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階層的沖擊2006年是決定日本未來20年是否可以改變的最重要的一年。
絕大多數人可能都沒發現,因為日本晚了一步搭上1985年開始的“新經濟”浪潮,所以一進入20世紀90年代,經濟即陷入長期衰退。日本到底是繼續朝著更衰退的道路前進,還是走向“新的繁榮大道”?
轉折點就在2006年。
泡沫經濟破滅以來,有好長一段時間,“不景氣”成了大家的口頭禪,進入2005年之后,這句話才終于被經濟真的恢復了吧”、“看好經濟”的說法所取代。但是這些討論都只流于表面,未深入問題的本質,因為大家都沒有看到在這期間,日本所發生的重大結構變化。
在新經濟條件下,20世紀既有的經濟模式幾乎都不管用了。最好的證據就是政府以增加財政開支、持續零利率、增加貨幣供給量作為調控對策,可是經濟一點都不見增長。換句話說,當前經濟的低迷,不是不景氣,而是長期衰退;通常被認為是經濟惡化元兇的“通貨緊縮”,其實只不過是伴隨經濟無國界化、經濟全球化所產生的“價格正?;钡漠a物,而非真正的通貨緊縮。
2005年日本經濟之所以好轉,分析其原因之后,人們就會明白大半都與和中國相關的特需產業有關,而企業營收的增長更是不折不扣的裁員效果。
在這期間日本所發生的變化,其本質其實是收入階層已經在經濟長期衰退中兩極分化,社會由原來的中產階級社會轉變為“M型社會”了。也就是說,在人口分布上,中低收入層及高收入層變成了兩個人數眾多的社會階層。伴隨著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的收入減少,我們所知道的“中產階級社會”(生活水平屬于中等程度的國民占人口的絕大多數)崩潰了。年收入在600萬日元以下的中低階層,已經占了日本總人口的八成。
這種結構上的變化,對我們來說具有重大的意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高速發展,向著構建中產階級社會之路邁進。在日本,一個人進入公司時起薪雖然不高,但是公司會定期給予升職及加薪,一路走下去,在退休時就可以處于中上階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這種形態的職場生命周期對日本人來說是“合情合理的常識”。當然,企業的市場戰略也全都以中產階級為目標,配合大家的職場生命周期而展開。但是當這種“合情合理的常識”崩潰之后,許多人開始感受到“做得不好,或許會在中低階層終了一生”。所以經濟復蘇但國民生活質量并未提高,實非偶然。
這種意識上的變化,不但沖擊到企業的市場戰略、個人的生活,甚至對一個國家應有的理想狀態也影響深遠。
1 1 1
◎《M型社會》前言:中低階層的沖擊(2)
例如,中低階層的增多對市場所造成的影響,從零售業的盛衰便可一目了然。為了應對結構變化,企業被迫從根本上重新思考戰略。個人也是如此,處在年收入持續減少的時代里,如果無法完全舍棄關于中產階級的“常識”(無法拋開對中產階級的執著認知),生活將會格外艱難。
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做出最大變革的就是政府所施行的政策。國家之所以會陷入長期衰退,最大的原因是政府弄錯了應對策略。政府只認識舊形態的經濟,把不具實際效用的財政支出當成了提升經濟的對策。結果,把中央與地方的債務、財政融資資金等加起來,政府發行了超過1000萬億日元的公債。
老齡化也讓社會負擔激增,使日本變成了“高負擔社會”。這是2005~2006年的情形。
此外,在少子老齡化的趨勢之下,2005年日本的出生人口及死亡人數雙雙下滑,讓日本成為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真正的人口銳減社會。
本書首先在序章中點出日本現在所面臨的本質上的問題,然后匯總了中低階層社會會思考的各種觀點。第一章俯瞰日本的結構變化;第二章以后,依照企業、個人、政府的順序,提出了如何應對這一結構變化的具體方法。
針對企業,我以“憧憬自由之丘”憧憬自由之丘:自由之丘是日本東京的高級住宅區,住在這兒的人多為富裕人家,高級商店更是鱗次櫛比。大前研一延伸了自由之丘的含義,自創這個名詞,意思是“以低廉的價格,購買如同自由之丘所販賣的高級商品”。為關鍵詞,提示大家要以中低階層時代的市場戰略為重心。
至于個人,則應舍棄對中產階級生活的幻想,即使處在中低階層也應該思考如何讓自己的生活更充裕。另外,我還會闡述職場生命周期的經營管理,敦促大家追求生活上“質的變化”。
此外,針對政府應該采取的政策,我會指出更具體的改革方向,讓日本擺脫長期的衰退,構建“新的繁榮”。如果站在以往的價值標準延長線上思考我所提出的這些建議,或許大家會認為這些改革是不可能的。但是為了使經濟繁榮,使全體國民生活幸福,這些全是必須進行的改革。
對于日本中低階層者的收入,以世界標準來評判的話,還算得上中上階層,但是這樣的收入卻無法讓大多數的日本人過得富足。所以我在本書中所提出的改革,旨在促進中低階層生活的“質的變化”。
如果我們無法完成我所提出的“質的變化”,就無法在少子老齡化趨勢及高負擔社會雙雙來臨之后擺脫長期衰退,至少在今后的20年里還會持續衰落!我們能否踏上“新的繁榮大道”,現在是最后的機會了。
◎“舊模式”的經濟理論不管用(1)
雖說社會結構已經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但是置身變化旋渦中的大多數人,卻完全沒有發現這一變化如此之大。我們現在就處于這種狀況之下。
當結構產生變化的時候,既往指標無法說明的現象會一個接一個浮出水面。以日本經濟狀況中的一個現象為例,在“中國特需”產業的支撐下,日本的GDP增長、股價開始上揚,經濟看起好像是好轉了,但是通貨緊縮的情形并未明顯消除,上班族的薪水也持續縮水,大家的生活未見寬裕,反而更為艱苦。
為什么會有這種矛盾的現象?為什么大家感覺得到,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原因究竟何在?簡單來說,就是之前我們常掛在嘴邊談論的經濟、社會“常識”,在現今的社會已經開始不管用了。
例如,絕大多數的人都把經濟低迷的情況認為是“不景氣”。但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不景氣的概念來自景氣循環說。景氣循環以各種形態呈現,例如,和庫存投資活動周期重疊的短期循環(又稱庫存循環)、和設備投資周期重疊的中期循環、和技術革新周期重疊的長期循環等。簡單來說,景氣循環說就是一種“景氣和不景氣相互循環”的理論。因此一般人都會認為現在不景氣,只要熬過去就會景氣,所以借著貨幣供給量的調整、利息的調整等政策,就可以提早擺脫不景氣的階段,這種看法成了一般的常識。
現在的經濟也是根據這一景氣循環說而被認為是“泡沫經濟破滅后,進入不景氣階段”。但是事實上,政府努力維持零利率、增加貨幣供給量,讓資金嘩嘩流動之后,經濟依然一點都沒有好轉。從這個結果所導出的結論就是:“現今經濟低迷的狀況,根本和景氣問題毫無關系。”
還有一點我們必須提出質疑的就是“通貨緊縮和景氣的問題”。根據《經濟用語辭典》的解釋,通貨緊縮是在“廣泛的供給狀態下”,因供過于求而造成物價滑落、企業收益減少,導致經濟蕭條;在貨幣供給方面,則是貨幣量少于物品流通量的狀態。
現在的情形是,錢嘩啦啦地響,貨物流通卻未見改善?,F在是經濟體系不吸收金錢的時代了,理由有三:第一,視貨物為非必要品的老齡人口增加(人口分布的變化);第二,既有的生產方式轉變為及時的生產方式(庫存非必要,企業方面的變化);第三,因為對未來感到不安,認為掌握金錢比擁有物質更重要的消費者心理作祟(個人方面的變化)。也就是說,不是以經濟學為前提的狀況,而是這三方面相互作用的現象,發生在了現在的社會中。
再進一步以世界性的經濟動向來看,人們也會明白,20世紀的經濟學“常識”,已經完全不適用于21世紀的經濟了。
◎“舊模式”的經濟理論不管用(2)
2001年我在美國出版的《新?資本論》中,明確指出無國界化、全球化、倍數化三個新的要素在操縱經濟?,F在日本面臨的問題,就是這種經濟作用所產生的。
現在所發生的通貨緊縮現象,就是受第一個新因素——經濟無國界化影響所造成的。經濟無國界化之后,資金流、物流可以很簡單地越過國境。也就是說,全世界價廉物美的物品會流入原本產品價格很高的地方。所以從歷史的觀點來看,我們現在所說的“通貨緊縮”,事實上并不是真正的通貨緊縮,而只是“物價正?;倪^程”。
如果更進一步加以解釋的話,現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計算依據也有問題。消費者物價指數是根據“購買同等級產品時的價格”(基于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來計算的,而數字化、高科技化則很容易變成拉低物價指數的壓力。例如原本3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改進到500萬像素,價格卻只有原來的一半,這時指數根基即會大幅松動。因此從物價指數來看的話,數字化也是造成通貨緊縮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究其本質,日本物價滑落的現象并不是通貨緊縮。國務大臣竹中平藏先生、美國經濟學者保羅?克魯曼認為這就是“通貨緊縮”,所以提出“等待經濟恢復”,“應用通貨膨脹目標,把價格標準帶入‘合理范圍’”。如果他們了解這其實只是經濟無國界化及數字化所形成的“價格正常化過程”,他們就應該知道不管怎么等待經濟復蘇,都無法阻止價格滑落的趨勢,同時也應該明白通貨膨脹目標論等根本是無稽之談。
因為通貨膨脹目標只會把朝著合理價格流動的潮流帶往一個正好相反的方向,所以如果不踩剎車,將會引發非常猛烈的通貨膨脹而不可收拾,屆時經濟將陷入一片混亂。
另外一個本質上的問題是,日本現在手上握有鈔票的人大都是老齡者。在少子老齡化的社會里,不管提供多少貨幣,都不會被經濟體系所吸收。如果政府不提出大幅改變現在的《建筑標準法》、稅制,以廉價重建無障礙住宅等完善的配套政策,老齡者的儲蓄將不會流入市場。之前政府的“景氣對策”,就是因為疏忽了這一本質,所以把錢投入市場,卻見不到任何效果。
◎經濟還在“長期衰退”(1)
根據針對家庭和景氣所做的問卷調查結果,20~49歲的上班族認為“感覺經濟不景氣的原因”中,排名第一的是“薪水未提升”(見表1-1)。但是認為“因為不景氣,所以未調薪”、“如果經濟好轉了,即使悶不吭聲也會加薪”的想法,根本就是錯誤的判斷。如今在全世界,還抱著在年功序列(以資歷、貢獻決定職位的制度)的羽翼下,就算沒什么成就也會加薪的幻想;或者將薪水不上調的原因完全推給不景氣,抱著“他力本愿”(佛教用語,指凡事靠外力,只想坐享其成)想法的,恐怕只有日本人了吧!表1-1人們感覺經濟不景氣的原因
20~49歲的上班族,認為不可能加薪,所以覺得經濟不景氣。
(只列出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原因)
年齡第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29歲以下薪水未提升因低利率政策,利息收入減少30~39歲薪水未提升因低利率政策,利息收入減少40~49歲薪水未提升因低利率政策,利息收入減少50~59歲因低利率政策,利息收入減少薪水未提升60~69歲因低利率政策,利息收入減少股票股息不佳注:問卷調查對象為財團法人經濟情報中心的公司意見調查會會員,有效回答為3696份。
資料來源:針對家庭和景氣所做的問卷調查(經濟情報中心)現在日本社會的經濟狀況,絕對不是不景氣造成的。就因為沒有發現這一事實,上班族把薪水沒有上調歸咎于不景氣,經營者也擺出經營者的架子說:“現在不景氣,你們就暫時忍耐吧!”于是公司職員就抱著“經濟應該會好轉”的念頭,嘴里發著牢騷,回到位子上靜靜等待。
另外,根據該調查我們也可以知道,大多數人都認為低利率和不景氣是相關的。尤其是對50歲以上的人而言,低利率是讓他們感覺不景氣的最大原因,這也直接顯示了現代人的錯誤理解,認為不景氣導致了降息,這依據的是從前的經濟學理論?,F在日本擁有1400萬億日元的個人金融資產,升息會使經濟好轉,降息只救濟了銀行及一部分企業,這是提供者的邏輯。
只要將利息提高一個百分點,個人部門的收入就可以增加14萬億日元。如果能夠維持4%~5%的一般利息水平,一年就有50萬億~70萬億日元的熱錢流入市場。這比政府部門所端出的經濟對策有效多了。
日本經濟之所以會長期低迷,是不了解經濟結構變化的落伍學者、政治家,以及只知道以個人部門為工具的官僚們所導致的。直到現在還是有政治家企圖牽制銀行,不許銀行調高利息,這就是他們心中沒有民眾而且不了解經濟現狀的最有力證據。
如果民眾不采取任何行動,只是一味等待,不但加薪無望,連日子也會越過越苦。原因何在?因為進入20世紀90年代之后,經濟結構開始進入“長期衰退期”。
◎經濟還在“長期衰退”(2)
指標依據會發生時間滯延的情形,而所有的經濟指標,從20世紀90年代初即持續下滑到90代中期。慘跌的速度最快的就是土地價格和股票。以日本為例,土地價格在1991年降到谷底,商業區的價格指數跌幅為50%,而六大都市圈(東京區、橫濱、名古屋、京都、大阪、神戶)的跌幅更近于80%(圖1-1)。日經平均股價在1989年12月達到最高峰,收盤價為38916日元,此后即一路下跌,后來在15萬~2萬日元之間震蕩。到了2003年4月,創下最低收盤價7609日元,之后,雖然有些上升,但是也不過達到收盤價最高時的40%(圖1-2)。
(各年的3月,1991年3月=100)
圖1-1日本商業區地價指數的變化
資料來源:日本不動產研究所
(以周末收盤價為基礎)
圖1-2日經平均股價的長期變化另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因股票、土地等投機事業而造成變動的,不僅僅只有經濟指標,連薪水、可支配收入等攸關國民生活基本面的一些數字也開始下滑。1997年日本人的平均工資降到最低點,連同勞工的可支配收入也在1997年前后降到谷底。
大企業的經常利潤經常利潤指從包含本業在內的各種持續活動中所獲得的利潤。,從2002年起連增三年(圖1-3),因此很多經濟學家及評論家想當然地認為“日本經濟已經開始復蘇”。但是2004年,經常利潤超過1000億日元的60家企業中的增長百分比較大的20家企業,如圖1-4所示,有18家都
(資本額10億日元以上的企業)
圖1-3大企業的經常利潤的變化
資料來源:法人企業統計(日本財務?。?BR> (2005年3月,金融及電力除外)
圖1-4在經常利潤超過1000億日元的企業中,
較前一年增長百分比較大的20家公司
資料來源:摘自上市企業經常利潤排行榜是在中國特需產業的影響下才能夠大幅成長的。因此增加利潤的是“特需”,而非日本經濟真的變強了。
反過來說,除了中國特需產業之外,利潤能夠增加的企業少之又少,這說明經濟問題真的很嚴重。經濟評論家、各媒體都認為經濟復蘇已經浮上臺面,但是現在真的不是盲目樂觀的時候。
◎欠一屁股債的日本政府(1)
日經平均股價從2000年4月起,就在12000日元上下震蕩。到了2005年8月向上突破,9月因小泉所率領的自民黨在大選中獲得壓倒性的勝利而超過13000日元,11月更上揚到15000日元。但是今后股價是不是還會持續攀升,則不可預測。
日本股價能夠上升的最大因素,是因為以美國資金為主力進行國際分散投資的外國投資家們,把資金轉向了日本。他們把世界分成美國、歐洲、亞洲、新興市場(如中歐、中南美洲等新興發展中國家)等數個區域,再把資金依比例投入這些地區。例如,美國市場占所有資金的50%、歐洲占20%、亞洲占20%、新興市場占10%等。這些投資家們先設定了投資資金的分配比例,再將資金交由各領域的專家進行投資。
投入亞洲的資金,由于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家政局不穩,這些投資家回避東南亞市場,而又因為中國的股票市場有很高的風險,所以他們才不得不把投向亞洲的資金轉向日本。另外,美國人對小泉純一郎“改革”的印象非常好,再加上小泉所屬的自民黨在選舉中表現不錯,也吸引了美國資金的投入。
但是,如果日經平均股價超過了16000日元,這些資金的投資標的就會從債券等轉為股票,屆時國債就有可能暴跌。資金具有流動性(投資家有強烈的追逐利潤的取向),這些錢將會逐漸移向日本以外收益率較高的國家。2005年有18萬億日元流向國外,就是因為日元貶值的關系。
另外,從中國經濟減速的情況看,支撐日本企業2/3收入的中國特需是否能夠持續,其實是個相當大的問題。因為日本個人投資家的擴大參與,日本的股票突破16000日元大關并不是不可能。從結構上來說,很難想象日本的股票能夠突破16000日元的關口。不過,假設真的突破了這個關口,我們要面對的就是“股價上漲帶動經濟復蘇”但實際卻笑不出來的狀況了。
如果日經平均股價突破16000日元大關,個人投資者應該會把資金從銀行轉到股市,如此一來,股價便會一口氣上揚。外國投資家會相準這個時機,大賣股票賺取確定可得的利潤(個人投資者即成了犧牲者),而這個時機也一定會帶動加息或利率的提升,因為這個時候國債的收益率也必須上調。
