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下的意識形態安全至關重要
呂莎
2010年是新媒體發展史上極具標志性意義的一年。7月12日在京發布的《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1)》(以下簡稱“報告”)指出:互聯網和手機等新媒體繼續高歌猛進,快速向全球擴張;新媒體縱深向社會滲透,成為促引國家社會發生全面變革的社會化媒體。在這一過程中,中國新媒體的本土化發展特征日益鮮明,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媒體發展道路逐漸成型。該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主持編撰。
新媒體彰顯民族品格和中國特色
報告公布的一組統計數字令人振奮。2010年全球互聯網網民已突破20億、手機用戶超過50億,中國互聯網網民超過4.5億、手機用戶近9億,中國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新媒體用戶第一大國。從2000年的2250萬人到2010年的4.57億人,短短10年,中國網民增長約20倍。
報告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尹韻公在總報告中評價,10余年間中國新媒體奮進之路成績喜人,特別是與發達國家在多種層面的利益博弈中,中國積極借鑒而不盲目照搬他國模式,堅持政府規劃主導、以我為主的新媒體發展方式,開放性引進西方資本和商業資本,積極引入和研發新媒體技術,大力扶持互聯網企業健康有序發展,積極探索有效、有度的新媒體管理模式。中國新媒體發展的民族品格日益彰顯,本土化道路已成型。
新媒體縱深向社會滲透
新媒體異軍突起,無論是微博、社交網站、論壇,還是電子書、手機報、網絡電視,都極大豐富了新媒體形式,拓展了傳統媒體生存空間。新媒體的變革深刻影響著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
報告指出,在社會網絡化與網絡社會化的大勢驅引下,2010年中國新媒體不僅在形態、傳播方式和社會影響方面極大地超越了傳統媒體,而且成長為社會滲透度、融合度極高的“社會化媒體”。新媒體是網絡化社會中的絕對“主流媒體”。
網媒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在網絡輿論事件發展中起到重要的主導作用越來越明顯,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副院長鐘瑛認為,網媒在推進事件圓滿解決方面的正向作用也十分突出。鐘瑛和余秀才對1998—2010年發生的210起重大網絡輿論事件進行了系統分析,研究表明,網絡輿論在近七成(67%)的事件中起到了推動政府解決問題的正面積極作用。研究同時顯示,網絡輿論事件上升趨勢明顯,特別是2008年以后,網絡輿論監督成為一種社會常態。因此,政府對網絡輿論的管理任重道遠。
新媒體下的意識形態安全至關重要
具有全球化、網絡化特征的新媒體大大拓展了意識形態的存在空間,這種形勢下,不同意識形態的交鋒更加激烈多樣。
2011年2月,“美國之音將停止對華廣播”一事曾在國內外引起熱議。報告執行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副研究員劉瑞生澄清了公眾的誤解。實際上,美國之音只是擬取消普通話和粵語語種廣播和衛星電視,而非全面取消對華廣播。根據美國廣播管理委員會的規劃,由于美國之音廣播近幾年在西藏和新疆等地區的“騷亂”活動中“功勛卓著”,其在藏語等語種方面的廣播不僅不會減弱,還會進一步加強。此外美國國內對“停播”方案的反對之聲甚重,美國之音對華“停播”未必成真。
報告引用英國學者安德魯•查德威克的話,“互聯網是西方價值觀出口到全世界的終端工具”,借此說明新媒體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重要性。報告認為,冷戰結束后,中國已經成為美國的全球第一意識形態滲透對象。“美國之音將停止對華廣播”事件的真相表明,新媒體將成為美國對華意識形態戰的主要平臺。這是美國針對新媒體崛起的傳播格局變化,基于自身利益和傳播效果考量下的對華傳播戰略轉型。新媒體影響下的意識形態安全是中國當前最重要的安全問題。
(《環球視野globalview.cn》第395期,摘自2011年7月19日《中國社會科學報》)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