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文藝新生

工人階級的鋼骨琴心——第九次川渝新左翼文藝討論文集

新左翼文藝 · 2013-03-27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鋼的琴》讓我們重新看到真實的工人階級。

  按語:

  我們以普通讀者、觀眾的實際思想認識為起點來展開我們的評論。因此至少在當前,我們只是呈示我們真實的思考,同時回顧既有的那些無產階級文藝理論。這注定不可能立即有多高的水平。這個,我們接受。但我們絕不因為接受這個事實,就同意那些資產階級文藝精英們的濫調。我們拒絕那些鼓吹私有制、鼓吹剝削和壓迫的理論。工農勞動者的文藝,是我們自己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下創造的,它是勞動者當家作主以后創造的新文藝。

  本期討論電影《鋼的琴》,參會者各按所感所思,對這部反映當前工人真實處境、思考和命運的作品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對改革開放給中國工人階級帶來的困苦生活予以嚴肅的揭露和批判,并對電影結束后,那個故事將會面對的“下一步”提出了深刻的追問,也由此對工人階級進行了新的思考和認識。

  討論會于2013年3月17日在成都百果林舉行。參會人有趙永健、劉亞玲、徐波、佘崇文、張建華、李牧檄、倪劍雄、魏軍、田鋒。

 

  (文稿八篇)

 

  李永康:冰冷的鋼、熾熱的琴

  ——電影《鋼的琴》觀后感

 

  老夫工人出身,近四十年工齡,其中三十多年是在工廠企業度過,剩下的時間無非是下崗打工,維持生計。盡管已經離開工廠車間十多年了,但經常在睡夢中發現自己仍在車間干事活,這也算是一種工廠情結吧。所以俺向來對反映工廠和工人生活題材的作品非常關注,一旦有這方面的影視作品問世,就是當了褲子也要前去觀瞻欣賞??上?ldquo;特色”以來,隨著工人階級主人翁地位的失落,反映工廠和工人的作品逐漸淡出了歷史舞臺,很難再出現在當今的影視銀屏上了,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

  最近在朋友推薦下,筆者有幸觀看了由張猛導演的一部反映下崗工人生活的影片《鋼的琴》。作為一名當年的國企下崗工人,劇中的場景仍然是那么熟悉,逐漸淡漠的記憶也從腦海中被重新喚醒。

  那高聳入云的煙囪,破舊不堪的廠房,迂回曲折的管道,滿目瘡痍的車間,積滿塵埃的設備,因陋就簡的職工宿舍,以及憂郁低沉的俄羅斯歌曲等,無不勾起一代共和國同齡人對歷史蒼桑的惆悵與回味。正如劇中一位領導模樣的人說的,在有些人眼中,它是成長的記憶,在有些人眼中,它是回家的路標,而在我的眼中,它是一位多年的老朋友,如今它就要離我們而去了……。說實話,此般感受,對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那段經歷的人,確實是沒法用語言來表達的。而我,則是伴著苦澀的回憶,復雜的心情觀看這部影片的。

  如果僅以票房價值來衡量,《鋼的琴》顯然算不上一部追逐歷史潮流的大片。在當今古裝戲、后宮戲、言情戲、打斗戲、搞笑戲等大行其道,占據影視銀屏絕對比例的年代,《鋼的琴》能夠獨樹一幟,以現實主義的手法,以悲劇喜做的藝術表現形式,展現東北老工業基地一群鋼廠下崗職工的生活與生存狀況,以及在社會轉型的過程中,對人性的沖擊、影響與變化,應當算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了。

 

  該劇描述了主人公陳桂林(王千源飾)與妻子小菊(張申英飾)在工廠倒閉后,因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各自走上了一條不同的道路。陳桂林與幾位器樂愛好者組建了一支小樂隊,奔走于婚喪嫁娶、開業賀喜的場合,用自己的辛勤勞動換取微薄的收入養家度日。而妻子小菊則難以忍受這種看不見盡頭的日子,為了追求心中的“幸福”離家出走,與一賣假藥的男人茍合廝混。當小菊心中的“幸福”目標初步實現以后,便向陳桂林提出離婚,并以給女兒元元“幸福”為名,要求得到女兒的撫養權?;橐鍪欠浅K斓仉x了,但女兒元元的撫養權卻成為了雙方爭奪的焦點,親情與現實的抉擇隨即圍繞著這個主題所展開。劇中,小元元正值茁壯成長的童年,父親陳桂林以自己“失敗”的人生為教訓,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光明的未來和幸福的前景,傾其所有培養女兒學習鋼琴。小元元也確實具有這方面的天賦,對鋼琴愛不釋手。面對父母離異,“魚與熊掌不可皆得”的選擇,她只能以稚嫩的童心來表達心中的愿望,“誰能給我一臺鋼琴我就跟誰”。但一臺鋼琴的價格不是小數,它是下崗工人家庭不堪承受之重。為了讓女兒實現夢想,同時得到小元元的撫養權,陳桂林必須想方設法弄到一架鋼琴。為此,他四處舉債,甚至不惜鋌而走險。在一次酒醉之后,伙同一幫下崗的窮哥們兒去音樂學校偷鋼琴。結果偷竊不成,反被抓進了公安派出所。后來經過輾轉反側,他終于在工廠圖書館找到一份俄文撰寫的有關制造鋼琴的資料,在工程師汪工的幫助下,陳桂林與一幫下崗哥兒們一起,決定利用工廠尚未拆除的車間、設備,以及廢舊材料,自己動手,為女兒打造出一臺真正的鋼琴。鋼,是冰涼的;琴(情),卻是熾熱的。改革的動蕩,現實的無奈,人生的命運,親情的抉擇,成為了這部影片奉 獻給觀眾思考的主題。也許,只有經歷過國企改革,承受過那段“陣痛”的一代下崗工人,才能深切體會到其中的內涵。

 

  下面就談談自己對這部影片的觀后感。

  第一,自“特色社會”以來,大批職工被拋向社會,他們的生存和生活狀況如何,很少有媒體去關注,凡涉及下崗工人的題材,幾乎都成為了一個禁區,“主流”們有的是不敢去碰,有的是不屑去碰,有的是不想去碰,也有的是不愿意去碰,唯恐沾染上與“和諧社會”唱反調,對當今“特色”不恭的嫌疑。其實在筆者身邊,比影片中主人公更悲慘、更值得關注的素材多如恒河沙數,但他們的命運從來就沒有媒體去關注,更沒有人為他們的悲慘處境而吶喊。《鋼的琴》能夠觸碰“主流”們噤若寒蟬的“禁區”,反映國企大面積私有化以后下崗職工的生存和生活狀況,雖然涉入不是很深,但無疑也算是一個突破。據有關統計,國企下崗職工達五千多萬人,其中可供寫作的素材浩如煙海,對社會的沖擊與反思比起那些“知識精英”階層無病呻吟的傷痕文學不知要強烈多少倍,為什么我們的“主流”們對此卻視若無睹呢?