對日本而言,最糟糕的就是國債暴跌。把國債、地方債、短期債務、財投債(是財政投資貸款財源)做個加總,日本政府在2004年的債務余額超過了1000萬億日元(圖1-5)。因此支撐這一債務的國債一旦暴跌,日本國家財政就會破產。屆時很難說不會發生阿根廷國債在2001年底無法償債那樣的事件,并引發非常嚴重的通貨膨脹,迫使日本政府采取緊急金融措施,封鎖存款。
◎欠一屁股債的日本政府(2)
國債、地方債、短期債務及財投債,合計超過了1000萬億日元
(其他還有年金債務約800萬億日元)
(單位:萬億日元,2004年)
*政府短期債務:政府短期證券、貼現短期國債、財務省借款、存款保險機構借款。
**財投債:在政府保證下所發行的國債。
圖1-5日本政府的債務余額
資料來源:日本財務省從日本稅收及財政支出的變化來看,稅收自20世紀90年代初即持續減少。2005年,日本的稅收因為中國特需而增加了一些,但是從整體的趨勢來看,可以說是“銳減”(圖1-6)。(萬億日元)
為應對政府的財政支出,稅收不足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政府增加國債發行量,發行財投債所造成的浪費,不久之后將以增稅的形式,在未來的日子里成為國民的一大負擔。
注:至2004年的決算基礎數值,2005年初的預算基礎數值。
圖1-6日本稅收和財政支出的變化
資料來源:日本財務省圖表上所有的指標都顯示,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經進入“長期衰退期”。但是政府卻未認清這個事實,把經濟的低迷誤認為是泡沫經濟崩潰,是不景氣的問題,于是企圖利用發行公債刺激經濟,為企業解困,結果造成財政支出的擴大。這些龐大的債務將來必須由全日本人民埋單。
在有能力償債的生產人口不斷減少的現狀之下,公共部門債臺高筑成了經濟不安定的一大重要原因。這是一種物理現象,所以不是靠“船到橋頭自然直”的國民心理,或者是期待政府大玩借換債日本在1967年正式建立減債制度,成立了償債基金,并制定了公債60年平均還本規定。如果60年里并未將公債消化完畢,即由償還基金再發行5年期、7年期或10年期的公債繼續攤還債務,此時所發行的公債就稱為借換債。魔術的“心理現象”就可以壓制的。因此不要再相信“經濟會恢復”、“不會有問題”之類的謊言,要正視這個物理現象,承認日本進入了“長期衰退”。只有找出衰退的原因,并從源頭上著手治療,才能夠開辟一條通往繁榮的康莊大道。
這是小泉“打地鼠式”的改革絕對做不到的。
◎執政者的觀念誤國
經濟陷入長期衰退的根本原因,簡單來說,就如同我在《新?資本論》中所說的,是因為太遲轉換進入1985年即開始的“新經濟”跑道了。
這塊看不見的新經濟大陸,涵蓋了四個空間:第一是延續舊世界的“實體經濟”空間;第二是資金流、信息流可以穿越國境自由流通的“無國界經濟”空間;第三是由包含互聯網在內的各種通訊技術所產生的“數字經濟”空間;第四則是以自己資金百倍、千倍的倍數資金流動的“倍數經濟”空間。在這塊看不見的大陸上發生的所有現象,都是由這四個空間交織的復雜關系所產生的。
進入20世紀80年代之后,日本的地價狂飆、股價強勁上揚,接著即面臨泡沫經濟破滅現象,其實這一切全都是“新經濟”作用的產物。泡沫經濟破滅(事實上這種說法并不正確)后,許多企業都陷入了危機之中,但是大部分的日本企業還是能夠在無國界化、數字化之后,一邊應對呈現倍數化的資金流動,一邊轉戰世界各地。但是日本執政者的觀念卻仍然停留在對舊世界的認識上,持續拋出失去準頭的政策。結果中央和地方共同制造了1000萬億日元的債務,并讓年金制度陷入危機。
20世紀80年代后期,我曾在《新?國富論》、《平成維新》、《新?大前研一報告》等書中反復提出日本應做的改革。在這些書中所提到的愿景及具體的創意,現在看起來不但沒有任何跟不上時代的跡象,而且每一項都是必須馬上去做的。
如果能夠實現這些愿景,日本的經濟就不會陷入長期衰退,民眾的生活也將更為富裕,當然日本也就可以步上欣欣向榮的大道。在世界經濟急劇變化的時候,完全提不出終止長期衰退的對策,并且讓傷口持續擴大,對日本而言無疑是一個重創。想到這一點,我真的覺得非常遺憾。
盡管如此,我還是認為日本尚有最后的機會。但是要活用這個機會的大前提是,必須先認清這20年來所發生的社會結構變化的本質。
天88天PP網 1 1
◎中低階層時代已到來(1)
八成人口中低收入
進入長期衰退之后,日本的社會結構也產生了極大的變化。簡單說,就是“收入兩極化”,以及隨之而來的“中產階級社會的崩潰”。這些變化更為日本社會帶來了戲劇性的“質的變化”。
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日本人的平均收入都是增加的,但是從1998年起開始轉為減少。2003年個人平均收入更下滑至580萬日元(厚生勞動省在2004年做的國民生活基礎調查)。這10年里,每個人的平均收入減少了15%,也就是80萬日元。另外,根據國稅局的調查,服務于私營企業的上班族的平均薪資,從1998年起連續7年下滑,2004年的平均薪資為4388萬日元,比前一年少了整整51萬日元(圖1-7、圖1-8)。
圖1-7服務滿一年的平均薪資變化
資料來源:私營企業薪資狀況統計調查(日本國稅廳)
(工薪家庭平均月薪)
圖1-8每個家庭可支配收入的變化
資料來源:家庭調查年表(日本總務?。┫禄南M物價稍稍減少了大家的負擔,大家也沒有因為薪資減少而引發暴動。這也可以算是日本教育的一種成果吧!教育讓日本人都擁有一流的“忍功”,但是每一位國民應該都深切地感受到了收入“衰退”、荷包縮水的痛楚了。
話雖如此,不過并不是所有日本人的收入都在往下掉。因為平均收入之所以減少,是收入兩極化造成的結果。
假設以一個人平均年收入600萬日元為標準,超過1000萬日元的為上層階層,600萬~1000萬日元為中上階層,300萬~600萬日元為中低階層,300萬日元以下的為低層階層,日本的中低階層及低層階層人數明顯增加,上層階層也微微增加,但是在中段的中上階層的人數卻大為減少。
尤其中低階層以下竟然在所有人口中占了近八成(789%)的比例,這對一個國家的經濟和社會來說,是一個非常重大的信息(圖1-9)?!爸械碗A層人數的增加”,是讓經濟、社會產生質的變化的最大因素。
上班族年輕時候的收入雖然不多,但是隨著資歷增長,地位和收入都會隨之上升,最后可望以中上階層的身份退休。這是大部分上班族都默認的共識。但是隨著中產階級社會的崩潰,上述的人生規劃也隨之瓦解,所以現在大家都已經開始覺得“搞不好,或許自己的一生就在中低階層度過了”。這是2004~2005年所發生的現象。根據2004年的富翁名次表資料,投資顧
(收入階層年度薪資)
圖1-9薪資收入人數的結構比率變化
資料來源:私營企業薪資狀況統計調查(日本國稅廳)問公司的上班族以年收入百億日元名列第一,這表示“無等級差別的社會”已經成為幻想。
◎中低階層時代已到來(2)
這種意識上的變化,為社會結構帶來了質的變化,而且這種情形至少要經過二十多年才會呈現一種固定的形態。
天22天VV網 1 1
◎中產階級社會全面崩潰(1)
隨著收入差距的擴大,造成收入兩極化,尤其是中低階層薪資的人數占了日本全體國民的大半,影響到的層面并不只有個人的生活。當市場產生戲劇性的變化,催促著企業改變戰略、組織重整體系的同時,也為社會及國家的結構帶來了極大的變革。
戰后,日本社會的中堅一直由中產階級構成。在美國克萊斯勒汽車公司CEO李?艾柯卡和新進職員收入相差百倍的時代,日本的社長和新進員工的收入差距只有8倍。這種沒有貧富差距的均質性社會,可以說是日本的優勢,也是支撐日本經濟增長的原動力。
員工進入公司后,在終生雇傭制度的保障下,一輩子安安穩穩。年輕時雖然薪水不高,要從低層階層或中低階層開始起步,但是往后因定期加薪、升職,最后總是可以升到中上階層,順利的話,甚至可以以上層階層的身份結束職場生涯,退休之后也有足夠的退休金,可以安享晚年……這種人生模式深入各個階層,是日本人的共識。社會的產業結構、社會組織,甚至連教育體系也是在這個框架中形成的,所以制造商所銷售的商品、服務都是為中產階級而設計、制造的。
但是,就像前面所說的,這種情形今后只能是幻想。
根據年收入階層的家庭比例(圖1-10),我們可以知道1992年是以年收入400萬日元的中層階層為中心的,從而通過統計數字對“中產階級社會”有一番正確的認識。但是到了2002年,占人口大多數的收入階層向收入較低的方向偏移,年收入在600萬日元左右的中間階層減少,年收入超過1200萬日元的人數反而增加了。這種趨勢在這幾年尤其明顯。
在勞動人口中,占大多數的中產階級崩潰之后,收入階層的分布即往低層階層和上層階層上下兩極移動,邁向左右兩端高峰、中間低谷的“M型社會”。美國在“里根革命”20世紀80年代,里根政府在保守主義經濟政策的指導下著手削減稅收和政府開支,大幅度增加國防開支。這些政策的實施被看做是一場經濟政策方面的“里根革命”。里根革命的名言:不要再把一切問題的解決都寄希望于政府,政府正是問題之所在。之后,這種趨勢格外顯著,日本在20年后,也沿襲了這股潮流。
和10年前做比較,可以看出中間階層減少,收入階層往上下兩極移動,呈現兩極化的現象。
圖1-10年收入階層的家庭比例
資料來源:日本厚生勞動省但是大多數人好像還是無法走出過去的夢幻。根據日本內閣2004年4月所做的“國民生活調查”顯示的數字,雖然這個數字比上一次的調查稍稍減少了一些,但還是有895%的人認為,自己在社會上居于中間階層。
◎中產階級社會全面崩潰(2)
為什么會有這種自我矛盾的心理?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大部分的日本人仍然滯留在虛構的中產階級社會之中,抱著“希望居于中間階層”的愿望。
這種心理是通過日本特有的教育扎根的,因為現在的教育告訴大家無差別、無等級之分就是好的。再加上日本的大眾傳媒就像公布政府消息的機關,讓日本國民無法接觸正確的信息,不了解社會的真實模樣及自己的真實處境,以至于無法正視現實。
邁入M型社會的證據
日本已邁向M型社會,收入階層薪資有兩極化現象。
天88天XX網 1 1
◎非正式員工增加(1)
因裁員等原因,正式員工減少了。自由業者等非正式員工的增加,造成正式員工和非正式員工之間的薪資等級落差,這和“收入兩極化”有密切的關系。
正式員工在1995年左右減至最低,伴隨而來的當然就是非正式員工的增加。相對于2003年3500萬的正式員工,非正式員工的人數達到了1500萬人。換句話說,日本每三位勞動者之中,就有一位是非正式員工。隨著這種趨勢的增強,到了2005年,正式員工甚至減至3333萬人,而非正式員工則增至1591萬人(圖1-11)。
注:2001年之前,含2001年,每年各取兩個月的人數數字;2002年之后,取1月~3月的人數數字。
圖1-11正式員工和非正式員工人數的變化
資料來源:日本總務省統計局“勞動力調查”和正式員工相比較,非正式員工的收入較低,其中64%的合同工及外聘員工的年平均收入更在500萬日元以下(圖1-12)。由此可見,非正式員工的增加,和收入兩極化及中低階層的擴大有直接的關系。
因為非正式員工的增加,加大了和正式員工的薪資等級差距。
圖1-12正式員工和合同工、外聘員工的平均年收入比較
資料來源:《勞動經濟白皮書》(2004年版)◆產業的收入差距
從主要產業的年收入(圖1-13)上也可以看出,產業之間的收入差距正急速拉開。在上市公司服務的員工平均年收入是566萬日元。以行業來看,在大眾傳媒業中,富士電視公司員工平均年收入以1567萬日元排名第一,其余傳媒公司員工最低的年收入也有800萬日元,因此服務于傳媒行業的員工,平均年收入是1200萬日元。有濃厚反強權、扶持弱者色彩的,仿佛是“正義騎士”的朝日新聞社員工,更是平均年收入達到1331萬日元的高收入者。
日本全體國民平均年收入為576萬日元(參考:服務于主要企業的員工平均年收入)a富士電視1567每日新聞1358電通1379bSPARXAssetManagement1434三井住友1106野村HD1064c三井不動產1033竹中工務店914清水建設891dKeyenceJapan1333新力933松下電器產業758e三菱商事1277伊勢丹706永旺(AEON)554f川崎汽船1174日本航空959東海旅客鐵道721g武田制藥1047花王799信越化學772hJFE制鋼1103住友金屬670新日本制鐵651i東燃General1026昭和殼牌石油977OSMOOIL867j野村總合研究所1030日本電信電話858KDD1836k三井海洋開發925小松803三菱重工730l麒麟啤酒901味之素870NipponHamGroup774m本田823豐田汽車816日產汽車730n中部電力820東北電力815關西電力786o日本制紙812王子制紙714三菱制紙678p旭硝子(旭玻璃)755太平洋水泥690石橋660圖1-13主要產業的員工平均年收入順便提一下,一個服務于電視公司的員工,年約35歲,年收入在1000萬日元以上,可是卻有可能整日悠閑無事可做。因為電視公司把電視節目制作等工作全都外包了。換句話說,電視公司所扮演的角色是工作中介者,完全不參與現場的實際工作。其員工因為有錢有閑,便借著金錢和地位打女人的主意。NHK的節目制作人所引發的丑聞就是典型的例子。
◎非正式員工增加(2)
金融業的收入雖有所下降,但是千禧控股集團員工的年收入依然超過1500萬日元,三井住友控股公司員工的年收入也超過了1100萬日元。銀行受政府超低利率政策的保護,所以不但不需要支付像樣的利息給儲戶,還可以收取一般個人貸款的利息。甚至他們還做起了二胎貸款的生意,這也就是為什么他們能夠坐領高薪的原因。
只知盤腿坐著等待輕松生意主動上門,當然也就不具備國際競爭力。雖然銀行業者聲稱要重振銀行的經營,但是一旦失去政府的保護,他們便會在頃刻之間被經濟無國界化的海浪吞噬。
收入的差距不只出現在不同的行業,即使在同一行業中,企業之間的薪資差距也越來越大。除了一部分的行業之外,有的行業薪資底線只有300萬日元。所以即使在上市公司工作,有的人還是必須面對身為低層階層的殘酷事實。
就算是同期畢業的大學同學,也會因為所選擇的專業及所進入的行業的不同,而在進入公司20年后,薪水相差25倍。如果連同企業之間薪資的差距一起列入計算的話,實質收入差距在5倍以上。這種狀況完全顛覆了社會從前的“共識”。
◎年功序列主義的崩潰(1)
日本的情況是因企業導入業績機制,并廢除終身雇傭制度,而讓靠資歷升職、加薪的“年功序列”認知崩潰,這也是導致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之一。
年輕時雖然是低層或中低階層,但是收入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并以中上階層的身份退休的人生圖表已經不再適用。我們從年功賃金(日本企業的雇傭體系主要有兩個特征,一是終身雇傭制——長期雇用,一是年功賃金制——按資歷調薪俸)曲線的鈍化,解讀到的是如果工作不順利,終其一生都是中低階層的上班族增加了。
之前一般的上班族,預期將來的收入會不斷提高,所以貸款買房子、為孩子規劃教育基金是很普遍的狀況。但是當薪資收入固定在低階層時,手頭不再寬裕,經濟不再有回旋的余地,當然就談不上人生的規劃。因此同樣是上班族,一生都在低層打滾的人,和不在這一階層的人,生活質量之間的落差就會越來越大。
平均年收入雖然持續減少,但是在M型右側的富裕階層卻越來越有錢?,F在日本以科技新貴為首的有錢人一個接一個出現,年收入5000萬日元的亦急速增加。這也是“新經濟”中“倍數經濟”的一大特征。
注:賃金(年薪資所得)=規定內的薪資×12+過去一年的獎金
厚生勞動省所制作的這張圖表,是以年齡為橫軸,以年薪資收入為縱軸畫的。從這張圖表上,我們就可以了解日本勞動者年收入曲線的變化。在這張依據男性、大學畢業、就業、行業、企業規模等條件下的數字所畫的曲線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以22歲時的收入指數為100的話,1990年的收入指數高峰為5302,2004年為3850,足足減少了三成。
圖1-14年功賃金曲線的變化從活力門公司(Livedoor)為了擁有富士電視臺而設計惡意并購“日本放送”(日本廣播電視臺,富士電視臺的大股東)的事件,我們就可以了解,在倍數經濟下,一個只有地方規模的超市,也有可能握有資產額數千億日元公司的經營權。銷售額不滿500億日元的樂天公司,將了營業額超過3000億日元的日本TBS電視臺(東京放送)一軍,也是因為在倍數經濟下,股票收益率呈倍數增加的關系。
以前企業的價值取決于收益、資產等“現在的價值”,但是邁入新經濟時代(也就是邁入“開拓者時代”)之后,企業的價值是由可占領多少將來的“地盤”而決定的,也就是該企業在新發現的新經濟大陸里,可擁有多少“土地”。因此一個企業現在雖然還沒有什么價值,但是只要讓人看到它未來的前瞻性,并預測其可擁有“土地”,資金即會呈倍數轉動,即使目前收益并不高,財源仍會滾滾而來。
天22天00網 1 1
◎年功序列主義的崩潰(2)
例如曾經在麥肯錫顧問公司服務過的谷村格先生及永田朋之先生所創的SONETM3(利用網絡,提供醫療范疇內的豐富數據庫營銷解決方案),短短5年即成長為市值總額達1200億日元的企業。另外,我在麥肯錫的同事南場智子小姐創立的DeNA原是一家營業額只有十多億日元,到2004年才終于扭虧為盈的小公司,但是到了2005年的2月,該公司股票已在東證創業市場(東證MOTHERS)上市交易。因為DeNA獲得“手機拍賣”這塊“地盤”之后,即昭告天下人“這里是我的領地”,然后開始占據市場,隨即搖身一變成了市值總額達1200億日元的企業。因為很多人都想“擁有DeNA的股份”,所以金錢就從世界各地涌向DeNA??傊?,光是日本就擁有7000萬手機用戶,所以這塊“領土”是非常遼闊的。
