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思想史與新李斯特學派叢書》總序初稿
正如道格拉斯·多德在《資本主義經濟學批評史》一書中指出的,直到20世紀50年代,經濟學專業的學生有三個必選的“課題領域”:經濟理論、經濟史和經濟思想史。此外,還有自選的兩到三個其他領域。但現在呢?經濟理論仍然存在,加上數學;但兩個歷史學方向已很少要求,也很少開設了。著名經濟思想史家馬克·布勞格也曾指出,經濟思想史的學習和研究備受主流經濟學家的歧視,甚至有時被公開蔑視為嗜古成癖已經不是一個秘密。因此,海因茨·D.柯茲教授2006年在“經濟思想史歐洲年會”上發表主席講演時不禁悲嘆到,經濟思想史學家已成瀕危物種,該學科被邊緣化由來已久。
近年來,有兩個標志性的事件突顯出經濟思想史以及經濟史學科在西方經濟學界所面臨的生存危機:2007年,澳大利亞國家統計局擬將將這兩個學科劃歸到“歷史、考古學、宗教和哲學”分類中,由于遭到經濟思想史學家的激烈反對,這種從經濟學分類中試圖移除掉這兩個學科的動議才未落到實處。但歐盟研究委員會已經將這兩個學科歸類到“人類過去的歷史研究:考古學、歷史和記憶”之中,2011年,經過經濟思想史家的努力,它們才重新被劃歸經濟學科的分類之中。
在我國,“兩史一論”(經濟思想史、經濟史和《資本論》)曾被我國一些老一輩經濟學家稱作經濟學發展的基礎而備受推崇。但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受到西方主流經濟學“只有一種經濟學”和數學形式主義等教條主義在中國泛濫的影響,“兩史一論”逐漸被打入冷宮。作為與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處于平等地位的經濟思想史(和經濟史)學科,由于長期受到嚴重忽視,學科發展狀況遠不如西方國家,許多高校的經濟思想史教學和研究幾乎陷入停頓狀態,該學科在全國普遍面臨著后繼乏人的狀態;即使是從事經濟思想史教學的教師,也幾乎沒有以該學科為志業的。相對于經濟學其他學科的繁榮而言,經濟思想史(和經濟史)學科可謂門庭冷落,備受歧視。目前,經濟思想史和經濟史學科在國內已經衰落到極點,但數學形式主義思維模式在經濟學中的橫行掩蓋不住原創性經濟理論的貧乏和荒蕪。
然而,正如熊彼特指出的:如果一個人不掌握歷史事實,不具備適當的歷史感或所謂的歷史經驗,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時代包括當前的經濟現象。對于筆者來說,經濟思想史和經濟史研究歷來就不是經濟研究工作包括對策性研究工作附加的要求,而是一種內在的基礎性工作。近年來,筆者運用經濟思想史和經濟史的研究成果在有關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重大問題上發表的論文曾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報刊復印資料的《理論經濟學》、《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創新政策與管理》、《金融與保險》、《產業經濟》和《世界經濟》等多次轉載,這些論文無不滲透著經濟思想史和經濟史研究穿透西方主流經濟學理論迷霧的歷史洞察力。在筆者看來,一位經濟學家理論洞察力的高低取決其建基于經濟史和經濟思想史之上的歷史觀,這是經濟學“本質上是一門歷史的科學”的具體體現,因此,經濟史和經濟思想史的研究及其學科建設并不只是該領域專家的事情,而是經濟學所有專業領域都應該高度重視的問題。
雖然經濟思想史本身就是經濟學,可以直接運用于對現實經濟問題的研究,但是,學習和研究經濟思想史卻具有經濟學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許多重要功能,例如,更好地理解經濟理論的創造過程,更好地把握現代經濟理論,更好地體悟經濟政策因時因地而制宜的至關重要性,培養經濟學多元主義科學思維,避免理論和政策主張的極端主義,作為思想基因庫保留被排斥的經濟思想,溫故知新,立足于經濟思想發展的歷史規律對前沿理論創新和經濟學發展的方向進行評價,等等。特別是對于經濟學的范式革命來說,經濟思想史的研究更是居于核心地位,正如凱恩斯指出的,研究思想的歷史是解放思想的必要前提,科學發展史告訴我們,每當一個學科發生危機并處于醞釀范式革命的關鍵時期,對本學科歷史的深刻反思是必不可少的。對此,著名物理學家彭加勒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物理學大革命中曾經深有感觸地寫到,為了預見數學的未來,正確的方法是研究它的歷史和現狀。數學以及自然科學尚且如此,何況深受經濟利益、權力和意識形態影響的經濟學呢?
