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迷惑:《學習時報· 鄧小平晚年反思》讀后
作者 蘇 杜
時間 2009-07-02
(本文大意:一,說“收入差距問題‘發展下去總有一天會出問題’”是鄧小平晚年對中國發展道路“總結”“洞察”出來的“新問題”,與中共歷史不符。嗎?二,說“收入差距問題‘發展下去總有一天會出問題’”是鄧小平晚年對中國發展道路的“反思”,與鄧小平理論不符。三,“胞弟談話”與關乎中國發展道路的大題目不符。四,避免兩極分化的三種辦法產生的疑問。)
孔圣人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現在似乎有點不普適。學習了中央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文章《鄧小平晚年反思:收入差距發展下去會出大問題》,又時習之,就不僅不樂乎,反而產生了新的迷惑,真有點不學習《學習時報》這篇文章還好,越學越有點迷糊的感覺,與圣人的教誨有些不符了。
這篇署名宋福范的文章,分析了鄧小平晚年對中國發展道路的反思,說:1993年9月,鄧小平與其胞弟鄧墾的談話,內涵豐富,立意高遠,反映了鄧小平在中國發展道路問題上的新理解、新認識,既有他對主政中國期間發展思路的總結,又有他對中國發展進入新階段后出現新問題的洞察,還有他對未來中國發展問題的提醒,是一篇研究鄧小平晚年關于中國發展思路問題的重要文獻。這篇 文章進一步分析道,從鄧小平思想的發展脈絡來看,過去他一直認為,經濟建設搞好了,就能牽住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牛鼻子,但是這個談話表明,鄧小平晚年的認識有了新的飛躍。收入差距問題“發展下去總有一天會出問題”,這是鄧小平在深刻分析1992年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以后中國發展面臨的新問題以后,對未來中國發展之路的深刻提醒,對我們新世紀新階段確立新的發展思路有重要啟示。鄧小平強調:“這個問題要解決。”雖然“解決這個問題比解決發展起來的問題還困難。”但是一定“要利用各種手段、各種方法、各種方案解決這些問題。”否則,“發展下去總有一天會出問題。” 《學習時報》的這篇文章強調,著眼于避免出現鄧小平擔心的問題,根據多年的實踐探索,必須根據中國社會已經走出溫飽階段的實際,在繼續發展經濟以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生活需要的同時,進一步發展政治和文化,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政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最終通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從根本上解決收入差距拉大的問題。
以上,是我根據有關報道對《學習時報》這篇文章的要點歸納。我的迷惑就來自于這些要點。
迷惑之一:《學習時報》的這篇文章說,收入差距問題“發展下去總有一天會出問題”,是鄧小平晚年對中國發展道路的反思,既是他對主政中國期間發展思路的總結,又是他對中國發展進入新階段后出現新問題的洞察,對未來中國發展之路的深刻提醒,對我們新世紀新階段確立新的發展思路有重要啟示。 我的迷惑因之而生:“收入差距問題‘發展下去總有一天會出問題’”這一問題真是鄧小平晚年才發現,由他“總結”“洞察”出來的“新問題”嗎?
孤陋寡聞如我者,也知道,“收入差距問題‘發展下去總有一天會出問題’”這一問題,是中共早就認真思考研究并在實踐中努力探求解決之道的一個基本問題,甚至是中國何以醞釀并產生了革命與共產黨的一個基本問題。尤其是在中共取得全國政權,進入了經濟建設為主的和平建設階段之后,這一問題更是突出地擺在了中共面前,并由此引發了自上個世紀50年代初以來的中國農村社會主義高潮,以及圍繞中國發展道路而展開的曠日持久的社、資之爭。即便是再風花雪月的中國人,也知道,中國左右兩派斗來斗去,就是圍繞著收入差距,也就是階級分化而展開的。毛澤東就是堅決防止收入差距、階級分化的第一人,并由此廣受黨內一部分人(包括劉鄧在內)非議與反對的第一人。毛澤東在1955年就曾這樣說過:
“有些同志,從資產階級、富農或者具有資本主義自發傾向的富裕中農的立場出發,錯誤地觀察了工農聯盟這樣一個極端重要的問題。他們認為目前合作化運動的情況很危險,他們勸我們從目前合作化的道路上‘趕快下馬’。他們向我們提出了警告:‘如果不趕快下馬,就有破壞工農聯盟的危險。’我們認為恰好相反,如果不趕快上馬,就有破壞工農聯盟的危險。這里看來只有一字之差,一個要下馬,一個要上馬,卻是表現了兩條路線的分歧。大家知道,我們已經有了一個工農聯盟,這是建立在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從地主手里取得土地分給農民、使農民從封建所有制解放出來這樣一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基礎之上的。但是這個革命已經過去了,封建所有制已經消滅了。現在農村中存在的是富農的資本主義所有制和像汪洋大海一樣的個體農民所有制。大家已經看見,在最近幾年中間,農村中的資本主義自發勢力一天一天地在發展,新富農已經到處出現,許多富裕中農力求把自己變為富農。許多貧農,則因為生產資料不足,仍然處于貧困地位,有些人欠了債,有些人出賣土地,或者出租土地。這種情況如果讓它發展下去,農村中向兩極分化的現象必然一天一天地嚴重起來。失去土地的農民和繼續處于貧困地位的農民將要埋怨我們,他們將說我們見死不救,不去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向資本主義方向發展的那些富裕中農也將對我們不滿,因為我們如果不想走資本主義的道路的話,就永遠不能滿足這些農民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之下,工人和農民的同盟能夠繼續鞏固下去嗎?顯然是不能夠的。這個問題,只有在新的基礎之上才能獲得解決。這就是在逐步地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逐步地實現對于手工業、對于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同時,逐步地實現對于整個農業的社會主義的改造,即實行合作化,在農村中消滅富農經濟制度和個體經濟制度,使全體農村人民共同富裕起來。我們認為只有這樣,工人和農民的聯盟才能獲得鞏固。如果我們不這樣做,這個聯盟就有被破壞的危險。勸我們‘下馬’的那些同志,在這個問題上是完全地想錯了。”(《毛澤東文集》第六卷第436—437頁)
毛澤東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這一立場與觀點,難道不是人們,尤其黨的高級干部共知的常識嗎?“收入差距問題‘發展下去總有一天會出問題’”,何時又成了“鄧小平晚年的反思”了呢?
鄧小平雖然不是神,但也不是一個常人,誠如《學習時報》這篇文章的作者所說,他既是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中間的一員,也是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領軍人物,他的理論,現在仍被確定為執政黨一切方針政策的基礎。《學習時報》這篇文章說鄧小平晚年才反思到“收入差距問題‘發展下去總有一天會出問題’”這一問題,這種說法,不符合中共內部圍繞這個問題展開的斗爭史,如果是想拔高他,也實際上在矮化了他。
迷惑之二:《學習時報》的這篇文章又說,“收入差距問題‘發展下去總有一天會出問題’”這一問題,是鄧小平“在深刻分析1992年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以后中國發展面臨的新問題以后”,“對未來中國發展之路的深刻提醒,是他晚年對中國發展道路的反思”。文章作者告訴我們,鄧小平這篇與其“胞弟鄧墾”的談話,發生在1993年9月,這距離他“南方談話”(“南巡談話”變“南方談話”,是迷惑之三,下面再談)充其量還只有一年半的時間,許多國人對“南方談話”的“不分社資”還在繼續“解放思想”呢,離1992年10月召開的“十四大”還過到一年,它的效應還沒有來及全面顯現呢,離一個“賣”字的“十五大”更有好幾年呢,“中國發展面臨的新問題”, “經營城市”“大學擴招大躍進”“醫改”,還遠遠沒有全面鋪開呢。
其實,據我對“南方談話”的記憶,鄧小平在其中也談到了“兩極分化”這一問題的。他說:“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來愈富,窮的愈來愈窮,兩極分化就會產生,而社會主義制度就應該而且能夠避免兩極分化。”這不是講得很清楚,很馬克思主義嗎?怎么能是他的“晚年反思”呢?而且,他還提出了解決的辦法:“解決的辦法之一,就是先富起來的地區多交點利稅,支持貧困地區的發展。”實際上,鄧小平在1985年就講過:“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如果產生了什么新的資產階級,那我們就真是走了邪路了。”“南巡”之前的1990年,他也說過:“如果搞兩極分化,情況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區域間矛盾、階級矛盾都會發展,相應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會發展,就可能出亂子。”“防止兩極分化”為什么如今又成了“鄧小平晚年反思”這樣的“新發現”了呢?
