各級領導干部深入生產第一線、帶頭干;30年來各級干部都是坐機關,下基層也是坐著小車轉。
(13)30年前干部參加勞動,干群一條心,黃土能變金;30年來干部不勞動,群眾恨干部,干群矛盾不相容。
(14)30年前領導班子建設是老、中、青三結合,有理論、有經驗,什么工作都能干;30年來領導班子講“四化”,假年齡、假文憑,專業不對口,各項工作難完成。
(15)30年前黨和政府領導人民建工廠、修水庫,艱苦奮斗搞創業;30年來用公款修廟宇、建景點、放長假,吃喝玩樂講享受。
(16)30年前中國禮服是中山裝,民族氣節世界揚;30年來領導帶頭穿西裝,崇洋媚外是時尚。
(17)30年前的共產黨依靠群眾,群眾有意見的干部難提升;30年來提拔干部先內定,群眾越有意見的干部卻高升。
(18)30年前干部怕群眾,群眾提意見干部難過關;30年來群眾怕干部,違法亂紀亂罰款,百姓敢怒不敢言。
(19)30年前能把壞人變好人;30年來許多好人變壞人,爛掉的干部成千上萬。
(20)30年前黨中央一聲令,上上下下都行動;30年后胡主席上了西柏坡“兩個務必”帶頭學,事情過去好幾年,沒見哪個領導學。
(21)30年前許多科技人才回國搞建設;30年來大批科技人才跑國外,中國為外國培養人才。
(22)30年前國防尖端工業大發展,“兩彈一星”已上天;30年來軍轉民,國防尖端都下馬,科技隊伍被解散,胡主席執政才啟動,今年“神七”才上天,最少耽誤20年。
(23)30年前沒有外國人敢侮辱中國人;30年來竟有外國人敢在中國土地上叫中國人下跪。
(24)30年前男女平等,婦女權利受保障;30年來婦女權力受侵犯,許多女子被玩弄。
(25)30年前哪有外國人敢強奸中國婦女;30年來南陽就有外國人奸死中國婦女,政府捂住蓋子不查處。
(26)30年前帝、官、封三座大山已推翻;30年來三座大山又復興,又增教育、住房、醫療壓群眾。
(27)30年前不存在上學難,大學生畢業包分配,是國家建設的骨干;30年來無錢難上學,大學生畢業沒工作,還出現女大學生“寧愿當三奶,也不嫁窮人”的網貼。
(28)30年前群眾到政府辦事不花錢;30年來不論辦啥事都要先交錢,甚至抓捕殺人犯,借口經費緊張,不拿錢也不抓兇犯。
(29)30年前勞動人民是主人,工人、農民不但當干部,還能當國家領導人;30年來當干部必須有學歷,工人、農民成奴隸,老板可以隨便欺,動不動就除名不要你。
(30)30年前共產黨員不迷信;30年后不少高干信鬼神。
(31)30年前沒有官帽用錢買;30年來買官、賣官是家常飯,目前這事還在干。
(32)30年前勞動模范憑實干;30年來有錢就能當模范。
(33)30年前許多農民變工人,工人是國家主人翁,全國人民都尊重;30年來搞改革,官商勾結侵吞國資發大財,工人流落社會無人問。
(34)30年前城鄉人民安居樂業、夜不閉戶,人們不知道啥叫防盜門;30年來城鄉治安普遍亂,惡性案件天天見。
(35)30年前沒有婦女被拐賣;30年來拐賣婦女兒童的事件到處見,深圳市竟出現把包子鋪改成“尋子店”。
(36)30年前不存在看病難,農村合作醫療、城市公費醫療,沒有醫院不救人;30年來總理都說看病難,河南還有把正在搶救的病人抬出醫院扔路邊。
(37)30年前城鄉市場無假貨;30年來沒有商品不造假。
(38)30年前造假瞞不過黨中央;30年后小崗村“大包干”造假進北京,萬里是造假的“總司令”。
(39)30年前工人福利比干部高;30年來“精英”高管的待遇無限量,勞動者的待遇無保障,貧富差距世界創。
(40)30年前無產階級統治資產階級; 30年來資產階級統治無產階級。
(41)30年前黨和政府保護勞動人民利益;30年來政府為富人保駕護航,勞動人民利益無保障。
(42)30年前一心為公是進步,自私自利是落后;30年來一心為公是蠢人,個人發財是能人。
(43)30年前賣淫、嫖娼、吸毒、賭博全絕跡;30年來這些“四害”又復辟,許多良女變娼妓。
(44)30年前社會上沒有黑勢力;30年來黑惡勢力滿天飛,打殺搶劫把人欺。
(45)30年前政府沒有執法隊;30年來許多部門都有執法隊,亂罰款、亂打砸,還有執法把人殺。
(46)30年前國家公路設卡是違章建筑;30年來國家公路中間都建收費站,收費站成了地方政府的“吸款機”。
(47)30年前建設工程不承包,建筑質量高,汶川小橋炸不倒;30年來大小項目建設都承包,豆腐渣、爛尾樓、大橋不炸自己倒。
(48)30年前國營廠礦講安全,重大事故很少見;30年來私人廠礦講賺錢,死人事故常出現,只要老板上交錢,再壞的礦主照樣干。
(49)30年前國家干部是人民的勤務員,勤務員為人民服務;30年后勤務員改成公務員,人民群眾改成老百姓,公務員執法、老百姓犯法,執法、犯法大小城市亂如麻。
(50)30年前路見不平有人管,群眾是、非分得清、壞人壞事難行通;30年來路見不平不能管,就是碰到殺人搶劫犯,也只能報警不能管,結果總是犯人跑了、社會亂。
(51)30年前黨在群眾中的威信高,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大;30年來搞改革,把黨在群眾中的威信改掉了,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削弱了,無政府主義形成了。
(52)30年前我國的國營經濟和集體經濟占主體地位;30年后大都改成民營經濟或外資控股經濟,特別是金融企業也被外資控股了。
(53)30年前國家保護國有資產和自然資源;30年后國有資產流失、自然資源掠奪性開發損害大。
(54)30年前,農村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已理順,促進了農業生產力的發展,既是文革10年也是年年增產。30年來實行大包干(分田單干),破壞了已經形成的生產關系,影響了生產力的發展,農業減產報增產。
(55)30年前的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在工業方面“兩參一改三結合”的鞍鋼憲法已普遍實行;30年來河南日報報導:許昌一個廠黨委書記取消了廠長的黨員預備期,廠長把黨委書記除名了。南陽法制報報導:鎮平縣楊營鄉黨委敗訴等,這些違背四項基本原則的報導甚囂塵上。
總之,30年前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好端端的社會主義共和國,經過30年來摸著石頭過河的亂改革,已經把它改得面目全非了。
前哨 三少 陣地 2008年11月
評論員給30年前的評語最好扣在自己的頭上!
