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大師的“院”和高尚全大師的“會”
云淡水暖
新華網5月27日有一篇報道,說“袁隆平院士接受記者采訪時呼吁,各級政府應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人民網也把“袁隆平院士呼吁加大農業科技投入”作為“今日關注”的熱點掛在強國論壇討論,為什么會這樣呢,以草民的觀察,袁隆平大師著急了,為什么著急呢,為錢著急。
袁大師在人民網接受訪談的時候,有一段話說“從事農業技術的人員待遇比較低,條件也差,我們一再呼吁,應該提高他們的待遇。我們湖南農科院是一個公益性的單位,國家給我們的人頭費是50%、60%,還有40%、50%要自己發展。我們是一個公益性質的研究單位。要靠自己去賺錢,非常難。所以借這個機會,希望網友支持一下,把農業科學單位轉變為全額撥款單位,免得工資發不出,焦頭爛額的跑。”
從中人們不難讀出許多的無奈與辛酸,星期天的央視《實話實說》播放的是對袁大師的專訪,攝錄地點在袁大師的工作單位“湖南農科院”,觀眾兼被訪談者多是袁大師的同事、學生們,從鏡頭中可以看出,現場的人們兼有農民般特有的樸實和科學工作者特有的清貧淡泊,不難想象,如果這樣子的一批人,要被迫到“市場”上去“自己發展”費用,一是無“市場”之技可施展,二是缺乏起碼的“經濟人”素質。草民以為,這些頭戴草帽,皮膚被陽光曬得黝黑的“準農民”,他們的擅長是在田間、地頭勞作、觀察、巡視、發現、提升,而不是挖空心思到處找錢。
但偏偏科研工作處處需要錢作為經費,袁大師的科研隊伍一年四季到處跑,起碼要有差旅費,家人要吃飯錢,孩子要上學錢。袁大師的第一代雜交水稻從1960年開始研究,1972年,農業部把雜交稻列為全國重點科研項目,1973年,袁隆平發表了題為《利用野敗選育三系的進展》的論文,正式宣告我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1975年左右開始大面積推廣,用中央電視臺的新聞報道說,叫做“推廣到哪里,哪里就擺脫了饑餓”,草民想,如果沒有當時的財政撥款政策養活了袁大師及其科研團隊,并且一“養”就是幾十年,無后顧之憂,無住房、醫療、孩子教育、養老等生存因素困擾,袁大師們才能夠一心一意搞科研,才有了后來舉世驚嘆的成就。而今日,袁大師及其科研團隊還在繼續為明天如何養活中國、如何養活世界作出努力的時候,卻要先為如何養活自己而疲于奔命了,在經濟建設的巨大成果中,就沒有袁大師不大的科研團隊的一塊蛋糕么。
科研人員,特別是第一線的科研人員出去搞“生意”,要么自己給商人騙了,要么倚仗商人,而商人去騙別人,這種事情在袁大師身上發生過,據《國際金融報》2005年報道,重慶市工商局查出,有數千公斤劣質種子從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公司重慶分公司流出,據查,該公司是公司由湖南省農業科學院作為主發起人,聯合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東方農業產業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長沙農業現代化研究所、湖南省郴州市種子公司等四家企業及袁隆平個人以發起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袁大師在這個事件中成了冤大頭,被底下做生意的坑了,恐怕也是被類似的事情搞怕了,一個為農民服務了一輩子的科學家,居然被迫辦起了什么“公司”,還坑農。難怪袁大師一有機會就大聲疾呼“國家可以明確農業科研單位公益性的創新主體地位,加大公共財政的支持力度,比照公務員待遇,保證農業科研單位全額撥款,解決科研人員人頭經費不足的突出問題。”,袁大師的呼吁,有多少“上面”會聽到呢。
在此,草民想起了另外的一個“事業單位”,其規格要“高層”得多,其人員多為精英賢達,這就是以“改革家”高尚全大師領銜的“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與袁大師任職的“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相比較,“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顯然要氣派得多,“宏觀”得多,還有一點不同的是,高尚全大師的“會”棣屬于國家發展改革委,是全額財政補助社團,換句話說,就是全額100%“吃皇糧”的,相形之下,袁大師的“院”,在經費來源上就要寒酸得多,50%左右的經費要自己出去“找”來。
草民不清楚,象“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這樣的機構,在當今的經濟體制的運行和構建中,起到了什么“研究”作用,在其所從事的領域,有什么可以與袁大師那樣在自身的領域所具有的影響力的成果,或者看低一線說,有什么象袁大師在自己的領域那樣的有廣闊前景的研究項目。如果說,所謂“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是“務虛”,而“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務實,那“務虛”的可以衣食無憂,務實的為什么不可以呢,草民還猜想,高尚全大師的“會”中,是不是都是公務員身份,而比照袁大師的屬下們,企業不像企業、事業不像事業的“四不像”身份,顯得有些“奢侈”,袁大師當然知道這其中的差距,所以大呼“比照公務員待遇,保證農業科研單位全額撥款”。
當然,有人會說,如果高尚全大師及其屬下去“市場”,必定更加錦衣玉食,因為他們就是干這個的,草民對這一點不懷疑,因為有一條新聞,“審計署發表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05年度預算執行審計結果》中,…截至2005年底,發展改革委所屬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全額財政補助社團)用結余資金和下屬單位上繳款共計220.99萬元為12名職工購買了某保險公司’員工福利團體退休金保險分紅型A’商業保險。上述做法,不符合財政部、監察部《關于黨政機關及事業單位用公款為個人購買商業保險若干問題的規定》關于用公款為干部職工購買商業保險的險種”,相當于這12個“職工”每人拿財政的錢達18萬之巨為自己買了一份回報不菲的分紅型保險,如果按照“新華人壽”公司的計算方法舉例,如果“企業和員工各承擔員工年度工資總額的5%,、企業與員工交費比為1:1,按年繳費”的話,員工退休時可以每月領取500元,18萬可以達到什么樣的回報呢,看來高尚全大師的“會”搞錢是很有一套的。
袁隆平大師的“院”和高尚全大師的“會”的不同境遇,也許正放映了社會的一種浮躁與不平衡,國家能不能為袁大師這樣的“院”網開一面,起碼讓這些老實巴交的農業科學家們,能夠享受到與高尚全大師們一樣的“全額撥款”待遇。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