 

  第二,《鋼的琴》雖然是以幽默喜劇的形式呈現給觀眾的影片,但在我的眼中,它根本就不是一部喜劇,而是名副其實的悲劇。雖然該劇表達的主題是現實與人性的碰撞,是心靈與命運的抗爭,但劇中人物的悲劇是誰造成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影片中并沒有交待這個不可忽視的背景,或許還是有所顧忌,不過作為觀眾,我也能諒解編劇背后的苦衷。但我絕不會將它當作一部喜劇來觀賞,而是透過表面現象,認真思考隱含在劇情中更深層次的內涵。

 

  第三,從該片中我們可以看出,下崗職工確非等閑之輩,并不是“精英”們所說的“思想保守”、“觀念落后”、“沒有進取精神”、“吃大鍋飯”、“跟不上改革開放形勢”、“被社會淘汰”的烏合之眾。在離開企業以前,他們是一批勤奮、善良、鞠躬盡瘁、安分守己的工人,從制造鋼琴零件的鏡頭中,不難看出他們的進取精神和技術功底。如果企業仍然存在,他們的工作崗位仍還存在,這些人必定是國家、社會的棟梁之材。然而現實并非如此,一場社會變革,將他們無情地拋棄了。為什么會這樣?難道這是我們的社會發展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嗎?其中的原因難道不值得我們去認真反思嗎?

 

  第四,該片還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特色”之初,走歪門邪道比走正道更加實惠。陳桂林的小樂隊辛辛苦苦也掙不了幾個錢,而制假售假卻能大發其財。“小菊”參與制售假藥,很快就完成了從窮困潦倒到“先富起來”的華麗轉身。用陳桂林的話講,那不過是用爐果與撲熱息痛碾碎攪和做成的玩意兒,既治不了病,也弄不死人。但在一個“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的年代,一個“無論好人壞人,搞到鈔票就算能人”的年代,制假也好,售假也罷,也算是“特色社會”所催生出來的一條“先富”途徑。不管手段如何,只要“膽子再大一點,步子再快一點”,就能發財致富,也完全符合那個時代的歷史潮流,這難道不是一個人性扭曲的年代?

 

  第五,托爾斯泰曾說,幸福的家庭大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影片《鋼的琴》之所以引起我的強烈共鳴,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在主人公陳桂林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身影。筆者與片中的主人公具有相似的經歷:其一,都曾為國企職工,其二,都曾從事技術工作;其三,都經歷了國企改革的震蕩;其四,都有下崗失業自謀生路的生活經歷;其五,我也是一名音樂愛好者,以前也會擺弄幾種樂器(可惜后來因忙于生計,全丟生了,惜哉。);其六,我也有一個小元元那般飄亮可愛的女兒。但不同之處有二,一是俺家“小菊”并沒有與俺分道揚鑣,而是同舟共濟,一起攜手渡過了那段最艱苦的歲月;二是女兒也沒有提出過要鋼琴之類的玩意兒。所以與影片中的主人公相比,俺還算是幸運的。但在俺周圍的同事與朋友中,家庭破裂、妻離子散、英年早逝的不在少數。我相信,他們若能有機會觀看到這部影片,一定會在心中產生更強烈的共鳴。

 

  第六,一些年輕朋友看過此片后評論說,這幫下崗工人真是異想天開,制造鋼琴是那么容易的么,簡直是天方夜談,因此斷定該片題材不真實,只是為了搞笑而作。這個觀點老夫不敢茍同,我堅信陳桂林們一定能造出一臺像樣的鋼琴。因為過去的國企是非常重視人才培養的(私企則不愿將錢花在這些地方,只會急功近利,挖別人的墻腳)。在國企下崗工人中,藏龍臥虎者大有人在,技術人才比比皆是。一個綜合素質較高的技術工人,那怕面對他從沒干過的活兒,也很快就會觸類旁通。以我自身為例,我喜歡欣賞音樂,特別是古典音樂,為了讓自己的音響效果達到“發燒級”水準,總會不停地學習這方面的知識,然后反復地鼓搗和打造相關器材。為了擁有一臺音質較好的電子管功放(市面上此類功放動輒數千上萬,不是俺經濟條件所能承受的,只能走自力更生的道路)。為此,我鉆研了很多這方面的參考資料,一個一個地攻克技術難關。特別是音頻變壓器的制作,幾乎所有資料都認為工藝復雜,制作難度較大。但我最終還是克服了這道技術難題,做出了一臺較滿意的電子管功放。所以我認為《鋼的琴》其故事情節完全合符邏輯,中國工人階級是最有創新精神的。但愿以后能有更多反映下崗職工的影視作品問世。

 

  以上就是筆者對此片的一些淺見,當然算不上評論,只能算是觀后感而已。影視評論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自有吃筆墨飯的文人去做,老夫這半壺水就用不著瞎參乎了。

  (2013年3月15日寫于都江堰)


  食草動物:爭氣的琴,不爭氣的命

  ——觀電影《鋼的琴》有感

 

  高高的煙囪、長長的管道、廢棄的廠房、生銹的車床、灰暗的天空,熟悉的場景就這么虛虛實實、深深淺淺地出現在銀幕中,這就是電影《鋼的琴》故事所發生的地點----東北老工業基地某倒閉的國營鋼廠。

 

  故事的主人公,是這個廠里略帶痞子氣的下崗職工,名叫陳桂林。他有一個做著鋼琴家夢的女兒。在與前妻爭奪女兒的撫養權時,女兒提出誰給她買架鋼琴就跟誰。父女情深的陳桂林,不顧經濟窘迫,堅定地要想方設法滿足女兒的要求。借錢、討債、甚至下作到去偷,都一一失敗。瀕臨絕望之際,他意外知道了過去廠里的汪工程師能做鋼琴的生產圖紙,于是腆著老臉請回原廠里下崗的各種技工,利用廢棄的廠房和材料共同制造出這世上絕無僅有的琴。

  以下崗職工生存狀態為題材的電影,這些年很少見。即使有,拍得也很不真實。但《鋼的琴》較為全面而真實地展現了他們的生存壓力和生存技巧,很堅韌、很厚重。更難得的是,在詼諧表現這些

  下崗工人小缺點之余,這部電影奏響了對工人階級的贊歌,把工人最主要一面----智慧、勤勞、仁義和力量----濃墨重彩地展現出來。

 

  最讓我眼前一亮的情節,就是工人們與汪工程師一起集體生產鋼琴的過程。當廢舊的廠房里響起電鉆聲,生銹的機床開始車配件,通紅的鑄件在水中冒起淬火的藍煙時,這群下崗工人們的靈魂復活了。他們不再是起初電影中所表現的那樣,是卑微討生活的小無賴、小雜?;虺聊蜒缘拇蚬ふ摺K麄兏善鸸と说睦闲挟?,熟練地操作著這些如同老友一樣的生產工具,眼神那么篤定,神情那么自如。8000多個零件安裝而成的鋼琴,居然在廢棄的鋼廠里由這群下崗工人給干出來了!當奔放的西班牙斗牛曲響起來時,這天馬行空的創意、激 情如火的生產,就熱騰騰地帶著豪情呼嘯而來!

 

  多么爭氣的琴!凝結著鋼的意志、工人的力量!組織起來的工人們分工合作、各盡所能,陳桂林既是生產者,也是管理者。這打破了市場經濟固有的神話,原來不需要資本家、不需要CEO、不需要CFO,組織起來的工人一樣可以生產。所謂管理才干、企業家精神,被市場夸大得太多。

 

  電影以琴的完成做為結尾,貌似一個喜劇??墒?,作為貫穿全劇的重要線索,即陳桂林女兒的鋼琴家夢想到底實現沒有,電影卻沒有交待。僅僅看到電影中展示的陳桂林日常生活的窘況,實在不能產生樂觀的想像。難道千辛萬苦有了琴就可以美夢成真嗎?一個下崗工人還有多少經濟的、人際的資源撐起女兒的夢想?