老漢1
“30年前,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我國面臨著十年內亂帶來的嚴重局面:社會動蕩、經濟凋敝、科技落后、人民貧困。我們黨清醒地認識到,要擺脫困境,必須把工作重點轉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實行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評:“ 社會動蕩、經濟凋敝”,這句話有什么例證?我到有個實實在在的例證,那是1989年,那一年我國不但經濟凋敝而且政治幾乎都到了瀕于崩潰的邊緣,全國通貨膨脹,物價飛漲,人心惶惶,到處是搶購物品的的人群,商店貨架空空空。投機倒把、倒爺、行賄受賄、貪污盜竊之風盛行,引起了全國性的的示威游行,共產黨的政權幾乎垮臺,后來實行戒嚴、動用部隊才平息了這次政治風波,這是共產黨執政以來所沒有的吧!
就在所謂的“十年內亂”期間,我國自制的兩彈一星令世界刮目相看,和世界的先進科技水平大大縮短,現在能炫耀的神州要不是“十年內亂”期間打下的基礎,能上天?現在全國有多少群體事件?2005年全國上訪數量是3000萬起,增加1500倍。群體事件劇增。據去年11月統計,近十年來,群體事件上升10倍,一年達到87000多起。其中農民維權(謂之以法抗爭)占35%,工人維權(謂之以理維權)占30%,市民維權占10%,社會騷亂有組織犯罪占5%,其他占20%。連北京最近也連續發生,社會穩定靠的是有武警當先。
經濟凋敝,請看歷史的事實真相--
文革十年經濟狀況統計資料(轉引自韓德強在《碰撞》一書)
工農業總產值(單位:億元)
年份….工農業總產值…農業總產值….工業總產值
1965………..2235…………..833………….1402
1966………..2534…………..910………….1624
1967………..2306…………..924………….1382
1968………..2213…………..928………….1285
1969………..2613…………..948………….1665
1970………..3138………….1058………….2080
1971………..3482………….1107………….2375
1972………..3640…………..1123………….2517
1973………..3967………….1226………...2741
1974………..4007………….1277…………..2730
1975………..4467………….1343…………..3124
1976………..4536………….1378………….3158
可以看出,十年中除67年和68年工業生產負增長外,其余各年都是增長態勢,有的年份增長率達到20%以上。
《中共黨史辯疑錄》(山西教育出版社)中披露:文革十年中工農業總產值年平均增率為7.1%,工業總產值年平均增率為8.5%,農業為3.3%,國民收入年平均增幅為4.9%。
請問世界上有這樣的“內亂”嗎?
改革前后一些主要產品及增長率(%)比較
...........1952年 1978年 1995年 52-78年增率% 78-95年增率%
工農業指數....100 ...779 ....3303 .....8.21 ......8.8
鋼(萬噸)....135 ...3178 ...9153 ....12.9 ......6.4
煤(億噸)....0.66...6.18...12.12 ...8.98 .......4.04
糧(萬擔)....2378..6095....8902.....3.69 .......2.25
棉(萬擔)..130.4...216.7...434.1....1.97........4.17
肉類(萬噸)338.5 ..856.3...3692 ....3.64 .......8.98
石油(萬噸)..44 ...10405...14764....23.4 .......2.07
前三十年大多數主要產品物質實物量的年平均增長率高于改革開放的二十年。
“為什么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因為它符合人民群眾的共同愿望。在談到改革開放的動因時,鄧小平說,“多少年來我們吃了一個大虧,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了,還是‘以階級斗爭為綱’,忽視發展生產力。”截至1978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資只有四五十元,農村的大多數地區仍處于貧困狀態。中國人民深刻反思: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
評:我只要舉一個簡單列子做個比較,那時50元工資的工人可養活5口人,為什么?因為當時住房(包括家具)、看病(連家屬也可報銷一半,上托兒所半費)、上學都不要錢。主要就是吃飯、穿衣的錢。現在你拿2000元工資能養活幾口人?
“擁護改革開放,支持改革開放,參與改革開放,堅持改革開放,這是人民的選擇,也是歷史的結論。”
評: 這是精英執著多情,借別人的口為自己增光!可憐了!
“走回頭路,意味著僵化,意味著停滯,意味著“折騰”。人們從30年親身經歷中認識到,走回頭路國家強大不起來。當我們沉浸在北京奧運會成功的巨大喜悅中時,不能忘記30年前人們曾感嘆:不改革開放,我們與世界的差距會越來越大。走回頭路民族興旺不起來。當我們為民族尊嚴和國際地位的提升感到自豪的時候,我們不能忘記30年前的憂慮:不改革開放,總有一天會被開除球籍。走回頭路人民富裕不起來。我們都還記得30年前買布要券,吃糧憑票的物質匱乏年代,而今天人民生活實現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評:從社會主義走向資本主義、從集體走向個體、從無產階級的先進分子走向資產階級的先進分子、從維護工農利益到和資本家成親、從工農主人公的地位走向被奴役的地位,究竟誰在倒退?誰“折騰”在?被帝國主義開除球籍是光榮,總比跪著生有志氣吧!
30年過去了,中國人民真的富裕了?按官方公布,中國是全球“國家貧困人口比例”最低的國家之一,“國家貧困標準”是人年均純收入785元(農村為人年純收入683元人民幣),國務院扶貧辦2007年12月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農村貧困人口2148萬人,全國貧困人口不足4000萬人,“國家貧困人口比例”約3%。每天按2元左右的生活費計算,這能過什么日子?
按聯合國和世界銀行公布的最新數據是;以每天PPP1美元的極度貧困線為標準,2004年中國赤貧人口2億,占全國人口比例15%。在實際生活中,中國有2億人平均每天實際消費水平不足0.42美元!2007年,每天平均消費不足ppp2美元的貧困人口4.3億人,占人口比例約32%。近三分之一的人口仍在貧困之中,還要貶低30年前,可笑吧,自己光屁股還笑人家破褲子。
一位農民算毛澤東時代的物價
作者:啟吾東疆
我是1954年10月在山東農村出生的,兄妹兩人,父母都是農民。首先我想說說農產品的價格,以小麥為例。1970年——1980年小麥的市場價格:從“0.35元/市斤”上漲到“0.38元/市斤”,物價基本上沒有什么變化,非常穩定。我想說的問題是農民在市場上賣掉一市斤小麥的錢,可以用來做什么?
