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必須警惕新自由主義金融理論
美聯儲在格林斯潘任主席時的領導下,曾一再地公開聲稱,其信奉如下歪理,即“高度擴張性的放松銀根也無疑對穩定做出了重大貢獻”。2000年股市泡沫破裂之后,格林斯潘在2004年事后聰明地說:“正如我們在1999年中國聽政會上所指出的,將政策焦點集中在平息泡沫破裂時帶來的影響,從而富有希望地輕松過渡到下一次擴張。”“平息”的應對措施就是向美國銀行系統注入大量的流動資金。格林斯潘所指的“下一次擴張”就是2000年之后的房產泡沫。
房地產泡沫取代高科技泡沫有其結構性原因。美國貿易赤字為美國資本賬戶盈余融資,后者為美國房地產市場提供低息按揭。但房地產泡沫和任何其他類型的債務泡沫并無不同之處。一旦收入與資產價值的增長不同步,無法支撐債務清償付款,房地產泡沫就會破裂。
如此一來,中央銀行在扮演雙重角色時陷入概念的自相矛盾,它既是金融市場執行審慎規則的監督者,同時又是以創新型經濟擴張的名義破壞相同規則的推動者。而且,中央銀行對處于困境的私營公司的援助標準是和這些公司對金融系統的潛在影響聯系在一起的。這種標準本質上是不民主的,因為債務大戶只是憑借其規模就能可靠地得到優惠待遇。
更可悲的是,在美國,盡管美聯儲大約98%的利潤根據法律歸于美國財政部,美聯儲在法律上還是由其會員銀行所有,而不是由政府或民眾所有。美聯儲理事會成員由會員銀行提名、總統任命,作為一個團體,美聯儲是華爾街金融利益集團的代表。
在中國,1995年通過的《中央銀行法》賦予中國人民銀行中央銀行的地位,改變了它先前國家銀行的角色。國家銀行和中央銀行的不同在于:前者服務于該國經濟的融資需求;而后者則試圖維持貨幣的價值穩定,與之同時提供貨幣彈性以防止銀行危機,采取利率政策以確保銀行部門的收益率,其背后的思想是,銀行部門是經濟的心臟,為了經濟健康,必須不惜一切代價保護它。
盡管有些人鼓吹央行的獨立性,鼓勵央行擺脫共產黨和政府的控制,但幸運的是,中國人民銀行仍然遵循中國政府的政策指示,而中國政府又遵循中國共產黨的政策指示。中國共產黨必須警惕新自由主義金融理論,警惕中國人民銀行轉變為代表銀行部門及其大企業客戶的特殊利益,而犧牲工人階級和農民大眾的利益。中國政府需要客觀地認識中國的銀行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地位及其實力來源。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代表各國央行的超國家中央銀行)的定義,這種不民主的、代表特殊利益的央行立場,被認為是資本主義社會所需要的央行與政治保持距離的“政治獨立”。只要中國依然認為自己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治獨立就不應該是中國中央銀行家們可以輕易討論的政策話題。他們選擇了銀行改革術語中“與國際接軌”等更良性的委婉說法。已有跡象顯示,在經歷了近三十年市場經濟改革之后,負面影響正開始展現。
中國最近的政策回歸到平民主義的方向,向貧困落后的農村和內陸地區提供積極的金融援助,試圖扭轉明顯的收入不均和經濟失衡。可以預見,這種政策轉變將使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于中國人民銀行的政治獨立性提出質疑。可以預見的是,西方新自由主義者將會批評中國人民銀行將錢花在國家最需要的地方,而不是花在銀行利潤最高的經濟部門。
中國外匯儲備不斷增加的危險
中國外匯儲備的迅速攀升只是部分地歸因于貿易,更重要的原因來自于資本交易,它占中國外匯儲備增長的29%。貨幣投機占37%,投機者就是賭定,為了滿足華盛頓的無理要求,人民幣將不斷升值。對沖基金進行“倒買倒賣”,即借進低息的日元購買美元,再將其賣給中國,積聚以人民幣標價的中國主權債務,造成了中國的中央銀行即中國人民銀行的美元堆積。華盛頓就中國外匯儲備攀升對中國貨幣政策進行政治干預,推動了中國持有的美元不斷增加。
如果應美國的要求,中國的金融部門大規模地開放,這將要求中國解決國際清算銀行界定的中國銀行系統的大量壞賬問題。這是一個由國家銀行體制向中央銀行體制轉變所引發的結構性問題。這項工作最終將花費1萬多億美元。人民幣若是可自由兌換,將需要5000多億美元來防止貨幣投機。將上述三項加在一起,為了推行金融自由化,中國需要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如果當前的美國對華政策奏效,那么中國將半途而廢,達不成其必要的目標。