經濟危機和經濟學危機是經濟學革命強有力的杠桿。經濟學革命可遇而不可求,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它才有可能發生一次。幸運的是,我們目前正處于這種經濟學革命的時代。自2000年“經濟學改革國際運動”爆發以來,經濟學就處于“大蕭條”以來從未有過的巨大變革的壓力之下;國際金融危機使這種革命的要求更是火上澆油。2004年,筆者在《演化經濟學譯叢總序》中曾寫到,中國經濟學界在西方主流經濟學舊范式的發展上落后于西方并不是災難,而是機遇;處于草創時期的中國經濟學應該具有血氣方剛之氣概與獨立自主之精神,勇于推翻西方經濟學的陳腐教條。顯而易見,如果對經濟思想史沒有深入研究,經濟學革命必將行之不遠。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沙克爾說得好:創新性的理論家需要無情的自信。他必須推翻成百上千人的認識,他的第一本能就是進行抵制和反攻。但是,理論的重建必然不可避免地使用許多舊的材料。對于以前理論的虔誠不僅是可敬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不借鑒傳統的發明將舉步維艱……如果為了建立新的建筑而需要對舊址進行破壞和清理的話,那么就讓歷史本身起到一些破壞作用。
但是,國內外經濟思想史學科的教學與研究遠不能適應目前“重新定向經濟學”(這是劍橋大學經濟學家和哲學家托尼·勞森2003年一本著作的書名)的新要求。戰后以來,由于數學形式主義、新古典經濟學和新自由主義漸次統治了西方經濟學,在“輝格黨史學”歷史觀的支配下,目前的經濟思想史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被簡化成了新古典經濟學的家譜學,成為西方主流經濟學維護其統治地位的工具,在這方面突出的例證就是保羅·薩繆爾森的《經濟學的家譜》(參看下圖)。西方主流經濟學改寫經濟思想史對經濟學各分支學科思想史的影響是廣泛的,它嚴重地阻礙了經濟理論的創新從源遠流長的多元化經濟學研究傳統中獲取靈感的可能性。例如,著名經濟思想史家邁克爾•赫德森在其《國際貿易與金融經濟學:國際經濟中有關分化與趨同的理論史》(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年版)一書中就指出,國際經濟學中的自由貿易理論史反映了操縱思想史有可能成為一種維持現狀的策略手段的程度。喬治·奧威爾的《1984年》中有句名言,“誰控制過去,誰就控制將來;誰控制現在,誰就控制過去”,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理論的歷史已經被自由貿易思想意識形態的審查精神所捕獲,經濟思想史中與其相反的理論知識已經被其所刪除。
重農學派:魁奈,1758
瓦爾拉,馬歇爾,費雪1880-1910
現代主流經濟學
社會主義
馬克思,1867; 列寧,1917
新古典經濟學
亞當·斯密1776
重商主義: 17-18世紀
大衛·李嘉圖,1817
T.R.馬爾薩斯, 1798
J.M.凱恩斯,1936
J.S.穆勒, 1848
古典學派
資料來源:保羅·薩繆爾森、威廉·諾德豪斯:《微觀經濟學》第18版,內封底,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年。
針對目前國內外經濟思想史教學與研究中存在的四個重大缺陷,筆者在《社會科學戰線》2010年第1期的《“新經濟思想史”芻議》一文中,曾扼要闡述了新經濟思想史研究的基本綱領,這包括:提出一種由經濟學兩大研究傳統和三大理論體系所構成的西方經濟思想史研究新思路,并倡導以此為框架重新梳理西方經濟思想史的演化過程;提出以現代宇宙觀為標準對各種經濟學說重新進行評價;重點研究發達國家歷史上脫貧致富的經濟思想史;創建介于經濟思想史和經濟史學科之間交叉研究的“經濟政策史”和“經濟政策思想史”子學科;提出馬克思經濟學也起源于德國經濟學傳統而非只來源于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觀點作為研究課題;系統地發展史論結合的經濟思想史理論;以“創造解釋學”為基礎,發展“新經濟思想史研究方法論”。該文最后被《新華文摘》2010年第6期全文轉載。