換句話說,在新經濟里,企業是可以拿“讓人期待的未來”交換金錢的。
從20世紀80年代之后,美國企業就以幾乎相同的模式,大刮“以小吃大”的并購狂風,于是超巨大企業一個接一個誕生了。思科系統公司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果敢進行收購的“快槍俠”企業,能籌集高于自己資金百倍甚至千倍的資金。
只是快槍俠一旦停戰,彈藥(金錢)的補給也立刻停止。2004年2月,淘兒唱片城(TowerRecord)的倒閉就是典型的例子。其實淘兒唱片城的收益率及銷售成績還相當不錯,但是蘋果公司的iPod一推出,股東就掉轉船頭,對淘兒不理不睬。因此就算是還在持續成長的企業,一旦失去了“讓人期待的未來”,也會突然死亡。
在“新經濟大陸”中,還有許多未開發的“土地”,因此以IT企業創業者為首的億萬富翁一個接一個出現。其實不僅是創業者,連可以配股、分股的一般職員也一樣可以成為億萬富翁。所以在現今的日本經濟結構之下,擠進富裕階層要比從前容易多了。
我的朋友廣瀨光雄先生(強生公司的日本代表)前些時候退休了。他本以為退休后可以過過悠閑自在的日子,結果受美國LoneStar創投公司之托,開始購買已倒閉的高爾夫球場。當他買下97座高爾夫球場,開始進行現代化經營之后,這些倒閉的高爾夫球場即創造了450億日元的年營業額,利潤高達70億日元,而且在東證一部上市。這個過程真的極像一出美國西部片。
此外,現存的企業也因職員會離開公司自行創業,或者被其他公司以高薪挖角,而不得不上調“會做事”的員工的薪水。
總之,在M型左側的低收入階層在不斷擴大,同時在右側的高收入階層也在不斷向右、向高收入的方向移動,今后左右兩側貧富之間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大。
天VV天FF網 1 1
◎年功序列主義的崩潰(3)
美國也體驗過“中產階級社會的崩潰”及經濟衰退。
事實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至1970年初,美國所營造的“中產階級社會”形象,就如同電視劇總是以“我的爸爸是世界最棒的”來描繪一個家庭。也就是說在這段時間里,美國整個社會的價值觀是平均的。
但是進入20世紀70年代后,中產階級崩潰,低收入者增加、人均收入減少,同時,高收入者的年收入提高,于是M型社會形成了。反觀日本,則是在進入1970年之后,中產階級逐漸形成,人均薪資硬生生一直往上增加,收入差距也微乎其微。
把日美這段時間的變化重疊在一起,就可以畫出“日美平均勞動薪資的變化圖”(圖1-15)。日本真的整整落后美國30年。日本的員工薪資從1997年起開始往下滑落。另外,前面的圖1-8也顯示,日本人的可支配收入也是自1997年開始急速減少。
圖1-15日美平均勞動薪資的變化
資料來源:日本厚生勞動省,美國勞動統計局1985年,就如同比爾?蓋茨導入的WindowsVer1所象征的意義一樣,美國發現新經濟大陸的企業一個接一個誕生了。也就是說,美國因為早一步發現“新經濟”,所以成功地徹底開放市場,并借信息高科技產業有效地改變了產業結構,讓人均薪資在1995年之后開始上升?,F在美國收入差距兩極化的現象依然存在,但是中低階層的收入已經足夠讓中低階層過上相當富足的生活。美國已經是個生活者大國了。如圖1-16所示,美國的失業率曾經高達近10%,但是20年后,卻降得和日本幾乎一樣了。
圖1-16日美的失業率變化
資料來源:日本總務省“勞動調查”,美國勞動統計局日本就好像在美國屁股后面一路追趕,社會結構也急速邁入M型社會。美國在中產階級社會崩潰之后,花了20年的時間,才恢復經濟實力,并改善失業率。由這個經驗來看,日本人的收入下降、經濟低迷的情形,最少會再持續20年。
改革機會只有現在
天88天JJ網 1 1
◎2025年,社會中堅超過50歲(1)
日本現在的狀況,比30年前的美國更為嚴重,因為日本還必須面對史無前例的少子老齡化社會,及因財政政策錯誤所造成的巨額國債。如果政府延續錯誤的財政支出政策,勢必會讓國民的負擔更為沉重,讓經濟陷入更長期的衰退,甚至連國家都會有破產的危險。
總之,受到少子老齡化的影響,日本所要面對的問題比大多數人所想的都嚴重。
日本的中位數年齡(現在活著的人的年齡中間值)戰后快速往上沖(圖1-17)。1990年,日本即把其他發達國家拋在后頭,成為全世界平均壽命最長的國家。如果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到了2025年,日本的中位數年齡預估會超過50歲。也就是說,假設全體國民的人數為100人,從嬰兒到老人,順著年齡排排坐,坐在正中間的第50個或第51個人的年齡就超過了50歲。從圖1-17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除了日本之外,沒有一個國家的中位數年齡超過50歲,其中美國的中位數年齡更是未到40歲。
到了2025年,日本是全世界唯一一個國民中位數年齡超過50歲的國家。除了人均壽命延長的日本之外,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中位數年齡超過50歲的國家。
圖1-17主要發達國家的中位數年齡變化及推算
資料來源:《世界人口展望:2002年修正版》(聯合國相關機構)到比較偏僻的城鎮或鄉村走一趟,會發現幾乎看不到年輕人,有些地方甚至只有老年人進出,不禁令人慨嘆日本是個暮氣沉沉、完全沒有活力的國家。
日本一旦中位數年齡超過了50歲,當然也就失去了創造新產業的活力,經濟實力自然就更加衰退了。
更何況日本的社會從2005年起就邁入了自然人口減少的社會,這個時間比政府預期的還早了兩年。因為日本不僅老齡人數增加了,總人口數也減少了。簡而言之,日本已經開始體驗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曾經體驗過的社會。
這其中的一個問題就是,該如何籌措年金、醫療保險費用等不斷增加的社會保險費用,以照顧、贍養老齡者。2004年日本的生產年齡人口(15~64歲)是8500萬人,6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是2500萬人,換算之后,等于34個生產年齡人口,贍養一位老齡者。到了2025年,因少子化的關系,生產年齡人口會減少至7200萬人;另一方面,老齡人口則會增加1000萬人,總數達3500萬人。換句話說,平均每兩個生產年齡人口就必須贍養一位老人(圖1-18)。
這一結果讓2004年86萬億日元的社會保險給付費用,到了2025年即膨脹到153萬億日元。社會保險給付負擔也從2004年度的78萬億日元增至155萬億日元。所以我們必須先有心理準備,今后負擔增加的時代至少會持續20年(圖1-19)。
天XX天LL網 1 1
◎2025年,社會中堅超過50歲(2)
到了2025年,15~64歲的生產年齡人口中,平均每兩人就必須贍養一位老人。
圖1-18老齡者及生產年齡人口的推算
資料來源:日本國立社會保障及人口問題研究所
因社會老齡化,社會保險給付及負擔在20年后都會增加兩倍,極有可能因此爆發年輕人與老年人之間的“斗爭”。
*保險費的負擔=被保險人負擔+事業主(雇主)的負擔
注:日本的年金制度可分成:(1)國民年金,是從20歲以上到未滿60歲的國民加入的年金,也稱為基礎年金;(2)厚生年金,是由公司員工加入的福利制度,保險費由企業和員工各分擔一半;(3)企業年金。
圖1-19社會保險給付費用及國民負擔的推算
天22天PP網 1 1
◎“高負擔時代”的可怕事實(1)
2005年是日本政府轉向高負擔政策的一年。理由是2004年10月調高厚生年金保險費率,12月廢除配偶特別扣除額(追加部分)原則;接著一進入2005年,又廢除老年扣除額(收入扣除額50萬日元)等65歲以上追加部分的扣除額,縮小住宅貸款減稅比率,采納實質增稅政策,4月開始分階段廢除一定比率的減稅,并調高國民年金的保險費。
此外,政府相關部分也將以2009年為目標,降低長期照顧保險的保險費征繳年齡,并預估2008年度調高消費稅費。
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再回頭看,一定會稱“小泉劇場”瘋狂的2005年為“高負擔元年”。
不過,真正高負擔時代的到來,畢竟還是以后的事?,F在為了重振借款超過1000萬億日元的國家財政,日本必須先設法平衡國家財政基礎收支。為此,政府和經濟學者現在都認為必須調高消費稅費。
國家財政基礎收支是指扣除從歲出(一年中的總支出)中支付國債的本利之后,再從歲入(一年中的總收入)中扣除國債發行額所獲得的收支。如果這一收支能夠維持平衡,就表示國債發行余額不會再增加了。這是健全財政的第一步。
圖1-20加重家庭負擔的主要政策那么,消費稅到底要提升到百分之多少,財政支出又要削減多少,才能夠讓國家財政基礎收支獲得平衡呢?如圖1-21,假設政府的改革方案是公共投資每年都比前一年減少4%,其
為舒緩超緊縮財攻,讓國家財政基礎收支在2010年取得平衡,光消費稅就要74萬億日元。
注:除去每年社會保險給付的政府負擔部分。
圖1-21國家財政基礎收支的推算及取得平衡的必要負擔他歲出也比前一年減少35%,2012年之前,分階段將消費稅提高到15%,那么2010年,就可讓國家財政基礎收支取得平衡。當然,消費稅一提高,就會加重國民生活負擔,到了2010年,光是消費稅,政府就可以有74萬億日元的稅收,也就是每一個國民平均負擔為62萬日元。之后如果要繼續維持國家財政基礎收支的平衡,估計20年后的消費稅累計入庫為560萬億日元,每一個國民的平均負擔是470萬日元。
然而假設政府為了兌現選舉所開出的“支票”,沒有一個過渡而立即改革的話,結果將更為悲慘。如果政府不提高消費稅,又在2010之前逐年以18%的比例削減公共投資,2010年之后削減的比例為2%,而其他歲出部分也以逐年2%的比例減少,那么國家財政基礎收支就只有惡化一途,到了2025年,國家財政基礎收支甚至會跌至-34萬億日元。此后想要讓國家財政基礎收支恢復平衡就再也不可能了。
天DD天00網 1 1
◎“高負擔時代”的可怕事實(2)
屆時人民生活不下去,社會當然就會陷入混亂。最糟糕的“劇本”就是:年輕人拒付年金,不繳社會保險費,完全舍棄老年人;小巷中到處都是三餐不濟的流浪老人,對將來不抱希望、喪失工作欲望的年輕人,鋌而走險四下犯罪。日本極有可能因此成為一個荒廢的國家。
不過,這是以現在的稅制為前提所編寫的劇本。如果政府相關部門能夠不站在“征收”稅金的立場,而以生活者的觀點考慮“稅制應該如何設置”的話,就能夠自行找出根本的解決之策。
關于這點會在第六章詳述。我個人倒是有個解決稅金問題的方案。這不是奇策,而是應對新的社會構造、新的質的變化的方案。要想讓經濟擺脫長期衰退,必須從根本上改變既往的思維,不要以為只有增加上班族的負擔,才能創造符合新世界、適用于新社會結構的征稅制度。
天88天RR網 1 1
◎中低階層時代的對策
政府之前的錯誤對策所造成的損失已無法估計,但是一味懊悔也無濟于事,問題是今后我們該怎么做。
一個中位數年齡超過50歲的社會,已失去年輕的活力,所以我們要進行變革只有從現在開始?;仡欉^往,可以發現在變革時代中活躍的人都是年輕人。不論是進行明治維新的人,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創建大企業的人,幾乎都是從十幾歲或二十幾歲就開始嶄露頭角,到了三十歲左右即成氣候,擁有一番成就。
但是看看今天的我們,在表現比較強勢的汽車、家電等產業中的企業的高層,幾乎見不到年輕人的影子。除了綽號“堀江A夢”的活力門公司社長堀江貴文之外,幾乎看不到企業注入年輕的活力。如果沒有應對之策足以讓這個國家的年輕人釋放活力,日本就無法在結構上擺脫長期衰退。
天FF天66網 1 1
◎「舊模式」的經濟理論不管用(1)
雖說社會結構已經產生了戲劇上的變化,但是置身變化漩渦中的大多數人,卻完全沒有發現此一變化之大。我們現在就是處在這種狀況之下。
當結構產生變化的時候,既往指標無法說明的現象會一個接一個浮出臺面。以日本經濟狀況的其中一個現象為例,在「中國特需」產業的支撐下,日本的GDP往上成長、股價開始上揚,景氣看起好像是好轉了,但是通貨緊縮的情形并未明顯解除,上班族的薪水也持續縮水,大家的生活未見充裕,反而更為艱苦。
為什么會有這種矛盾的現象?為什么大家感覺得到,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原因究竟何在?簡單來說,就是之前我們常掛在嘴邊談論的經濟、社會「常識」,在現今的社會已經開始不管用了。
例如,絕大多數的人都把經濟低迷的情況,認為是「不景氣」。但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不景氣的概念來自景氣循環說。景氣循環樣貌多變,以各種形態呈現。例如,和庫存投資活動周期重迭的短期循環(KitchenCycles,又稱庫存循環)、和設備投資周期重迭的中期循環(JuglarCycles)、和技術革新周期重迭的長期循環(KondratieffCycles)等等。簡單來說,景氣循環說就是一種「好景氣和壞景氣相互循環」的理論。因此一般人都會認為現在不景氣,只要熬過去就會有好景氣。所以借著貨幣供給量的調整、利息的調整等等政策,就可以提早擺脫不景氣的時段,這種看法成了一般的常識。
現在的經濟也是根據此一景氣循環說,而認為是「泡沫經濟破滅后,進入不景氣」。但是事實上,政府努力持續零利率、增加貨幣供給量,讓金流嘩啦嘩啦流動之后,經濟依然一點都沒有好轉。從這個結果所導出的結論就是:「現今經濟低迷的狀況,根本和景氣問題毫無關系」。
另外還有一點我們必須提出質疑的就是「通貨緊縮和景氣的問題」。根據︽經濟用語辭典︾的解釋,通貨緊縮是在「廣泛的供給狀態下」,因供過于求,而造成物價滑落、企業營收短少,而造成經濟蕭條。在金流方面,則是貨幣量少于物品流通量的狀態。
現在的情形是,錢嘩啦啦地響,貨卻不流通?,F在是經濟體系不吸收金錢的時代了。理有由三:第一、視貨物為非必要品的高齡人口增加(人口分布的變化);第二、既有的生產方式轉成庫存非必要的及時生產方式(法人部分的變化);第三、因為對未來感到不安,認為掌握金錢比擁有物質更重要的消費者心理作祟(個人部分的變化)。易言之,不以經濟學為前提的狀況,而以這三種相互重迭的現象,發生在現在的社會了。
天JJ天XX網 1 1
◎「舊模式」的經濟理論不管用(2)
再擴大以世界性的經濟動向來看,也會明白二十世紀的經濟學「常識」,已經完全不適用于二十一世紀的經濟。
二○○一年我在美國出版的《新?資本論》,即明確指出是無國界化、全球化、倍數化等三個新的要素在操縱經濟?,F在日本面臨的問題,就是因為這種經濟作用所產生的。
現在所發生的通貨緊縮現象,就是受第一個新因素——經濟無國界——影響所造成的。經濟無國界化之后,金流、物流可以很簡單越過國境而來。易言之,來自全世界價廉物美的物品就會流入原本產品價格很高的地方。所以從歷史的觀點來看,我們現在所說的「通貨緊縮」,事實上并不是真正的通貨緊縮,而只是「物價正常化的過程」。
如果要更進一步加以注釋的話,現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計算依據也有問題。消費者物價指數是根據「購買同等級產品時的價格(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來計算的,但是數字化、高科技化卻很容易變成拉低物價指數的壓力。例如原本三十萬畫素的數字相機,進步到五百萬畫素,價格卻只有原來的一半時,指數根基即會大幅松動。因此從物價指數來看的話,數字化也是造成通貨緊縮的要因之一。
所以究其本質,日本價格滑落的現象并不是通貨緊縮。國務大臣竹中平藏先生、美國的經濟學者保羅?克魯曼(PaulKrugman)認為這就是「通貨緊縮」,所以提出「等待景氣恢復」「應用通貨膨脹目標(inflationtarget),把價格基準帶入『合理范圍』」。如果他們了解這其實只是經濟無國界化及數字化所形成的「價格化正?;^程」,他們就應該知道不管怎么等待景氣復蘇,都無法阻止價格滑落的趨勢,同時也明白通貨膨脹目標論等等根本是無稽之談。
因為通貨膨脹目標只會把朝著合理價格流動的潮流帶往一個正好相反的方向,如果不踩剎車,將會引發超級猛烈的通貨膨脹而不可收拾,屆時經濟將陷入一片混亂。
另外一個本質上的問題是,現在手上握有鈔票的人大都是高齡者。在少子高齡會的社會里,不管提供多少貨幣,都不會被經濟體系所吸收。如果政府不提出大幅改變現在的建筑基準法、稅制,以廉價重建無障礙住宅等等完善的配套政策,高齡者的儲蓄將不會流入市場。之前政府的「景氣對策」,就是因為遺漏了此一本質,所以把錢投入市場,卻見不到任何效果。
天LL天00網 1 1
◎景氣還在「長期衰退」(1)
由針對家計和景氣所做的問卷調查結果來看,從二十歲到四十九歲的上班族認為「可以感受到景氣不佳的原因」中,排名第一的是「沒有調漲薪水」(圖表1—1)。但是認為「因為景氣不佳,所以未調薪」、「如果景氣轉好了,即使悶不吭聲也會加薪」的想法,根本就是錯誤的判斷?,F在全世界里,還抱著在年功序列(按照年資、貢獻決定職位的制度)的羽翼下,就算沒什么成就也會加薪的幻想;或者將薪水不調漲的原因完全推給景氣,抱持「他力本愿」(佛教用語,凡事靠外力,只想坐享其成)想法的,恐怕只有日本人了吧!