我妹妹在1970年讀小學一年級報名時,只須向學校交三毛錢(0.3元),當時只需交納書籍費,沒有學雜費,是真正的“一費制”。待到開學發書時,兩門教材《語文》、《算術》的定價相加也只有兩毛八分錢(0.28元),當初報名時多交的貳分錢還是被老師退給了每一個同學。0.28元就是當時整個一學期的費用,當時小麥的市場價是:0.35元/市斤。也就是說,農民只需要賣掉八兩(0.8市斤)小麥就足夠了。
讓我們再看看當時其它內容的一些消費情況:柴油機灌溉或拖拉機耕地所需的柴油價格,每市斤是八分錢(0.08元),也就是說“1市斤小麥”就可以換來“4.38市斤柴油”;當時的公共汽車每次收費是伍分錢,也就是說賣掉“壹市斤小麥”的錢可以乘坐“柒次公共汽車”;當時的公園很多都免費,收費公園的門票也不會超過伍分錢;當時在電影院看電影,一張電影票只需“壹角錢”,也就是說農民賣掉“壹市斤小麥”就可以去電影院“看3.8次電影”。
當時一個雞蛋的市場價是肆分錢,有人曾粗略地估計說:家里養上一只老母雞,老母雞所下的雞蛋足夠供兩個學生上學的費用。這話不無道理,我兄妹兩人從小學到中學的費用,基本上就是靠我母親所養的幾只老母雞下蛋,這些雞蛋所換的錢,除了供我們兄妹上學外,還要供應家里的油鹽醬醋茶之需。
再讓我們看看改革開放后的今天農產品的價格,同上,看看賣掉一市斤小麥的錢都可以用來做什么?再看看養一只老母雞可以供應幾個學生上學?相信每個人心里都會有一本帳,無須我再一一列舉。通過比較,我們不難得出結論:究竟是誰在壓低農產品的價格?!究竟是誰在犧牲農民的利益?!事情已經很明顯了。
最后我想強調的是:當時的農民雖然還須向國家交納愛國糧,雖然還沒有免交農業稅,但是農民當時的生活負擔要遠比現在輕松得多!雖然當時的物質財富沒有現在豐富,但是他們卻是真正的國家主人翁!
從網上看,從周圍人看,多數老百姓特別懷念毛澤東時代,認為毛澤東時代雖然“窮”,但感覺幸福、踏實,過得有奔頭。這其中原因很多,有理想,人吃人、人剝削人的現象少,不受當官和有錢人的氣,人人相對平等,但毛澤東時代的老百姓真的很“窮”嗎?
40歲以上的人都經歷過,那時的人們享受著公費醫療、義務教育和福利住房,這些福利相當于今天的多少錢呢?以現在為參照,一個家庭的這三項福利是整個家庭除吃喝以外的總收入的2.8倍!
在毛澤東時代,城市人們享受公費醫療、義務教育和福利住房,其中義務教育中小學的學費很少,大學中專以上的學生不但學費由國家承擔,每月有生活費,那么,這些無形的福利相當于今天的多少錢呢?我大概算了一下,可能不太準確,只供參考。
公費醫療:以某市2004年為標準,每人年均醫療消費支出為1434元,按平均每戶4人計算(毛澤東時代一個孩子的很少),每戶年均4302元,1964年人均壽命75.85歲,每戶一生平均支出相當于今天的為75.85×4320=435046元。(參見>>鏈接)
義務教育:以某市2004年為標準,每戶年均消費教育支出5510元(參見>>鏈接),每戶一生平均支出相當于今天的5510×75.85=417934元。
福利住房:80年代,中國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積由80年代初的3.6平方米,均價按3000元/m2(還不算維修等費用),每戶一生按1.3套房子,戶均1.3×3.6×4×3000=56160元。
三項共折:435046+4179345+56160=909140元!
也就是說,每戶家庭一生所享受的這三項福利91萬元!
家庭收入:以某市2004年為標準,每一就業者收入為10009元,剔除就業者生活費后,其年均節余5800元左右(參見>>鏈接),每戶家庭按1.6個就業者,每個就業者的平均工作時間為35年算,每戶一生平均節余5800×1.6×35=324800(元)。
每戶家庭一生的三項福利是一生所攢錢的909140÷324800=2.8倍,也就是說攢一輩子的錢還不夠毛澤東時代的這三項福利!!!!
毛澤東時代真得像有些人說得很窮嗎?這么窮還讓老百姓享受這么高的福利?
毛主席去世時是既無內債又無外債!以上數據僅僅是家庭內的福利,還不算國家工業由一窮二白至第六工業強國,什么二彈一星了等等!
2008-12-7
毛澤東時代GDP估算
作者:蘇拉密 文章發于:烏有之鄉 點擊數:6411 更新時間:2008-9-9
毛澤東時代GDP估算
1979年以前中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計劃經濟是沒有GDP的,有的是工農業生產總值。1985年以后,中國開始有GDP統計,并且追溯到1978年,于是我們看到的中國GDP數據,都是從1978年開始的。
關于毛澤東時代GDP的估算,需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價格參照問題。因為30多年來物價指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到底變化了多少倍,誰也說不清楚。前一陣子論壇里還為“毛澤東時代1元錢購買力相當于現在的多少?”的問題吵得不可開交。
本文使用“實物貨幣”計算。比如,三峽工程總投資為2000億,工程總量為3億立方米土石方;那么,毛澤東時代3億立方米土石方的水利工程也計算為2000億投資。
2.“有產無值”現象。所謂“有產無值”是說毛澤東時代的工農業總產值不包括讓洋人拿印刷品花花紙鈔來,在中國的土地上消耗中國的資源、能源,盤剝中國勞工血汗,最后把產品運走,把垃圾污染丟在中國所進行的生產和出口統計;不包括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娛樂、安全...等這些本來應該是社會基本投入,而現在卻“產業化”了的“產值”;不包括建造那些專門用來拍死孩子的樓房,專門用來吸引媒體的垮塌橋梁...所產生的產值;不包括變賣土地、礦產、水源、出租文物遺產...的“產值”;...