 

  做一個常識性的推想吧。當需要請名師輔導時,高昂的學費從哪里籌?當需要進一個名校時,找哪位貴人幫忙?以后就業,想找一個稍稍穩定點、體面點、接近夢想的工作,又該拜哪個廟門?重重障礙無法一一設想。估計為10多塊錢忙活一天的陳桂林,哪怕早己擅長不斷地放低姿態去笑對世態炎涼,也終將被某個冰冷的臉刺激到絕望。哭嗎?乞求嗎?糾結一夜該送多少禮品去敲開大門嗎?有用嗎?!再回想制造鋼琴時的豪邁,這股力量怎么一回到現實中就無處伸展呢?怎么到了到處求人的境地?

 

  下崗,不單單是經濟問題,更是社會地位的沉沒。我見過不少正直的人,不怕苦、不怕窮、也不怕不公正的待遇,從不肯為自己的利益求人。唯有為兒為女的就業,萬般艱難地低下頭來。“君子求諸于己,小人求諸于人”,沒有社會地位、又想堂堂正正做人的人,有幾人能昂起頭堅守這樣的美德?這就是不爭氣的命!

 

  也許導演不愿把這個鋼琴家的夢破滅給觀眾看,也許觀眾不能或不愿接受這沒有夢想的悲劇,總之,這個奢侈的夢,不提也罷!還好,鋼琴華麗地造出來了,也算看到了工人的力量,看到了這個群體奮起的希望。

  (作于2013年3月18日)


  趙永?。喝绾握J識下崗工人?

 

  二十世紀如果我們不能認識中國的農民,根本無法理解中國的問題。二十一世紀初如果我們不能認識"下崗工人"、"新工人"、"新窮人"我想我們就不能真正的認識中國。電影《鋼的琴》是中國銀幕上少有的關注下崗工人的電影。曾在豆瓣上看到《鋼的琴》的一些影評,記得有篇文章提到導演張猛說這部影片是獻給工人階級的。如果是將他所說的工人階級描述更準確的話,他應該是獻給”下崗工人“的。為了更深入的理解《鋼的琴》,我特意去看了導演拍的另外一部影片《耳朵大有?!罚瑯拥南聧徆と祟}材,然而《耳朵大有?!肪腿鄙俚褡粮鼘憣嵰稽c。導演目前就這兩個電影作品,清一色描寫下崗工人的,能夠拍出水平,其實一點也不應該意外。

 

  《鋼的琴》獲得了很多國際國內的獎項,得到了網絡的好評,雖然票房不盡如人意,但這部影片中也暗含了引起共鳴的“著墨點”。關于下崗工人有很多問題可以展開,比如:下崗工人,算不算工人階級?如果是,則為何現實維權卻舉步維艱。下崗工人,算不算失業群體?如果是,那么他們的社會保障為何國家如此輕描淡寫?下崗工人聯系著國有企業,聯系著整整一個火紅的時代,他們白手起家,積累財富,為何到90年代遭遇效率和債務問題。我們如何站在這樣的背景下來認識下崗工人。如果我知道這樣的一個故事,如果我來講這樣一部歷史,我如何來展開?電影《鋼的琴》在情節和語言

  上已經脫離了”所有制’,“階級式”的描述,它用的顯然不是六七十年代的語言,他用的是特色時代的語言,這可能更暗含“非誠勿擾”的時代審美,因為我們完全可以認為這個故事講的是父愛,講的是底層人物的“夢想”。一個時代過去了,留下的只是符號,比如陳桂林家里掛在墻上的“工會活動積極分子”,還有就是樓道里“巴黎公社就是工人階級奪取政權”。這些符號以及一些音樂的使用,在這種時空的轉換中,我們總能找到某種錯覺,某種“咱們工人有力量”,就像是人人都在為社會主義添磚加瓦,而下崗工人需要作出某些犧牲。我不知道當時要下崗的工人多少人是持這樣的想法,如果是這樣的想法,那么這些年他們又產生了怎樣新的思考。

 

  我雖然不是下崗工人,但是看這部影片仍然有種“英雄”被埋沒的感覺,一個時代的英雄,湊著激昂的樂曲,心中奔涌的是一個時代的熱血。我們回到電影中那個造鋼琴的現場,人人各有分工,相互協作,為了理想,他們辛勤勞作。然而每個人都知道,那個工廠火紅的年代已經不復存在,拉入影片開頭的是,《三套車》,是一場喪葬,“吊唁母親”,背景是兩根煙囪。這兩根煙囪究竟代表了什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是總有什么東西丟了的感覺?工人階級什么東西丟了。

 

  時空穿回當下,陳桂林搞樂隊,小菊跟賣假藥的跑了,幾個好朋友,一個殺豬,一個打牌賴賬,一個看工地當地痞,一個去做三只手,這些車間里原本各有分工的工人,在當下變為三教九流。為什么?

  我們可以用“夢想”來彌補這種殘酷,我們也可以“娛樂”,偷鋼琴,唱情歌,喝小酒,能過且過,來填補我們的生活,日子一樣過,只是別有滋味。電影中那些保衛國有資產,捍衛自身利益的那些活動,比如,聯名,反對炸煙囪,等等,并不如小說《那兒》那樣直接搬在舞臺的中心,而是偶爾能夠點到為止,就像“下崗工人”這個群體的現狀從來沒有進入社會的輿論中心,留下的是劉歡《從頭再來》,留下的是模糊的擺小攤的影子,我們用文藝青年的視角發現了下崗工人現實的命運,誰又不產生“同情”呢?

 

  說句實話,看了《鋼的琴》,我真開始懷疑其馬克思的名言了,說什么無產階級是資本主義的掘墓人,他們面對“市場”感覺到的是自己的渺小,面對工廠為何能夠造出鋼的琴呢?這是一個所有關心中國命運的人都應該關心的問題:工人階級都下崗了,怎么共同富裕?


  李牧檄:團結的力量

  ——《鋼的琴》觀后感

 

 

  電影《鋼的琴》整個大體背景是灰暗的,預示著對一個逝去時代的追憶,但當過去的鋼廠工人,現在的樂隊隊員、屠夫、賭徒、配鎖匠和江湖老大為男主角陳桂林的心愿開始一起生產鋼琴的時候,整個電影亮了,不僅僅是色彩,在機床的加工中,在閃光的電焊中,在通紅的鑄件中,他們工人階級的靈魂開始閃光了。一個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八千多個零件的鋼琴被九個工人制造出來,這就是團結的力量。當千千萬萬的工人兄弟全部團結起來,也必將擁有改天換地的力量。

 

  縱觀整個人類歷史,同樣的條件,總是更加有組織的軍隊能夠打敗松散的軍隊,總是更加有組織的國家能夠打敗松散的國家。文明而富裕的明朝被野蠻而有組織的清朝滅了;同樣文明的六國被以法墨為綱,因此也更加有組織的秦國滅了;同樣牛B哄哄的西方世界也被德國橫掃了。所以同樣的條件,資產階級的“民主”國家總是打不過官僚階級的“專制”國家。但是“專制”國家把人們聯系在一起靠的是權力,強于外而弱于內,蘇聯就是例子,有沒有一種更好的力量把人們聯系在一起?這就是團結,人與人之間更加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組織方式,工人階級終將戰勝資產階級的秘密之所在。

 

  自由而拜金的美國,是資產階級的理想國,那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自由松散,權力被限制,社會中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關系就是金錢關系,于是資產階級通過掌握金錢而掌握了世界。這就是資產階級懼怕“專制”的秘密,這也是無產階級終將戰勝資產階級的秘密。當人與人之間的聯系中權力的重要超過金錢,資產階級就將被官僚階級統治;當人與人之間的聯系中金錢的重要超過權力,官僚階級就將被資產階級統治。人與人之間能超越金錢和權力的是什么?是信仰,是理想。當有了共同信仰和理想的工人階級團結在一起,超越了金錢和權力的束縛,那就是社會主義。

 

  啊,我的工人兄弟們,你們還記得那個我們代代傳唱的理想嗎?有人說共產主義不能實現,有人又在爭論什么制度的社會主義。物質和精神極端豐富的共產主義是什么,那就是“共同富裕”的極致!只有“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才能實現共產主義,只要我們堅持下來,隨著社會財富的不斷增長,一代人,二代人,三代人……共產主義并不遙遠,它終將實現!

