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意識形態建設面臨的挑戰
當前,我國高校意識形態建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主要表現在:
1.社會轉型期的各種“失范”現象,影響著大學生“三觀”的形成。當下中國處于一個“雙轉型期”,即人類文明轉型疊加社會轉型。從世界范圍上看,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兩種“制度形態”的博弈仍在進行中,全球人類文明的“精神家園”還在重塑之中。從國內看,改革正處于深水區、攻堅期,各種矛盾和利益紛爭正處于振蕩調整過程。社會成員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呈現出多元、多樣、多變的態勢,投射到現實生活中,使得社會現象更加紛繁復雜,傳統的是非判定標準出現錯位甚至遭到顛覆。這對尚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時期的青年大學生而言,更易感到迷茫,無所適從。而社會中“高富帥”、“白富美”和所謂“屌絲”們的反差對比,階層固化趨勢和新的讀書無用、讀書致貧的論調,以及史上最難就業季的報道、“蟻族”、房奴蝸居的“灰色圖景”,更對青年大學生造成心理上的巨大壓力,使他們深切地感受到“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些都嚴重影響了青年學子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正確認知,弱化了對青年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及價值觀培育的效果。
2.西方敵對勢力的意識形態滲透,直接沖擊著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認同。毋庸諱言,當前我國經濟實力強勁上升,全球影響力不斷增強。但西方國家憑借其經濟、軍事和科技優勢,對我國實施“西化”和“分化”的圖謀并沒有改變。他們利用各種渠道,采用各種手段,有計劃有目的地針對我國社會成員,尤其是青年大學生,兜售、傳播他們的政治文化和價值觀念,力圖從根本上動搖我國社會公眾和青年大學生的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以及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認同,進而威脅我國的意識形態安全、文化安全和國家整體安全,消解我國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思想文化根基,這對我國高校意識形態建設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3.以網絡為主體的多媒體發展的兩面性和難以管控性,銷蝕著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整合力和凝聚力。美國人安德魯·查德威克說,互聯網是西方價值觀出口到全世界的終端工具。當前的中國網民數量已經形成了空前的社會“網絡力量”,更多的民眾尤其是大學生更樂于通過微博、微信發布看法和意見,每個網民都是信息“發布人”,大學校園內處處可見“低頭族”和“手指一族”,各種價值觀念、思想意識、社會思潮通過網絡不斷涌來。與此同時,人們對社會政治事件、國家經濟文化生態發展等的關注度也大大增加,各種消息、言論、觀點、評論因互聯網的便捷性得以迅速傳播和擴散。但是,互聯網具有巨大正能量和負能量的兩面性,上網人群中并非所有人都以嚴肅的法律法規規約自身,“難以管控性”特征依然存在,網絡海量信息良莠不齊,網絡謠言、人肉搜索、網絡“群體極化現象”等非理性輿情的不斷出現,嚴重銷蝕著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整合力,高校的意識形態建設更顯任重道遠。
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高校意識形態建設
高校意識形態建設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融入課堂和學校日常生活中,使各項工作都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形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同頻共振、同向同行的強大正效應。
1.在制定“兩課”教學及相關制度上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馬克思主義理論課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簡稱“兩課”)是高校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直接課堂。孔子就有“庶富教”的理論,認為人口眾多、民生富裕的社會,最大的問題就是把人民教育好。高校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兩課”教師,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體,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要使命。現在一些“兩課”課堂不活躍,學生不愛聽,翹課現象嚴重,這與“兩課”教學質量不高有直接關系。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要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強化責任和擔當,運用接近學生心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潤物無聲地融入課堂上。同時,要積極把黨和國家倡導的價值追求轉化為學校相關的方針政策,如在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優秀畢業生的評定、免試研究生推薦等方面,除了肯定學生的學業成績外,還要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旗幟鮮明地予以規定和明確,引導學生的行為和追求與核心價值觀的要求相契合,并轉化為自覺行動,從而為意識形態建設提供制度支撐和保證。
2.在學校日常生活需求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青年大學生接觸面廣,獲得信息途徑多,思維活躍。他們對知識理論的需求、對社會就業的需求、對人際交往的需求、對愛與被愛的需求是豐富的、廣泛的、切實的。由于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處于形成階段,因此,這些方面的需求如果受挫,極易產生負面影響。教育主體必須深入了解青年大學生需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能量極大地影響他們的人生歷程,有的放矢地做好融入貫穿工作。馬克思說過: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高校意識形態建設也要遵循這一規律,高度重視青年大學生的切身利益。高校教育工作者應貼近學生生活,深入分析大學生成長需求、利益訴求,找準學生的關注點和共鳴點,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接地氣、有底氣,從而使高校意識形態建設根基牢固。
3.引導青年學生運用新媒體傳播正能量。充分發揮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把握好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是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的焦點所在。有人說,80后是電視的一代,90后是互聯網的一代,00后是移動互聯的一代。青年大學生喜好上網、讀屏、看視頻,網絡的力量對他們的影響越來越大,對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的挑戰也越來越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增強主動性、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要有“陣地不能丟”的憂患意識,除了利用好傳統媒體外,還要克服輕網、厭網、怕網的心理和行為,把現實中的交流與網絡交流以及其他新媒體的交流結合起來,如參與到學生微博、微信的互動中,在情感的溝通和認識的交流中,循循善誘、潤物無聲地傳播正能量。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廣大青年只有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沿著正確的航道前行,才能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自己的青春夢想。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