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告別保密制 中國貪官禍臨頭
世界最大的離岸金融中心瑞士承諾,將自動向其他國家交出外國人帳戶的詳細數據。這是全球打擊逃稅舉措的最重大突破之一,這一決定象征著瑞士告別幾百年來堅持保護銀行客戶隱私的做法。對各國政府而言,這是巨大的進步,但對中國貪官來說,卻是晴天霹靂。
瑞士銀行業以嚴格的「銀行保密制度」聞名天下,但也為世界各地的黑錢提供了最好的庇護所,除了腐敗官員所竊取的國家資產,其他非法收入也都因為「保密」而流向瑞士。瑞士這次的表態意義重大,對于那些貪官來說,瑞士銀行將不再是固若金湯的保險箱了。
中國貪官是瑞士銀行的最大客戶群之一。一項不完全統計顯示,中國官員在瑞士銀行業開有五千個賬戶,所涉資金三千多億美元,而保險箱中鉆石、金銀珠寶、文物等更是不可計數。今次瑞士既然答應公布賬戶,中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正好有用武之地,應該迅速與該國交涉,將中國貪官的賬戶全部公開,然后按名單調查,一個個繩之以法,并將這些民脂民膏全部收回,造福于民。
在海外存有巨額財產的貪官群體會嚴重影響一個國家內政外交的獨立自主性。烏克蘭變局中,俄羅斯不怕美國的制裁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去年美國某報紙披露中國官員的巨貪信息,則嚴重干擾了中國的內政外交。應借國安委正式運作和瑞士銀行公布賬戶之際,舊賬新賬一起算。
建章立制禁絕裸官
眾所周知,中國貪官依托特權,日進萬金,如何存放贓款已成為一個技術活兒。年初審結的呼和浩特鐵路局前副局長馬俊飛案顯示,他日均受賄二十萬元,面對滾滾而來的金錢,其最大的煩惱是無處存放金錢,因此在北京買了一個房子存放現金。像馬俊飛這樣的土豪非常多,他們將非法所得或隱藏在灶臺之下,或藏匿于廁所之中、魚池之底,技術含量與安全系數低,而最高級的則是轉移到境外。
中國貪官將錢存入瑞士銀行或者其他避稅天堂,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不會被洋人出賣,可謂萬無一失?,F在瑞士愿意交出外國人賬戶,中國貪官將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尤其是那些口口聲聲執政為民,暗地里卻男盜女娼、胡作非為的高官,更是隨時露出真面目。
瑞士銀行業告別保密制度,對中國反腐是一個戰略機遇期,當局可采取以外逼內的倒逼法,對國內貪官進行清理,然后再建章立制,禁絕裸官,以絕后患。俄羅斯早前立法,禁止各級公務員、軍人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在境外銀行擁有或開設賬戶,禁止他們在國外擁有或購置不動產,禁止他們購買或持有外國公司的有價證券。如果違反上述規定,將被課以五百萬至一千萬盧布的罰款,或被判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在最多三年之內不得擔任公職。
俄羅斯這些反腐措施,是從源頭、制度上禁絕裸官,對中國是一大啟發。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應該借鑒這套做法,盡快落實中國反裸官的制度。怕就怕有些高官打鐵自身不硬,瞻前顧后,不敢抓住今次戰略機遇期全殲貪官。
附論:銀行私密破戒 貪贓黑錢難藏
隨著瑞士簽署新的《全球自動信息交換標準》,被認為「牢不可破」的《銀行保密法》被撬開了裂縫,數百年來保護銀行私人賬戶隱私的傳統打破,當地涉二點二萬億美元私人賬戶將曝光現形。藏錢逃稅之所,瑞士被攻破后,全球難再匿藏。
該協議由經合組織(OECD)主導,并得到二十國集團(G20)支持,在四十余個簽署的國家或地區基礎上,可逐漸覆蓋全球更多國家和離岸金融中心,新加坡已在簽署之列,香港料不會例外。雖然傳有資金聞風而逃,謀匿于巴拿馬或杜拜,但這些離岸中心顯然遲早難逆潮流。
該協議對于中國無疑別具意義,因為與其反貪政治氣候正好配合,以往以數萬億計的貪贓枉法積聚貪官手上的黑錢,源源逃往境外匿藏起來已不是甚么秘密。藉住反貪風暴,當局有意追回本是國資的貪贓,并得以舉證貪官,銀行私密破戒曝光賬戶,可謂來得及時。
后金融危機時期,國際力圖撬開瑞士的保密鐵幕,主要是基于打擊逃稅,而非為中國反貪磨劍。瑞士私人銀行成為突破口,因為當地管理了全球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私人財富。至去年十月瑞士為勢所逼,加入關于稅收事項互助管理的多邊公約,早已留下鋪墊。
顯見事情緣起,早于內地刮起反貪風暴時,可笑的是,就在國際反《銀行保密法》之際,內地不少專家議論,把瑞士式的銀行保密作為經營秘訣、競爭優勢大力宣揚,鼓勵內地銀行效法。因為內地銀行為拓展非利息收入,正力謀打開財富管理的業務天地,瑞士被奉為典范。
不用專家鼓吹,內地銀行都在悄然跟進,以客戶私隱為理財業務賣點。即使這樣,深諳官場的貪官并不傻,明知內地銀行的瑞士式承諾,始終不敵官方一紙「搜查令」,因此貪贓黑錢匿藏需求是在境外而非境內,內銀不時只充當「走出去」的駁腳。
內地以私人理財隱匿貪贓,情況尚不成大氣候,讓人回過頭來關注香港離岸中心。過去一段時期私人銀行業務亦頗受追捧,金融體系由銀行到保險、到券商,乃至房地產業界,無不以吸內地大客為首重,而對是否貪贓黑錢往往鮮有審慎查究。
聯合國在○三年初就有研究揭示,私人銀行業務給洗錢活動提供易于利用之處,會被腐敗官員所利用。私人銀行業務可能因為腐敗官員是大客戶,而不對其進行徹底的審慎調查,甚至可能協助其將資金用于投資,上述論點顯然并不局限針對內地。
銀行私密破戒燒到最相關的私人銀行業務,不但對內銀業界是當頭棒喝,對香港承接來自各類離岸業務,以及本港私人財富的管理也是警號。敦促及監督進行一番審慎的徹底梳理,趕絕貪贓黑錢,是本港相關業界的義務,亦是監管當局的責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