現在社會的經濟狀況,絕對不是不景氣造成的。就因為未發現此一事實,上班族把薪水沒有調漲歸咎于景氣,經營者也擺出經營者的架子說:「現在景氣不好,你們就暫時忍耐吧!」于是公司職員就抱著「景氣應該會好轉」的念頭,嘴里發發牢騷,再回位子靜靜等待。
另外,根據這份調查我們也可以知道,大多數的人都認為低利和不景氣是相關的。尤其是對五十歲以上的人而言,低利是讓他們感覺不景氣的最大原因,這也直截了當顯示了現代人的錯誤理解,認為不景氣才導致降息,這是從前的經濟學理論。現在日本擁有一千四百兆日圓的個人金融資產,升息會使景氣變佳。降息只是救濟銀行及一部分企業,這是提供者的邏輯。
只要將利息提高一個百分點,個人部門的收入就可以增加十四兆日圓。如果能夠維持一般百分之四至五的利息水平,一年就有五十兆至七十兆日圓的熱錢流入市場。這比政府部門所端出的景氣對策有效多了。
經濟之所以會長期徘徊在低迷之中,是不了解經濟結構變化的落伍學者、政治家,以及只知道以個人部門為手段的官僚們所帶來的。直到現在還是有政治家企圖牽制銀行,不許銀行調高利息,這就是他們心中沒有人民,而且不了解現在經濟的最有力證據。
所以如果人民不采取任何行動,只是一味等待,不但加薪無望,連日子也會越過越苦。理由何在?因為進入九○年代之后,經濟結構即開始沖進「長期衰退期」。
依據指標會發生時間滯延(TimeLag)的情形,但是經濟所有的指標,從九○年代初,即持續一直下滑到九○代中期。慘跌的速度最快的,就是土地和股票。以日本為例,土地價格在一九九一年降到谷底,商業區的價格指數,跌幅為百分之五十,而六大都市圈(東京區、橫濱、名古屋、京都、大阪、神戶)的跌幅更近于百分之八十(圖表1—2)。日經平均股價在一九八九年十二月達到最高鋒,收盤價為三萬八千九百一十六日圓,此后即一路下跌,后來即在一萬五千至二萬日圓之間震蕩徘徊。到了二○○三年四月,創下最低收盤價七千六百零八日圓,之后,雖然有些上拉回穩,但是水平也不過達到最高收盤價時的百分之四十。
天8Z天Z8網 1 1
◎景氣還在「長期衰退」(2)
另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因股票、土地等投機事業而造成變動的數字,不僅僅只有指針,連薪水、可支配所得等攸關國民生活基本面的一些數字也開始下滑。一九九七年日本的平均工資降到最低點,連同勞工的可支配所得也在一九九七年前后降到谷底。
三百大企業的經常利益(OrdinaryProfit),從二○○二年度起連增三年(圖表1—4),因此很多經濟學家及評論家就一派輕松認為「日本經濟已經進入上升局面」。但是二○○四年度,經常利益超過一千億日圓以上的六十家企業中、成長百分比較高的二十家企業,如(圖表1—5)所示,其中有十八家都是在中國特需產業的影響下,才能夠大幅成長。因此增加利潤的是「特需」,而非日本的經濟真的變強了。中國經濟本身有極高的風險度,大家不能期待此一特需產業能夠穩定持續發展。
反過來說,除了中國特需產業之外,能夠增加利潤的企業少之又少,這說明了經濟問題真的很嚴重。經濟評論家、各媒體都認為景氣復蘇已經浮上臺面,但是現在真的不是隨這些樂觀語匯起舞的時候。
天86天6R網 1 1
◎欠一屁股債的政府(1)
日經平均股價從二○○○年四月起,就在一萬二千日圓上下盤旋。到了二○○五年八月突破關口(GlassCeiling),九月因小泉所率領的自民黨在大選中獲得壓倒性的勝利而超過一萬三千日圓,十一月更勁揚到一萬五千日圓大關。但是今后股價是不是還會持續攀升,則不可預測。
日本股價之所以能夠上升的最大因素,是因為以美國資金為主力,進行國際分散投資的外國投資家們,把資金轉向了日本。他們把世界分成美國、歐洲、亞洲、新興市場(emergingmarkets,如中歐、中南美洲等新興開發國家)等數個區域,再把資金依比例投入這些地區。例如,美國市場占所有資金的百分之五十、歐洲占百分之二十、亞洲占百分之二十、新興市場占百分之十等。這些投資家們先定了投資資金的分配比例后,再交由各領域的專家進行投資。
其中投入亞洲的資金,由于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家政局不安,這些投資家回避東南亞市場,而又因為中國的股票市場有極高的風險,他們才不得不把對亞洲的資金轉向日本。另外,美國人對小泉純一郎首相「改革」的印象非常良好,再加上小泉所屬的自民黨在選舉中表現亮麗,也吸引了美國資金的投入。
但是,如果股價超過了一萬六千日圓,這些資金的投資標的就會從儲金、債券轉為股票,屆時國債就有可能暴跌。金錢具有流動性(投資家有強烈追逐利息的取向),這些錢將會逐漸移向國外收益率較高的國家。二○○五有十八兆日圓流向國外,就是因為日圓貶值的關系。
另外,從中國經濟減速的趨勢來看,支撐日本企業三分之二收入的中國特需是否能夠持續,其實是個相當大的問號。因為日本個人投資家的擴大參與,日本的股票沖破一萬六千日圓關卡的可能性并不是零。從結構上來說,很難想象日本的股票能夠超過一萬六千日圓的界限。不過,假設真的沖破了這條界限,我們要面對的就是「股價上漲帶動景氣復蘇」卻笑不出來的狀況了。
如果股價沖破一萬六千日圓關卡,個人投資者應該會把資金從儲蓄轉到股市,如此一來,股價便會一口氣往上揚升。外國投資家就會相準這個時機,大賣股票賺取確定可得的利潤(個人投資者即成了犧牲者)。而這個時機也一定會帶動利息或利率的加碼提升,因為這個時候國債的收益率也必須調升。
對日本而言,最糟糕的劇本就是國債暴跌。把國債、地方債、短期債務、財投債(P40,為財政投資貸款財源)做個加總,政府在二○○四年度的債務余額超過了一千兆日圓(圖表1—6)。因此支撐此一債務的國債一旦暴跌,日本國家財政就會破產。屆時很難說不會發生和阿根廷國債在二○○一年底無法償債的相同事件,并引發年率高達四位數字的超嚴重通貨膨脹,迫使日本政府發布金融緊急措施,封鎖存款。
天RF天F4網 1 1
◎欠一屁股債的政府(2)
從日本稅收及歲出的變化的來看,稅收自九○年代初即持續減少。二○○五年度,因為中國特需而增加了些許,但是從整體的趨勢來看,日本的稅收可以說是「銳減」(圖表1—7)。
圖表會說話,所有的指針都顯示,日本在一九九○年代就已經進入「長期衰退期」。但是政府卻未認清這個事實,把經濟的低迷誤認為是泡沫經濟崩毀,是景氣的問題,于是就企圖利用發行公債刺激景氣,為企業紓困,結果造成歲出的擴大。這些龐大的債務,將來都必須由全國人民買單。
在有能力償債的生產人口不斷減少的現狀之下,公部門債臺高筑,成了經濟不安定的一大要因。這是一種物理現象,所以不是靠船到橋頭自然直的國民心理,或者是期待政府大玩「借換債」魔術的「心靈現象」就可以壓制的。因此不要再相信「景氣恢復」「不會有問題的」之類的謊言,要正視這個物理現象,承認日本進入「長期衰退」。只有找出衰退的原因,并從根本著手治療,才能夠開辟一條通往繁榮的新興大道。
這是小泉首相「打地鼠」式的國政改革絕對做不到的。
天40天0X網 1 1
◎執政者的觀念誤國
經濟陷入長期衰退的根本原因,簡單來說,就如同我在《新?資本論》中所說的,是因為太遲轉換進入一九八五年即開始的「新經濟」跑道了。
這塊看不到的新經濟大陸,涵蓋了四個空間:第一是延續舊世界的「實體經濟」空間;第二是金流、信息流可以穿越國境自由流通的「無國界經濟」空間;第三是由包含因特網在內的各種通訊技術所產生的「數字經濟」(CyberEconomic)空間;第四則是以自己資金之百倍、千倍之倍數(multiple)資金流動的「倍數經濟」空間。在這塊看不見的大陸上所發生所有現象,都是由這四個空間所交織的復雜關系所產生的。
進入八○年代之后,日本的地價狂飆、股價勁揚,接著即面臨泡沫經濟破滅現象,其實這一切全都是「新經濟」作用所產生的。泡沫經濟破滅(事實上這種說法并不正確)后,許多企業都陷入了危機之中,但是大部分的日本企業還是能夠在無國界化、數字化之后,一邊應對呈現倍數化的金錢流動,一邊轉戰世界各地。但是日本的政治、行政卻仍然停留在對舊世界的認識,持續拋出失去準頭的政策。結果中央和地方就共同制造了一千兆日圓的債務,并讓年金制度陷入危機。
一九八○年代后期,我即在《新?富國論》、《平成維新》、《新?大前研一報告》等書中,反復提出日本應做的改革。在這些書中所提到的愿景及具體的創意,現在看起來不但沒有任何褪色的跡象,而且每一項都是迫不及待必須馬上去做的。
如果能夠實現這些愿景,日本的經濟就不會陷入長期衰退,人民的生活也將更為富裕。當然日本也就可以步上「生活者大國」的欣欣向榮大道。在世界經濟急遽變化的時候,完全提不出中止長期衰退的對策,并且讓傷口持續擴大,對日本而言無疑就是一大重創。想到這一點,我真的覺得非常遺憾。
盡管如此,我還是認為日本尚有最后的機會。但是要活用這個機會的大前提是,必須先認清這二十年來所發生社會結構變化的本質。
天X0天08網 1 1
◎八成人口是低收入者
進入長期衰退之后,日本的社會結構也產生了極大的變化。一言以蔽之,就是「所得階層兩極化」,以及伴隨而至的「中產階級社會的崩潰」。這些變化更為日本的社會帶來了戲劇性的「質的變化」。
至九○年代中期,日本每一世代的平均所得都是往上增加,但是從一九九八年起即轉為減少。二○○三年每一世代的平均所得更下滑至五百八十萬日圓(厚生勞動省在二○○四年做的國民生活基礎調查)。這十年里,每一世代的平均所得減少了百分之十五,也就是八十萬日圓。另外,根據國稅局的調查,服務于私人企業上班族的平均薪資,從一九九八年起連續減少七年,二○○四年的平均薪資為四百三十八萬八千日圓,比前一年少了整整五萬一千日圓。(圖表1—8、圖表1—9)
下滑的消費者物價雖然稍稍減緩了大家的負擔,不過大家還真的沒有因為薪資減少而引發暴動。這也可以算是教育的一種成果吧!教育讓日本人都擁有一流的「忍功」,但是每一位國民應該都深切地感受到了收入「衰退」,荷包縮水的痛楚了。
話雖如此,不過并不是所有日本人的所得全都往下沈淪。因為平均所得之所減少,是所得階層兩極化所造成的結果。
假設以一世代平均年收入六百萬日圓為基準,超過一千萬日圓的為上層階級、六百萬至一千萬日圓為中上階級、三百萬至六百萬日圓為中下階級、三百萬日圓以下的為下層階級,那么日本的中下階級及低層階級人數明顯增加,上層階級也微微增加,但是在中段的中上階級的人數卻大為銳減。
尤其中下階級以下的中低所得層,竟然在所有世代中占了近八成(百分之七十九)的比例,這對一個國家經濟和社會來說,意味著一個非常重大的訊息(圖表1—10)。因為「中低階級的抬頭」,就是讓經濟、社會產生質的變化的最大因素。
上班族年輕時候的收入雖然不多,但是遵循年資,地位和收入都會隨著年齡而上升,最后可望以中上階級迎接退休。這是大部分上班族都默認的共識。但是隨著中產階級社會的崩潰,上述的人生規劃也隨之瓦解,所以現在大家都已經開始覺得「搞不好,或許自己的一生就在中低下階層結束了」。這是二○○四到二○○五年所發生的現象。根據二○○四年度的富翁名次表資料,投資顧問公司的上班族以年收入百億日圓名列第一,這表示「無等級差別的社會」已經只個幻想。
這種意識上的變化,為社會結構帶來了質的變化,而且這種情形至少得經過二十多年才會呈現一種固定的形態,所以我們可以說「二○○五年是個分界線」,也就是說二○○五年,對社會和個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年。
天86天6Z網 1 1
◎中產階級社會全面崩潰
隨著所得差距的擴大,所造成的所得階層兩極化,尤其是中低階層的薪資人數占了全體國民的大半,影響到的層面并不是只有個人的生活。當市場產生戲劇性的變化,催促著企業改變戰略、組織重整體系的同時,也為社會及國家的結構帶來極大的變革。
戰后,社會的中堅一直是由中產階級構成。在美國克賴斯勒汽車公司(Chrysle)社長李?艾科卡(LeeAacocca,本名LidoAnthonyIacocca,1924~)和新進職員收入相差百倍的時代,日本的社長和新進員工的收入差距只有八倍。這種沒有貧富差距的均質性社會,可以說是日本的優勢,也是支撐日本經濟成長的原動力。
員工進入公司后,在終生雇用制度的保障下,一輩子安安穩穩。年輕時雖然薪水不高,得從低層階級或中低階級開始起步,但是往后因定期加薪、升職,最后總是可以升到中高階級,順利的話,甚至可以以上層階級迎接職場生涯的結束。退休之后也有足夠的退休金,安心生活至死……。這種人生模式,深入各個階層,是世人一致的共識。社會的產業結構、社會組織,甚至連教育系也是在這個框架中成形的,所以制造商所販賣的商品、服務也全都是為中產階級而設計、制造的。
但是,即如前面所述,這種情形今后只是幻想了。
從年收入階級別世代人數比例(圖表1—11),我們就可以知道一九九二年是以年收入四百萬日圓的中堅世代為中心,而從統計數字上,對「中產階級社會」有一番正確的認識。但是到了二○○二年,占大多數的所得階層往左(往所得較低的一方)移,年收入在六百萬日圓左右的中間層減少,超過一千二百萬日圓的人數反而增加了。這種趨勢在這幾年尤其明顯。
在勞動人口中,占大多數的中產階級崩潰之后,所得階層的分布即往低層階級和上層階級之上下兩極移動,邁向左右兩端高峰、中間低落的「M型社會」。美國在里根革命(里根革命的名言:「不要再把一切問題的解決都寄望政府。政府正是問題之所在?!梗┲?,這種趨勢格外顯著,我們在二十年后,也沿襲了這股潮流。
但是大多數人好像還是無法走出過去的夢幻。根據日本內閣府二○○四年四月所做的「國民生活世論調查」,所顯示的數字,雖然這個數字比上回的調查稍稍減少了一些,還是有百分之八十九點五的人認為,自己在社會上居于中間階層。
為什么會有這種自我矛盾的心理?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大部分的日本人仍然滯留在虛構的總中流社會之中,抱持著「希望居中間階層」的愿望。
而這種心理則是透過我們的特有教育扎根的,因為現在的教育告訴大家無差別、無等級之分就是好的。再加上我們的大眾傳媒體儼如布達政府消息的機關,讓全體國民無法接觸正確的信息,不了解社會的真實模樣及自己的真實處境,以至于無法正視現實。
天Z6天64網 1 1
◎邁入M型社會的證據(1)
日本邁向M字型社會,所得階層薪資的兩極化情形,即自各個方向涌向這個M字。
●非正式員工增加
其中一個方向就是,因裁員等等原因,讓正式員工減少了。派遣員工、自由業者等非正式員工的增加,所造成的正式員工和非正式員工之間的薪資等級落差,和「所得階層兩極化」有密切的關系。
正式員工在一九九五年左右減至最高峰,伴隨而來的當然就是非正式員工的增加。相對于二○○三年三千五百萬的正式員工,非正式員工的人數達到了一千五百萬人。換句話說,日本每三位勞動者之中,就有一位是非正式員工。隨著這種趨勢的增強,到了二○○五年的時候,正式員工甚至減至三千三百三十三萬人,而非正式員工則增至一千五百九十一萬人(圖表1—12)。
和正式員工相較,非正式員工的所得較低,其中百分之六十四的契約員工及特約員工的年平均收入更在五日萬日圓以下(圖表1—13)。由此可見,非正式員工的增加,和所得階層兩極化及中低所得層之擴大有直接的關系。
●產業的收入差距