毛澤東時代的工農業總產值不僅不包括以上各項不合理“產值”,而且還有一些巨大的建設項目,本應計入產值,但當時均未統計。比如,農田基本建設,是天字號第一大工程,是合理的固定資產投入,但群眾的勞動卻只能“記工分”。生產隊的工分是多了,但工分并不擴大產值,因為農業產值統計的是糧食產量和其它農業收益,而農田基本建設的經濟效益是長久體現的,要用百年甚至千年來度量。工分記多了就造成勞動日值貶值,有的生產隊勞動日值才0.2元,這就是付出了大量的勞動,卻沒有即時的經濟收入為工分“充值”的結果;但他們為后人留下了巨大的固定資產---旱澇保收的優質農田。還有國家工程周遍群眾所進行的無收益協作勞動,也是靠生產隊“記工分”。這就是“有產無值”現象。
本文將計入這些固定資產投入。
3.起始年代問題。本文以1950-1979作為研究階段。這是因為1979年不僅是70年代和“五五計劃”的結束年,而且1979年還是中國經濟性質的改變年---1979年以前實行的是“計劃經濟”,1979年以后開始實行“土地承包聯產責任制”,1984年開始實行“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直到目前的“完全市場經濟”。我們把1979年當作“毛澤東計劃經濟時代”的結束年。
筆者在《“制度性干旱”--論中國北方惡性水源危機的社會成因》寫作期間,掌握和研究了一部分水利工程史料,使得本文有可能以水利工程為突破口來估算毛澤東時代的GDP。
以下引用《“制度性干旱”--論中國北方惡性水源危機的社會成因》內容:
截止“五五計劃”結束時的1979年,全國擁有有效灌溉面積7.3億畝,占世界灌溉面積的1/4,居世界首位;人均灌溉面積超過了世界人均水平。把灌溉密度(灌溉面積占實際耕作面積的比例)提高到了46%,處世界領先地位(美國目前灌溉密度僅為13%[01])。同時還完成2.6億畝的除澇和6200萬畝的鹽堿地治理。其間,共建成大、中、小(10萬m3以上)型水庫8.6萬座,數百萬座被民間稱作“水庫”的塘壩(10萬m3以下)不在統計之列。總庫容4千多億m3。人工河渠總延長300多萬公里,已配套機井220萬眼,各類堤防總長16.5萬公里。[02]
新中國1949-1979年水利建設的“工程總量”---體積合多少土石方?
根據《水利部:建國40年水利建設經濟效益》[03]提供的數據:1949-1987全國水利工程總投入按1980年不變價格計算為2164.11億元;勞動力投入折合1137.03億元。
80年代是中國水利建設的“黑暗時代”。水利建設投入占基本建設投入份額由1958-1979的7.08%降低為2.7%;這么低的投入恐怕連工程維護都完不成,就別提新建項目了。我們有理由認為:在1949-1987的2164.11億元投入中,有1800億左右、甚至更多為1949-1979的投入。特別是1137.03億元的勞動力投入,完全是人民公社靠生產隊“記工分”完成的。
按當年“國家搭骨頭,群眾填肉”的建設模式,國家與各級政府的1800億大致是用來完成占工程體積30%左右的核心、樞紐、骨干、框架、鋼筋混凝土等項目施工,和規劃、設計、組織、配套、后期維護等支出的;群眾的1137.03億勞動力投入大致是用來完成其余70%土石方體積的。根據史料,當年基建土石方的概算為0.45元/立方米[04]。也就是說,靠群眾“記工分”完成的工程體積為2527億立方米,靠國家和各級政府投入完成的工程體積為1083億立方米,總計為3610億立方米。
由于資料不足,筆者曾做出過“最保守估算,工程總量土石方也當在300億立方米以上”的判斷,被廣為引用;“保守系數”竟高達12倍!有誤導讀者的嫌疑,特在此修正并道歉。
3610億立方米這個天文數字是個什么概念呢?萬里長城的工程量為2億立方米;傾舉國之力、歷經15年建設還沒有完工的三峽工程,到最后的土石方開挖、回填、混凝土澆注總量為不超過3億立方米[05]。
也就是說,在1949-1979的30年間,新中國水利建設的工程總量為1200座三峽工程,平均每年40座。
三峽工程的總投資為2000億元[06]
也就是說,1949-1979年30年間新中國水利建設的總投入相當于目前的240萬億元,平均每年8萬億元。
我們還知道1949-1979年30年間水利投入占全國基本建設中投入的比例為6.6%。[07]
以此我們推算出中國在1949-1979年30年間的基本建設總投入為3636萬億元,平均每年為121萬億元。
3636萬億元基本建設投入,可作為固定資產投入。
2007年中國GDP為24.6619萬億元,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7239萬億元[08],固定資產投入對GDP的拉動率為180%,就是說固定資產每投入1元,可產生1.8元的GDP。
當然,目前的拉動率是比較高的,工程項目附近什么酒店按摩洗腳都被拉動了起來。
1949-1979年的拉動率沒這么高,最多就是拉動一下熗鍋面、小平頭;就把拉動率按最保守的態度定在110%吧。那么30年3636萬億元的固定資產投入可拉動GDP為4000萬億元,平均每年為133萬億元。
新中國前30年的經濟增長速度,按主流的說法是7.2%[09];我們就按這種說法進行分布:50年代(1950-1959)平均每年的GDP為57.14萬億元;60年代(1960-1969)平均每年的GDP為114.24萬億元;70年代平均每年的GDP為228.48萬億元。
70年代平均每年的GDP為228.48萬億元;
2007年,中國GDP為24.6619萬億元;
70年代是目前的9.26倍。
鄧小平同志說得好:“落后就要挨打”。美帝國主義由屁顛屁顛地跑到毛主席書房請教哲學到狗膽包天地炸我們的大使館,主要原因就是我們經濟倒退了。
毛澤東26年與改革26年之比較,為何讓人嚇一跳
作者:zxhm 文章來源:人民網 點擊數:13153 更新時間:2010-3-27 文章屬性: 熱 薦 ★★★
毛澤東26年與改革26年之比較,為何讓人嚇一跳
人民網: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id=98225941
1949年前,被八國聯軍侵略,任東西方列強掠奪、凌辱, “東亞病夫”和“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中國已落后于西方兩百多年。千瘡百孔,一窮二白(連洋火洋釘洋皂從外國進口) 。而且還仍然處在"戰爭狀態",經歷了朝鮮(如援朝中國付出了50億美元)、越南(如援越抗美200億美元)、印度、中蘇邊界大軍壓境抵御戰爭及中越西沙海戰 (曾5次遭核打擊威脅)、和東南沿海反美蔣入侵,國際的全面經濟封鎖禁運和外交孤立政策以及國內地富反壞右叛特(國民黨反動政府留在大陸上的政治土匪有200萬,偽軍漢奸陳壁君之流的數量大約是118.6萬人,反動黨團骨干、特務分子120萬。還有眾多是如今山西洪洞黑磚窯廠這種老板奴役、傷害包身工化身的地主惡霸、反動會道門頭子、地痞流氓慣盜、盜竊分子)26年的破壞下,人均資產僅10元, 然而, 毛澤東卻依靠自力更生,就以世界歷史上極其罕見的,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望塵莫及的國內生產總值年均遞增10%速度,我國經濟與美國相比由49年相差28倍變為1978年的相差5.52倍,事實上49-76年中國GDP從世界第8變成第6,而05年是第7。是世界第六工業大國、第三軍事大國、第十八科技強國。逐步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07年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有科學家把78年以前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統計了一下,發現66年至76年的文革,工業生產仍繼續在以平均每年超過10%的速度增長(1966年國民生產總值年均遞增10.7%,只有67、68年稍有減少,分別遞增9.8%和9.9%,到了69年年均遞增16.9%,70年比增19.4%)。金融時報還評價上個世紀全球最大規模,最成功的工業化是在中國,而同期世界的增長速度是3%。
美國耶魯大學教授莫里斯邁斯納經過大量研究作出這樣的結論:“毛澤東時代為“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現代化時代之一,與德國、日本和俄國等幾個現代工業舞臺上主要后起之秀的工業化過程中最劇烈時期相比毫不遜色。”
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出版的《日本與俄國的現代化》一書中認為,新中國取得了其它任何國家都沒有取得過的成就。
正如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所說"中國以世界上6個最大工業國之一的姿態出現了" :
因此,"我們盡管犯過一些錯誤,但我們還是在三十年間取得了舊中國幾百年、幾千年所沒有取得過的進步。"(鄧小平79年3月30日在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的講話)。
試問,人類歷史上和今天有過在這樣的險惡環境下創造出來的奇跡嗎?