 

  現在,我的兄弟們,還有什么可迷茫的?團結起來吧,全世界的工人兄弟們,我們的力量無比強大,我們的力量不可阻擋,我們的力量終將改變整個世界!


  倪劍雄:用惡搞的鬧騰,重新闡釋工人階級

  ——《鋼的琴》觀后隨感

 

 

  《鋼的琴》是一部充滿抒情性浪漫想象的優秀作品。這樣的電影要仔細看。它的寓意往往隱藏在豐富的細節下面。

  比如,整個影片為什么插入了很多世界名曲、尤其是蘇聯歌曲?我認為這是導演借以表達對社會主義建設時代的深深緬懷。再比如,開場那段陳桂林和即將離婚的妻子的對話,仔細揣摩,也頗有深義。還有在他們小樂隊演奏那段“三套車”給“母親”送葬的鏡頭,場景選擇,顯然就是在為中國工人的“母親”——國營大工廠——送葬。但陳桂林他們演奏“三套車”,人家嫌太悲傷了,他們馬上選“走得快的”。至于走那么快去哪兒,回答是“管她去哪兒!”這不恰好在暗示當年工人政治覺悟低下,自己對自己命運的無力和麻木嗎?又比如關于淑嫻是不是“二”那段議論。一個不“二”的女工會跟一幫男人去偷東西嗎?

  但這還不僅是在暴露工人群體的苦澀一面,實際上也可以理解為在暗中強調工人階級的價值觀所以獨特、先進是有這樣的基礎性依據的。在精英觀念主宰、以個人競爭為主導的當代世界,要承認工人的“二”,不僅不道德、更不“政治”。因為要接受這個事實,得給工人提供一個非精英主義的認識基礎。但只是這個,在本影片里沒法展開。

  無產階級的價值觀,是跟私有制度下形成的傳統價值觀根本不同的!世界是勞動創造的,所有勞動者平等,這是共產主義理論的基礎。工人階級的勤勞、智慧和寬厚的精神境界,對我們本來不陌生,只是在補資本主義這一課的時代,它就象雷鋒的“傻子精神”一樣被徹底邊緣化了。沒有這個基礎認識,我們看到的東西,實際上都是扭曲的。

 

  《鋼的琴》讓我們重新看到真實的工人階級。

  他們是改天換地的英雄,還是愚昧保守的小民,這是今天尤其需要我們重新認真分析和思考的問題。勞動者階層的人數眾多,構成復雜。里面既有那些品行粗糙,甚至有偷竊、撒謊,打架、耍賴皮等等不良習氣的人;也有勤奮頑強,品質優異,富有才干的人。這些跟他們的生活處境和來歷——也就是階級屬性有先天的關系。那些底層勞動者的落后性,既來自中國過去貧窮落后的歷史,也來自底層勞動者自身“赤裸”的生活。他們往往無人呵護、無物掩蔽,沒有退路。這些,既造成了他們講究實際的粗悍個性,也賦予了他們傲視一切的豪氣。由于這樣的個性特征,讓他們展示出來的浪漫想象往往富有鬧的色彩。“鬧”是很有意味的一個詞,簡單說,它強健飽滿、充滿活力、具有巨大的覆蓋力和包容性,但同時也有粗礪的一面,不那么“溫良恭儉讓”,甚至有那么一點破壞性。但根本上,這是一種積極的富有創造性的精神。導演用了很多“惡搞”的手法,充分展示了這些魅力無窮“鬧”。

  影片里有三組浪漫鏡頭,對這個工人階級的精神特征展示得特別富有色彩。

 

  一是,當陳桂林的孩子提出“誰給我買鋼琴我就跟誰”后,絕望的他約請幾個同事喝酒,還硬說:“能喝多少酒就能干多大事。咱們今天喝完了以后呢,爭取都干一番大事業。”而這個“大事業”,竟是當晚大家一起去學校偷鋼琴。在去學校途中的載貨車上,幾個人唱的那一首歌曲,就是一個典型“鬧騰”,幾乎在惡搞。假如我們認真想想那耐人尋味的歌詞,就不免會這樣去聯想,并由此得到更深的感悟。這首歌是徐小鳳的“心戀”:

  ……只怕給他知道笑我傻

  我的眼光只好回避他

  雖然也想和他說一句話

  怎奈他的身旁有個她

  這個歌,本是表達小資“偷情”的欲念和挫敗,導演卻將其惡搞到“偷琴”這個戲里來“鬧騰”一番,就是為了把這個事情當中包含的苦澀掩蓋掉,同時也讓觀眾自己去想,這些到底是為什么。

  私有制才是一切“偷”的前提,它沒有那么關乎正義,而只關乎私有制下的“公序良俗”——這個特定時代的道德法制基礎。但這個禁止“偷”的時代,又同時把另一部分人逼向不得不偷的境地。因此私有制的丑惡才是根本性的。正是由于有這個私有制尚且存在的時代的根本丑惡,那些被逼迫的勞動者們,才有理由起來“鬧”、起來鬧騰,它更加深刻地表達了工人階級的傲氣,是深含這種思想的超越性的。

  在這幫一無所有的窮哥們偷琴被發現以后,“主犯”陳桂林跟大家一起趕緊逃跑。但到了墻根下,他忽然不逃了,而轉身走回去。這是導演硬插的一個耐人尋味的鏡頭,是純粹抒情性的想象,想象陳桂林孤身一人坐在大雪紛飛的黑夜縱情彈奏貝多芬那首優美的“致愛麗絲”。那動人的旋律從另一個角度抒發了一個普通勞動者對美好生活的由衷向往和他們內心的溫柔纏綿,同時也襯托出現實當中工人的悲苦和絕望。這就揭示了底層勞動者精神世界的豐富性和立體感。貝多芬也是個飽受苦難的窮人。兩者在這里,共同闡釋了一種關于苦難和高尚之間的深刻邏輯。

 

  二一組鏡頭是,有痞子習氣的“胖頭”女兒,在跟婚前被其“昏”出孩子的那個臭小子安昌業結婚的場景,也很惡搞、很鬧騰:一個華麗的大排場婚禮,被安排在那補丁重疊、銹跡斑斑的破爛工廠里舉行;一對盛裝的新人在莊嚴隆重的“結婚進行曲”伴奏下,沿著搖搖欲墜的樓梯走上凌亂不堪的停產車間樓臺,給人的感覺是苦澀甚至變味的,它包含很深的嘲弄。但聯系實際來考察,這可以被理解為是通過嚴酷的自嘲,在鞭撻這個工人階級被出賣、戲弄的時代。