中國人民銀行以人民幣標價的主權債務從中國出口部門購買美元,而美國的貿易赤字就是外國(中國)以美元購買其國庫券的形式來為美國的資本賬戶盈余融資。中國掙的僅僅是外國在中國出口貿易中所獲利潤的一點微薄的手續費。由于中國對外國資本和出口贏利實行納稅優惠,以外資融資的中國出口部門已想方設法使其社會和環境成本外部化,將之留給國內部門。如此負面的外部性不久就將帶來報應。
紛至沓來的外匯流入將造成不受歡迎和不穩定的副作用,它們包括本國貨幣的升值趨向于超出市場基本面,削弱出口競爭力,引發通貨膨脹。資本流入導致中央銀行持有的外匯儲備大量堆積,為了擴大國內貨幣基礎,央行不得不在生產沒有相應提高的情況下發放本幣,造成貨幣太多,進而導致資產泡沫和通貨膨脹。這將造就一種不良現象,就是一國貨幣在國外的價值高,而在國內的價值低,這為對沖基金攻擊該貨幣提供了絕佳的機會。這正是中國如今面臨的形勢,只要人民幣可以自由兌換,這個問題就將變成一種危機。
在美元霸權下,資本流動主要以美元標價。盡管所有人都在議論歐元是一種替代美元的儲備貨幣,然而歐元與所有其他貨幣一樣,仍然只不過是美元的派生貨幣。為了緩解本國貨幣在境外升值和國內通貨膨脹結合在一起的威脅,中央銀行必須進行眾所周知的資本流動“沖銷”。在成功的外匯市場沖銷操作中,必須減少基礎貨幣(銀行儲備加上貨幣)的國內部分,以至少暫時地平衡儲備(美元)流入。
此外,“熱錢”的進入增加了金融風險,金融系統對于資本流動的突然逆轉更加脆弱。這最有可能發生于大量資本流入表現為短期證券投資形式(就是所謂的熱錢)的地區,與外國直接投資相比,熱錢能夠更快速和更容易地撤走。
美元霸權下的游戲
1991年冷戰結束后,隨著無管制的全球金融市場的出現,從而允許布雷頓森林體制所限制的資金大規模跨國流動,美元霸權全面形成。對于催生和推進美元霸權,1991年關于資本流動限制的瓦解比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更為重要。
借助于美元霸權,美國的中央銀行即美聯儲由國家貨幣價值監護人和最后貸款人轉變為一部無處不在的虛擬貨幣印鈔機,在美國經濟顯現放慢增長的最早期,開始了印發貨幣。1987年之后,格林斯潘主席領導的美聯儲引導全世界的中央銀行縱情狂歡于注入流動性。
在高盛公司前證券交易商羅伯特·魯賓(Robert Rubin)擔任財政部長期間,美國發現,為了掙錢,美國所需做的就是印發更多的美元,世界貿易于是成為這樣一種游戲:美國以法令發行美元,而其貿易伙伴生產不兌現的美元紙幣可以購買的從石油、衣服到電視機和汽車等一切商品。美國保持其國防工業和研究,將老的經濟制造業首先外包給日本和德國,再將服裝業和低技術產品外包給亞洲和墨西哥。最重要的是,美國實質上已以垃圾債券和其他結構性金融產品建立并經營一種新型金融部門,而直到十年后,其他發達國家對此才有所理解。借助于美元霸權,美國步入金融資本主義,而其貿易伙伴落入工業資本主義。
作 者: (美)廖子光 著,林小芳 等譯
出 版 社: 中央編譯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4-1
定 價: 38元
售價:30元(人民幣)
·去烏有之鄉淘寶店,通過支付寶 ·我已信任烏有之鄉,直接聯系 |
破解金融市場的運行之謎,長久以來都是人們的追求和理想。《金融戰爭》的面世,對廣大投資者來說無疑是一個福音。該書跨越歷史時空,俯瞰國際金融體系,對國內外一系列金融大事件進行了生動透徹的剖析,在充分揭示了在加快發展的同時,中國參與制定國際經濟金融規則的戰略意義。
美元霸權是由廖子光(Henry C.K. Liu)首創的描述美元在全球經濟中霸權地位的術語。廖最早在2002年4月11日號《亞洲時報》的一篇題為《美元霸權必須終結》的文章中提出這個術語,然后這個術語被廣為流傳和引用。
——譯自國際維基百科美元霸權(Dollar Hegemony)詞條
本書作者從國際政治經濟學的全維角度,揭示了美元霸權這個有史以來最復雜的金融體制,實際上是美國借助各國央行統治全球經濟、獲取全球資源財富的主要手段,讀后令人觸目驚心、扼腕長嘆!
