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經濟體制改革有正負之分,從宏觀看有三條重要界限:一是能否保證50%以上的勞動者處在公有制經濟中,二是能否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三是能否把好人民幣資本賬戶的開放關。這三條界限關乎黨和國家生死存亡、是不容突破的三條底線。
關鍵詞:正負改革 公有制為主體 耕地紅線 資本賬戶開放關
改革有正負之分。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在公有制基礎上促進產品經濟體制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科學發展、共同富裕,這樣的改革就是正改革;而搞私有化,導致收入兩極分化、環境污染,走資本主義道路,這樣的“改革”則是負改革。分清正負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看不到改革有正負之分,把改革說成絕對正確或絕對錯誤,都違反辯證法。目前輿論主流傾向是,把改革說成絕對正確,不承認現實中存在負改革;然而,如果凡是改革都正確,那就無法解釋,原蘇聯東歐國家正是在“改革”的喧囂聲中亡黨亡國的。要充分認識,改革開放到今天,真正反對正改革的只是少數人。絕大多數人們反對的,主要是負改革,也就是用西方資產階級經濟學指導的以私有化為基本方向的、損害廣大勞動人民根本利益的“改革”。
當前,應當警惕的是,國內外敵對勢力的重要策略,就是相互配合,打著“改革”的旗幟,大力推行否定社會主義制度的負改革。因此,必須摒棄形而上學或形式邏輯的絕對化思維方法,劃清正負改革的界限。
這就提出了如何劃分正負改革界限的問題。改革是社會實踐,總起來看,應當從改革實踐的結果是否達到促進科學發展、共同富裕來劃分。但是這個基本界限還需要細化、具體化。我認為,從宏觀看,有三條必須把握的重要界限:
第一條界限:能否保證二、三產業50%以上的勞動者處于公有制經濟中。這里沒有提第一產業,因為二、三產業是主導第一產業(主要是農業)的。這條界限其實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以公有制為主體這個核心的底線。只要堅持唯物史觀,摒棄拜物教觀念,就不難判斷,只有50%以上的勞動者處在公有制經濟中,才符合公有制為主體的科學規定。目前,這條界限或底線在實際上已經被“私有化”改制突破了。統計指標顯示,我國二、三產業80%的勞動者已處在私營外資經濟中被雇傭的地位。私有制控制二、三產業80%的勞動者,這正是收入兩極分化的根本原因,也是腐敗屢禁不止、群體性事件增多等所有不良現象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須通過正改革,糾正過來,最主要的就是重新振興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構成的公有制經濟。
第二條界限:能否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國家有關部門早已科學論證過,這是我國13.5億人口賴以獨立自主生存的底線,一旦突破,后果不堪設想。據國土資源部數據,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全國耕地保有量為18.2476億畝。這已接近18億畝的紅線。在中國人口仍在逐步增長的現實情況下,屬于土地制度范疇的改革,主要的任務應是維護和力求擴大耕地面積。可是目前關于城市化改革的許多輿論,卻把“改革”的文章做在擴大城市建設和工商業建設用地上。可以說,凡是要繼續縮小農村耕地的所謂城市化“改革”,都屬于負改革,必須制止!推進中國城鎮化的正改革,應當堅持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縮小城鄉差別的方針,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重點,通過發展農村集體工商業,促進農業勞動力就地轉移;這必須以保護和拓展耕地為基本前提。
第三條界限:能否把好人民幣資本賬戶開放關。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把發展中國家的國際收支資本賬戶的開放或自由兌換,說成是完成市場化改革的最后階段或主要標志。這是維護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利益,損害發展中國家利益,十分有害的所謂完成經濟市場化的判斷標準。應用馬克思揭示的國際價值規律和社會再生產規律的原理來分析,勞動生產率較低的國家如果放任勞動生產率高的外國投資自由出入,必然給本國造成兩大不利后果,一是讓外國資本控制本國經濟,二是本國產業結構將由于外國資本的自由出入而發生失衡。因此,發展中國家的資本賬戶完全開放的基本經濟前提,只能是:勞動生產率平均水平已經達到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水準,可以真正與之實現平等競爭;并且已經建立起能夠維護獨立自主的民族經濟體系的有效宏觀調控機制。2008年以來,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危機中沒有受到致命傷害,不能不說,重要原因之一是沒有過早開放人民幣資本賬戶的自由兌換。不過,最近的主流“改革”輿論又主張人民幣資本賬戶盡快徹底開放,并提出了具體日程。看來,這是要在中國還不具備基本經濟前提的條件下,硬要突破這條界限了。顯然,這不屬于正改革,而是負改革。如果是正改革,就要大力提倡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努力發展高新科學技術,創造越來越多的民族品牌,促進勞動生產率水平盡快趕上發達資本主義國家。
以上三條界限,關乎我們黨和國家、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死存亡,是不容突破的三條底線。導致突破這三條界限的改革,只能是負改革。不難看出,負改革的理論來源,主要來自西方資產階級經濟學;大力推行負改革的所謂學術權威和政府部門的智囊、掌權者,共同特征是拋棄、反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對改革的指導。因此,提出劃清正負改革的界限,實質是主張在經濟改革領域劃清馬克思主義與反馬克思主義的界限。
各級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應當堅決阻止突破三條底線的負改革。現在,第一條底線已經被突破,第二條底線有突破的危險,第三條底線正在受到嚴重的沖擊。不能掉以輕心了!
2013。6。30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