  工人階級的困苦和折騰是不是可以自嘲的理由?不是。他們蒙受的苦難和基于反抗以及情緒宣泄導致的荒誕,更直接來自“特色社會主義”——實質的“資本主義復辟”。但是,我們也知道,在制造“鋼的琴”那一組工人中,只有汪工是無“前科”的。這個無情的設置確實耐人尋味。

  “胖頭”、王抗美、淑嫻、姐夫等,都參與過偷鋼琴;“快手”在廠子還沒“黃”的時候,就因為擅自配財務室鑰匙行竊,被關過大牢;季哥還替人銷贓……這些違法行為,難道有什么不真實嗎?但它到底是在嘲弄工人自己還是在嘲弄我們的法制?卻牽涉到更加深入具體的問題。一個電影是沒有必須回答這個問題的責任的。

  但如果我們愿意去深入思考,就必然觸及中國法制建設的社會基礎這個背景。左翼有不少人對中國法制建設有強烈置疑。這還不僅僅基于當前我們“已經基本完備”的法律的執行層面所反映出來的問題,還體現在對更加重視中國實際的毛 澤 東法制思想的歪曲、污蔑和故意拋棄上?,F在甚至有很多無知的人,根本否認毛 澤 東有自己的法制思想。有關大學的教材,往往也對當年提出的具體司法措施等等故意回避。這是嚴重無視中國社會主義理想和承載歷史的工農勞動者實際存在的差異導致的偏執。

  在這樣被徹底拋棄其精神依托而又滿懷情緒的普通勞動者面對法制這個鐵墻時,一個肯定工人的導演可以作的,只能是替工人鬧騰。至于觀眾能不能從這個鬧騰開始,重新去理解工人階級的整體和個別、光榮和缺點,就只好各看機緣了。

 

  最后一組“惡搞”出來的浪漫想象,則頗值得猜想。說導演也有故意鬧騰的依據,在這里或有更加充分的體現。

  在有技術的季哥因為“銷贓”被民警帶走以后,本來陳桂林完全絕望,徹底放棄了爭取留下孩子的念頭,不再制造鋼琴了。但淑嫻這時又回到他的身邊。愛情回來了,也許會給陳桂林帶來某種鼓舞。但僅靠這個,似乎不足以讓他重新振奮起來,繼續制造他的琴。這個情節安排,確實比較牽強和生硬。以至,我們有的人甚至懷疑,后面的組裝鋼琴的戲,完全是浪漫想象的結果,是一首歌曲最后的“啦啦啦”。而那個“啦啦啦”,啦得多么富有色彩、多么豐滿、多么感人,是一組激昂的芭蕾舞者,乘著高亢歡快的《西班牙斗牛士進行曲》盛裝出場,在被熏得黑忽忽、垃圾遍地、凌亂不堪的被廢棄的車間縱情曼舞!

  這一段,在我看來,就算是強撐出來的幻想,也著實叫人感動不已!它是把這幫一時落難,但仍然保持著頑強自信的勞動者滿懷的 激 情作出的具體展現,也無疑是導演對普通勞動者的頑強信念和無窮創造力的充分肯定。因為肯定,所以就要站在工人立場上這么才情四溢的鬧騰。因為鬧騰才配叫做“鋼的琴”。而假如把這個“鋼的琴”理解為工人階級的“會發聲的機器”,那么堅持鬧騰起來,它就會鬧騰成為歌手。

  ——這在今天,一定是最好的歌手。

  (2013年3月21日 成都)


  韓非: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觀電影《鋼的琴》有感

 

  《鋼的琴》講述的是東北一個國有企業改制后,工人們在艱苦的生活環境中,始終沒有放棄對美好生活追求的故事。貌似父親為女兒追夢,實則卻是反映了下崗工人的精神狀態、理想追求和人生觀。這是一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交融的影片,是近年來難得的一部好電影。影片中,那些曾經機聲隆隆的工廠變得寂靜、荒涼、破敗,曾經是國家主人的工人們被迫下崗。習慣了以廠為家的他們,如今這“家”卻沒了,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他們迷茫過、徘徊過、無所事事過,但在他們心中那種對美好生活追求的愿望,卻從來也不曾泯滅過。正是這種愿望支撐著他們忍受著貧困、潦倒的生活。片中這群工人的形象也是幾千萬下崗工人的真實寫照。

 

  我在網上看到一個下崗工人的孩子寫的一段話:“這樣的人生,并不是傳奇,在我們生活周圍有太多這樣的故事,殘酷已經變得司空見慣。一年的工齡只值幾百塊錢,工齡幾十年的人,拿了兩萬塊錢,就從此和這個生活了一輩子的地方再無關系。在國企改革前,他們都是老老實實的工人,勤奮、善良。這一場浩劫,毫無預警地把他們扔向社會,脫離了賴以為生的母體,而這時的他們,正是上有老,下有小。國企的改革,影響的絕不止是一代人,更多的是這些工人的孩子們。”

 

  這段看似平靜的話語,它的背后卻是幾千萬下崗工人泣血的訴說,他們心中吶喊過:為什么要把好端端的工廠賣給私人,讓極少數人一夜間暴富?!有人回答他們:這是改革必然帶來的陣痛,也是改革必然要付出的代價;為了提高效益,要減員增效;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后……

 

  工人兄弟們,以寬廣的胸懷默默地為國分憂,承擔著這高昂的代價,他們善良地以為今天付出的代價是為了明天國家更加的富強。然而,說那些話的人,當初為工人們描畫出的美麗的藍圖卻永遠只是一座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那個階層的人鯨吞了國家和人民的巨量財產,與帝國主義勾結在一起......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覺醒。

 

  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在我工作單位的附近,有一家大型的央企,這是三線建設時從上海遷到四川的工廠,效益非常好,工人們享受的福利也很不錯。這個工廠除了眾多的生產車間外,還有:從幼兒園到大學(職工技術大學)等各類學校,以及從工人俱樂部到醫院的各類服務設施,甚至還有一個技術實力雄厚的研究所。在它方圓幾百平方公里的地方,人們只要說起它就會眼前一亮;要是誰家的親戚在那家工廠里工作,周圍的鄰居們總是會對他投去羨慕的目光。

  就是這家人人都羨慕的工廠,在2000年的時候,我聽一位鄰居說:“它早就垮了,當官的連廠里的黃桷樹都挖來賣了......”聽到這里,我心里久久不能釋懷,這么好的工廠,幾年前它還是那樣的生機勃勃,工人們只要干好工作,便會衣食無憂??墒牵D眼間這個龐大的企業竟被人為的折騰垮了,它猶如一座高樓大廈在人們眼前轟然坍塌了一樣,現在留給人們的只是滿目瘡痍,一片狼藉……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耳邊仿佛回蕩著一首歌曲《我想要怒放的生命》:“曾經多少次跌倒在路上,曾經多少次折斷過翅膀......曾經多少次失去方向,曾經多少次撲滅了夢想,如今我已不再迷茫,我要我的生命得到解放,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飛翔在遼闊的天空,就像穿行在無邊的曠野,擁有掙脫一切的力量......”?

 

  在銹跡斑斑的工廠里,劇中的工人們憑借自己的雙手制造出了一臺鋼琴,這時他們盛裝跳起了《西班牙斗牛士》舞。他們內心里那與生具有的豪邁的激情,隨著這鏗鏘有力的節拍,盡情地釋放著......這寓意著他們擁有掙脫一切的力量,要讓生命得到解放;那在空中飛舞著的紅黃相間的長裙,好像是蒼鷹在遼闊的天空中飛翔的翅膀,他們要讓這平凡的生命如從前熾熱飛濺的鋼花一般縱情地怒放!!