——曹建海(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投資與市場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美國的金融戰略會導致世界金融處于失衡狀態嗎?他會導致全球金融處于崩潰的邊緣嗎?他又將如何影響我們的儲蓄、投資和生活呢?相信讀了這本書會做出自己的判斷。——陳巖松(仲量聯行西門有限公司董事、中國區主席)
廖子光先生從全球政治和經濟戰略視角,對美元霸權金融貨幣體系進行了長期、深入、系統的研究,取得非常重要的成果。每一個認真研究和關注國際金融體系和中國金融經濟外交戰略之人士, 都不能忽視廖先生的深刻洞察。我鄭重向讀者推薦廖子光先生的著作。
——向松祚(《不要玩弄匯率》和《匯率危局——全球流動性過剩的根源和后果》的作者、《蒙代爾經濟學文集》(6卷)中譯者)
我們對比一下宋鴻兵和在Asia Times上定期發表文章的廖子光(Henry C.K. Liu),就可以看出兩者之間的差別,也便明白《貨幣戰爭》中哪些是謬誤哪些是值得參考的東西。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讀者jugojl
廖子光先生自幼旅美,不過,深諳中國歷史與文化,對中國的熱愛從未消減。1972年中國乒乓球隊回訪美國時,作為美籍華人,廖子光先生主動為中國乒乓球代表團擔任翻譯。
1996年,由于對紐約時報該年12月28日社論《再見了香港的自由》“熱衷于臆想,對香港歷史與現實評說失準”義憤填膺,廖子光提筆向《紐約時報》編輯部去信,意圖澄清事實。但《紐約時報》卻拒絕刊登這封實事實說的讀者來信,廖子光只好將該信轉投我國的《人民日報》。該信后發表于1997年2月24日的《人民日報》上,閱讀該信,可充分感受到一位旅居海外幾十年的華人的拳拳赤子之心。
自2002年以來,廖子光先生在香港出版的由馬來西亞人主辦的《亞洲時報》(Asia Times)上開設“The Complete Henry C K Liu”專欄,其文章重點研究美元霸權對世界與中國和平發展的影響,美國全球霸權戰略的地緣、軍事、經濟意義,以及美中關系的歷史、現狀與未來這三個領域。從2002年4月11日該專欄的首篇文章“美元霸權必須終結”(US dollar hegemony has got to go)開始,隨著研究與認識的不斷深入,廖子光的筆觸也日漸深入到美元霸權運作機制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揭示出美元霸權是歷史上最復雜的金融體制,它已成為阻礙全球與中國和平發展的禍根,并對全球各國,尤其是中國,如何應對美元霸權,如何重建這個被顛覆的世界提出了富有見地、催人奮醒的思考和建議。
譯者承蒙廖子光先生的授權和委托,著手從“全球經濟與金融”、“全球地緣政治”和“中美關系”三個方面進行廖子光先生著述的整理和翻譯工作。《金融戰爭——中國如何突圍美元霸權》是我們整理和翻譯的第一本,以后還會陸續推出其他著作。
第一部分 美元霸權:阻礙全球與中國發展的禍根
第一章 美元霸權與新型全球帝國
一、美元霸權的起源、演變和影響
二、新自由主義全球化與美元霸權的實質
三、美國的貨幣政策與美元霸權
四、美國全球帝國的經濟學解釋
第二章 從英鎊霸權到美元霸權
一、金本位制與大蕭條
二、美元霸權與大蕭條的預演: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金融危機
三、大蕭條可能更嚴重地重演
第三章 美元霸權對抗主權信貸
一、關于市場經濟與自由貿易的神話
二、貿易與貨幣
三、主權信貸與失業
四、工資與利潤
五、主權信貸與美元霸權
六、新自由主義貨幣理論的錯誤與危害
七、貨幣與通貨膨脹
第四章 美元霸權與全球貿易戰
一、冷戰與道德訴求
二、“自由”名義下的敵對
三、不斷擴大的財富差距
四、經濟民族主義
五、市場無力糾正貿易失衡
六、克林頓政府的遺產
七、日益興起的反全球化
第二部分 美中之間的金融與貿易關系
第五章 美元霸權與不可持續的中美貿易
一、核心矛盾
二、美中貿易失衡
三、美中貿易背后的數字
四、中國對貿易的過度依賴
五、以新自由主義貿易贏得冷戰
六、貨幣重估的錯誤邏輯
七、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的因果關系爭論
第六章 貿易戰能夠導致真正的戰爭
