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在這個時候“歸來”,十分引人觸目。中國告別“姓社”而轉型“姓資”,是以“傷痕文學”為標志發端開始啟蒙的。顛覆近四十年,他們引進美國“頂層設計”療治“傷痕”的結果如何?
信仰失落、道德淪喪、假冒偽劣黃賭毒泛濫、漢奸買辦遍布朝野、百分之一的人掌控百分之六七十的財富、老人倒地無人扶、我的陰道我做主……整個社會似乎陷入末日瘋狂。
三四十年后回頭看,他們“啟蒙”呼喚“復歸”的,不是什么人性,而是赤裸裸的獸性。
看明白的人,越來越多。
右翼公知精英一家獨霸話語的時代,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已結束了。
毛澤東熱從社會底層勃興,而且歷久不衰,就是標志。
社會已經斷裂,社會的觀念和情緒早已分道揚鑣。
張藝謀的崛起和大紅大紫,不過是跨國資本與買辦階級控制中國話語權的一個突出標志,也是中國無產階級意識形態陣地全面陷落的標志。什么“走向世界”!按照洋人標準“顛覆專制”,丑化紅色歲月、丑化中華民族,這就是帝國主義話語霸權為中國設置的獲國際大獎的政治標準,也是諾貝爾文學獎與和平獎的標準。多年前,一位老同志就尖銳指出,張藝謀是倚洋自重“專售國人之陋以取悅洋人”。這一點明明白白洞若觀火。
“歷史終結”,美國是世界唯一老大,是資本的最高宗主和剝削的總保護神。要改換門庭,不光得“姓資”,而且得“姓殖”,用大公知李慎之話講,得甘當孫子。靠轉制掠奪崛起的中國資產階級,必定是買辦階級。這就是張藝謀為代表的文藝現象崛起走紅的社會基礎。
買辦階級炎勢熏天,買辦文藝自然也炙手可熱。
30年后,時局大變。大眾日益覺醒,黨內越來越多的開始清醒。買辦階級經濟上瞄準僅剩的國企和土地,政治瞄準“體制”,“壯士斷腕”作最后沖刺。不過他們攻城略地已經不再想當年所向披靡,因此得更講究策略。
這一特征,在《歸來》中表現得很突出。
表面看起來,《歸來》只表現人情人性,離政治很遠,不像張賢亮的政治小說那樣露骨。
但《歸來》煽情的結果,是從根本處對“體制”進行了無情顛覆:共產黨的“專制體制”和“集權社會”是與人性相悖的,是“反人類”的,它存在一天,人性就無法“歸來”。較“傷痕文學”,它顛覆得更為徹底,外延更大。影片告訴人們,即使后毛時代,人性依然不能“歸來”,其潛臺詞只能是改旗易幟,只有“民主憲政”才能攜帶著人性一起“歸來”。它與時俱進地反映了跨國資本和中國買辦當下的政治目標。
對這樣以煽情方式徹底顛覆社會主義的影片,“成都政府出錢買單邀1633人看《歸來》, 官員感概:這電影吸引力好大”,真是匪夷所思。
其實一點也不奇怪。
北京一些單位公款購買莫言的《豐乳肥臀》之類,用行政方式編配給下屬。
反毛反共的核心刊物《炎黃春秋》,背后居然有數十位退休的黨內大佬支持。
這都是一回事。
都是買辦階級掌控話語的表現。
它也從反面印證了毛澤東主席關于“資產階級就在共產黨內”的歷史性論斷。
這一怪相,不光反映執政黨在意識形態方面的亂象,它更告訴人們,在妖魔化自我和競相賣國方面,官僚買辦階級與帝國主義主子是高度保持一致的,因此,他們殊途同“歸”一點也不奇怪。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