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轉基因口糧應劃紅線不能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六點:其一是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包括轉基因技術大國美國對本國的口糧進行轉基因商業化;其二是口糧是天天吃月月吃年年吃的食物,目前的各種僅數天的短期試驗遠不能說明轉基因大米安全沒問題;其三是如果上億小農戶種植導致監管的不可能性;其四是轉基因大米一旦批準對我國食品工業出口打擊巨大;其五主糧的增產技術多樣,沒必要只認一道。轉基因只能是未來備選技術,但決不是唯一;其六中國未來的轉基因口糧研究應劃定紅線,應把轉基因技術重點放在非糧、非食用品種上。
基因技術是很誘人,但在目前還存在安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不應貿然對13億人天天吃的口糧動刀。不能把轉基因大米捆綁成所有的轉基因技術。未來國家應該把轉基因技術研究重點放在藥用、非食用、很少食用的生物品種上,更應該對大米、小麥口糧轉基因劃定紅線不能碰,對部分研究者亂對口糧作物進行商業化、亂推廣說不,否則會帶來太大的不確定性與恐慌。轉基因口糧所帶來的微小紅利與13億人被作為潛在小白鼠試驗品所帶來的社會成本相比,是不值一提的。
2001年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保羅·納斯也認為:轉基因技術并不被人所詬病,真正引起爭議的在于轉基因食品,乃至主要糧食作物上的推廣,他說,“通過基因工程把那些人們搞不清楚的基因介入到植物中,這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是很有爭議的,英國也是如此。”
轉基因口糧應劃紅線不能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其一是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包括轉基因技術大國美國對本國的口糧進行轉基因商業化。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轉基因技術大國與推廣大國了,但他們的口糧--面包、土豆、主肉牛肉等并沒有進行轉基因化,雖然美國在這方面有成熟的轉基因技術。美國目前推廣轉基因商業化的主要是大豆、玉米與棉花,大豆主要用來出口榨油,玉米主要用作飼料與生物燃料生產,棉花人類并不食用。日本、韓國、泰國、越南、印度等國的口糧是大米,如果轉基因大米增產技術顯著且沒有安全性問題,為何這些國家不推廣轉基因大米?這些國家對新技術的采納激情并不亞于中國,且他們的糧食安全壓力并不比中國小,慎重與制衡應該是主因。
其二是口糧是天天吃月月吃年年吃的食物,目前的各種僅數天的短期試驗遠不能說明轉基因大米安全沒問題。近日,媒體報道,轉基因大米正在做90天的獼猴喂養與豬吃試驗,更有“抗蟲轉基因水稻新品種培育”項目負責人林擁軍聲稱自己從1999年至今已經吃轉基因大米14年至今身體無恙。90天甚至9個月、9年的試吃試驗也不能斷定轉基因大米安全,因為口糧是要吃一輩子的。過去瘦肉精等新技術也是在使用20年后才發現存在重大安全問題的,食品安全問題往往需要數年才能觀察到其安全存在問題。另外一些轉基因科學家親自試吃值得贊揚,但應該發揚科學的嚴謹精神,目前的自話自說不足信,你說你吃了14年,是在什么地方吃的?是與家人一起吃還是在試驗室吃?一年吃多少次?有誰親眼看到了?建議林教授公布更祥細的細節與拿出確鑿的證據。當然我們更希望熱愛轉基因大米的人組成試吃特區,吃上二十年。如果沒有問題,再來討論轉基因大米商業化推廣問題。
其三是如果上億小農戶種植導致監管的不可能性。我國的目前生產現狀一旦批準基本上不可能去監管。目前我國的口糧大米小麥基本上是分散種植,2億多小農戶在進行生產,每家不到10畝地。如果允許推廣轉基因大米,安全管理基本上是空談。因為轉基因大米從外觀看不出來,這么多的小農戶分散種植怎么云進行監管標識?歐洲搞轉基因標識,但我國的口糧一旦推廣轉基因是無法去管的。既然無法管、管不好,就別輕易批準推。就如瘦肉精技術一樣,在美國的大農場進行嚴格管理是可以推廣的,但在中國分散的小農戶,基本上是不可能控,所以為了慎重起見就不批準。效益與風險權衡,不能為了一點的效益而帶來太大的風險。
其四是轉基因大米一旦批準對我國食品工業出口打擊巨大。
我國食品行業出口潛力巨大,一旦開閘轉基因大米,將對相關的食品工業千萬巨大的打擊。與此相關的加工產品,無論添加多少,都可能成為別國禁止的把柄。因為絕大多數國家還未批準轉基因大米,你一旦實施了,基本上就成了耙子。
其五主糧的增產技術多樣,沒必要只認一道。轉基因只能是未來備選技術,但決不是唯一。
報道稱,61位院士上書國務院,認為推進轉基因水稻產業化已到刻不容緩的地步,否則就會誤國。且不說這些院士背后的利益集團支撐,人為地把轉基因大米等同于一切轉基因技術也令人讓公眾起疑:是故意還是無意?君不見,歐美其實一直在把轉基因技術用在制藥等產業上,研發的重點也是人類非食用的品種。轉基因技術有許多應用,為何只盯著13億人的口糧大米?難道就僅僅因為這些院士擁有轉基因大米技術,一旦商業化就可以大撈一把嗎?
其六中國未來的轉基因口糧研究應劃定紅線,應把轉基因技術重點放在非糧、非食用品種上。
國家應該劃定口糧紅線,對口糧轉基因商業化說不。因為推進轉基因水稻產業化對13億人帶來太大的恐慌,貿然推廣人為造成太大的食品安全風險。少數人極力推動轉基因水稻產業化對中國的糧食生產及經濟發展不但起不到積極作用,只會帶來巨大的新的社會負擔。果如此,國人過去從國外帶洋奶粉就可能演變成洋大米了,我們做好這些準備了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