從主要產業的年收入(圖表1—14),也可以看得出來產業之間的所得差距也正急速拉開。在有股票上市企業服務的員工平均年收入是五百六十六萬日圓。以業別來看,在大眾傳媒業中,富士電視公司以一千五百二十九萬日圓拿到第一,其余最低的年收入也有八百萬日圓,因此服務于傳媒事業的員工,平均年收入是一千二百萬日圓。有濃厚反強權、扶持弱者色彩,彷佛是「正義騎士」的朝日新聞員工,更是平均年收入達到一千三百三十一萬日圓的高收入者。
順便一提,一個服務于電視公司的員工、年約三十五歲、年收入在一千萬日圓以上,可是卻整日閑閑無事可做。因為電視公司利用出出入入的業者,把電視節目制作等工作全都轉包外制公司。換句話說,電視公司所扮演的角色是工作中介者,完全不參與現場的實際工作。因為有錢無事,在飽暖思淫欲的情形下,即借著金錢和地位打女人的主意。NHK的節目制作人所引發的丑聞就是典型的例子。
金融業的收入雖不比去年,但是千禧控股集團(MilleaHoldings)員工的年收入依然超過一千五百萬日圓,三井住友控股公司也超過了一千一百萬日圓。銀行利用名為公資金的人民稅金活下去,并且受政府超低利政策的保護,所以他們不但不需要支付象樣的利息給存款戶,還可以實收一般人民貸款的利息。甚至他們還做起了二胎貸款的生意,從庶民身上榨取高利。這也就是為什么他們能夠坐領高薪的原因??傊y行和公務人員勾結謀取暴利,行徑就如同缺德的高利貸地下錢莊。
天4R天RF網 1 1
◎邁入M型社會的證據(2)
只知盤腿坐著等待輕松生意的上門,當然也就不具國際競爭力。雖然銀行的業者聲稱要重振銀行的經營,但是一旦失去政府的保護,他們便會在傾刻之間陷入被經濟無國界化的海浪吞噬。
所得的差距不只出現在不同的產業,就連在同一產業中,企業之間的薪資差距也越來越大。除了一部分的產業之外,有的產業薪資所得底線只有三百萬日圓。所以即使在股票上市公司服務,有的人還是必須面對身為下層階級的殘酷事實。
就算是同期畢業的大學同學,也會因為所選擇的業種及所進入的產業之不同,而在進入公司二十年后,薪水差距至二.五倍。如果連同企業之間薪資的差距也一起列入計算的話,實質所得差距在五倍以上。這種狀況完全顛覆了社會從前的「共識」。
●年功序列主義的崩潰
日本的情況是因企業導入成果主義,并廢除終身雇用制度,而讓靠年資升職、加薪的「年功序列」認知崩潰,也是導至所得差距拉大的原因之一。
年輕時雖然是低層或中下階層,但是所得會隨著年齡上升,而以中上階級退休的生涯圖表已經不再適用。我們從年功賃金(日本企業的雇用體系主要有兩個特征,一是終身雇用制︹長期雇用︺,一是年功賃金制︹按資歷調薪俸︺)曲線的鈍化,解讀到的是如果工作不順利,終其一生都是中下階級的上班族增加了。
之前一般的上班族,預期將來的所得會不斷提高,所以貸款買房子、為小孩規劃教育基金是很普遍的狀況。但是當薪資所得固定在底階層時,手頭不在寬松,經濟不再有轉圜的空間,當然就談不上人生的規劃。因此同樣是上班族,一生都在底層打滾的人,和不在此一階層的人,生活質量之間的落差就會越來越大。
平均年收入雖然持續減少,但是在M字型右側的有富裕階層,卻越來越有錢?,F在日本以科技新貴為首的有錢人一個接一個誕生,年收入在五千萬日圓的弧線亦急速擴大。這也是「新經濟」中「倍數經濟」的一大特征。
從活力門(Livedoor)為了擁有富士電視臺,而設計惡意并購「日本放送」(日本廣播電視臺,富士電視臺的大股東)的事件,我們就可了解,在倍數經濟之下,一個只有地方規模的超市,也有可能握有資產額數千億日圓公司的經營權。銷售額不滿五百億日圓的樂天,將了營業額超過三千億日圓的日本TBS電視臺(東京放送)一軍,也是因為在倍數經濟之下,股價收益率呈倍數增加的關系。
以前企業的價值取決于收益、資產等「現在的價值」,但是邁入新經濟時代,也就是邁入「開拓者時代」之后,企業的價值是由可占領多少將來的「地盤」(Territory)而決定。亦就是該企業在新發現的新經濟大陸里,可擁有多少的「土地」。因此一個企業現在雖然還沒有什么價值,但是只要讓人看到它未來的前瞻性,并預期可孕育的「土地」,資金即會呈倍數轉動,即使目前收益并不大,財源仍會滾滾而來。
天F0天08網 1 1
◎邁入M型社會的證據(3)
例如曾經在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Company)服務過的谷村格先生及永田朋之先生所創的SO-NETM3(利用網絡,提供醫療范疇內的豐富數據庫營銷解決方案),短短五年即成長為市值總額達一千二百億的企業。另外,我在麥肯錫時代的同事南場智子小姐,自行創業的DeNA,原是一家營業額只有十數億日圓,到了二○○四年才終于轉虧為盈的小公司,但是到了二○○五年的二月,公司股票已在東證創業市場(東證MOTHERS)上柜交易。因為DeNA獲得「手機拍賣」這塊「地盤」之后,即召告天下人「這里是我的土地」然后開始占據市場,即搖身一變成了市值總額達一千二百億日圓的企業。因為有太多的人都想「擁有DeNA的股份」,所以金錢就從世界各地涌向DeNA。總之,光是日本就擁有七千萬的手機人口,所以這塊領土是非常遼闊的。
換句話說,在新經濟里,企業可以拿「讓人期待的未來」交換金錢的。
美國從一九八○年代之后,企業就以幾乎相同的模式,大刮「以小吃大」并購狂風,于是超巨大企業就一個接一個誕生了。思科系統(CiscoSystem)就是最具代表的例子。果敢進行收購的「快槍俠」企業,就能集到高于自己資金百倍甚至千倍的資金。這種感覺就像占領德州之后開戰,彈藥則陸續從紐約送過來。
只是快槍俠一旦停戰,彈藥(金錢)的補給也立刻停止。二○○四年二月,淘兒唱片城(TowerRecord)倒閉就是典型的例子。其實淘兒的收益能力及銷售成績還相當不錯,但是蘋果計算機的i.Pod一推出,股東就把臉轉到另一方,對淘兒不理不睬。因此就算還在持續成長的企業,一旦失去了「讓人期待的未來」也會突然死亡。
「新經濟大陸」中,還有許多未開發的土地,所以以IT企業創業者為首的億萬富翁一個接一個誕生。其實不僅是創業者,連可以配股、分股的一般職員也一樣可以成為億萬富翁。所以在現今的日本經濟結構之下,要擠進富裕階層要比從前容易多了。
我的朋友廣瀨光雄先生(壯生公司的日本代表,Johnson&Johnson)前些時候退休了。本以為退休后可以過過悠閑自在的日子,結果受美國Lone-Star創投公司之托,開始購買已倒閉的高爾夫球場。當他買下九十七座高爾夫球場,開始進行現代化經營之后,這些倒閉的高爾球場即創造了四百五十億日圓的年營業額,利潤高達七十億,而且在東證一部上柜。這個過程真的像極一出西部片(美國德州別名「孤星之州」)。
此外,現存的企業也因會職員離開公司自行創業,或者被其它的公司以高薪挖角,而不能不升「會做事」的員工薪水。
天8X天XH網 1 1
◎邁入M型社會的證據(4)
總之,在M字型左側的低所得階層雖然不斷擴大,但是相對在右側的高所得階層也不斷向右、向高收入的方向移動,今后左右兩側貧富之間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大。
美國也體驗過「中產階級社會的崩潰」及經濟衰退。
事實上,二次大戰結束后至一九七○年初,美國所營造的「中產階級社會」形象,就如同電視劇總是以「我的爸爸是世界最棒的」來描繪一個家庭。也就是說在這段時間,美國整個社會的價值觀是平均的。
但是進入七○年代后,中產階級崩潰,低所得者層增加、平均收入減少的同時,高所得者層的年收入提升,于是M型社會形成了。反觀日本,則是在進入一九七○之后,中產階級逐漸形成,平均薪資硬生生一直往上增加。即使所住的房子像兔子籠一樣小,所得差距也微乎其微。
把日美這段時間的變化重迭在一起,就可以畫出「日美平均勞動薪資的變化」(圖表1—16)。日本真的整整落后美國三十年。日本的員工薪資從一九九七年起開往下滑落。另外,前面的1—9圖表也顯示,日本人的可支配所得也是自一九九七年開始急速減少。
一九八五年,就如同比爾?蓋茲(BillGates)導入的WindowsVer.1所象征的意義一般,美國發現新經濟大陸的企業一個接一個誕生了。也就是說,美國因為早一步發現「新經濟」,所以成功地徹底開放市場,并藉信息高科技產業有效改變產業結構,讓平均薪資在一九九五年之后開始上升?,F在美國的所得差距兩極化的現象依然存在,但是中低階層的收入,已經足夠讓中低階層過著相當富足的生活。美國已經是個生活者大國了。如(圖表1—17)所示,美國的失業率曾經高達接近百分之十,但是二十年后,卻降至和日本幾乎一樣的數字。
日本就好像在美國屁股后面一路追趕,連社會的結構也急速邁入M型社會。美國在中產階級社會崩潰之后,花了二十年的時間,才恢復經濟力,并改善失業率。由這個經驗來看,日本人的收入下降、經濟低迷的情形,最少會再持續二十年。
天H6天64網 1 1
◎改革機會只有現在
二○二五年,社會中堅為五十歲
但是日本現在的狀況,卻比三十年前的美國更為嚴重。因為日本還必須面對史無前例的少子高齡化社會,及因錯誤財政政策所造成的巨額國家債款。如果政府持續錯誤的財政支出,勢必會讓國民的負擔更為沉重、經濟陷入更長期的衰退,甚至國家會有破產的危險。
總之,受到少子高齡化的影響,我們所要面對的問題比大多數人所想的都還嚴重。
日本的中位數年齡(現在活著的人的年齡中央值)戰后快速往上沖(圖表1—18)一九九○年,日本即把其它先進國家拋在后頭,成為全世界平均壽命最長的國家。如果照這個趨勢再發展下去,到了二○二五年,日本的中位數年齡預估會超過五十歲。也就是說,假設全體國民的人數為一百人,讓小嬰孩到高齡者,順著年齡排排坐,坐在正中央的第五十個或第五十一個人的年齡就超過了五十歲。從這個圖我們可以明顯看出,除了日本之外,沒有一個國家的中位數年齡超過五十歲,其中日本更是未滿四十歲。
到比較偏僻的城鎮或鄉村走一趟,會發現幾乎看不到年輕人,有些地方甚至只有老人家進出,不禁令人慨嘆日本是個暮氣沉沉、完全沒有活力的的國家。
日本一旦中位數年齡超過了五十歲,當然也就失去創造新產業的活力,經濟力自然就更加衰退了。
更何況日本的社會從二○○五年起就邁入自然人口減少的社會,這個時間比政府預期的還早了二年。因為日本不僅高年齡者的人數增加了,連總人口數都減少了。易言之,日本已經開始體驗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曾經體驗過的社會。
而其中一個問題就是,該如何籌措年金、醫療保險費用等不斷增加的社會保險費用,以照顧、撫養高齡者。二○○四年日本的生產年齡人口(十五歲~六十四歲)是八千五百萬人,六十五歲以上的高齡人口是二千五百萬人,換算之后,等于三點四個生產年齡人口,支撐一位高齡者。到了二○二五年,因少子化的關系,生產年齡人口會減少至七千二百萬人;另一方面高齡人口則會則加一千萬人,總數達三千五百萬人。換句話說,平均每兩個工作人口就必須撫養一位老人(圖表1—19)
此一結果將讓二○○四年八十六兆日圓的社會保險給付費用,到了二○二五年即膨脹到兩倍,金額是一百五十三兆日圓。預估社會保險給付負擔也會從二○○四年度的七十八兆日圓倍增至一百五十五兆日圓。所以我們必須先有心理準備,今后負擔增加的時代至少會持續二十年(圖表1—20)。
天4Z天ZN網 1 1
◎高齡社會的煩惱
在前一章,我提到企業必須研究能夠因應社會結構變化的市場營銷戰略。但是需要變革的不是只有企業,每一個個人也都需要有足以因應社會結構變化的生活方式。在這一章,我就針對個人意識改革的必要性,提出我的看法。
雖然說消費者的購買意識、消費行動已經改變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的人還是沒有注意到社會結構上的變化,面對收入減少、負擔增加,生活者必須立刻改革自己的意識,重建自己的人生戰略。
經濟長期衰退、所得階層兩極化,導致國民收入減少、中下階層區塊擴增,這是大時代的潮流。就是這種變化,讓我們的意識產生了某種「動搖」。
同時呼應「長期衰退」的步調是,邁入一九九○年代之后,在日常生活中「會覺得煩惱、不安」的人驟增。根據日本一九九一年的輿論調查,「不會感到煩惱、不安」的人超過百分之五十,這個數字比有感覺的人略高一點點。但是現在會覺得煩惱、不安的人是沒有這種感覺的人的兩倍(圖表3—1)。據我所知,沒有一位政治家或政府官員正視這個問題。
煩惱、不安的內容,以「晚年生活規劃」的問題占大多數,其次是「自己的健康」、「家人健康」(圖表3—2)。事實上,日本的年金金額比夸稱高福祉國家的瑞典還高,而且日本是全世界最長壽的國家,但是還是有那么多人為自己的晚年生活煩惱和不安。
日本人為了晚年,做了年金、儲蓄、保險三重投資。他們把所收到年金的三成轉為儲蓄,結果過世的時候,存款數字達到最高峰,真的是非常諷刺。而且為了這三重投資,日本老人的生活變得非常貧乏。反之,以瑞典為例,國家會動用年金照顧老年人,所以絕大多數的人幾乎是不存錢的,也沒有必要為了以防萬一而投保。
此外,雖然日本人的所得在一九九七年到達高峰之后就開始減少,但是日本人的收入以全世界而言,仍然是屬于高水平的。如圖(圖表3—3)所示,如果以日本的所得指數為一百,和其它國際主要大國制造業勞動者的工資相比,日本僅次于瑞士,名列第二;比美國、英國、德國高出二成至三成,甚至是法國的兩倍。即使是一世代的平均一年所得,日本也是僅次于瑞士,排名第二,連扣除稅金之后的實際所得,也是次于瑞士、美國,排名第三(圖表3—4)。
盡管如此,日本人還是惶惶不安,我只能說是日本人體內的不安基因在作祟。至于不安的根本原因,或許是因為日本人不懂得安排自己的生活型態吧!
有九成的人認為自己屬于中產階級,所以長時間以來,我們都活在向大家看齊的中產階級社會價值觀里,沒有人會去建構屬于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因此在可自然加薪、升職的制度崩潰之后,即開始惶惶不安,擔心「自己這一輩子都是中下階層的一分子」。
天N0天RR網 1 1
◎正在崩潰的中產社會
隨著中下階層人口的增加,覺得生活不夠充裕的人也越來越多。尤其是養兒育女的這一代,覺得「各方面都不夠充?!沟娜耍剂税俜种耸▓D表3—5)?!赣X得各方面都充?!梗s百分之二十)的人,不是雙薪家庭、用錢不虞匱乏,就是住的是父母的房子,不需擔心房貸。
另外,我們也可根據針對其它經濟寬裕度看法所做的調查左證,一九九五年,如果把回答「不太寬?!?、「幾乎無喘息空間」都列入「不寬裕」的回答計算,所占的比例是百分之四十五點一。但是到了二○○三年,增加到過半數的百分之五十四點五(圖表3—6)。
那么,大多數人會覺得不寬裕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我認為這個原因就是,大多數的人用錢的方式,仍然被「中產社會意識」拖著走,而未思考應配合自己的收入、改變生活型態,因而將錢花在「不是刀口」的事物上。
例如養兒育女的這一代,他們會覺得「各方面都不充裕」的最主要原因有,「房貸」、「車貸」、「孩子的補習費、教育費」等等;其中壓力最大的是房貸。在「家計負擔中排名前十的選項」中,選擇住宅相關費用的有分之四十五點八,排名第一(圖表3—7)。有房貸壓力的世代,可支配所得在九○年代后半到達一個高峰之后就開始減少,房貸償還率,也就是房貸償還金額占可支配所得的比率也跟著持續增高,現在甚至已經超過了百分之二十(圖表3—8)。所以屬于此一世代的人會覺得被房貸壓得透不過氣來,生活完全沒有轉圜的空間。
天F8天86網 1 1
◎為什么大家這么執著想買房子?