目前,新經濟思想史的研究綱領仍處于初創時期,有許多研究主題和重大的理論問題仍有待于深入探討。例如,史學史在歷史學中作為獨立的學科早已建立,經濟思想史學科是否有必要建立對其歷史進行專門研究的“經濟思想史學史”子學科?又如,針對那種將經濟思想史看作只具有考古學價值的偏見,作為一種新的研究綱領,“新經濟思想史”是否有必要提出經世致用是該學科的價值和研究的目的之所在?在傳統的經濟思想史研究中,該學科的研究目的普遍地被定義為幫助人們了解各個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的經濟學家如何提出以及提出了什么樣的經濟學觀點、方法和理論,通過在現代經濟理論與過去的理論之間建立聯系,揭示經濟思想或經濟學說產生和發展的規律性;馬克·布勞格的經濟思想史名著《經濟理論的回顧》就是這種傳統經濟思想史研究的典型代表。傳統經濟思想史的這種研究目的及其研究方法,無論是“理性重建”還是“歷史重建”;都無法免除“考古學”之嫌,因此,該學科就很難改變自身被邊緣化的命運。經世致用作為經濟思想史研究的新目的,主要是通過發揮理論和政策的批判功能,啟迪、推動和直接從事經濟理論的創新,為解決實際經濟問題提供政策建議,只有這樣,經濟思想史學科才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正是基于經濟思想史研究的這種新目的,筆者和姚開建教授在《社會科學戰線》2008年第12期發表了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經濟思想史研究叢書》的“代總序”:《中國經濟學的自主創新與“新經濟思想史”研究》。在該文中,我們從“經濟學改革國際運動”的興起、西方社會科學發展的大趨勢、中國作為欠發達國家的問題意識和中國文化傳統等角度入手,論述了中國經濟學自主創新的必要性,扼要討論了經濟思想史研究服務于中國經濟學自主創新的研究目的:解放思想,瓦解西方主流經濟學的統治地位,為中國經濟學的自主創新鋪平道路;為經濟學中演化科學新范式的發展提供必備的建筑材料,為其理論創新的成敗提供歷史上可以借鑒的經驗和教訓;為經濟思想史中曾存在但在目前經濟學發展中沒有得到足夠重視或被忽視的重要理論問題提供新思路和靈感來源;為解決中國重大經濟問題所提出的特殊而又具體的原創性理論命題提供支援意識。正是在該文中,筆者在國內外首次提出了“新經濟思想史”的概念和經濟思想史學科建設的新構想。
同樣是基于經濟思想史研究的新目的,筆者所倡導的“新經濟思想史”不僅是中國經濟學自主創新的主力軍,而且它還將直接參與中國經濟崛起戰略及其相關政策的研究。新李斯特學派就是為了適應這種需要而創立的,它是以對經濟思想史和經濟史的深入研究為基礎,但又主要是面向現實和未來的。李斯特經濟學總結了英國崛起和工業革命的歷史經驗,揭示了國家致富的基本經濟規律,是推動美國、德國和日本崛起的主要經濟學說。但是,李斯特經濟學及其后續研究傳統已不能完全適應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所發生的重大變化,也未能反映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要求,因此,它必須在理論、方法和經濟學語言等方面做出創新,才能重新煥發其推動國家崛起的強大生命力。我們創立新李斯特學派的目的主要有兩個:首先,通過這種創新,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經濟發展新模式,使之成為推動中國崛起的主要經濟學說之一;其次,開創具有中國特色的本土經濟學研究傳統,使之成為后世本土經濟學每當有重大創新之時,不得不挑戰這種傳統并賦予其新的生機。
魯迅說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新經濟思想史研究和新李斯特學派試圖為中國經濟學的自主創新開辟一條與西方主流經濟學本質上不同的道路。15年前,筆者曾經讀到卡斯特奈達這樣的一段話:任何道路都只是一條道路,審慎地考察每一條道路……如果你的心告訴你應當舍棄它,對于自己和別人來說,這都不是一種恥辱。你認為有必要嘗試多少次就嘗試多少次。然后向你自己,并且只向你自己提出一個問題……這條道路具有情感嗎?如果有,就是一條美好的道路,否則就是一條無益的道路。對于筆者來說,西方主流經濟學“自閉癥”的道路就是一條沒有情感的無益之路,而為中華崛起探索國富國窮的真理并因此走上經濟學“本質上是一門歷史的科學”的道路則是一條美好的道路。多年來,筆者對于因天性使然走上這條道路而被主流經濟學界邊緣化的境地早已達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除了我們自身的智力局限性,任何險阻都不會成為這條道路的障礙。為了克服我們自身的智力局限性,讓我們在人類經濟思想史驚濤駭浪的海洋中奮力遨游吧!
是為序。
賈根良
甲午年臘月二十三(2015年2月11日)53歲生日初稿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