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改,該向誰借鑒
劉繼同等
2005年7月底,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醫療體制改革的評價與建議報告》經媒體報道后,引起各界對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聚焦。報告稱,醫療衛生體制變革的基本走向是商業化、市場化,體制變革所帶來的消極后果主要表現為醫療服務的公平性下降和衛生投入的宏觀效率低下,而問題的根源在于商業化、市場化的走向違背了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基本規律。報告的結論性評價是:“從總體上講,改革是不成功的。”這一結論證實了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看病貴、看病難”的體驗。
而在此前,中國衛生部部長高強在中宣部等聯合主辦的形勢報告會上就中國的衛生形勢做專題報告時,在肯定我國衛生事業50多年來取得的成就的同時,對衛生工作面臨的嚴峻挑戰做了充分論述。從篇幅上看,高強的報告“報憂”的部分遠遠多于“報喜”部分。他指出,中國有些醫療機構盲目追求高收入,甚至為了追求收入而損害群眾利益,嚴重影響了醫務人員和衛生行業的社會形象。他認為,發展衛生事業應該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同時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高強的報告與上述報告幾乎同時發表出來。
醫療體制改革關系到全國老百姓的生死健康。中國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如何走出困境,是人們普遍關切的現實問題。我國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參照了外國的某些做法。而外國的做法都是什么?我們參照的是什么、又忽略了什么?還有哪些能給我們以借鑒?——編者手記計劃經濟時期,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成績非常突出。醫療衛生事業取得成功的決定性因素是政府發揮了主導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醫療衛生體制發生了很大變化,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進展,但暴露的問題更為嚴重。從總體上講,改革是不成功的。問題的根源在于商業化、市場化的走向違背了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基本規律。
導致醫療衛生體制變革中出現偏差的主要原因:一、過分重視經濟增長,包括醫療衛生事業在內的社會事業發展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二、對醫療衛生事業的特殊性缺乏清醒的認識。三、其他方面的體制變動對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影響。四、既得利益群體的影響。
——摘自《中國醫療體制改革的評價與建議報告》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