  田鋒:老工人的挽歌,新工人的重生

  ——簡評電影《鋼的琴》

 

  《鋼的琴》這部影片聽說有點久了,但一直沒有看,也許是主要擔心看了又使人憤怒,使人傷感,使我的本已很難平靜的心,再掀狂瀾,難以約束。

  導演的水平的確是不錯的,影片時間緊湊,情節輕松而寓意深刻,張揚而不失理性,即撫平了心緒也給出了反思。影片的一個突出的手法就是把工人對國營工廠的“愛”與官僚集團對工人群體的“恨”這兩個完全沖突的內容在形式上巧妙結合起來,這樣一種瞞天過海的創作方式和技巧是我們文藝創作中應當吸收的重要技巧。由于整部電影的理性表達需要,因此格調略顯消極和調侃,這個是可以理解的。在目前的氛圍中比較客觀體現國營老工人群體的題材影片能夠出現就已經很不錯了,因此這的確是一部展示逝去的國營老工人群體正面形象的優秀影片。

 

  歷史

 

  影片中,中國國營企業工人群體今天面臨的結局其實早在中共革命時期就已經注定了。中共革命歷史上最巨大的爭議就是革命道路問題的爭議。到底是走蘇俄革命的城市革命,奪取政權,還是另開辟新的奪取政權方式,在中共初期為了探索一條能走通的道路,是付出了慘重代價的。

  早期的中共領導人普遍都重視蘇俄經驗,積極貫徹城市革命奪取政權,主要依靠工人和學生,小知識分子群體在城市中組織罷工和學潮以及攻占城市的武裝斗爭。由于中國當時的資本主義并不發達,產業工人的力量在城市中十分薄弱,當時全國的產業工人數量在1927年才275萬人,與4億人口總量相比無法形成強大的戰斗力,最終都以失敗結束,尤其是當時集中了中共黨內精英領導的南昌起義的失敗對中共的打擊是巨大的。而毛 澤 東恰好就敏銳的發現了這個歷史困境,走向了有數億人口的農村,最終工人革命的方向變成農民革命的方向,原本的社會主義革命性質變成了資本主義(新民主主義)革命性質,這導致了毛 澤 東在很長的時期都無法在中共黨內成為多數派,但無疑,毛 澤 東是正確的把握了歷史的規律。

 

  這個道路的轉變對于工人階級是不利的,工人群體在后來20年的革命過程中都是一個不重要的參與者,基本只是游行罷工之類,無法成為革命的主體,被革命邊緣化了。新中國的建立工人階級付出的犧牲和農民相比的確是微不足道的。就拿中央蘇區大撤退后,國 民 黨在江西屠殺的革命群眾達幾十萬人,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農民,工人數量上的劣勢注定了工人不能成為革命的主體性力量,因此中國工人階級整體上失去了血與火的歷練,軟弱性和分化性等這些先天的缺陷就此遺留下來。

 

  建國后,中國的建設需要工業支撐,工人群體迅速發展,但跟隨中國革命勝利進城的農民官僚化也同樣在迅速的傳播,這些人以黨的名義把持了全國各個大型廠礦企業的權力,而工人只能服從。毛 澤 東曾經尖銳的批評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中一個對工人的重大排擠原則,工人沒有管理權,這個問題同樣出現在新中國成立后的國營工廠內。其中的關鍵就是公有制只能依靠工人群體進入各層管理才能維持和發展,因此1958年國營企業鞍鋼的馬賓總結了一套國營企業的管理辦法“鞍鋼憲法”受到了毛 澤 東的高度重視,但是由于官僚的消極阻撓,這個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的鞍鋼憲法最終無法在全國企業完全實施,尤其是工人出身的干部無法進入國家高層管理,客觀上導致了工人成為國家主體管理者的缺失,同時也導致無產階級專政力量在事實上是不存在的,一直都是黨的官僚在專政,公有制始終都不穩定,這是毛 澤 東最大的憂慮。

 

  文革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的,文革的目的就是為了形成工人進入國家各級政權管理的一種社會管理更替機制,把不合格的官僚清理出干部隊伍,尤其是要讓優秀的工人和農民進入黨和國家高層管理,保證國家的無產階級性質和公有制的經濟基礎不會改變。但是官僚的反撲是空前的,不惜把災難嫁禍到無辜的旁觀者尤其是一些善良的知識分子和群眾身上,加上工人群體自身的歷史局限無法形成成熟統一的政治力量,領導國家權力,導致文革全面激化了社會矛盾,引發國家動蕩。盡管文革出現了少數工人運動的領袖進入國家管理層,毛 澤 東衡量再三最終還是向官僚做了適當的妥協和讓步,形成一種新工農領袖,行政官僚,黨內軍內老干部多方力量平衡的國家權力領導結構,這是一種尊重歷史現實和歷史發展的合理結構,充分的展示了毛 澤 東的政治智慧。

 

  現實

 

  歷史發展有時侯會轉彎。華國鋒的“粉碎四人幫”導致了這種政治權力平衡被打破,高層中新工農領袖被集體清理,中國開始走上了另一個前途叵測的方向。

  維護公有制的權力障礙被清理,私有化的改革就是一個必然的方向,只是這個過程是一個漸進式,緩慢的過程。

 

  中共內部掌握權力的官僚始終都是小資群體,工農干部長期都處于中下層,始終無法進入權力的上層。毛 澤 東本人對此是十分警惕的,他背叛自己的階級立場,完全以工農立場來分析社會問題和解決社會矛盾,與黨內官僚群體的立場是有分歧的,這也導致雙方的做事方式大相徑庭。這個分歧最典型的體現莫過于毛 澤 東批評鄧小平為了建飛機場粗暴拆遷農民房子的談話中。因此毛 澤 東在黨內官僚群體中其實長期處于少數派,于是我們現在回頭來看這個黨的性質的時候,不得不承認他其實是一個小資產階級領導的政黨,盡管曾經有著共產主義的理想。

 

  “四人幫”被粉碎了,工農代表被從黨內的權力層清理,資產階級開始全面掌權,那么他們侵占分割建國后工農群眾積累的巨額財富就是一個必然的選擇。因為資產階級就要有資產階級的生活,不可能像無產階級一樣的生活,拿回他們奪取國家權力后的國家財富裝入自己的腰包對于這么一個階級而言是理所應當的。只是剛開始,這群人的吃像還比較斯文,還擔心會遭受工農的反對,還有一種道義上的犯罪感,因此廣大的工農群眾都還被蒙蔽了,完全沒有政治的敏感性。到了上世紀90年代,這個官僚階級侵吞國民財富的吃像太難看了,他們的丑惡嘴臉才充分暴露出來,人民群眾才開始覺醒,不過已經不可逆轉。

 

  這部電影的調侃和消極格調的確是工人群體的真實寫照,也是現實的存在。工人群眾面對官僚對國民財富的索取毫無抗爭之心,隨取隨與,縱然有工農群眾的無奈和辛酸,但更深埋背后的卻是與己無關和客聽主便的心態。尤其是電影開篇悼念母親的亡故有深刻含義:其一是感謝過去國營企業母親的培養和照顧;其二是母親既亡,子女理當獨立,和過去的歷史劃斷了。這其實也是暗示了工人階級的未來將和現在的中共官僚分道揚鑣的可能選擇。

 

  未來

 

  歷史走到今天,已經不可能簡單的回頭。工人階級的發展也有他自己的規律。當傳統國營企業的工人階級紛紛消失的時候,在新興資本家的企業里卻在成長著新興的無產階級有生力量,這個龐大的新工人群體,以超越歷史上他們的工人先輩的數以億計的絕對數量和有著中高等文化水平以上的絕對質量正在蓬勃發展,他們將可能選擇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一條不依賴任何別的政治力量,也不需要依附任何別的什么階級的領導,真正屬于他們自己的獨立道路,一支新興的政治力量已經是呼之欲出了。如果中共上層官僚沒有充分的認識到自己所面臨的歷史選擇,再對這個新興工人群體漠不關心,對于我們的國家和中共自己都將可能是一個十分黑暗未來。

 

  《共 產 黨宣言》有一個精辟的論斷:“......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賴以生產和占有產品的基礎本身也就從它的腳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產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 ”也許這就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所說的天意,自以為在為他人掘墓,其實是掘給自己的!


