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風田:禁面粉增白劑耗10年不太正常
“面粉增白劑”是否禁用都爭論10年了,今天終于朌到頭了,衛生部等部門3月1日正式發布公告,撤銷食品添加劑過氧化苯甲酰、過氧化鈣,自2011年5月1日起,禁止生產、在面粉中添加這兩種物質。
有關面粉增白劑存廢之爭,91%網友支持廢止,衛生部順應民意予以撤銷,這是一件大好事。這種做法應該成為未來添加劑存費的一個參考標準。對于那些消費者反應強烈的、又沒有什么益處的添加劑予以廢除,只不過撤銷時間要大大縮短,不能再拖上十年了。消費者的利益才是最主要的,其他的利益之爭都不應成為考慮的重點。以后在添加劑的目錄選擇上,應該讓消費者參與。現在添加值的選用主要由專家來做決定,但有很多專家本身就是搞添加劑的,有自身利益在里,一般的原則是傾向于多添加,導致我們的食品添加值泛濫。消費者的聲音一定要充分的利用起來。未來的食品添加劑不是想添加就添加,應該是能不加就不加,能少加就少加。
撤銷面粉增白劑早已不是新聞。去年撤銷面粉增白劑曾被判“緩刑一年”,曾引起熱議,按當時衛生部的規定,要到今年年底才會禁用增白劑。為什么會有“緩期一年”的說法呢?字面的解釋是設置合理的過渡期限是必要的,實際的原因可能是生產企業上書反對“禁白”,施加壓力,現在的結果應該是妥協的結果。
面粉增白劑,顧名思義,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讓面粉看起來白一點,現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和一些專家認為它的負作用遠遠大于它帶來的好處。負作用主要是有這樣幾點:第一,它破壞了面粉里的維生素,包括甲酸,所以對于專門以面食為主的這些人,可能這樣的維生素得不到補充;第二,它把麥香味破壞掉了,因為我們一般吃沒有添加的,會感到有很好的口感;第三,實際上它有一個欺騙作用,因為把它漂白了,觀感更好。這三個負作用是比較關鍵的。
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但有一個幾乎東西關系到我國一大半居民的飲食安全問題,那就是“面粉增白劑”是否禁用問題,一直被有意無意地拖延著,扯皮著。過去8年來,專家、業界人士包括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多次呼吁,禁止在面粉加工中使用增白劑。這個問題自2001年開始,到現在國人已等了10年多了,頭發都等“白”了。
民意、業界、相關部門都在呼吁禁止,過去為什么就禁不了?這就涉及到部分添加劑生產企業的利益。但根據新的食品安全法,必須有研究結論證明安全才能往里添加。面粉增白劑是完全可以不用的,但這個背后有很多很復雜的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按道理來說,我們不考慮各個利益之爭,因為消費者的利益是最主要的。如果禁用“面粉增白劑”,食品添加劑行業幾百億產值就沒有了,他們會通過各種手段來游說、公關。食品安全監管理當秉持一種“莫須有”的原則,也就是說,如果一種成分對人體沒有已知的好處,那么對它的判決不需要“罪證確鑿”,寧可失之嚴格,也不可掉以輕心,13億人的健康更重要。所以應按照新的食品安全法重新審查,添加劑廠商必須提供確切的長期觀察研究,確實證明增白劑對人體無害,才能往里進行添加。否則一律不準亂往食品里添加東西。
10年禁不動還有一個原因是部分專家對歐美標準的迷信,動輒以歐美主導的食品法典為標準,其實是很害人的,應該破除歐美標準迷信。相關部委之所以反對,我原以為他們已經委托下屬機構做了多年的觀察試驗,已得出結論是增白劑是無害的了。想不到的是他們主要依據的標準卻是JECFA,一個典型的被歐美控制的委員會。衛生部門的專家該破一破“歐美標準”的神話了,應該換一換專家庫了,那些專家依據的標準很可憐,過去我們已上了太多的當,吃了太多的虧。有一批專家,包括嚇人頭銜的院士,動輒以歐美為標準,認為這個東西歐美就這樣規定的,就安全了,盲目迷信歐美標準是錯誤的。