(1)毛逝世時, 即無內外債,又無通貨膨脹,國庫里留下了5000億斤糧(78至80年讓全國人民吃了三年陳米),500多萬噸棉花, 20多億美元, 74年,陳云向李先念建議,購進了600噸黃金等,支援國外200多億美元,這些實物就相當于現在幾萬億(反毛派胡說經濟快崩潰了?);
(2)遍布全國的無數水利工程;(2)平均壽命由35歲增加到65歲,嬰兒成活率從20%上升到70%;
(3)建立了數千所大專院校、各類中專基礎教育體系(建國前夕,全國僅有普通高校205所,在校生僅有117000人),識字率從20%上升到80%, 新中國的四次掃盲高潮, 1億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02年我國文盲約8507萬,其中2000萬左右為15~50歲的青壯年文盲,文盲總數超過世界總數的10%,僅次于印度,居全球第二, 教育投入卻排名世界到數第三),在校學生增長8.4倍,小學在校人數達到了創記錄的1.5億,入學率達到了97。3%。普通中學在校人數1977年達到了創記錄的6780萬人,而1977年之后的幾年,大量學校關閉,在校規模迅速減少,僅中等學校在校生到1982年已經減少了2000多萬) ;
(4)與我國建交的國家從七十年代初的五十幾個猛增至七十年代中期的一百一十幾個國家,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種下了一棵為子孫后代遮風檔雨的外交大樹;
(5)毛時代只用十年時間就成功發原子彈、氫彈、人造衛星、導彈、核潛艇(如果沒有毛、周當年在非常困難條件下搞成的原子彈、氫彈,我們就沒有今天這樣的安全局面,恐怕早就挨打了)、雜交水稻、大型噴氣客機、鐵路機車、現代海船、微電子、衛星回收、計算機(已經起步的殲十、大型噴氣客機,80年某某一句話被迫下馬,天真地幻想和波音公司合作,結果97年放棄了和中國的合作)、高性能航空發動機,大規模集成計算機研制成功、CPU、"漢字激光照排"、"復方蒿甲醚"、人工合成結晶胰島素、神5載人宇宙飛船還是70年代的技術、蠶式導彈世界聞名、建成下水的高科技"遠望號"系列船其技術高度至今難以逾越、70年下水的導彈驅逐艦其制海能力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等領域,創造了無數第一(當然,為了工業化,也犧牲了一代人的消費和健康, 但這是為了使后人不再如此受苦啊),現代技術幾乎為零到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工業和科技成就超過了中國以往幾千年的總和,當時國內外公認,我國科學技術的整體水平比世界先進水平僅落后10--20年,也就是說,新中國僅用了26年時間就走過西方國家100到300來年的科技發展道路。科技成就更是遠遠超過改革開放的26年(轉貼:中國科技報,80年,瑞士洛桑局的統計數字,我國當時的科技競爭力第13, 05年卻降到第31。世界經濟論壇公布05年全球競爭力排名 中國第49 );
如78年以來中國培養了3600萬"人才",其中專業技術人員2198萬,居世界前列,同時還伴隨著技術的引進,但上百萬的草包干盡壞事犯進了牢房,上千萬沒有真才的花瓶下了崗,上千萬的得不到尊重學非所用,上千萬的學而不用(只會公款吃喝嫖賭玩),只會讀死書,除了60年代研制出來的紅旗,因而至今中國的大街上竟沒有一輛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整車,悲哀的是卻己把中國淪為外國人打工的血汗工廠,更遺憾的是“造船不如買船,買船不如租船”,至今中國再沒有出現過象以身許國,年齡都只30幾歲的航天之父錢學森、原子彈之父鄧稼先、氫彈之父于敏、衛星之父趙九章、核物理泰斗王淦昌,錢三強、導彈之父彭桓武、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催化劑之父閔恩澤、黃土之父劉東生、植物學家吳征鎰、數學家華羅庚、理論化學的奠基人唐敖慶等一大批頂尖級的科學家,至今中國最頂尖的科學家的科技成果幾乎仍是毛時代培育研發的,
2008年03月01日全國政協會議廣東委員痛陳“95%的科研論文是垃圾”, 應該徹底反思我們的科研體制,重慶 委員提出大膽建議解散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49年到65年,中國派往蘇聯及東歐國家的公派留學生就50萬,都無一不是學成后歸來抱效祖國,改革開放20年公派留學人員40多萬,只回了8萬,不歸比例全球最高)。6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的李國杰院士警告說,現在中國多數技術落后國外兩代,中國大量引進外資未換來的技術、市場卻被占領(中國只有萬分之三的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28個重要行業21個被外資控制!中國農民正在失去“兩個市場”。一個是土地密集型農產品的國內市場,例如,大豆及其加工品的國內市場70%的份額已經被外國企業占有;另一個是勞動密集型農產品的國外市場,例如,蔬菜及其加工品的日本、韓國和歐洲市場,原本是中國大陸農產品的傳統優勢市場,但現在卻正被進入中國的外資農業企業逐步替;
(6)毛時代沒有假文憑、學歷、干部、警察、軍人、外商、成果、廣告、偽劣商品,沒有黃賭毒、消除了拐賣婦女兒童;
(7)公務人員普遍的廉潔奉公,被國際組織評為最廉潔,稱強于世界;
(8) 毛時代占壓倒性優勢的浩然正氣盈貫國家上下,老百姓揚眉吐氣,邪惡奸詐之流惶惶如喪家之犬。毛時代秩序優良, 26年來幾乎無貪無賭無殺擄掠綁,被他殺自殺槍決的不到1萬人, 文革十年幾乎沒有刑事案件(文革全國武斗僅死幾百人,84年鄧qq在全國惡抓了一次文革打砸搶3種人, 查了一年,查來查出, 不僦僅幾千人犯了案嗎. 而現在一個月被殺死被槍決的人數就相當于毛澤東時代的總和呀,只有今天才算是真正的稀亂呀)。