這樣說來, “避免兩極分化”豈不是鄧小平一以貫之的意見了嗎?然而,也不是。因為在講了不少“避免兩極分化”的意思之后,鄧小平接著的是一個“當然”,而且,所有的重點都始終如一地放在了這個“當然”上了。
“當然”,鄧小平說,“當然,太早這樣辦也不行,現在不能削弱發達地區的活力,也不能鼓勵吃‘大鍋飯’。”接著,就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不搞爭論,是我的一個發明。不爭論,是為了爭取時間干”,“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以及“要抓機會,現在就是好機會。我就擔心喪失機會”等“發展才是硬道理”的“硬道理”了。原來,“避免兩極分化”雖然講過好幾次,雖然現在還在為一些左派人士引來引去,但這些意見早已淹沒在“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汪洋大海之中了。君不見“解放思想”再而三嗎?君不見“先富原罪不可追”嗎?君不見“殺富濟貧是倒退”嗎?君不見“皇甫平”連篇累牘地文章嗎?真的如果有誰在1993年9月鄧小平“晚年反思”之后,大舉“避免兩極分化”,后來的“踐行”證明,這個人即便不是被劃為應當主要“防止”的“左”,恐怕也難逃“熱衷爭論”,與“不爭論”對著干的罪名了。
迷惑之三:鄧小平“南巡談話”,這恐怕是歷史定案了吧,但何時變成“南方談話”了呢?在改革開放的三十年中,難道還有比“南巡講話”更偉大的事件嗎?我不揣冒昧地猜想,這也許是精英們覺得“南方談話”比“南巡談話”顯得現代、民主、自由、人權、科學吧?但是,既然覺得“南巡談話”不如“南方談話”現代、民主、自由、人權、科學,那末,“收入差距問題‘發展下去總有一天會出問題’”這樣一個關乎鄧小平“在中國發展道路問題上的新理解、新認識”,“既有他對主政中國期間發展思路的總結,又有他對中國發展進入新階段后出現新問題的洞察,還有他對未來中國發展問題的提醒”的大問題,只放在他與“胞弟鄧墾談話”間,就覺得現代、民主、自由、人權、科學了嗎?須知,“胞弟談話”與關乎中國發展道路這樣的大題目也是不相符的呀。
迷惑之四:如果說以上三點有點“口水仗”味道的話,那末,尋求解決“貧富兩極分化”的辦法才應當是當務之急。截止目前,就我個人所見,解決的辦法有三。一是毛澤東提出的 “逐步地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逐步地實現對于手工業、對于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與“逐步地實現對于整個農業的社會主義的改造,即實行合作化,在農村中消滅富農經濟制度和個體經濟制度,使全體農村人民共同富裕起來”。毛氏的這個辦法被改革掉已經三十多年了。二是鄧小平提出的“先富起來的地區多交點利稅,支持貧困地區的發展”。這個辦法是實行起來不管用呢,還是壓根就沒有實行以免妨礙“發展才是硬道理”,我不知道,但按照《學習時報》的意見,“收入差距問題‘發展下去總有一天會出問題’”已經是個“新問題”卻是不容置疑的了。也就是說,鄧小平的“先富多交稅”實行與否,都沒有擋住“新問題”產生。第三個辦法呢,那就是《學習時報》這篇文章作者的意見了:“避免出現鄧小平擔心的問題,根據多年的實踐探索,必須根據中國社會已經走出溫飽階段的實際,在繼續發展經濟以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生活需要的同時,進一步發展政治和文化,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政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最終通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從根本上解決收入差距拉大的問題。”
讓“先富多交點稅”療效究竟如何,我們暫且不說,畢竟這個辦法還比較具體, 這“最終通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從根本上解決收入差距拉大的問題”,就讓人覺得有點遙遙無期,仿佛拜佛了。也許“最終”會解決得十全十美,但“最終”之前這段時間,“兩極分化”的有一級實在是會度日如年的。眼見的另一極美滋滋地送子女留洋,合家在別墅中出出進進,寶馬奔馳換了好幾遍,而這一極的孩子連個“實驗學校”也上不起,買房子的錢十幾年以后才能還清或干脆十幾年以后再買,一切儉省都是為了攢個看病錢,這一極能不能熬到“最終”“根本解決”那一天,實在是有點不好說。“最終”之前這一段時間怎么辦呢?看著《學習時報》這篇重要文章,我真是樂乎不起來。
總之,學習了《學習時報》這篇文章,盯著“從鄧小平思想的發展脈絡來看,過去他一直認為,經濟建設搞好了,就能牽住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牛鼻子,但是這個談話表明,鄧小平晚年的認識有了新的飛躍”這幾行,我倒禁不住迷迷糊糊地問:指導我們的理論怎么了?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