  張建華:別拿幸福來嚇我

  ——觀電影《鋼的琴》有感

 

  人生是活在希望之中的,而這種希望簡單地講它包涵了:愛情、婚姻、家庭、事業、金錢和地位。換言之這 種希望是人最根本的生活訴求。也是人對幸福的一種理解吧。

  古人云: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

  這是古人對幸福的一種詮釋,梁山泊與祝英臺,羅密歐與朱莉葉似的生死愛戀是一種幸福,那怕是以悲劇而終結,但對愛的希望也是一種追求的幸福,不論古今中外,上下幾千年人總是把對一種理想的生活的追求也稱之為幸福的。

  再來看我們的電影《鋼的琴》:

 

  妻【小菊】:“離婚就是相互成全,你放我一馬,我放你一馬的事。”

  陳桂林:“離婚就是離婚,別扯那些沒用的……我同意”。

  妻:“同意就好”。

  陳桂林:“那就抽空辦了吧”、“家里冰箱、彩電、洗衣機,你看著搬吧”。

  妻:“你是不是把我當成收廢品的了?”

  陳桂林:“我差點忘了,你現在富裕了。”

  妻:“我什么都不要!”

  陳桂林:“好,想的和我一樣。”

  妻:“但是,小元我要帶走”。

  陳桂林:“什么,小元你帶走?”

  妻:“陳桂林我告訴你,小元跟你是不會幸福的。”

  陳桂林:“小元很幸福,你少拿幸福來嚇唬我!”

 

  這是導演張猛執導的影片《鋼的琴》片頭,男主人公陳桂林與妻子離婚前的一段對話,是一種以話劇獨白相似地一段經典對白。而這段對話也是這部電影成功的精彩之處,也是這部電影的靈魂所在。

  曾記何時,“幸福”在主人公的口中變成了一種反義的詞。“幸福”是什么?是主人公對生活的一種提問。其二,“幸福”它又包涵著什么東西?這是電影留給我們觀眾對這個社會,這個世界一個思考的問題。而這兩個問題,正是這部電影在語言藝術上的成功之作,堪稱一段值得觀眾思考和玩味的地方。

  其實,我個人認為“幸福”是有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是物質方面的追求,其二是更高的精神訴求。物質的幸福它包涵著:金錢、地位、權力,縱情享樂的生活方式;而精神的幸福則涵蓋著:生命、理想、 事業、激情、友誼和愛。

  “幸福”是一種抽象的范疇,但它卻是有一定的環境基礎所制約的一個理解,而產生不同的幸福感受,如 佛洛依德所講:“人的心靈訴求是通過環境、社會、物質與理想架構,產生不同的夢境和心靈希望,從而產 生不同的世界精神與物質的感知認識,從而達到不同程度的幸福值。”(佛洛依德《夢的釋譯》)。

  電影主人公陳桂林是一位下崗工人,他和所有的工友們一樣在改革的形勢下,成為了一種放蕩的物質與精神兩種時空中的過客,盡管在破損、空曠的廠房里,環境如此的不堪,社會如此的殘酷,但為了生活,為了理想,主人公與工友們卻努力的掙扎于現實之中。用手中的樂器為了生活和理想拼命。殘酷的社會環境拉開了他們與幸福的距離:女兒小元偷著練鋼琴被學校老師警告,拒絕。木制假琴鍵彈不出生活的樂音,而購買一架鋼琴則沒有那么一大筆錢;下崗的陳桂林為了女兒的鋼琴夢,為了藝術的夢想,也為了女兒小元的幸福,請求工友們幫助為女兒造一架鋼的琴。

  在這部影片中,樹造了一種工人的智慧,那就是工友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一架鋼琴,說明了工人不是無知、低能的群體,他們是有智慧、技術、友愛、團結的一個群體、一個階級,在廢舊的廠房里,無論鑄鐵、洗鏜、車刨等各項技術工藝,在他們手中都是那么得心應手。這些,也展現了新中國工人階級的這種境界,正是工人們勇于創造、勇于實踐的精神境界。而這種境界正是工人們之間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幫助和對藝術的一種執著而產生的動力所至。這種創造和追求本身就是一種幸福。為了夢想活著的人,是一種幸福,為了理想而努力的人也是一種幸福,盡管這種幸福非常艱辛、非常簡單 、非常平凡,但它不失一種真實。

  當今的中國社會到處充滿著許許多多的“幸福”,到處洋溢著歌舞升平的幸福。一夜成名的影視歌星洋溢著幸福,但職場潛規則是他們心中的傷痕。

  優裕地生活方式、刺激的揮灑人生看似一種幸福,但搖尾乞憐的心靈哪能掩蓋他們內心的脆弱?顯赫的官位、大把的金錢看似一種幸福,而內心的貪也經不起法紀和道德的審判。

  其實在人的一生中,幸福是一種對理想的希望,更是對人的一種拷問。什么樣的人追求一種什么樣的幸福 ?什么樣的生活才是一種真正的幸福?這是《鋼的琴》留給我們的思考。愿我們普通的人們都真正的生活在一種幸福之中,而不是被一種“幸福”的恐懼包圍著。


  [討論會紀要]

  劉亞鈴:

  這部片子是我的兒子介紹給我看的,他說這部電影拍的很好很感人。我這么些年一直再給他講改革開放的本質和毛澤東時代的真像,現在看來他的觀念還是有所轉變,我很欣慰.我的家庭是一個知識份子成堆的環境,有醫生也有教師,他們的精英意識是很嚴重的,我經常很反感他們的一些想法和言論.他們對于工人群體的不幸基本沒有同情心,瞧不起工人,認為工人低賤。印象最深的有兩個:有一個是中學校長,他就認為50-60年代成都東郊的那些國營工廠就根本沒有生產什么東西,完全是豁老百姓的,在浪費國家資源。但是我由于聽過曠先橙和候振東的講話,知道他們在那些年生產出了多少飛機,多少機器,都是有具體數字的,不是豁老百姓的。因此我就很反感這個校長的言論,盡管我們關系很好;另一個是我父親的同事,他就對工人群體的下崗很淡然,他甚至說下崗了有啥子嘛,就像劉歡唱的從頭再來一樣嘛,開個店啊,賣個抄手也可以生活噻,等等這些言論。我心里就很不舒服,心里想你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要是喊你下崗你還會不會這個樣子額。他們這種不了解工人實際情況,信口亂說,完全被主流媒體欺騙,被那些包藏禍心的精英言論洗了腦,中了美國人的意識形態圈套,我很氣憤。