媚外的"精英"(調查顯示,六成青年認為國人崇洋媚外八成認為中國非強國)上臺26年, 走的是一條與毛澤東"重工業,重技術,重積累,省自已"完全相反的"吃老本,挖墻角,留缺口,重消費,賣將來,坑后代"之路,是以犧牲國家民族利益、地位和尊嚴、以社會黑暗、政治腐化、文化摧殘、基干產業的瓦解、國家的安全度下降為代價換來的。GDP年均僅僅遞增所謂的9.6%(人均收入世界倒數),而且由泡沫構成:
(1) 信用缺失的低效(中國行政成本全球居冠 1/4財政用于官員消費,06年我國財政的行政管理費為7571億元,占政府財政支出的18.73%(不包括預算外行政事業費),占GDP的3.59%);
(2) 無效益的產出(出口一個10當美元的芭比娃娃,留給國內的利潤只有0.3美元,出口一個79美元的MP3,利潤只有1.5美元, 大量的海外欠款無法收回,而且還以每年兩千億美元的利潤形式流向海外) 和虛開的增值稅發票為出口退稅制造假出口;
(3) 其中僅銀行不良資產就達百分之四十與人民幣貶值(百分之幾十) ;
(4) 吃盡毛時代留下的水利、農田、港口、基礎建設和教育等老本,留下了不小的缺口;
(5) 是透支未來,有學者估計全國基層政府的隱性負債數以萬億計,面臨破產的危險,每年赤字3000億;
(6) 是隨處可見的假冒(70年代一雙尼龍襪可穿10年, 現只能穿幾個月)偽劣產品水份(每年5%以上兒童受劣質用品侵害);
(7) 是賣斷將來,出賣賴以生存的農民土地(26年來進入中國市場1.5億畝土地,市場價折為50萬億, 人平可分3.6萬元, 可是,不法官員和地產商、富官從農民手中竊取了)、礦山、工廠(國有資產私吞5萬億)等帶動的經濟;
(8) 是重復統計(房地產進入市場幾千元/畝炒到幾百萬的反復炒賣的暴漲"升值"。。。。。。)計算而增加的GDP與泡沫數據(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說,全國省級統計數據約有四成水分,縣級高達八成);
(9) 是殺雞取卵,每年造成損失達GDP的10%為代價換來的,即森林的濫砍濫伐(《中國時報》報道,根據聯合國統計,中國現存荒漠化面積、危害人口、危害程度是最嚴重的國家),水利土地資源的濫用,耗盡土地資源 (人均耕地面積由近5畝減1.4畝, 不及世界人均耕地1/3)、水資源、植物資源和能源、浪費能源(礦產資源消耗增長了四十多倍。單位資源產出水平僅相當于日本的1/20,單位GDP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是發達國家的9倍) 及環境污染(三分之二城市供水不足,我國資源形勢有多嚴峻);
(10) 是在西方重工業過剩的前提下的發展,外貿依存度高到驚人,60%出口總額是外資企業創造的,財富可不是中國人的呀。中國經濟就只能徘徊在高對外依存、低附加值的全球產業鏈之末端,成了依附在美歐列強下的三等大國。是美國對華永久正常貿易關系補貼(摩根士丹利:中國最大風險是美國經濟不衰退,要仰人鼻息,從別人的"飯碗"中扒飯吃,而以出賣工農人力,中國成為世界的血汗工廠換來的;
(11) 是敲骨吸髓的看病、學費(26年漲千倍)、住房(漲近百倍)、坐車(漲50倍) 帶動的消費經濟;
(12) 是靠巨額的內外債借貸(全國平均每人頭上都掛著一萬元左右的債務)和巨大的西方資金和技術;
(13) 低水平重復建設(一年GDP中大約一半是城建, 奢華浪費已達驚人程度,如珠海機場, 在周圍已有多個機場的地區內,硬要花幾十億元再擠進去一個機場。十年過去了,這個機場要賠上7000萬元)、偷工減料的各種"豆腐渣"工程帶來的財富貶值;
(14) 官方統計,99-2001年10類腐敗經濟損失達到GDP總量比重的15%;
(15) 與美國貿易逆差占GDP的比重以每年1%的速度遞增;
(16 )為顯示發展速度超過毛時代,工業和科技上不來,沒有其他硬本事,只有著手發動全民炒股,玩幾乎無效益的股值數字游戲來填補10%的GDP;
根據最近世界銀行計算“中國經濟規模被高估40%”,如除去30萬億土地值和90---04年占GDP比重30%的股值(幾乎無利潤)等等,實際上GDP僅遞增長7.5%,遠遠低于毛時代9.8%這個增長實在,質量確保,沒有泡沫的發展速度。
聽從事統計的前輩人說,毛時代的經濟增長還有一塊從未被計入GDP。例:2萬多公里的鐵路因多建在地形復雜的地區,最著名的要數橋隧占30以上的成昆鐵路。但當時鐵路建設是由勞動力零成本的鐵道兵完成,當時僅計入幾十億元,按如今計算需要萬億。世界第八大奇跡河南8000多公里的紅旗渠,當時林縣人只投入了7000萬, 如今,沒有幾百億投資是下不來的。還有毛時代沒有計算經濟成本的上千億個業務工, 從人拉肩扛手抬開始建成水庫84000座,堤壩溝河17萬公里,其中江堤1萬公里,打機井210萬眼,再加上大規模修梯田、平整土地,使全國灌溉面積從建國初期低標準的三億畝增加到七億畝;建國前的易澇農田3.6億畝有2.7億畝得到初步治理,公路增加了76萬公里,相當于幾百個三峽水庫的農田水利建設幾萬個水庫等都是沒計入GDP的,按如今統計方法來計算至少增加了5萬億GDP,那么,毛時代的GDP又要增長幾個百分點呀(因此,現在與毛時代統計方法根本沒有可比性,如文革乘公共車,當時2分,現1元,增長50倍, 你說經濟高速增長50倍了嗎 ?)。
建國六十年,事實、是非總是要澄清
窮鄉親
在目前全國人民即將迎來國慶60周年之際,見到媒體上發表了某權戚人士定下的宣傳基調:“兩個不能否定”。即:“不能用前30年否定后30年”,“也不能用后30年否定前30年”。(《瞭望》第28期《新中國60年基調評說》)
讀罷這一報道,草民很理解主流精英們的一番良苦用心,然而又似乎有貌似公正、不偏不倚、不分是非之感。人們知道,30年來主流精英們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對前30年大肆妖魔化,什么“僵化封閉”、“專制獨裁”、“國民經濟瀕臨崩潰”、“長期停滯不前”、“現代化發展耽誤了二十年”等等,各種謠言、奇談怪論普天蓋地。在全世界面前把新中國糟蹋、污蔑得不成樣子,造成在各個方面是非不分、黑白顛倒、國家脊柱傾倒。而如今國慶在即,卻拋出“兩個不能否定”的框子,哪有這樣簡單、隨意之事?長期以來有人對新中國橫加攻擊、糟蹋的行為難道不需要追究、批判嗎?被搞亂了的事實、是非不需要澄清嗎?在重大原則問題上難道又搞“不爭論”嗎!因此說,所謂“兩個不能否定”,我看“不能否定后30年”是真;而“不能否定前30年”是虛。
