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星號事件”說明外交工作也是需要走“群眾路線”的
對中俄兩國來說,“新星號炮擊事件”絕對是一個悲劇。剛剛簽署了石油管道建設以及石油貿易協議,做出戰略友好的合作姿態,結果幾天之后就冒出一件讓雙方外交部都下不來臺的事。在目前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兩個政府都需要外交上的強硬,必須站在臺上尷尬的硬撐著,該做的姿態必須做足,不然誰都無法面對自己身后的民眾。老僧并不想用陰謀論來猜度這個事件的起因,但歐美對“新星號炮擊事件”肯定是歡迎的,他們是舞臺旁邊的看客,巴不得這樣能挑動雙方民族感情的事件越多越好,甚至在背后推波助瀾也說不定,如果能將兩國的民族主義者刺激得嗷嗷叫從影響兩個國家的戰略合作,那就最好不過的了。不過我估計雙方的決策者都不可能上這樣的當,孰重孰輕他們應該還是分得清的。
從廣義來說,在國與國之間,民間交流也是外交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是最本質最根本的部分,政府間的外交活動原本就是為民間交流服務的。所以大使館所從事的是“形式外交”,而民間往來才是“實質外交”。商貿又是民間交流的最重要的形式,所以國與國之間的商貿活動往往決定著兩個國家的外交實質。
據說中國已經成了世界貿易大國,由貿易帶來的外交影響也相應的擴大。當“影響”是一個中性詞,可以有兩個方面內涵的,可以是好的影響也可以是壞的影響,好的影響就為中國的形象加分,而壞的影響就為中國形象減分。對于外國人來說,“中國”是一個概念,而他們接觸的“中國人”才是具體的,“中國”的概念通過具體的“中國人”來反映。所以,也可以說,每一個和外國人打交道的人都是在從事“外交”工作。那么,我們的國際貿易商人們的“外交工作”進行得怎么樣呢?
很遺憾,他們的成績不是很好。開放這么多年,中國產品走向了世界,但現在“中國制造”也成了價格低廉、質量低劣“雙低”的代名詞。這有制造工藝不過關的原因,但更多是因為出口商們為了降低成本而有意削減工序造成的。中國商人在國際貿易活動中,仿佛除了利用成本優勢之外,中國人就沒有能力開發出其他優勢了(當然,這是事實,因為中國商人急功近利沒有耐心發展技術優勢,他們需要掙“快錢”)。三十年的開放,除了塑造了“雙低產品”的制造大國形象外,中國商人們還“幫我們”成功的塑造了一個“潛規則”輸出大國的形象。我們的商人在國內用慣了“潛規則”——行賄,他們走出國門的第一個習慣性動作就是行賄。而行賄的另外一面就是受賄,有受賄就有腐敗,所以某些商人們成了“腐敗文化”的傳播使者,這大概是某些人想不到的?!案瘮 逼鋵嵰彩强梢月砷L的,也是可以慢慢擴散的。很多時候,我們為了走捷徑,為了害怕麻煩,主動的走上了潛規則的道路,從而將某些地方的腐敗逐漸養大。我們痛恨中國社會的腐敗,那么別的國家也會痛恨他們政府的腐敗的。腐敗也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從被動腐敗,到主動索賄,腐敗這個東西也是被養大的。所以,這三十年的商貿外交,中國的商人們用中國的資源和中國的形象,換回了綠油油的美元,這筆生意也許并不劃算。
新星號事件,從本質上來說,是這二十多年來中國的商人們不斷的在俄羅斯老百姓面前揮霍中國形象、不斷培養當地的腐敗文化累積出來的惡果。盡管兩國政府之間都想尋找一個后背來面對美歐咄咄逼人的姿態,但兩國的民眾可不一定能理解政府之間的默契,所以外交工作只走上層路線是不夠的,外交需要積極主動的直接面對群眾。
外交領域的“群眾路線”其實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一方面是外交結構需要針對對方民眾做工作,要積極主動的推廣中國的正面形象,大使館應該多組織這樣的形象活動,直接面對當地的群眾;另外一方面就是對于本國的國民群眾,也需要加強他們的國家形象意識,對那些不守規矩的商人,應該采取必要的措施,而不能放任他們用破壞中國的整體形象謀取自己的個人利益。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