  這個電影中的有些片段很真實,就像那個學校老師些不允許陳桂林的女兒在學校練琴,甚至還把幫陳桂林的那個朋友開除了,反映了這些知識分子瞧不起工人階級,對下崗工人缺乏同情心,的確是很真實的。后來陳桂林約上他的朋友些切偷鋼琴被派出所抓了,但是學校也沒有追究他們的責任,這個細節也是很真實的,反映了知識分子群體雖然精英主義意識嚴重,但是也還不是得很壞,還有點良心,還沒有非得要致人死地的情況。

 

  李牧檄:

  從這個電影為我最大的啟示就是,團結的力量。從先秦利用法家的令行禁止和墨家的鋒利兵器最終掃滅六國,一統天下,到明亡清興,都說明了一個統一的團結的組織力量是戰勝敵人的重要基礎。

  還有一個就是勞動的創新對于我們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如何讓我們這個社會更能有利于各種創新,同時對各種錯誤的主張產生制約,是我們要思考的。尤其是有思想的工人如果組織起來這個力量就更具有戰斗力。

 

  張建華:

  這個電影看了給我的一個最大的觸動就是關于幸福的認識。這個電影好在就提出了這么兩個問題,一個是什么幸福,一個是幸福的價值觀是什么?究竟什么才是幸福,每個人的感受不同。片中陳桂林的老婆改嫁了個有錢人,就有幸福了嗎?不一定的。我個人認為幸福包含兩層含義,一個是物質上的幸福感,一個是精神上的幸福感。尤其是這部部電影運用了黑色幽默的手法雖然表面上看是喜劇,但是背后其實是下崗工人的辛酸。

 

  倪健雄:

  電影給我的感受是,它也引導我們重新認識工人階級的本質。過去的文藝簡單注釋工人階級,常常忽略工人當中那些實際存在的問題。這個,是我們左翼文藝實際有的不足。新左翼文藝對此應有反思。正因為這點,我們才會對工人身上實際有的那些缺點的真實描述的予以肯定。影片里那些工人,大都犯過錯誤,我們應該如何去看待?這個,在當前確實是個很重要的問題。試圖越過這個問題,是不可能建立對工人階級本質的正確認識的。工人階級中有優秀分子,但是不能夠說有很多。大多工人性情都比較粗悍,有的道德水平比較差,這是事實。電影中的工人有小偷行為、暴力傾向、痞子習氣等,是他們構成了這樣一個制造“鋼的琴”的群體。但是這些有缺點的工人本身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發自內心的“剛性”追求。這和工人階級的階級屬性及其使命有著非常復雜的關系。而我們一般人對這個復雜性,尤其要加深認識。電影提出這個問題,就是這部片子的最大的亮點。

 

  食草動物:

  這部電影給我的啟示之一就是他對市場經濟提出了批判。這幾個工人居然造出了一架結構復雜的鋼琴,這個制造過程就是一個生產組織過程,這個過程中沒有什么資本家,沒有什么市場經濟的資源配置等等要素,依靠工人的力量和意志就把它造出來了,說明工人是有組織能力的也是能創新生產方式的。還有一個就是片子中造出了琴就結束了,但是對于孩子卻才是一個開始,后面還有大量的現實困難擺在陳桂林的面前,比如老師怎么辦,學校怎么辦,這些對于工人而言都是天大的困難,孩子是否能走上藝術的大道,成為鋼琴家或者藝術家都是難以預測。

 

  趙永?。?/p>

  這個片子的開頭很有喻意:那場為母親送終的場景其實就是暗喻著工人為國企的垮掉悼念。因此這部影片其實就是為工人階級而寫的。從制造鋼琴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明白作為那個時代的國有企業的工人生產能力是很驚人的,一群吊兒郎當的工人卻可以生產一臺如此精密的鋼琴,這說明了那些鼓噪國有企業的效率低下,生產力水平不高其實就是一個天大的謊言,尤其郎顧之爭后這場騙局更是完全明朗了。

  同時我很疑惑的就是國企工人為什么沒有主體意識和自主能力,許多的老工人在大量下崗的過程中還認為自己是在為社會主義做貢獻,其實是領導已經變壞了,文革毛主席想要解決的問題卻始終沒有能解決。我希望我們的工人階級的主體意識和自主能力能覺醒,能反抗上級領導的錯誤行為,要與之進行堅決的斗爭,甚至把他趕下臺,只有這樣工人階級才有未來和希望。

 

  佘崇文:

  我覺得這個電影的立場還是一個中間立場。如果能進一步揭露孩子的夢想破滅,那就具有進步意義了。當然要是能更進一步揭示工人只有團結起來一起努力共同抗爭,爭取自己的未來才是真正屬于工人階級的立場。

 

  徐波:

  我接觸過不少的下崗工人,那些個下崗工人還都希望能下崗領筆錢去社會上闖蕩,但是成功的很少,可能不到10%,大多數人都是失敗的。這就導致城市中的許多下崗工人相當貧困,生活艱難,讓工人下崗的確是一場官僚人為制造的大災難。

 

  田鋒:

  這部電影的格調是消極的,也是辛酸和無奈的。影片中的工人群體在工廠的倒閉過程中都是出于旁觀者的角度,被動的接受這個現實,盡管他們能生產出精密的鋼琴,但是不能自發自為的為自己的生產和生活去斗爭。主要的原因就是新中國的工人階級是毛澤東時代培養起來的,因此工人階級對干部的過度依賴,最終導致今天幾千萬工人下崗的歷史悲劇。因此工人階級如果不能自發自為,自主自立,我們的社會主義是難以實現的。

  還有就是由于我們社會生產力水平的局限,導致不得不需要大量的工人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在這樣的歷史現實條件下,事實上的等級制度導致的勞動特權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難題。向往輕松愉快的工作,逃避繁重的體力勞動工作是人的本能,在這個歷史局限下,如何保持社會的公平,如何給工人以希望,如何保持不同階層,不同職業的人群之間的流動,而不至于階層固化和職業固化,避免歷史上的“法官的兒子是法官,賊的兒子依然是賊”這樣的一種野蠻的社會等級制度。我們贊揚毛時代其實就是贊揚那個時候社會的公平,給了工人以希望,工人的子弟通過自己努力可以進入其他階層或者從事其他的職業,實現不同階層和職業的自由流動,我們譴責當下的社會就是譴責這種官二代和富二代壟斷了貧民子弟的流動通道,使社會出現斷層,導致貧民世襲狀態。這種狀態必然會導致社會革命。

  更多文章請訪問新左翼文藝論壇網:http://laomo.8008cn.net/t185-topic#279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蘇北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2.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3.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4. 我對胡錫進和司馬南兩個網絡大V的不同看法
  5.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6. 菲律賓沖撞中國海警船,中國會打嗎?
  7. 否定了錯誤,并不代表問題不存在了
  8. 2001年就貪污23億后出逃,如今被抓回國內,也叫認罪悔罪減刑?
  9. 公開投毒!多個重大事變的真相!
  10. 張志坤|“先富”起來的那些人將向何處去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3.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5.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6. 朝鮮領導落淚
  7. 讀衛茂華文章:“聯想柳傳志事件”大討論沒有結果,不能劃句號
  8. 司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沒講的內容
  9.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10. 房地產崩盤,對經濟的影響超出你的想象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3.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4.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5.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8.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9.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0.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1. 77年前,2583名英雄兒女踏上北撤之路
  2. 大蒜威脅國家安全不重要,重點是他為什么會那樣說
  3. 相約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烏有之鄉關于推出紙質閱讀資料的公告
  5. 歐洲金靴|“一切標準向毛主席看齊!” | 欣聞柯慶施落像上海福壽園
  6.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