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歲末,又是國際上一些排行、評比和頒獎的季節。一些國家或非政府組織熱衷于搞全球范圍內的政治評價或排行。由于西方大國主導著話語權,這類政治評價排行多是反映西式“民主、自由”的政治價值觀,而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常常面臨著“被排名、被貶低”的尷尬。與一些經濟類排行一樣,這些政治類排行榜同時還給某些評價機構帶來豐厚的商業利益。英美等國推出的大學排名如此、智庫排名也不例外。針對國際政治評價領域“西強我弱”的局面,十分有必要研究發布中國版的“世界政治發展(力)評價報告”。
二戰結束以來,國際上針對各國政治發展狀況進行評估的研究與實踐活動在西方悄然興起。西方一系列相關的政治評價指標、指數和排行榜等相繼產生,如“世界各國自由度”調查報告、“民主指數”、“全球和平指數”、“全球幸福指數”、“失敗國家排名”等等。
當前國際政治測評領域呈現出一種西方唱“獨角戲”和廣大發展中國家持續性“失語”的扭曲狀態。這種以西方國家價值觀體系和政治模板為依據的評價體系,必然無法真實反映世界政治發展面貌。例如,總部位于悉尼的經濟與和平研究所發布了2014年度“全球和平指數”排行榜,在全球162個國家和地區中,日本排第8位,竟然高出中國100位。12月初,總部在柏林的“透明國際”發布2014年全球“清廉印象指數”報告,罔顧事實,將中國的排名大幅下調20位。幾天后,總部在美國的人權組織“自由之家”發表年度報告稱,世界互聯網自由度排名中,中國倒數第三。
國際政治領域的排行呈現以下三大特征:一是有著強烈的意識形態屬性和戰略意圖;二是多以西方政治模式為樣本,借用選舉、多黨競爭等指標來評判;三是西方世界掌握評價標準制定權和話語權,多由非政府組織、媒體和大學、研究機構一起發布。西方世界打著學術研究和客觀評價的幌子,利用“民主、自由、人權”等片面性指標對世界各國進行政治排名,借以塑造自己道德上“高尚”和政治上的“優越”,貶低、影響甚至操縱他國政治。借助上述政治評價和排行榜,西方大國混淆國際輿論,推行所謂“排行榜外交”,借機向非西方國家搞“民主人權輸出”,最終實現其地緣政治利益和遠期的戰略意圖。
當今世界,思想政治領域的較量與斗爭日趨白熱化。在西方各類政治排行背后折射出的是日益激烈的國際話語權較量以及更深層次的政治斗爭。我國有必要整合相關研究力量和資源,聯合媒體,收集和處理相關數據,借鑒國際上已有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制定并定期發布中國版《各國政治發展力指數評估報告》。這將有利于沖破現有西方壟斷政治話語的格局,提高中國學術的“思想力和影響力”。
30多年來,中國發展道路彰顯出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和吸引力。中國學術界應深入研究中國奇跡的“政治動力”,提煉和歸納中國的政治經驗和理論價值,確保新的政治發展評價體系在世界上特別是在非西方世界更具代表性和理論適應性。要超越西方世界固守的諸如“民主—獨裁”、“普選、多黨制”等單一性指標,突出那些更具廣泛性、綜合性和包容性的政治因素如發展力、領導力、動員力、穩定力、保障力等。通過對各國政治的“主權性、穩定性、制度性、民主性、有效性、法治水平、廉潔程度”等參數進行測量,全面而準確地展現出一個時期里世界各國在政治舞臺上的發展與進步。(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情報研究院院長,本文選自作者即將出版的《民主化悖論》一書)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