南方周末報道,“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是堅定的反對禁用派”,“他擔任中國食品添加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衛生部食品衛生標準分委員會主任等職?!皢栴}根本不值得爭論。批準什么新的添加劑,專家委員會要根據一系列規定,JECFA就是很重要的依據”(南方周末)。
太湖排污就是依據美國的標準所設,都達標了,但太湖已污染得不成樣子了。過去做太湖污染課題就發現一個很悲哀的現象,太湖之所以污染嚴重,原來都是按美國的標準惹的禍。原來在設定太湖企業排污標準時,一參考就找到了美國的標準,美國是發達國家了,以為發達國家的標準準沒錯,于是乎就以美國的標準為準則,也很有說服力,美國人就是這標準,還怎么著?但結果呢?太湖周邊企業的污染排放標準也都按這個美國的標準都達了標,但執行幾年的結果卻很恐怖,太湖污染愈來愈嚴重,以致于藍藻橫行,富養化解決不了,導致無錫連水都喝不成,出了大問題。專家們也奇怪了,按道理也都達標了怎么還會產生如何嚴重的問題?最后一分析才明白,拿來主義原來也有害的,一定要考察他們制定標準的國情才對。美國湖區的人口密切一般很低,所以它制定的這個排放標準對應這個人口密度完全沒有問題。但我國太湖的人口密度與企業密度跟美國湖區的相比,不知要高早出多少倍。所以你的人口企業密度高很多,近一般道理應該跟著往上長才合適。但我們有一批專家對歐美的標準很迷信,以為他們既然制定了這個標準了,這么做了,準沒錯。于是乎出現照搬搬抄現象。迷信歐美標準不是一小部分人,在做科學研究里,有相當相當一大批專家們特別迷信,這是很令人擔憂的。如何破除歐美標準的迷信,根據我國的國情與條件,制定出符合中國人條件與情況的標準,真的需要好好地重視起來的。不能一股腦地拿來,說即使他們都這么做了,都應該是沒有問題了。一定要考慮具體的情況與問題才可以。
歐美人吃多少饅頭?我們又吃多少?我們消費的量與他們相比大得驚人。面粉增白劑就是一個極明顯的例子。歐美人很少吃饅頭,跟我國北方的人每天每月每年的消耗饅頭相比,他們吃的數量可以忽略不計。而國際食品法典與各種世界標準委員會里,他們的專家又占了絕大多數。所以你要以他們的標準來標準我們自己,那可就慘了,如果拿歐美的標準當成標準是很恐怖的事。我想衛生部這樣思維的專家還真不少。
我國未來應嚴格執行我國《食品法》中所規定的條例。現實的情況是很多廚師為了色香味俱全,往里面加很多所謂的秘方菜,實際上在《食品安全法》中,這都是非法的,我們應該對這種行為進行打擊,食品安全目錄之外的添加劑通通都不能用,因為你這樣做,等于就是把消費者的健康置于一個很不安全的境地,所以現在當務之急是對目錄沒有的添加劑進行嚴格的抽查,禁止讓這些行業的從業人員使用,讓他知道這是違法的。現在很多人沒有這個意識,所以慢慢的危害就越來越大了。
相關部門應該加強監管,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我國有兩億多小農戶,有幾十萬個食品加工企業,無數的飯店,想要進行一種完全的管理有很大的難度,但 “民以食為天”,健康是最重要的事,應該加強監管,尤其是對那些非法的生產各種各樣的添加劑,又沒有得到國家批準的企業,應該重罰。
在添加劑的選擇上應讓消費者參與。因為現在是由專家來做決定,但有很多專家本身就是搞添加劑的,所以從他的行業來說他是贊同這個的,國家監管部門一定要重視消費者的聲音。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