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房價太低,使得許多普通百姓成了房奴
中央政府下決心調房價,可房價越調越漲;2008年金融危機導致房價下跌,專家迅速呼吁,地方政府立馬出臺救市;為什么呢?因為,地方政府——開發商——專家——商品房購買者,都不希望房價跌。他們始終堅信中國的房價低,還會不斷地再漲。
商品房購買者,希望房價越漲越高,他們越漲越買;
專家,希望房價越漲越高,越漲越有用武之地;
市長,希望房價越漲越高,越漲市長錢包越鼓;
開發商,希望房價越漲越高,越漲越有可能一夜暴富。
只是可憐那些房奴,幾個家庭湊起來,只夠首付款,還得透支10年、20年、30年的收入,來維護高房價,維護房地產開發的利益鏈“持續健康地發展”。因為,他們知道,明天會更貴;
更可憐的,是尚未湊足首付款,期待成為有房一族,期待成為房奴的人;
只是他們不知道,許多人買房,不是為了住,而是為了漲價;他們也不知道,許多人買房,可以不用自己口袋里的錢。
能買的創造條件買了,中國后續的高房價靠誰來支撐呢?首先,是有錢的,把買房作為投資的人;其次,是沒有錢,卻想成為房奴的人。有錢人,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做點貢獻也無妨,可是,是什么讓沒有錢的人,也想飛蛾撲火加入到有錢人的游戲中呢?
有人說,是因為中國有“置業”的傳統,我看,不見得,我認為,主要是因為“只漲不跌的房價和買漲不買跌的消費心理”。 太低的房價總是在漲,而且漲了以后,仍然期待會有再漲的空間,讓房子本末倒置,成為投資對象。“房價多少?”恐怕已是許多朋友之間交流必不可少的話題,有人戲稱,中國已是“窮者買房,小康者買樓,大康者買地,大大康者吵地”。
提高商品房房價,讓房子不再成為投資的對象,讓窮人不再成為房奴,讓小康者拋棄期待炒房成為富翁之夢,讓大康者不再有剝削的機會,讓從事制造業的人安心生產。假如,通過稅收、土地出讓金等手段,把房價提高十倍,恐怕很多人,不會再把買房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之一,而想買商品房的人,那肯定是富豪,讓富豪為社會做點貢獻,何樂不為呢?
把中低收入都納入政府住房保障范圍,讓中低收入者不再期望擁有自己的房子,讓商品房成為奢侈品之一,成為高收入者為國家作貢獻的途徑之一。有錢人想比普通人住的更好,勢必占用更多的社會資源,那當然應該付出更高的代價。因此,政府只需要集中精力和財力做好住房保障,不用再去徒勞地調控房價。商品房既然是商品,其價格自然應該由市場來決定,政府調控房價,既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也沒有意義。
有人會擔心,這樣會影響中國經濟支柱之一的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從而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經濟不是為了民生嗎?住房是老百姓最基本的民生需求之一。事實上,還是13億中國人的住房需求,還是需要建設那么多的房子,也還是需要那么多的鋼筋水泥,對中國的經濟還會是那樣的拉動。甚至,可能還會更好,因為政府主導的住房保障,少了許多一夜暴富者。其實,有些專家擔心的是房地產業的利益鏈條會斷了。
是誰抬高了中國商品房的房價,絕不是房地產商,而是購房者。購房者排隊去抬高房價,排隊去造就一夜富翁。投資者希望明天會更貴,房奴擔心明天會更貴。投資者說了算,還是房奴說了算,馬克思早就說過了——奴隸主說了算。
政府總是不斷地喊,“要讓房地產業健康的發展”, 健康的目標是想讓老百姓成為房奴還是“居者有其屋”呢?答案似乎是肯定的,但是又為什么總是要讓百姓去成為房奴呢?為什么不切斷房地產業現有的利益鏈條呢?計算一下,多少本該由政府收益的土地出讓金被操作到房產商手里了?多少老百姓的血汗錢又被房產商操作走了?房產商既操作政府又操作百姓,誰還敢操作房產商啊?誰還敢動房產業的奶酪啊?
新加坡就是成功的案例:始于1964年的“居者有其屋”計劃,發展到今天,已經為約80%的新加坡人提供了公共住房——即“組屋”。 90平方米的組屋,99年使用權的成本總價不過20萬新元左右。加上完善的住房公積金制度,住房不再成為新加坡人的負擔。當然,政府也為20%左右的富人,提供無限期使用權的可以自由選購的市場化開發的豪宅。住房保障方面,新加坡應該是先進的代表,應該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