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歸來,總覺得缺了些什么,不談原著,就只談電影本身。
《歸來》的劇情并不完整,沒有交待陸犯為什么入獄,現時代真的不好交待。
如果按照80年代傷痕文學的套路,將他描繪成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被冤枉,比如張志新,我的記憶里就是黨的好女兒,喊著共產黨萬歲上刑場的,這么描寫不是讓當今人笑話?
還是與時俱進,將他描繪成反共義士?那么抓他就是合理的。現在就有人聲稱自己當初被準確打成右派,不需要平反。在當時,對反共義士沒有槍斃已經是很仁慈,要知道就在那個時代的不久之前,都是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茅草要過火,石頭要過刀,或者直接就暗殺了,比如聞一多。再比如49年八千流亡山東師生“澎湖案”中,山東聯合中學校長張敏之等被誣告為“共黨分子”,100多人被槍決,1000多人被秘密投入大海,再也歸不來了。
而在民主國家,比如《魂斷藍橋》,將士為國出征,未婚妻為了生活都要去做性工作者,最后魂斷藍橋。而在“萬惡的共產政權”下,就這么一個反共義士,他的家屬竟然不為日常的柴米油鹽操心,不為孩子上學跳舞的學費操心,過著神仙般的日子。這難道不是美化文哥嗎?!
或者不涉及政治,將他描繪成一個高風亮節兩袖清風的知識分子被人陷害嫉妒?可現在的知識分子,教授專家已經被人叫成“叫獸”“磚家”,或者《圍城》里的知識分子?讓觀眾怎么相信就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是偉光正?拍出來不讓人噴飯?!
所以,《歸來》就不提因什么入獄最明智,讓觀眾各自想象,就是被冤枉的。
當代,已經是法治時代,我有個遠房親戚被抓,去看他,只是跟他說,要好好改造,爭取早日放出來。意思是告訴他不要想什么其他心思,要親戚朋友不好辦,按照刑法幾條幾款,窩藏逃犯是要被處罰的,有牢獄之災的。我想,如果他真的跑出來見我,我一定會報告,我是軟弱的人,抗不起法治,民主國家更是如此。我能夠做的,就只是資助他的女兒上學。如果不資助,難道要她小小年紀去做雞?!于是他女兒很感激我,而瞧不起它父親。
《歸來》里,丹丹實際沒有見過父親,就這么一個階級敵人的女兒,可以上學,跳舞,應該還有看病,還可以問鼎主演,做到這一切母親還不用去做雞。陸的出逃由于女兒告密被抓是大逆不道,人性泯滅嗎?比如《射雕英雄傳》里的楊康,生父雖然是楊鐵心,但他的一切是養父給的,他傾向誰?與楊康不同,楊康是王子,是特例。丹丹則完全是社會制度的安排,并不是特例,難道不覺得當時社會溫馨嗎。現在,女演員想出道,不被潛規則,說出去都沒有人信。難道不覺得當時純潔嗎。
馮老師在車站大喊要陸犯逃命,完全沒有恐懼。就今天的我,遇到類似的事,我可不敢喊,要喊也是趕快自首,爭取寬大,怕吃官司蹲班房。文哥沒有法治,《刑法》都沒有,于是事后馮老師也沒有任何處罰,還是過著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日子。這不是公然宣傳人治好嗎。
后來陸平反歸來,帶回了大量當年寫的未郵寄出的信,很是感人。但是呢,這些東西竟然沒有被收走,我所知道的別的時代,別的國家,即便犯人寫了類似的書稿,都是被秘密帶出的,絕大多數是沒有留下任何文字材料。不覺得當時監獄管理寬松仁慈嗎?
現在都搞糊涂了,真不知道《歸來》是揭露文哥還是美化文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