這種執著的「購屋信仰」,其實就是人人都認為自己是社會的中堅階層此一意識下的產物。年輕時薪水低無所謂,反正在年功序列的制度下,自然會加薪、會升職,所以就算日子會過得拮據些,在三十五歲至四十五歲的時候,都一定要編列房貸預算,買一棟屬于自己的房子。如果貸款的種類是三十五年期的長期貸款,就必須一直繳到七十歲。換句話說,即使退休的時候領了退休金,極有可能還是用來還房貸。而這就是日本「薪水族」的典型人生模式。
不過,這種人生規劃現在已經無法成立。因為累積年資、默默埋頭苦干就會加薪、升職的時代已經結束,許多的上班族已經開始覺得「收入或許已經不會再增加」、「職位或許再也升不上去」。總之,以加薪、升職為前提而設定的房貸預算,已讓大家叫苦連天,所以這根本就是不合邏輯的規劃。
天44天HH網 1 1
◎「郊外購屋」或「租房子+周末度假小
到底購屋有多少好處?讓我們實際來計算一下。如果在通勤時間一個半鐘頭車程內的地方,買一間售價五千萬日元的房子(編按:以匯率和物價指數換算,相當于臺幣五、六百萬的住宅),包括利息在內,支付總額為七千萬日元。不過,據說大半的人想買一間五千萬日元的房子,事實上最后成交的卻是七千萬日元的房子。
如果在通勤時間半個鐘頭車程之內的地方租房子,每個月的租金以十二萬日元計,一年的房租是一百四十四萬日元,十年是一千四百四十四萬日元。假設上班族一生的工作年數是三十年,需付的房租是四千三百二十萬日元。換句話說,不買房子的話,就可以輕輕松松多出二千五百萬日元。
有了這二千五百萬日元,可以選擇在郊外買棟小別墅,或者買間周末渡假小屋。如此一來,通勤輕松,周末生活也更富情趣。星期一至星期五的晚上,就算所租的公寓稍微小了點,但是靠近市中心上下班方便;星期五晚上至下個星期一的早上,可以住進別墅里擁抱大自然。這種生活型態絕對不是不可能的。
如果家人希望「過田園生活」,也可以自己一個人在市中心附近找一間只有一個房間的小公寓享受單身生活,周末再陪家人一起住別墅。這個時候,可以把房租的額度減少到最低限度,然后用剩余的錢,提升別墅質量,或用在充實娛樂生活上。
這只是換個想法的例子。總之,拋開世俗購屋的迷思,為自己量身訂做一套屬于自己的住家風格,就可以過得更充實、更富裕。
對于購屋,現在年經人的想法已經開始轉變了。九○年代中期之前,三十幾歲、在首都圈工作的上班族,可以容許自己花一個半小時的時間通勤。但是現在的年輕世代,抱持「要花一個半小時通勤,寧可不要房子」想法的人越來越多。因此既使是在外租屋,也必須符合通勤輕松的條件。在進入市中心越快越好的需求下,以前距離市中心一個半鐘頭車程的「衛星住宅區」(bedtown),現在都變成了鬼城。
如果中下階層的人都這么選擇的話,位于大都市郊區的房子需求量就會急速滑落,而鄰近市中心、質量佳、感覺好,有「憧憬自由之丘」氣氛的出租房屋勢必大量推出。
事實上,都市開發計劃就是朝這個方向邁進的。例如,JR東日本公司大規模開發上野至品川之間的土地,尤其是在汐留至田町、濱松町(編按:此區域離市中心車程約一、二十分鐘內)之間蓋了數量非??捎^的住宅大樓,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個人預測,將來上野到品川沿線,將會變成日本的曼哈頓。另外,東京灣岸的海埔新生地,由于許多企業都把生產據點移到中國等國外的城市,現在已經變得空空蕩蕩,到處都是無法再使用的廢棄廠房。如果在這里建高層住宅大樓出租,一定可以提供大量、低價、距離市中心只要十五分鐘車程的房子。
天44天LL網 1 1
◎「郊外購屋」或「租房子+周末度假小
如果連中下階層的人也租得起鄰近市中心的優質房屋,今后采取「租屋+周末度假小屋」生活形態的人一定會越來越多。
關鍵就在意識形態的轉變。例如,亞洲人不論住多小的房子,都一定要買洗衣機。但是美國從三十年前起,住小小公寓的人,早就用投幣式洗衣了。我們在抱怨「沒有地方放洗衣機」之前,應該先想想「為什么一定要有洗衣機?」只要拋開中堅社會里許多根深柢固的觀念,每個人都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型態。
天ZZ天NN網 1 1
◎都市人一定要買車嗎?(1)
住在都市里的人,除了不需要購屋外,更不需要購買車子。三十年前因所得階層兩極化,美國的消費者心理也產生了莫大的變化?!阜凑ㄥX也無法擁有,干脆需要的時候再租就好了」,當這種想法成了都市中一般人的基本常識后,出租汽車即茁壯成為巨型的產業。
現代人的「買車情結」和擁有房子的信念一樣強,所以租車市場的規模非常小。雖然現在隨著加薪、升職更換比較高檔車的「汽車∥身位地位」意識情結比較薄弱,讓低價位、感覺還不錯的小型車躋身成了新寵,但是在買車之前,還是應該試著再問自己一次:「我真的需要買車嗎?」
除了自己的車子,沒有其它任何代步工具的地方,另當別論之外,都市里的大眾運輸工具四通八達,必須要用到自己車子的機會,實在是少之又少。買一臺車,除了購車款外,每個月的停車費至少在幾千元以上,如果把車檢費用、牌照稅等也算在內的話,光是維修費用,平均每個月就要上萬元。假設每周才開一、兩次的話,還是租車比較有效率,也比較便宜。而且只要大家都棄買車為租車,出租車產業在相互競爭之下,一定能夠提供更便宜、更優質的服務。
美國及歐洲有些地區,采用的形式是和朋友共同擁有及共同分享一臺車。而且美國有些州,還設計了高乘載車專用道路,讓乘車人數較多的車子,可以優先行駛。這種設計對老是出現尖峰時段塞車的大都會而言,應該非常有效,值得采用。當然實行的大前提是,必須先舍去「買車情結」。
另外,現在買車的時候,大都會加裝價值約上萬元的衛星定位系統(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在安裝之前,大家應該先想想這套系統真的值這么多錢嗎?買一本道路地圖好好利用的話,衛星定位系統的必要性到底還剩幾分?另外,抓出買車之后到換新車這段期間,這臺車的衛星定位系統會被使用的次數,再用安裝價一除,或許你就會驚叫「每次使用單價貴的這么離譜,還是不要安裝了」。
德國車的衛星定位系統,全都是日本生產的。因為連買奔馳、BMW等高級房車的人,通常都不安裝衛星定位系統,所以德國本土并沒有制造衛星定位系統的廠商。
開車頻度因人而異,不要因「大家都裝」而裝,我們一定要懂得自行判斷,衛星定位系統是否有安裝的價值。
當然,想花大錢購買連在哪兒開都不知道的越野型休旅車(SportsUtilityVehicle,SUV)的人,不在我討論的范圍之內。因為我們根本沒有可以開這種休旅車的地方。一般來說像林道這種地方,通常都會在入口處寫著「禁止入內」。像我這么熱愛越野摩托車的人,跑遍了日本就是找不到一處可以痛快操縱四輪驅動車、越野摩托車的天堂。
天88天66網 1 1
◎都市人一定要買車嗎?(2)
此外每到周末,都可以看到上班族呼朋引伴在洗車場拼命洗車。這種舉動實在令人費解。花大錢買幾乎沒開的車,又把周末大好時光用來洗車。我相信把這么多的時間和金錢,用來增加自己的實力會更劃算。
例如月薪五十萬日元(年收是六百萬日元)的人,換算成時薪就是三千日元。洗車花掉兩個鐘頭,就等于浪費了六千日元。如果每周用這兩個鐘頭上經營管理課程,一年的上課時數就是一百個鐘頭。這是讓自己年收入躋身二千萬日元行列最有效的方法。在我所創立的經營研究所中上MBA課程,總費用是二百五十萬日元,這筆金額正好和兩年內不買車而額外省下的錢的數目是相同的。換句話說,把這筆錢用來培訓自己經商的實力,就可以取得經營管理碩士的學位。支出的費用明明相同,但是如果有人認為學費就是比車費貴,建議不妨思考一下對增加薪水而言,哪一種支出比較有效用。
天FF天66網 1 1
◎該為孩子教育付出的不是錢(1)
根據(圖表3—5)的問卷調查,日本養兒育女世代中,約有八成的人都回答「各方面都不充裕」。在「家計負擔中排名前十的項目」里,教育費和伙食費則并列第三(圖表3—7)。在日子過得這么苦的情形下,真的有必要讓孩子去補習嗎?這也是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的重點。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國民生活白皮書︾的資料,二○○三年「養育一個孩子的費用」約為一千三百萬日元。但是文部科學省二○○二年度「孩子學習調查」及「學生生活調查」所提出的數字是,除了小學之外,如果小孩讀的都是私立學校(幼兒園、國中、高中、大學),學雜費、住宿生活費加起來,必須花一千八百萬日元以上。如果連小學都念私立小學,很容易就跨過二千萬日元大關。另外,在年收入未滿一千萬日元的家庭里,如果有一個孩子上高中或者是上大學,教育費就占了收入的百分之三十五。難怪養兒育女的世代會認為生活拮據。
但是,事實上卻沒有任何證據足以證明,把錢花在教育上是值得的。仔細瞧瞧繳交高額稅金者的名單,沒有一位是自一流大學畢業后就進入一流企業工作的人。「把錢花在教育上是浪費」就是現實中的狀況。上補習班的孩子,很多都是靠便利商店的便當、方便面解決三餐,這對孩子的身體成長及腦部的發育是一種嚴重的傷害。但是面對這么多的負面因子,父母還是拼命讓孩子去補習,希望孩子擠進一流學?;蛎餍谴髮W。
現在日本的教育制度,還是停留在工業化社會時代;也就是說,日本的教育是在量產高于平均水平之上的人才。很諷刺的是,在今天的日本教育體系下,被教出來的「優秀」孩子,并不適用于未來的時代。從小即被刻意栽培的人非常脆弱,進入社會之后,不是不會工作而慘遭裁員,就是根本不就業;甚至因為沒有就業的原動力而淪為尼特族。投入教育的金錢和得到的成果,似乎扯不上任何關系。
因此,做父母的與其為這種無意義的事情浪費金錢,不如多投資些「時間」在孩子身上。父母本身就是活教材,把社會的殘酷面告訴孩子,指導孩子如何突破困難、沖過險境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必須讓孩子有經得起大風大浪考驗的骨氣和韌性。
這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父母的只要常和孩子對話,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在社會上的經驗。同時,也可以趁機聆聽孩子聊學校的事情,了解孩子的想法。要培養孩子人生觀及人生哲學,親子之間的溝通對話是絕對必要的。
不管是學?;蚴茄a習班的老師,都無法教導孩子人生的意義及生活方式。因為學校里的老師,通過教師鑒定獲得錄取之后,即認定了這個「鐵飯碗」,但是這些老師的社會經驗值等于零。一個不曾被社會狂風巨浪吞噬、不曾受上司的欺負、不曾被同事打壓、不曾為轉業而煩惱的人,當然無法教孩子認清人生的意義及生活的方式。
天44天TT網 1 1
◎該為孩子教育付出的不是錢(2)
把孩子的教育問題全推給沒有外出工作的母親;孩子的母親再把孩子外包給家庭老師、補習班老師,是最糟糕的模式。因為家庭老師、補習班的老師完全不會教孩子信念、哲學等等和人生觀相關的知識,所以孩子根本沒有為走過風雨人生該有的智慧與悟性??傊羁植赖氖?,莫過于把孩子的教育外包了。
天HH天22網 1 1
◎重新檢視無謂的支出
現在大家明白,受到中產階級意識的影響,在無意識之間買屋、購車、為孩子交補習費是多么沒有意義了吧!重新評估這三項支出,至少可以省下近千萬的房屋費用(如果不買別墅的話)、數萬元的汽車維修費,如果把購車款一并加入計算的話,可省下的金額至少在一千多萬,另外,教育成本也可以減少百萬元之多。這對中下階層的人來說,等于生涯可支出費用多出了一兩千萬元。
多出的這些錢,又該怎么使用呢?決定之前,一定要和家人仔細商量。至少夫妻之間一定要徹底溝通,達到完全的共識。
以前上班薪水族的人,都以加薪、升職為前提來規劃自己的人生,所以就直接把社會的平均值,視為個人的期待值?!钢辽傧駝e人一樣有間屬于自己的房子」、「車子要這個等級才說得過去」、「希望孩子能夠進這所學?!沟鹊鹊南敕ň驮谶@種情況下產生。換句話說,夫妻之間不必經過任何溝通,就默認了這種期待值。但是現在這個大前提已經崩潰了,所以大家必須從根本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
首先,自腦中排除基于中產階級意識所產生的期待值,以現在的價值來看自己在公司的未來發展性,以及今后收入增減的可能性,和妻子好好評估溝通、取得共識。例如,對于自己的未來,最好老實告訴妻子:「在公司的升遷或許就到此為止,年收入到百萬元已是上限,過了五十歲還有可能不增反減。」如果不說實話,就算重新為未來畫了一幅新的設計圖,也是錯誤百出。
夫妻在溝通當中,對未來看法不一所產生的落差,有可能成為未來糾葛不清的導火線。我認為夫妻之間的對話,會談不下去的最大原因,通常都是「共識失焦了」。
天88天ZZ網 1 1
◎經營管理自己的生活型態
「如果收入減少了怎么辦?」日本人就是非常不擅于用這種假設法進行對話。原因是平日不溝通,一旦是用假設法,就陷入口角。
丈夫說:「或許不會再加薪,不會再升遷了。」妻子可能馬上做口頭攻擊:「你滿腦子就是這種想法,沒出息!」、「真沒想到你是這么窩囊的男人」、「你比你的同事A先生能干,就是升不上去,真是奇怪!」就算妻子口氣不佳,做丈夫的還是應該實話實說:「因為A先生的業績比較好嘛!」、「我們部里有個大我五歲的學長,工作忙得要命,薪水還是那個樣子。我或許會跟他一樣,也有可能比他還糟糕?!箍傊?,夫妻之間必須以各種假設進行徹底溝通。
反過來說,如果面對家人三緘其口,不愿意說實話,反而會漸漸走上不幸?,F在許多家庭的晚餐時間,不但被電視霸占,甚至連餐桌上的話題也離不開電視。世界雖然很大,但是吃飯配電視的家庭恐怕就只有亞洲國家吧!同是一家人,卻不溝通、不維系彼此的感情,真是一大不幸。
大膽地用假設話題進行溝通吧!以車子為例,「一般新車大約開個五年就換了,所以我想一開始我們買臺中古車,或許也可以撐過五年,如何?」這種假設語氣可以改變家人的思路?!肝覀円部梢赃x擇不買車,而用租車的方式。一年下來可以省下不少錢,家計方面就會寬裕很多。沒車所帶來的不方便好像也還好?!刮医ㄗh不要在對話的一開始就下結論,設法誘導家人討論各種可能性。
對于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该銖姾⒆友a習、讀私立學校,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嗎?」以此為引言,繼續討論下,家人或許就會明白,勉強孩子補習、上學費昂貴的私立學校未必是必須的。如果家人認同了這個看法,就會發現有一筆為數不少的錢浮出臺面了。如何有效運用這筆多出的錢,全家人可以集思廣益,彼此協商。
透過這種對話,我想妻子或丈夫對彼此的個性應該會更了解。例如談到車子的時候,妻子或許會說:「你說什么!我最討厭這種輕型的中古車了。買這種車很難為情耶,我絕不會開這種車去買東西。」但妻子的個性可能原本就是如此。
對于孩子的教育,不管采取什么對策,大原則部分應該都是夫妻雙方同意的。不管父親多嚴厲,只要做母親的寵愛,孩子就會馬上見風轉舵膩在母親身邊。所以對于教育方針,夫妻倆一定要有共識,以同一種想法親近孩子。
尤其是中下階層的人,對于有限的收入、資產、時間,更應該重新思考,才能夠過更充實的人生。因為可用的金錢及時間都是有限的。如果想在未來的時代里活得更好,經營并管理自己的生活型態是絕對必要而不可缺少的。
天NN天66網 1 1
◎消費者無意義的偏見(1)
在日本年收入六百萬日元以下的中下階層,以世界水平來講卻是上流階層。就算是待在美國,進入上流階層也是綽綽有余。澳洲一世代的平均年收入(一家四口三萬澳幣約等于二百五十五萬日元)更只有日本的一半,但是他們的日子卻過得十分悠閑,一年里有一個月都在度假。
為什么日本中下階層的生活會過得這么捉襟見肘呢?究其原因,如要一言之蔽之,就是重重限制及市場封閉所帶來的高物價,但是我認為日本人本身的偏見也是原因之一。
日本人的偏見滲透各個領域無所不在。就以東京的住宅價格為例。為什么東京東側的房價就比西側的房價高出一大截。我們以大手町為據點,向西走十五分鐘是青山、六本木一帶,再稍微往下走是代官山一帶,這些地方全都是地價超高的高級地帶,但是從大手町往東走十五鐘的東陽町、木場,不論是地價或房租就只有西側的二分之一,甚至是四分之一,所以連首都圈的路線價格表,也就是一張充滿偏見的地圖。(參見一五一頁)
只要治安條件并不差,同樣的通勤時間,我當然選擇住宅價格或租金只要四分之一的高級住宅區。如果把偏見拋在腦后,以理智做合理的判斷,木場一帶成為高級地段的可能性就會大幅提升。選擇時不帶偏見,可以縮減通勤時間、撿到便宜租金的機會真的到處都是。中央線沿線也是大家口中的高級住宅地帶,但是只要親眼目睹過上班時段如煉獄般的慘狀,就會明白「高級」這兩個字,用在這里實在是恭維。
日本的消費者常以無意義的堅持勒住自己的脖子,例如,草莓大小不一不買、甜度未達頂標不買,結果商品的價格就居高不下。另外,把櫻桃、哈蜜瓜裝在桐木盒子里賣的也只有日本,而煎餅等之類的食品,外包裝更是一層又一層。連最后要丟在垃圾桶里的東西也都得花大錢。日本消費者的神經質真的是特異到了極點。
最近無農藥蔬菜成了當紅的炸子雞。其實這些標榜無農藥的蔬菜,大都是用非指定農藥的其它藥品所栽培出來的蔬菜。如果真的不用農藥,超級市場就見不到一條條直挺挺的小黃瓜和一顆顆鮮艷的蕃茄了。真的要讓消費者吃得安心,超級市場應該直接販賣不灑農藥、彎彎曲曲的小黃瓜。可是店家說:「沒辦法,消費者不買那種小黃瓜」。消費者選擇商品的基準,完全不合乎邏輯。
日本的消費者是世界上最嚴格的消費者,但是換個角度來形容,也可以說是看法最狹隘的消費者。
例如,臺灣的家具席卷全世界,但是在臺灣從事手工家具的業者卻說「絕對不出口到日本」。理由是日本販業家具的公司太嚴格了;美國的公司也很嚴格,但是嚴格的方式,美日卻大大不同。
天44天BB網 1 1
◎消費者無意義的偏見(2)
日本的家具進口商、販賣業者,不但會查看桌、椅產品的內側,還會把抽屜一一抽出來,倒過來查,只要發現一點點「瑕疵」就「退貨」。這對經手高級家具的業者而言風險極高,所以當然不賣給日本。