在談到以上總的看法后,以下重點就新中國前30年經濟發展是否緩慢、前后30年在發展速度上究竟何為更快這一基本事實做個澄清:
當前主流媒體在評價經濟發展上完全以GDP(國內生產總值)說事。例如在關于中國前30年經濟的發展速度上,常見報道說:30年間GDP年均增長率僅有7.2%;而從1953起至1978年GDP年均增長率僅有6.1%,“長期發展緩慢”。這與改革開放以來GDP年均9.8% 的增長率相比顯然差別較大,甚至認為那時的中國失去了發展的機迂。
然而,這種對比方法的一個根本錯誤是把新中國兩個時期的完全不同的經濟體制給抹剎了,拿兩種根本不同的發展條件和體制下的經濟進行簡單地對比。
人們知道,改革開放以前中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即主要是實物經濟。當時國家的經濟方針是“發展經濟,保障供應”,安排生產指標和衡量經濟發展都是按產品的產量,例如生產鋼鐵多少,糧食產量多少等等,而根本就沒有GDP這種概念。那時期的物質產品和資源絕大部分并不進入市場交換,只是服從國家調撥和按排,價格也是國家的規定,根本不反映交換價值。因此對當時的經濟增長狀況最準確、真實、直接的體現只能是物質、產品的數量,而不是產值。即使當時的國際組織在說明各國經濟總量時都采取“市場國家”與“計劃經濟國家”兩種區別的統計方法。在中國,GDP的統計方法是在改革后的八十年代中期才開始使用的。既然計劃經濟時期原本就沒有GDP的概念,而在目前媒體上經常出現當時的GDP是多少的報道,這豈不是一種怪事!
其貓膩究竟出在哪里呢?經查證,本人發現,目前很多媒體都是把當時的社會總產值當成GDP使用,并拿來與目前的GDP增長進行對比。這實在是極大的謬誤!
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統計方法上,計劃經濟時期的總產值與市場經濟下的GDP都是根本不同的。這里簡單說明以下幾點:
1、.價格體系不同。如前所述,在計劃經濟時期各種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的生產、配置都是根據實際需要,價格定得很低,并不能體現商品的交換價值。農村生產隊內部分配的產品也是實物形式,甚至有些就不計價。當時勞動力的貨幣價值更是低微。在六七十年代農業上生產的小麥原糧每斤只有八分至一角錢,而目前市場經濟下的小麥價格每斤達一元多。30多年來各種物價指數一般都發生了十幾倍、數十倍的變化。那么兩個時期的產值增長率怎能直接拿來對比!
2、產值統計的構成不同。在目前GDP統計中,商業、金融、各種服務業等行業的價值占有很大比重;而在計劃經濟時期,產值統計只包括工、農業生產,而不包括上述這些方面。更不包括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娛樂、安全等這些本屬于社會投入的公益事業而現在卻被“產業化”了的“產值”;也不存在變賣土地、礦產、水源、出租文物遺產等過程中形成的“產值”。改革前的土地、礦產、水源等都是存量,不計入產值;而現在都是流量,只要一流轉,GDP就大量增長。
3、計劃經濟時期大量“有產無值”現象。即本應計入產值但卻均未計入的產值。按照當時的統計方法,工農業生產只統計產量,而沒有什么GDP。而且即使實物,也并非全部進入統計。比如,大量的水利工程建沒、農田基本建設,包括建造的遍布全國的水庫和排灌渠,還有國家在工礦企業基礎建設中動員的大量協作勞動等,哪里計算過什么GDP?在這些工程中大量靠的是農村集體經濟下的勞動力,他們的報酬只是在生產隊里“記工分”。而水利、基本建設的經濟效益是長久體現的,它為后人留下了巨大的固定資產。而目前如果要說明那時的真實的產值是多少,首先就必須把其中的巨大勞動力價值完全算進去。
據蘇拉密網友測算,在1949-1979年30年間水利建設中,靠群眾“記工分”完成的工程量(約折合2527億立方米土石方)和靠國家、各級政府投入完成的工程量(約折合1083億立方米的土石方)總計有3610億立方米土石方。這相當于現在建1200座三峽工程的工程量。(三峽工程的土石方開挖、回填、混凝土澆注總量不超過3億立方米)三峽工程的總投資約2000億元,由此可以推算出中國在1949-1979年間僅水利建設的投入就相當于目前的240萬億元。按照當時水利建設與整個工農業建設的比例,可推算出全國基本建設總投入達3636萬億元,這些都作為固定資本存在著。再加上拉動增長的相關產值,當時GDP總量保守估計也在4000萬億元之上。我們知道,2007年中國的GDP是30萬億元;這就是說改革前30年GDP的總量是2007年GDP的133倍!(引據蘇拉密《毛澤東時代GDP估算》人民網,強國論壇2008年9月9日)誰能說那時的經濟增長速度緩慢!
4.改革開放以來的大量虛假 GDP 。現在每年的GDP數字龐大,但其中屬于國外資本(獨資、合資、股份)的卻占有很大份額,這從確切意義上說并不完全是“中國的”。洋人拿印刷品紙鈔,在中國的土地上消耗中國的資源、能源,盤剝中國勞工血汗,污染中國的環境,在中國進行生產和出口統計。最后把產品利潤拿走,把垃圾丟在中國,而中國卻只頂著GDP增大的虛名!另外,改革開放以來出現很多投資失誤工程和重復建設,生產了大量假劣商品,產品積壓、浪費現象嚴重;還建造了一些豆腐渣工程、形象工程,許多新建的樓房、橋梁竣工不久就發生垮塌及其他災難性事故等,這也是GDP迅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這些在改革開放以前卻是沒有的!
正是由于上述各種區別,因此用目前GDP統計方法說明改革開放以前中國的經濟發展那只能是一種不切實際的主觀臆斷。當然,這并不是說不能用科學的方法對過去的GDP進行測算,然而那是一個十分復雜、困難的事情。專家們連目前每年的GDP增長率尚需經過反復測算才得確定,而又怎能輕易認定出過去沒有GDP時代的GDP是多少呢!