一、美國對華恐懼和敵視的根源
二、中國的困境:增長與平等
三、美國重新考慮其對華貿易政策
四、對人民幣升值的錯誤希望
五、有管理的浮動匯率
六、強勢人民幣對美國經濟不利
七、貿易戰的危險
第七章 保爾森與中國
一、美中戰略經濟對話的性質與召開背景
二、貿易赤字符合美國國家利益
三、新的對華政策
四、中國的社會主義
五、中美貿易對美國并非不公平的
六、中國需要做什么
七、美元霸權與凈外債
八、看待貿易赤字的三種方式
九、戰略經濟對話
十、財富與收入差距
十一、新民粹主義對抗魯賓經濟學
十二、新保守派捍衛全球化
十三、錯誤的辯論
第八章 世界頭號貨幣操縱國
一、披著自由貿易外衣的貿易保護主義國家
二、精選的公平競爭環境
三、國家安全甚于自由貿易
四、匯率取決于匯率政策,而非市場
五、匯率與貨幣穩定的歷史
六、中國不是貨幣操縱國
七、保爾森捍衛日元,批評人民幣
八、盯住貨幣制并不能免于市場壓力
九、完全可兌換的正反方爭論
十、美國是貨幣操縱的蛇頭
十一、壓縮美國雙赤字的高成本
十二、對沖基金是真正的貨幣操縱者
十三、美中貿易不平衡
十四、收入差距與貿易平衡
十五、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稱人民幣沒有低估
十六、中國貨幣升值將導致美國通貨膨脹
十七、新民粹主義浪潮
十八、中國需要擺脫出口依賴
第九章 中國的貨幣主權與未來之路
一、美元霸權榨干世界經濟
二、中國的貨幣主權及其領導潛力
三、資本主義
四、通向未來之路
第十章 中美貿易戰導致中美新冷戰?
一、正在形成的新冷戰
二、美國在新冷戰中的對華思維
三、美中之間的模糊政治
四、臺灣與中國和平演變
五、冷戰時期美中和解的地緣政治基礎
六、美國外交政策轉型
七、貿易戰是美國在新冷戰中借助的主要手段
八、美國在新冷戰中的對華戰略目標及策略
九、貿易鴿派與安全鷹派
十、新自由主義扭曲“一國兩制”原則
十一、美中在反恐戰爭上的合作
十二、美國不接受平等的伙伴
第三部分 美元霸權背景下的美中地緣政治:如何尋求和平
第十一章 兩個國家,一個分裂的世界
一、美中的基本國情
二、美國民主的起源及演變
三、中國政治及其運作方式
四、十字軍東征及其影響
五、美中關系的實質
第十二章 冷戰聯系著朝鮮和臺灣
一、《停戰協定》不是和平協定
二、朝鮮戰爭和臺灣問題與美國的冷戰遏制政策有關
第十三章 錯誤的戰爭,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敵人
一、美國曾深入考量中國卷入朝鮮問題
二、中國無意介入朝鮮沖突
三、朝鮮戰爭造成臺灣危機
四、北朝鮮接受的并非蘇聯理論
五、朝鮮戰士在東北戰場上得到鍛煉
六、與蘇聯不同,美國對朝鮮的戰略關注較少
七、日本省略了“投降”一詞
八、強大的蘇軍與不堪一擊的日軍
第十四章 “三八線”與臺灣
一、“三八線”的劃定
二、戰爭責任之爭
三、仁川登陸
四、中國卷入朝鮮戰爭
五、停戰談判、原子訛詐和麥克阿瑟解職
六、美國是朝鮮戰爭的肇事者之
七、美國全面干預臺灣問題
第十五章 臺灣問題的由來
一、臺灣經濟奇跡不是自由和民主帶來的
二、美國維系了臺灣的外交生命
三、臺灣的新貴要求政治權利
四、臺灣打民主牌贏得美國的支持
五、臺灣對與大陸的經濟一體化保持警惕
第十六章 臺灣問題統獨之爭
一、臺灣不具備任何行使自決權的條件
二、國民黨在2000年大選失敗是因為出了叛徒
三、蔣經國政權的特點
四、臺灣同夏威夷一樣,無權修改憲法
第十七章 公投問題
一、所有中國人都尋求國家統一
二、宋楚瑜的提議
三、李登輝支持臺灣獨立
第十八章 中美之間應努力避免戰爭
一、兩岸關系“經熱政冷”
二、臺灣版圖雖小但經濟強大
三、美國法案挑戰中國主權
四、中國為臺灣愿意付出重大代價,而美國不會
第十九章 誤判悲劇的可能性
一、美國對臺政策影響日本對華政策
二、日本將卷入臺灣沖突
三、推動中國的肢解會削弱這個地區
四、美臺防御關系破壞美中關系
第二十章 中美關系仍處于混亂狀態
一、恐怖分子與恐怖主義
二、新手
三、中美峰會
四、不擴散
五、軍控與裁軍
六、“9·11”事件的效應
第二十一章 中美如何避免沖突
附錄
《紐約時報》社論熱衷于臆想對港歷史與現實評說失準
香港經濟政策的重塑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何以席卷全球金融體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