美國的業者也一樣會仔細檢查,但是發現有瑕疵或產品稍稍不齊全時,會說:「打七折吧!」這對臺灣業者來說,雖有風險但可接受,所以就降個折扣賣了。結果美國的消費者就可以折扣價買到在看不到的地方有些小瑕疵的商品。
日本的嚴格,讓只有一點點小瑕疵的商品價值瞬間變成零,與此同時,也剝奪了消費者選擇的權利,這么做根本毫無意義。業者堅持「連一點點小瑕疵都不允許」,再次顯現日本人偏執的思考模式。這和「不買彎曲的小黃瓜」一樣,都是日本人的一種偏見。這也是日本物價居高不下的一大原因。
天PP天HH網 1 1
◎充滿矛盾的狂牛癥對策
在處理狂牛癥問題的時候,日本人把日本人特有的「偏見」發揮到了最高點。二○○三年十二月,美國發現感染狂牛癥(BovineSpongiformEncephalopathy,BSE)的牛只之后,日本政府即禁止美國牛肉進口,日本國內各媒體更大肆報導「必須檢查所有牛只,否則會有危險」而引起騷動。
為此,日本成了美國各團體的拳擊沙包。其實動動大腦想想看就知道,日本會挨打是理所當然的。因為日本禁止美國牛肉進口在理論上根本站不住腳。
之前,日本發現了二十頭感染狂牛癥的牛只,這個數字相當于美國的兩頭牛(二○○五年七月),因為美國所飼養的牛只數量是日本的一百倍,所以危險性也是日本的一千倍。姑且不論這個數字是高是低,為什么「國產牛沒問題」,而「美國牛肉就有危險」呢?這種做法真的非常不講理,難怪日本會被世界各國視為「偏執之國」。
瑞士的做法是:「只要去除骨頭等特定部位就安全?!惯@才是理所當然的對策。
禁止美國牛肉進口之后,國內的牛肉價格即一路飆漲到最高點。牛肉對中下階層的人而言,成了高不可攀的人間極品。已經吃虧的日本消費者面對這種情形,照理說應該非常生氣,可是受到媒體散播「解除禁令讓美國牛肉進口是危險的」訊息之后,反而感情用事,傾向「反對解除禁令」。自己明明是被害者,眼里卻只有「吉野家的命運」,而不知道用大腦想一想「為什么國產牛肉沒問題,美國牛肉卻不行?」
政府相關單位其應該在牛肉制品上面標示清楚「美國牛肉,已去除特定部位」、「美國牛肉,接受和日本牛肉相同的檢查」、「國產牛肉」,然后讓消費者自己做選擇。所以日本的消費者應該提出疑問「相關單位剝奪自己的權利,全面禁止美國牛肉進口,莫非是為了圖利國內少數畜產團體的利益?」但是日本的消費者竟然未發表示任何憤怒,真是奇怪。
二○○五年十二月日本終于解除禁令,開放美國牛肉繼續進口。一連串的鬧劇讓全世界的人對日本人的偏見印象深刻。(編按:二○○六年一月二十日因限制進口的背脊骨部位被混雜進口,所以又再度下達禁令禁止美國牛肉進口,八月七日重新解禁。)
天VV天PP網 1 1
◎不相信自己舌頭的日本消費者
我認為世界上最好吃的牛肉是阿根廷的牛肉。但是阿根廷的牛肉并沒有進口到日本,所以知道這件事的人并不多。因為日本以口蹄疫為由,全面禁止阿根廷的牛肉進口至日本。為什么不是只針對發生口蹄疫的牧場及鄰近周邊地區發出禁令,而是不分地區全面禁止進口呢?這種作法和處理狂牛癥問題如出一轍。不管如何,反正在日本就是吃不到最好吃的牛肉。
以前曾經受澳洲牛肉協會之托,對日本的主婦進行問卷調查?,F場我們準備了分別用日本牛、澳洲牛、美國牛做的牛肉料理,在不告知牛產地的情形下,請主婦們品嘗,并請她們回答哪一種牛肉最好吃。其中澳洲牛、美國牛,還各自分為草食牛及五谷雜糧飼養的牛。未做問卷前,聽說在澳洲,是以草食牛比較受歡迎;而在日本,因為以五谷雜糧所飼養的牛比較沒有腥味,所以人氣較旺。我們就用這五種牛肉,分別做成燒肉、壽喜燒、牛排做問卷調查。
結果,獲得壓倒性一致好評的,竟然是澳洲以五谷雜糧所飼養的牛,也就是主婦之間最不受歡迎的其中一個品牌。但是實際請她們吃過之后,她們卻異同同聲說「這個最好吃。不管是做成燒肉或是牛排,味道都很不錯?!共贿^,當我宣布「這是澳洲以五谷雜糧飼養的牛」時,她們竟然馬上改口說:「難怪我覺得有股怪味道?!棺屛耶攬鲥e愕。果真是偏見的最極致表現。那一瞬間我真想脫口吶喊:「妳們的味覺有耳朵嗎?」
日本的肉牛,品種來自美國,喂食的五谷飼料也來自美國。為什么就只有在日本飼養的牛才好吃?我真的不明白國產牛肉比進口牛肉美味的道理在哪里。
真正享用過澳洲牛肉、阿根廷牛肉的人,絕對不會吃肥滋滋的神戶牛。日本人把霜降牛肉當珍品,但是在澳洲,大家稱這種油脂紋路像大理石的牛肉為大理石牛肉,并以「脂肪含量過多,有礙健康」禁止販賣。
一般來說,日本的牛進入催肥期后,即以人工方式大量喂食,等牛像鵝肝一樣肥腴碩大之后才制成肉制品,讓消費者產生「油脂多就是味美」的錯覺,再以四倍高的價格賣給消費者。
最近澳洲開始制作迎合日本人口味的牛肉,再出口至日本。也就是說,和日本人養和牛一樣,持續大量喂食安卡斯種(ANGUS,在英國安卡斯州,經過改良的小型專用肉牛)的牛,把原本十二個月分的谷物飼料,擠在在六個月之內喂食完畢,讓牛肥滿地像鵝肝。然后讓霜降肉,也就是大理石牛肉,以「和?!怪隹?。我再重復說一遍,這種牛肉在澳洲是大家公認有礙身體健康、禁止販賣的肉。
天00天22網 1 1
◎日本人的「國產信仰」(1)
從牛肉的例子即可確定「國產品就是安全美味」的保證根本是零。但是不僅是對牛肉,日本消費者對于其它食品、制品,都有根深柢固的國產信仰。
我到澳洲的時候,聽說當地有「栽培適合日本人口味的蘆筍」,即對蘆筍出口國展開調查。結果發現這些蘆筍的出口地就是北海道的北連(北連農業合作社聯合會)。除了蘆筍之外,標榜北海道生產的馬鈴薯、花椰菜,事實上也都是來自澳洲。這些信息可能有些老舊,根據我的調查,十勝葡萄酒因為只用日本產的葡萄釀制不夠香甜,還刻意混合保加利亞的葡萄一起釀制,或許現在更另外加混了桶裝葡萄酒。
我并不是要批評北連、十勝葡萄酒的意思,反而非常肯定他們所做的努力。問題是日本人心目中的國產信仰,以及和國產信仰表里一致的偏見。當然,故意偽裝「國產品」企圖謀取暴利的話另當別論,不過我認為只要提供者的出發點,是希望將世界其它地方更價廉物美的產品提供給消費者的話,都算是崇高的商業行為。
又如,日本的玄蛤事實上幾乎都是北韓的產品。日本把來自北韓的玄蛤埋在日本的海灘「畜養」一小段時間后挖出來,再標示為「國產品」。因為如果直接標示「產地為北韓」,日本人馬上調過頭去不理不睬,所以漁家才會這么大費周章。連趕海拾潮(趁落潮時到海灘捕拾魚貝類的游戲)時,大家所看到的玄蛤,事實上也大都是從北韓帶過來撒在海灘上的。所以有人笑說,如果限制北韓籍的船只入港的話,富津、金澤八景等地方就無法進行趕海拾潮游戲了。
同樣地,來自中國的鰻魚,只要讓牠們在濱名湖游上一個星期,就變成了「產地為濱名湖」。二○○五年JAS法(全名為:關于農林物質規格化及質量標示合理化法)修正之后,規定每一種產品都必須標示原產地,可是「原產地」的定義本身卻有極大的灰色地帶,所以像玄蛤、鰻魚這種標示法,也就過關放行了。以前的做法是讓鰻魚在中國維持白燒(不沾調味料素烤)狀態,進口到日本之后蘸上醬汁再烤一次,就可以標示為「國產品」,簡直是把消費者當傻瓜耍。甚至在日本國內也有這種情形,例如但馬牛,在近江加工為肉制品后,就成了近江牛,在松阪加工,就成了松阪牛。
這種欺騙行為之所以會這么盛行,原因無他,只因為日本人對產地有偏見。
有名的淡路島洋蔥,事實上產地大都是在中國。這些洋蔥進口到日本之后,只是去掉泥土,再分級篩選大小而已。而壟斷日本市場的淡路島線香,也是在中國拌上原料、經過挑選進口至日本之后,再標上淡路島字樣而已。
天00天BP網 1 1
◎日本人的「國產信仰」(2)
日本茶尤其重視「使用國產茶葉」,但是日本企業卻在中國浙江省卯足了勁制造綠茶。為什么這些企業就是不敢光明正大大聲說:「這些是在中國用和日本相同的技術所栽培出來的中國茶」?另外,在國產綠茶當中,不知何故消費者就是獨愛「靜岡茶」。事實上,大多數的國產靜岡茶都是在鹿兒島制造的。
看了上述這些例子,大家心中一定有個大問號:「日本真的有純正的國產品嗎?」以國產襯衫為例,衣料可能來自埃及或土耳其,價格便宜的,或許就是在中國生產的??圩拥牟糠?,可能在菲律賓制造,但是加工縫扣子在日本進行。因此嚴格說起來,像這類的產品根本無法歸類是在哪里制造的。甚至有的時候,整件衣服都在中國縫制,日本只負責把標簽縫上去。
國產電視也是如此。姑且不論一半以上的零件都來自臺灣或中國,日本的消費者買電視的時候,就是會先區別國產或非國產,然后刻意以雙倍的價錢買下國產品。
在經濟無國界的時代里,竟然還堅持非買國產品不買,真是令人匪夷所思。為了保護國內少數利益集團、少數喧鬧集團,灌輸消費者「國產信仰」,其目的是在阻止市場開放,這是日本政府的一種欺瞞手法。日本政府公然袒護少數利益團體,就是對全體國民不忠誠。對于政府阻撓全民過富裕生活一事,現在全體國民也逐漸有所警覺了。
天P6天44網 1 1
◎物價昂貴的真相(1)
如前所述,美國比日本早三十年經歷「長期衰退」,在那段期間美國也和現在的日本一樣,不但所得階層兩極化,中下階層也開始抬頭。而美國之所以能夠擺脫長期衰退,其中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里根在任職期間中,徹底開放市場并放松各種限制。結果讓美國的社會蛻變成連中下階層的人也可以過著富足生活的「生活者大國」。
雖然以世界水平而言,日本屬于高收入國家,但由于物價太高,中下階層的人并無法實際感受到富足的生活。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日本市場的封閉性。
農業就是最典型的狀況,尤其日本的食品更是貴的離譜。我們把日本主要食品的零售價格和國際其它國家一比較就會發現,米是美國、新加坡的四倍、澳洲的三倍;面粉是美國、英國、新加坡的二倍;牛肉是澳洲的五倍、新加坡、美國的四點五倍;連橘子也是一般國家的二倍至三倍,甚至比英國貴了五成之多。馬鈴薯、洋蔥等蔬菜也幾乎都是別的國家的兩倍。
這些食品之所以會這么貴的原因,是因為日本的農業生產性是「全世界最差勁」的。
如(圖表4—2)表所示,日本在相當于美國八十分之一的農地面積上,擠進了和美國相同的農業人口;也就是說日本在平均每一百公頃的農地上所使用的人數約為美國的七十倍、澳洲的四百七十六倍。但是日本的農業補助金的絕對額不但比整個歐盟(EuropeanCommunity)多,相對于農業生產額的補助金比例更高達百分之五十八,名列世界第一。所以日本現在的情形,就等于政府拿補助金在養一群擠在狹小農地上的農家。
日本從一九六五年開始實施「土地改良長期計劃」至今,已經發放了四次以農業基盤事業費為名的補助金,(圖表4—3)。這些持續發放的事業費,至二○○六年的第四次計劃為止,所累積的投資金額,事實上已達七十五兆日元。
用七十五兆日元,可以買下澳洲絕大部分的農地,或者美國近六成的農地。如果把以嘉吉(Cargill,一家全球性的食品、農業和風險管理產品與服務的供貨商)為首的世界四大谷物食品供貨商的公司買下來,也只需區區九兆日元。由此可知,七十五兆日元是多么龐大的一筆金額(圖表4—4)。當然,因為政治等等因素,要用錢買下世界谷物食品供應公司是不可能的,但是日本的農業投資方向的確是錯誤的。
不過,既然對日本國內農業投下了如此巨額的資金,照理說就算開放市場,也不會對日本農業造成任何沖擊,因為投下這筆資金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日本農業的生產性。但是在4—2的圖表中,我們所看到的生產性,卻仍然非常糟糕。原因是農家以整頓農業基盤為由,把政府發放的補助金用來開設綜合建設公司(GeneralConstruction),建造比國道、縣道還華麗的農道賺取獲利。
天HH天44網 1 1
◎物價昂貴的真相(2)
結果,七十五兆日元的補助金除了造了些無用的東西外,對提升生產性毫無幫助;不但如此,反而讓日本原本就不佳的農業生產力變成全世界最糟糕的。到底誰該為這種悲慘的結果負責?現在那些被稱為農政族的人還在繼續要求補助金,而農林省甚至開始檢討是否要補償農家的收入。農林省這么做,根本不是在補助農業,而是在漫天撒錢救濟農家。遭到公司裁員的上班族為什么到現在還悶不吭聲?為什么挺身站出怒吼的就只有我?
光在這十年里,農業補助金就用掉了四十兆日元。既然這是一種企業投資,國人當然有權利要求投資報酬。所以以記者為首的媒體人,應該大聲問政府「用了四十兆日元,我們的農業生產性到底提高了多少?」、「已經準備開放市場了嗎?」
但是,傳播媒體一句話也沒說,民間一片沈寂無人表示憤怒,這就是當前的狀況。
天20天0J網 1 1
◎土地可以進口(1)
由于生產性惡劣,使得農產品在價格競爭上完全無招架之力,所以政府就用異乎尋常的百分之七百的超高關稅,保護種植稻作的農家。這些主張保護農業的人說:「物資進口一旦停止,事態必然嚴重,所以必須確保糧食安全。」但是只要稍微動動腦,就會知道這種做法根本不合邏輯。
如果自國外進口的農產品真的都無法進入國內,當然石油的進口作業也會踩煞車。日本的石油儲存量只有一百八十天份額,一旦石油停止進口,從第一百八十天起,全國的牽引車將停擺,抽灌溉用水的馬達也無法運轉。當然,卡車、鐵路也都會全面癱瘓,無法進行國內運輸作業。總之,沒有了石油,農業根本無法運作,所以「只要在國內種植稻作就可以安心」的想法根本是幻想。
提到確保糧食安全,其實只要在國外買土地種稻作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什么都在國內種植。日本在澳洲、巴西等國開采媒礦、鐵礦,在印度開采液化石油氣(LiquefiedPetroleumGas)、液化天然氣(liquefiednaturalgas)。在工業的領域里,投下資本獲得交易權是大家都認為理所當然的,所以在農業的領域里也可以如法炮制。
我去澳洲視察水田的時候,發現一位經理人在六公里乘三十公里的耕作面積上種稻。也就是說這位經理人做了日本一戶農家所做的活兒。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塊稻田的稻米收獲量高達三十萬噸左右。日本全國稻米的年收獲量約為三千萬噸,所以光這塊田就可以有日本總收獲量的百分之一。
因為一位經理人就可以生產這么多的稻米,所以如果有一百家同等規模的農家,就應該可以供應日本全國所種植的稻米收獲量。
在播種期間,他們會雇用三天左右的臨時工,拿著旗子站在水田的邊端做記號,協助飛機進行低空播種。在這之前,他們會先用電動堆土機的雷射光進行正確翻土,再放水入田里。澳洲水資源非常缺乏,水利權的費用非常高,為了有效使用這些水資源,他們每隔一百公尺就會設一道斜坡,讓水可以流經整個水田。
到了稻子的收割期,他們會再雇臨時工,一起推著十臺并列的打谷機,進行全天候二十四小時的收割作業。這些作業全由一個經理人打理,效率奇佳無比。
至于米的價格,這位經理人說:「一千六百日元,但是因為脫殼之后重量會減少,所以是二千五百日元?!古c我同行的伙伴說:「并不便宜嘛!」但是接著聽到「這是一噸的價錢」時即瞠目結舌。因為他誤以為二千五百日元是十公斤的價格。澳洲生產米的效率是日本的一百倍,所以這個價格也應該是理所當然的。
天JX天X6網 1 1
◎土地可以進口(2)
和這塊田同樣大小的一塊水田,在澳洲的售價是六億日元。日本只要買一百塊這種水田,就足以供應日本人需要的所有米食,而且就算連運費成本一起列入計算,消費者還是可以用現在十分之一的價格買到下鍋煮飯的米。
我們在國外購買水田,就等于進口土地,所以在國外購買田地進行農地開發,便可以確保食糧安全。此外,我們可以將這些田地可以在分散全球各地,例如越南、泰國、阿根廷、加拿大、澳洲等地以降低風險,如此以來,食糧安全性又提升了一階。將來,我們還可將觸角伸至以肥沃黑土而享有盛名的烏克蘭。烏克蘭現在已經藉由品種改良,成功開發經過短期日照(四個月)便可收成的米。如果我們了無創意,只知待在狹小的國土上,守著有限的農地,地價、米價將永遠居高不下。
只要改個觀念,接受「土地是可以進口」的想法,生活就可以大為改觀。只要進口澳洲的土地,「國土狹小、地價高昂」的大前提就無法成立,地價當然也就跟著大幅走跌。尤其都市近郊的農地獲得解放,變更為住宅地之后,相信連中下階層的人也有能力購買一間住起來比較舒適的大坪數房子。
在經濟無國界的世界里,必須要有這種創意。以這種創意訂立戰略,長期陷在衰退中的國家,才有機會架構新的繁榮。
天BB天PP網 1 1
◎一年所得就夠蓋一棟房子(1)
泡沬經濟破滅之后,地價急速滑落。日本全國的繁華鬧區地價跌幅約為百分之五十,六大都市圈則跌了將近五分之一,連帶住宅價格也大幅下跌。但是以世界水平來看,日本的地價還是非常非常的貴。如(圖表4—5)所示,和世界各主要都市一戶住宅的價格比較起來,日本的住宅價格僅次于倫敦,為世界第二高。但是每一個人平均所分得的住宅地板面積卻小的可憐。日本的房子被稱為「兔子小屋」由來已久,現在絕大多數的人所住的房子仍然是又貴又小。
日本都會區的地價之所以會那么高,和都市近郊還有農地存在息息相關。本來這些農地都應該被釋出的,但是日本卻反其道而行,在一九七四年制定生產綠地法,采保護政策,將都市精華區內超過五百平方公尺以上的農地指定為生產綠地。一九九一年修正生產綠地法,將受到保護的農地區分為農地(生產綠地)及住宅地。換句話說,被指定為生產綠地的土地,除了做為農地用途之外,是不可使用的。政府這么做的目的,原是為了要壓抑經濟泡沬化時一直飆漲的地價,才釋出部分農地做為住宅用地,結果卻讓都會近郊的農地成了固定的農地。
一塊被指定為生產綠地的土地,除了做農業用地之外,別無其它用途。但是聽說三十年后,如果這塊地無法再耕作了,自治體就可以收購這塊土地,而且享有優惠稅率。這種事真是令人愕然。
為了真正有效利用土地,政府應該施實「第三次農地釋出」,徹底放寬或廢除各種限制,及嚴格禁止都市近郊有農田。如此一來,就可提供許多可以蓋住宅的土地,并讓土地價格大幅降低。
當然,如果自澳洲進口土地種植農作物的話,在狹小的土地上從事生產力不佳的農業活動的都市近郊農家,將首當其沖被淘汰。屆時,將會出現大量的住宅用地,地價也勢必大幅下降。
一談論到這個議題,媒體馬上發出同情的聲音,抨擊「那只會種田的山間農家該怎么活下去?」但是城市中的書店、餐廳倒閉的時候,卻沒聽到有媒體人發表同情論。其實這個情形和實體書店因亞馬遜網絡書店的出現而被淘汰、大眾食堂因連鎖餐廳的出現而倒閉有什么不同?在公司辛苦工作二十五年,卻遭到公司裁員的數百萬人,政府又可曾為他們做了些什么?
