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通脹是事實
葉檀
·
2009-12-16
·
來源:烏有之鄉
通脹是事實
中國有沒有通貨膨脹,有沒有通貨膨脹預期,牽涉到中國宏觀經濟的大政方針,決不能夠糊涂應對。
對于通貨膨脹有兩種觀點:一種基于傳統的消費物價理論,堅定地認為目前沒有通脹,僅有微弱的通脹預期;一種基于貨幣主義理論,認為2009年天量的貨幣發放必然產生通脹,并且通脹已經體現在資本品價格、資源價格與農產品價格上。
國家發改委顯然持前一種觀點。12月14日,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表示,明年出現明顯通貨膨脹的依據不足。發改委網站新聞稿援引價格司有關負責人稱,目前糧食、豬肉、食用油庫存和供應充足,繼續大幅上漲可能性不大。單純的貨幣供應快速增加引發實體經濟通脹的可能性較小。
中國不存在通脹威脅的觀點顯然與中國的CPI采樣一脈相承。由于我國糧食庫存充足,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只要政府調動庫存平抑物價,不可能存在糧食價格大幅度上漲的前景。至于煤、氣、水、電等資源品價格,今后將逐步推廣階梯式定價的辦法,對滿足群眾基本需要的部分實行優惠價格,不會對民眾消費構成壓力,也能夠減緩價格總水平上漲。
房價被排除在物價之外。事實上,我國的房地產價格正在急速上漲。11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5.7%,比10月份擴大1.8個百分點。如果CPI上漲3%,住房貸款月供比例超過50%的家庭,每月就開始發生入不敷出,他們只有兩種選擇,或者負債生活,或者將生活品質降到最低。當然,我國的房地產交易價格甚至上升的租房價格并不計入CPI,這就導致CPI成為瘸腿的滯后指標。當CPI上升到3%以上時,上升到5%倚馬可待。
以宏觀分析著稱的經濟學家宋國青先生感嘆目前經濟周期縮短,“2008年以來中國經濟形勢轉換之快前所未有。我們剛把通貨膨脹理出眉目,通貨緊縮來了;還沒把通貨緊縮研究完,通貨膨脹又要來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看,何嘗不能得出如下結論,正是因為CPI等重要經濟指標的扭曲,導致政府有關部門、宏觀經濟學家對于市場的判斷屢屢失誤,狼狽不堪。
我國的農產品庫存豐富是否能夠成為通貨膨脹的重要抑制劑呢?考慮到農產品價格所占比例之高,農產品庫存豐富確實能夠緩解通脹來臨的焦灼感。但有一點不應忽視,盡管我國存在豆賤傷豆農的情況,并不妨礙中國的食用油價格節節上升,本月以來,全國食用油正集體漲價15%至30%。在上一輪通脹周期,政府甚至祭出了直接控制價格的殺手锏。
發改委特別強調國際價格對中國市場的影響,中國食用植物油消費60%依靠進口,國內食用油價格受國際市場影響較大。近兩個月,國際市場大豆、豆油價格上漲較多,國內食用油加工成本增加,影響近期國內食用油價格上漲,但目前價格水平總體上仍比上年下降較多,中國12月大豆單月進口量將創歷史新高,并預計後期國內食用油價格將在目前的價位上波動,波動的幅度不會太大。可見,即便我國的農產品庫存豐富,但隨著化肥等農資價格的節節上升,仍然能夠推動農產品價格的提高。除非政府對農產品進行全面補貼,但這就意味著整個社會消費價格的提升,其中有著明顯的正相關關系。上一通脹周期我國農產品價格上漲,其原因分析言猶在耳,農資價格提升,全球輸入性通脹,等等。金融危機后國內外貨幣的發行量遠超上一周期,農資價格、輸入性與內源性通脹的壓力更甚于上一周期。
最后,由于工業品產能過剩與出口不景氣,我國的終端消費品價格不可能出現大幅上漲,這將進一步扭曲CPI指數,使我們沉浸在高增長低通脹的美妙幻覺之中。
任何失衡的經濟結構都會付出代價。美國曾經有過長達數十年的高增長、低通脹的美好時光,代價是在全球發行美債,使美國本已嚴重的赤字一發不可收拾,直到目前出現經濟蕭條癥狀,大有重走日本覆轍的趨勢。我國十年左右的高增長低通脹是出口加上城市化的產物,代價是換得了兩萬億日趨貶值的美國國債,以及國內消費與收入結構的失衡。
目前正是扭轉經濟結構的關鍵時刻,如果任由CPI誤導決策視線,任由過于寬松的貨幣增發與資產泡沫發揮威力,在資產泡沫發生后,實體經濟將從炎夏突然轉入隆冬,從隆冬突然轉入炎夏,經濟結構的調整將失去最重要的時光。
通貨膨脹危險臨近,對此必須有清醒的認識,有充分的應對舉措,未雨都要綢繆,有雨更需綢繆,以免民生、宏觀經濟付出慘重代價。
注:可以不承認通脹,但物價在上漲。鋼鐵、石化等產品已漲或者待漲。
趁著“低通脹”大好時機,煤氣水電各類生活必須品一起上漲。國際油價大跌,國內成品油價絕不下調,因為據說從來沒有漲到位。
對離退休人員與公職人員的單向補貼,是以損害其他人群的利益為代價的,并不能抑制物價的上漲,只會讓物價上漲的疼痛度降低。缺少中產收入階層,受補貼者越來越多,絕非社會之福。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