其實,要客觀、正確地說明改革開放前經濟增長的情況,本來有其更直接、簡便的方法,這就是實物統計的方法。即從物質、產品數量的增長來看經濟發展的狀況。
以改革之前的1949—1978年與改革以后的1978—2007年為例,前后兩個時期都是29年,兩個時期主要物質產品的產量增長情況,目前國家統計部門都有現成的統計數字,不妨拿來做一對比,各個時期的增長幅度就看得十分清楚:
鋼鐵: 1949年全國總產量是15.8萬噸,1978年是3178萬噸,29年間增幅是201.14倍;1978—2007年則由3178萬噸增至4.6億噸,29年間增幅是14.47倍。前后兩個時期增幅之比是201.14倍:14,47倍;
煤炭:前29年由3243萬噸增至6.18億噸,增幅是19.06倍;后29年由6.18億噸增至25.23億噸,增幅是4.08倍。前后增幅之比是19.06倍:4.08倍;
石油:前29年由12萬噸增至10405萬噸,增幅是867.08倍;后29年由10405萬噸增至18665.7萬噸,增幅是1.79倍。前后增幅之比是867.08倍:1.79倍。
電力:前29年發電設備容量和年發電量分別由185萬千瓦和43億千瓦時增至5712千瓦和2566億千瓦時,增幅是分別是30.9倍和59.7倍;后29年發電設備容量和年發電量分別由5712千瓦和2566億千瓦時增至7.18億千瓦和32559億千瓦時,增幅分別是12.6倍和12.7倍。前后增幅之比是30.9倍:12.6倍和59.7倍:12.7倍。
化肥:1950-1980年由7萬噸增至1232萬噸,前后增幅是176倍;1980-2008年由1232萬噸增至約1億噸,前后增幅約9倍。前30年與后28年增幅比較是176倍和9倍。
以制造業的代表產品汽車的產量為例:2007年全國汽車產量是800萬輛,(其中多為中外合資企業生產)1978年是15萬輛,增幅是53.33倍。我們知道,新中國建立之初沒有汽車生產(自1956年之后才有汽車工業),即是說起點為0 。因此無法表示前29年產量增長多少倍。然而近期從媒體上看到舊中國某年曾組裝生產過第一輛汽車,但卻沒說有什么汽車制造廠,也沒說有什么生產線、品牌、產量等,為照顧這種說法,這里假設當時生產過10輛這種汽車,并且直到建國前,那么對比1978年的產量,后者增幅是1.5萬倍。改革前、后時期汽車產量增幅之比是1.5萬倍:53.33倍。
再以農業的代表產品糧食、棉花為例。糧食:1949—1978年全國產量由11318萬噸增至30475萬噸,增長是1.69倍;1978—2007年由30475萬噸增至50150萬噸,增長是0.65倍。前后增速之比是1.69倍:0.65倍。棉花:前29年由44.44萬噸增至216.7萬噸,增幅是4.88倍;后29年由216.7萬噸增至760萬噸,增幅是3.51倍。前后增幅之比是4.88倍:3.51倍。(以上數字都以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統計部門公布的為據)
再以人民生活脫貧速度來看。據統計部門公布的數字,1978年前中國貧困人口是2.5億,即約占當時總人口9.6億的27%,這與建國初的70%以上的貧困人口相比,降低了43%;而至2007年全國城鄉貧困人口還有2500萬,(按照聯合國的公布2007年中國赤貧人口數據為2億多)即約占13億總人口的2%,這說明改革30以來降低了25% 。脫貧速度也遠遠慢于改革前。
等等,恕不俱舉。通過兩個時期各主要物質生產部門的產品產量的增長情況對比,都清楚看出,幾乎在所有方面前29年的經濟增長速度都高于后29年,而且兩者之間相差還很大,有些產品的增長速度甚至相差數十倍以上!例如石油產量,從建國到1978年增長了867.08倍,總產量超過一億噸;而到2007年才達到1.8億噸,29年間僅僅增長0,79倍,其增幅不足前期的千分之一,使本來達到了石油自給的國家又大量靠進口。又如糧食產量,從建國到1978年增長了1.69倍;而1978-2007年才增長了0.65倍,增幅不足前個時期的一半。若按全國人均占有糧食產量來說,1979年就達到了684斤,這比改革20多年后的2003年(670斤)還多。其他各類產品增長狀況也大多如此。
然而,主流媒體所提供的GDP增長速度卻是與此相反:改革開放之前“長期發展緩慢”,甚至“停滯不前”;而唯有改革開放以來突飛猛進、日新月異。結果完全顛倒!這豈不是十分離奇的事情嗎?
需要說明的是,這里雖然對兩個時期的經濟增長速度作了一些論證和對比,但這決不意味著在本人看來這種對比有什么意義。其目的不過是要說明那種對新中國歷史上發展成就貶低的做法是多么淺陋、荒唐。我們說,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由于發展的起點、基礎和背景、環境等因素不同,其經濟增長速度不可能是相同的,有快、有緩這本是一種正常現象,單以此并不能說明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可想而知,在那種一窮二白甚至零起點基礎上的發展與初具一定規模和基礎上的發展在速度上怎會相同?在戰爭條件下與在和平環境下其發展模式和速度怎能一致?比如建一座大樓,其建主體工程、打基礎階段與后期裝修、配套階段在施工方式和進度上怎能進行簡單的對比?長期以來,有人割裂新中國歷史之間的有機、統一的聯系,總是在煞費苦心地企圖說明:改革開放以前的經濟發展多么緩慢、糟糕,甚至“瀕臨崩潰的邊緣”,這除了造成對新中國歷史的涂抹,真不知另外還會有何種意義!難道改革開放以前的成就不同樣是共產黨和全體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和貢獻嗎!
回顧新中國60年的發展及其國際地位的變化,清楚看出,無論是前30年還是后30年,中國的經濟發展都是迅速的,成就輝煌的,同樣都是令世界矚目的。60年來中國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一直是在不斷縮小,而從來沒有拉大過。正如美國學者莫里斯•邁斯納在通過對中國的研究得出結論說:“曾經長期被輕蔑為‘東亞病夫’的中國,20世紀五十年代初期以小于比利時工業規模的工業開始,在毛澤東時代結束時,卻以世界上六個最大工業國之一的姿態出現了。”“無論人們將毛澤東時代作何種評價,正是這個現代工業革命時期,為中國現代經濟發展奠定了根本基礎,使中國從一個完全的農業國變成了一個以工業為主的國家。”(轉引自《人民網強國論壇》,長石《輝煌的三十年》,2004年12月22日。)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家阿馬提亞.森(Amartya Sen)在比較中國和印度的發展差別時說:“中國對印度的相對優勢是改革前奠基工作的產物,而不是其改革后重訂方向的結果”。由此可見,某些外國學者在評價中國問題上有時倒不失其公正。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