有人錯把地價下跌解讀成通貨緊縮,事實上這是地價的「合理化」。從生活者的觀點來看,地價下跌、可支配所得提升,生活就可以更寬裕,被房屋貸款追著跑的人,更是大幅改變生活的質量。尤其是中下階層人口占了總人口八成的現在,地價下跌已經是成為「生活者大國」的必要條件。
天44天2H網 1 1
◎一年所得就夠蓋一棟房子(2)
另外關于建筑物本身,如果可以直接從澳洲進口住宅,住宅價格至少可以降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澳洲的住宅是以類似2×4工法的方式建造的,每一坪的建筑費用是二十萬日元。蓋一間三十坪的房子,只需要六百萬日元。因為澳洲會有超大型的颶風,所以建筑物都蓋得非常堅固。2×4工法的耐震,在日本阪神、淡路大地震(一九五五年)中大家都親眼目睹了。當時用傳統方法所蓋的房子倒了,可是以2×4工法建造的房子卻安然無事。
而且從澳洲至橫濱港的運費,以一戶房子所需的建材需要一個貨柜來計算,是六萬四千日元。從橫濱港再把建材運到工地現場,雖然還需要三十萬至四十萬左右的港務費用、國內運輸費用等各種費用,但是還是可以以很便宜的價錢蓋一棟房子。此外,施工工期也只有短短的一個星期,要換棟房子真是輕松自在。「進口」土地,降低地價,自國外進口住宅,連中下階層的人都可擁有上流階層質量的住家環境。
天HR天R0網 1 1
◎官商利益共同體(1)
但是受到日本的建筑基準法的阻撓,日本人無法建造如同國外一般優質、便宜的住宅。因為日本的基筑基本法中,有太多不合理的限制,導致建筑物、建材無法自國外進口日本。齒建筑事務所偽造建筑物耐震強度計算書的事件,即明顯暴露復雜的法律及認證業務,事實上只徒具形式而無實際效用。
而且在日本市場,玻璃、磁磚等建材及浴缸、廁所等衛浴設備,根本上就是由二、三家大公司壟斷。因為日本的市場在建筑基準法之下形同封閉,而且內部沒有競爭,所以日本國內的資材費、建筑費才會高的不象話。
至于建筑物本身,只要合乎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rganis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的基準,在日本全數沒問題,我們可以自行選擇建筑方式。在醫藥領域里有所謂的相互認證制度,也就是曾在國外獲準上市的藥品,在日本也必須獲得日本的認證,而在日本獲準上市的藥品也要獲得國外的認可。但是建筑物不像藥品會直接影響人體,所以不需相互認證,只要通過各國的基準審核就不會有問題。所以提供建筑物的一方,只有義務提供必要的情報,其它則用建筑物使用者自己判斷選擇。
從阪神、淡路大地震及新潟縣中越地震(二○○三年)的例子我們就明白,房子雖然合乎建筑基準法,但是房子因地震、災害而倒塌的時候,政府是不會提供任何補償的。這些例子告訴我們,地盤(地層松動、液化)的問題遠比建筑物的問題還嚴重。因為不管建筑基準法訂得多嚴密,還是無法阻止大水因堤防潰決而流入家中。總之,我們就是得靠自己的能力確認信息,并思考如何讓房子的價格和我們所要求的強度保持均衡。甚至連蓋房子的場所,我們也必須自己負責選擇。所以在買房子、蓋房子之前,我們應該先有一分認知,那就是建筑基準法非但不能為我們帶來利益,還會因為費時費工,讓我們蒙上不利。
訂了各種規定,發生事情時卻佯裝不知,這就是政府的嘴臉。例如愛滋藥害的問題,政府雖然制定了血液制劑的認證基準,但是一旦發生問題的時候,就跟處理沙利竇邁(Thalidomide,于一九五八年以非處方鎮靜安眠藥在歐洲上市,主要用于減輕孕婦之惡心、嘔吐等害喜癥狀,但卻不幸造成大量海豹肢畸胎嬰兒潮,而于一九六一年黯然下市。)問題時一樣,只丟下一句「責任歸屬不在國家」就逃之夭夭。政府非但不肯為法規漏洞負責任,還為了保護業者而制定各種規則,讓藥品的價格越來越高。中下階層的人看清了這個事實,應該憤怒挺身質詢。
其它像這種礙事的規則真的是多如牛毛,例如東京都的水道局(自來水管理處)。如果建商所使用的產品沒有通過日本自來水協會(JWWA)的認可,東京都的水道局即不讓新蓋的房子安裝自來水管。事實上日本大廠所生產的馬桶、洗臉臺,在新加坡、中國等亞洲各地的販賣價格,只有日本本土的四分之一。但是拿回日本之后,卻非得「取得自來水協會的認可」不可。同樣都是日本廠商的產品,為什么在日本不能使用?我認為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官商勾結一起欺騙老百姓。
天0V天JJ網 1 1
◎官商利益共同體(2)
對于衛浴產品的管理,我認為只要在漏水時,對制造廠商進行開罰,禁止該產品繼續販賣就足夠了,根本不需勞駕自來水協會。罰則一出,相信那些受各種規則保護,而將價格昂貴產品賣給消費者的企業會立刻退場。
天XX天44網 1 1
◎認證制度是為了養活公務員
日本的建筑認證制度發展的非常遲緩。澳洲引進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CAD/CAM)系統之后,取得建筑許可只需要四十八小時??催^土地之后,到建商那兒走一趟,一說明完自己的希望,房屋設計藍圖就出現在眼前。最后只要決定「就是這個」就算告一段落了,接著建筑許可兩天內出爐,建期一個星期,連購買家具的時間也一并算在內,兩個星期后即可搬新家。
就連新加坡的建筑認證過程也已全面e化。以CAD把設計送進計算機里,計算機馬上告你是YES或NO。設計這套系統的是日本公司,但是為什么日本不用這么套系統?這個問題真是教人百思不解。
某天,我和某縣辦事員們談話的時候,順口問:「日本為什么不采用相同的系統?」他們立即面露不悅回答說:「那我們要做什么?」因為縣政府里的辦事人員,把在申請文件中找碴當成是他們的工作,所以一旦引進CAD系統,他們就沒飯吃了。此外,這些辦事人員也無法辨識耐震強度,所以他們所做的工作充其量就是「在素壞上燒釉」(純加工)及「找碴」。
天BP天P2網 1 1
◎換成人民來找碴(1)
類似這種行政弊端,其實在我們生活層面無處不在。
以運輸為例,將住宅建材等從橫濱港運到國內目的地的運費,竟然是從澳洲運到橫濱港的好幾倍。原因何在?因為日本海港與其是說它是物流的據點,不如說它是利益掛勾的巢穴。現在以新加坡、釜山為首的亞洲各國海港,不論是處理貨柜的速度或者是服務,都遠比日本港來得快、來得好。不但如此,港口的使用費也比日本便宜多了,所以日本海港蛻變成為亞洲物流據點的速度,理所當然就特別慢。
空中運輸也一樣。我們把國外旅游和國內旅游的費用拿來一比較,除了寒、暑假旺季另當別論外,就會發現兩者幾乎沒有什么差別。而且到國外旅行,不但飛行距離較長,玩的天數也較長。總之,兩者之所以沒有什么差別的的原因,就在于國外和國內機票的差額不大。
國土交通省非?,F實,他們只想保護日本航空公司的利益,并未替乘客的權益著想。
水產業和農業一樣凄慘,日本政府同樣也以補助金的方式解決水產業的問題?,F在(二○○五年七月一日),在全國被指定的漁港有二千九百二十四座。這些漁港的養殖量雖然增加了,可是漁獲量卻逐年減少,大半的漁港都已經不具漁港的機能了。
事實上,由于在中國養殖的魚大幅降低卸貨價,讓漁夫們必須把產自日本的魚品牌化,才能藉市場區隔混口飯吃。例如產自大分縣佐賀關的青花魚叫「關青花」,竹莢魚叫「關竹筴」。所以就算把漁港廢除或合并成五分之一的量,對日本的漁業也不會構成影響。但是為了漁業權和港灣工程,這些漁港還是繼續撐下去。
尤其是港灣工程,只要是漁港,國家都有定期預算,直接讓港灣建設業者受益。因此,業者為了能夠永遠擁有這種特權,即四下進行關說。總之,聽說大半的漁港因為巧立各種名目進行修理,所以港灣工程費竟然比漁獲量還高時,我們也只有愕然的份。
不僅如此,農林水產省及各都道府縣還認定「海和漁港是漁業關聯產業的一環」,使得日本海洋休閑悠娛樂事業格外薄弱。在紐西蘭、澳洲、芬蘭這些國家,每一家至少有一艘游艇等從事海上活動的船只,是非常普遍的。美國則是平均四世代一艘游艇,不過這個國家面海的地區卻更為遼闊。但是在四邊環海、高所得的日本,「玩游艇卻只是一小部分有錢人的奢侈游戲?!?BR> 用因特網查了一下價格,發現可載八個人的全新游艇,售價只要二百萬日元,也就是說買一艘游艇和買一臺車差不多。事實上如果把停車費、維修費等和車子有關的各種費用都加上去,游艇比車子還便宜。不過一般人對游艇的認識是,檢查費、停泊費用高,可停泊船只的地方不足,所以「游艇只是一小部分有錢人的奢侈游戲?!?/p>
◎換成人民來找碴(2)
總之,這種不切實際的規制,讓在其它國家眼中屬高收入的日本人,生活就是過得如此貧瘠。我個人認為這些規制其實只是在保障少數的利益團體,及制定這些規制的行政機關。
如果真的講究行政效率,只要留現有十分之一的公務人員就夠了。就因為這一點做起來有困難,公務人員就強行要全體國民接受毫無效率的認證制度,好讓自己工作正當化。今天的日本沒有可以開除公務人員的律法,但是養這些公務人員,不但浪費全民所繳的稅,還讓全民蒙受不利。
◎物價早該下跌了(1)
在日本年收入六百萬日元的人,到了國外就堂而皇之成了上流階層的一員(圖表4—6),雖然只是想象圖,但是以世界水平來看日本物價,年收入六百萬日元中,其實大約有一半是余裕所得(除去生活上的必須費用,所剩余較寬裕的所得),所以日本人應該可以過悠游、舒適的生活。但是在現實中,因為各種保險、各種多余的規制,讓日本人的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幾乎耗盡了可支配所得。
反過來說,如果放寬限制、廢除對農業的補助金,日本和其它國家的生活成本差距就會消失,日本中下階層的人就應該可以過著和自己年收入相稱的生活。因此立志從政者的首要任務,就是把4—6圖表中的可支配所得還給老百姓。當然老百姓也有提出和政府對話、討論健全政治的權利。
讓大家的生活喘不過氣的主要費用,第一為食品費用。最大的原因是牛肉、白米等食品的進口關稅實在高的嚇人。所以只要廢除相關的限制,并在澳洲等地購買農地進行生產,食品價格就可以降到世界水平,就算不行,至少也可以像新加坡一樣。新加坡沒有一名農夫,所以才能自由采買來自世界各國價廉物美的好東西。
至于土地,地價之所以會不斷飆高,是因為都市近郊還有農地、工場、倉庫。只要徹底放寬或廢除不合理的限制,讓都市近郊做為休閑用的用地可以變更為住宅地,并自國外進口農地的話,我們就會有多余的土地,地價當然也會跟著大幅下跌。
建筑物也是如此,如果廢除礙事的建筑法規,直接自澳洲等國進口住宅的話,含運送費用在內,蓋一間二十坪的房子,五百萬日元還有找。如果三十坪的房子,只需六、七百萬日元就蓋得起來的話,相信住在屋齡老舊房子里、整天惶惶不安擔心「地震來了,這房子撐得住嗎?」的高齡世代,也會很灑脫地說:「這么便宜就重建吧!這樣就可以安心住到死了?!谷绻蠹叶贾亟ǚ孔樱€會同時帶來景氣好轉的次要效果。
至于國宅,我認識一位承包國宅工程的公司總經理曾說:「如果沒有各種規制,我有信心將每坪的建費降至二十六萬日元。」換句話說,只要將不合理的各種規制廢除,連國宅都可以更便宜。當然,想蓋一間有自己風格房子的人,每坪也只要花個六、七十萬日元就可以圓夢了??傊?,最重要的是消費者都可以自己做選擇。
至于車子,車子本身的價格算符合世界水平,但是停車費、稅金、車檢費用、油費、高速公路過路費、車子維修費等等費用還是太高了。實施車檢制度的目的,是為了「確保車子的安全及預防公害」,但是車檢內容及手續對車主而言卻是耗時費神,所以大部分的車主都付高額費用委托業者辦理車檢。也就因為如此,大部分的車主對于愛車的簡單機械構造及應懂的檢查項目都不了解。結果這個讓車主備感棘手的車檢制度,就成了養活監理站人員及鑒別整修工廠員工的工具。
◎物價早該下跌了(2)
現在連賣車的廠商也來分一杯羹了。因為現在經銷商賣新車的利潤大不如前,所以就利用車檢撈一筆,完全不顧消費者的權益。本來車子的制造商應該為購車的消費者發言,爭取新車在五年內不需要車檢,沒想到這些制造商卻淪為特權團體,所以相關單位實在應該再次檢討什么才是必須的檢查項目,而且還要提出省時、便民的手續。不少車子故障及事故,其實就發生在車檢之后,所以我認為車檢制度不是該修正,就是干脆廢除算了。
以世界水平來看,日本的油價也是偏高。偏高的最主要原因是,根據進口規制,汽油自國外進口至國內必須繳交極高的稅金,所以一加上稅金,汽油的售價就居高不下了。
此外,高速公路原為民生的基本建設,應由國家統一維修并管理,所以究其本質根本不適合公團化或民營化。二○○五年十月道路公團民營化后,日本誕生了六家道路建設公司及一家獨立行政法人。但是最好的方法,其實是取消民營化,將道路公團納入國家管理,民眾上高速公路一路暢行無阻,無需繳費。此外關于車子的稅金,我建議實施「汽車牌號課稅法」(NumberPlate,LicensePlate,具體來說,就是自用車課稅一萬日元、出租車、巴士十萬日元、卡車三十萬日元),分十年償還公團的借款。
總之,公團不該民營化。就算高速公路不收費,將來公路的建設及維修費用,由國道預算支付也應該足夠了。如此一來,就不會有由上而下被迫執行命令的問題,而且只要訂定制度讓國民可以嚴格監控稅金的使用方法,就算不商議,道路建設費及維修費用也應該會大幅下降。
通訊對國民而言,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基本建設。但是礙于各種法規限制,新的通訊業者想要進入這個事業領域的門坎非常高,所以日本才會有NTT(日本電信電話公司)等電信公司的固定電話費仍然居高不下的問題。而行動電話的通話費雖然調降了一些,也仍舊偏高。但是軟件銀行(Softbank)加入之后,寬帶使用費即節節下降,而且使用者可以二十四小時全天候上網,這才是理所當然的服務。
為什么收費會有差距?一言以蔽之,其實就是規制衍生出來的后遺癥吧!如果進入通訊事業的領域沒有門坎限制,行動電話遲早都會網絡電話化,所以電話費應該仿效寬帶業者的寬帶使用費,采用固定收費制度。也就是說「將行動電話和固定電話網絡(公眾交換電話網絡,PublicSwitchingTelephoneNetwork,PSTN)融合為一體(FixedMobileConvergence),任由使用者無限使用,一個月只算一種(行動電話或固定電話網絡)的費用」。
◎物價早該下跌了(3)
至于水電、瓦斯等能源事業,現在雖然標榜自由化,其實也只是徒具虛名而已,如果真正市場自由化,水電瓦斯費應該會更便宜。
總之,如果每一個事業領域都能夠開放市場,讓國民可以自由選擇來自世界各地價廉物美的優質商品,即使身為中下階層的一分子,也不需擔心害怕。因為在美國,年收入五萬美金就是上流階層人士,到了澳洲,日本人更是可以堂而皇之躋身上流社會。
◎中下階層如何幸福
比日本早三十年經歷長期衰退的美國,進入一九七○年代之后,經濟即走向低迷,失業率甚至高達百分之十。在這個過程里,國民所得呈兩極化,過半數的人口淪為中下階級。在這段期間中,出身好萊塢明星的隆納德?威爾遜,里根(RonaldWilsonReagan)從一九八一年的一月至一九八九年十月,連任兩屆美國總統。
在外交上,里根提出「大美國」說,走強硬路線對抗蘇聯,但是在內政上,里根主張「小政府」。里根上任后,大幅刪減社會福祉支出等等歲出,放寬限制、大幅減稅,重振美國人民精神,降低對聯邦政府的依賴,這就是「里根革命」。
放寬限制的政策,主要是針對金融、運輸、通訊等三大事業領域。里根讓金流、物流穿越國境自由移動,促進經濟無國界化,讓得以生存下來的美國企業在全世界握有舉足輕重的競爭力。此外,這項政策也讓全世界的資金涌入美國,為后來不花納稅人的錢,而用其它人的錢繁榮美國的柯林頓(WilliamJ.Clinton,美國第四十二任、四十三任總統)時代拉好了素坯。
雖然有一部分學者抨擊里根的經濟政策,擴大了財政赤字及貿易赤字,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此一經濟政策確實讓美國自一九九○年代到現在,都享有長期的經濟繁榮。
從一九八五年開始的新經濟,因為無國界化、數字化、倍數化而產生了一個新的經濟空間,但是美國因為里根革命放寬限制、讓市場自由化,等于廢除了阻礙在新經濟空間中活動的阻礙。易言之,美國讓任何人都可以自由進入新經濟大陸里。
此一結果,引發市場流通革命,并讓各事業領域都積極追求效率。
以零售業為例,為了因應過半數的中下階層人口需求,以沃爾瑪為首的零售折扣百貨業開始抬頭,百貨公司、超級市場則人去樓空而倒閉,讓一般人的生活費用越來越便宜。
住宅的領域也是如此。工法、工程大幅改變之后,以2×4工法建造的房子不但處處可見,而且又便宜又牢固?,F在在美國,除了紐約等大都市外,把裝了自動門的兩個貨柜并起來,就是一間擁有「三房一廳衛」的房子(大小比日本的三房一廳一衛還大上兩倍之多)。這間房子加上土地費用才二千萬元左右。
在日本,如果能夠一腳踹開繞著專利、認證許可打轉的家伙,我們也可以輕輕松松擁有這樣的住宅。房子價格下跌,可處分所得大幅提升,就算是收入減少的中下階層,也可以過著輕松自在的生活。
如果有標榜小政府的政黨出現,對于住宅問題,提出「以CAD系統進行建筑認證,只要符合先進國家認可的建筑基準,就可以進口住宅」的解決方案,政權應該會立即變天吧!不管如何,只有這么做,才能讓壓得人民喘不過氣來的高房價趨于緩和,并讓百姓能夠過著以世界水平來看屬于上流階層的生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