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不是討論房地產泡沫應不應該崩潰,其結局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在面對泡沫的時候,人們從來沒有找到過可以躲過去的良方妙藥——格林斯潘。
一. 評價房地產形勢的指標:
房價收入比
家庭年均收入和平均房價的比值,用以評價房價的相對高低。世界銀行給出的標準上限是5:1,也就是一個地區年均家庭的收入的5倍不能買到一個可滿足居住(90平米)的房子的話,房價就太高了。而以下是中國各大城市2007年的收入房價比:
城市 |
收入房價比 |
城市 |
收入房價比 |
城市 |
收入房價比 |
溫州 |
16.8847818 |
福州 |
13.252886 |
重慶 |
13.3326103 |
上海 |
23.2700953 |
濟南 |
11.890046 |
鄭州 |
12.7349423 |
杭州 |
22.2760041 |
昆明 |
15.671642 |
哈爾濱 |
12.9563758 |
北京 |
17.9332395 |
貴陽 |
15.518968 |
石家莊 |
12.8914405 |
深圳 |
10.6135724 |
太原 |
14.674436 |
蘭州 |
14.2777199 |
寧波 |
16.7170382 |
西安 |
15.83743 |
海口 |
11.6746465 |
廣州 |
15.0852878 |
沈陽 |
14.827703 |
烏魯木齊 |
10.5457909 |
廈門 |
16.0645295 |
成都 |
12.416779 |
合肥 |
11.6027875 |
南京 |
19.2380624 |
武漢 |
13.447302 |
長春 |
11.0780899 |
天津 |
18.6796895 |
長沙 |
11.534797 |
呼和浩特 |
8.67597875 |
青島 |
18.8254126 |
南寧 |
15.727667 |
銀川 |
10.878006 |
蘇州 |
13.8883122 |
南昌 |
14.380322 |
西寧 |
10.745476 |
房租收益率
房子總價格和每月的房租的比值,用以評價房產的投資價值。國際公認的房租收益率應該在150到230之間。而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的房租收益率一般都在360以上,而且房租的上漲速度遠遠低于房價上漲速度,這一數字還在不停的增大。
低的房租收益率一方面反映了租房市場的供求關系,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租房者的消費能力。租房者多是那些農民打工者,或者出身農村的高校畢業學生。他們往往被認為是城市化的執行者,而在目前的情況下,前者是不會考慮在城市定居的,而后者沒有了退回農村的路,也沒有能力在城市定居,只能漂在城市里。
之所以會出現這么低的房租收益率,是因為絕大多數買來的房子不是用來住的,而是用來炒作,所以才導致了租房市場的供大于求。同時,這也是因為人們把房地產投資的目光盯在其自身的升值,而不是房租,這也反映了當前中國房地產的消費狀況。
空置率
空置率是指某一時刻空置房屋面積占房屋總面積的比率。按照國際通行慣例,商品房空置率在5%---10%之間為合理區,商品房供求平衡,有利于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空置率在10%---20%之間為空置危險區,要采取一定措施,加大商品房銷售的力度,以保證房地產市場的正常發展和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空置率在20%以上為商品房嚴重積壓區。
中國目前的房屋空置率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不同目的的持有者對空置率的數據分歧很大。其中常被人們提起的有26%和1%這兩個數據,而據本人在杭州,上海,北京的觀察,舊小區的入住率一般都比較高,2000年以后新建房的空置率在40%以上,2004年以后新建房的空置率應該不低于60%。往往看到的情況是,一個小區地基剛搭好,房子都已經賣完了,而幾年之后,新的小區的依然沒什么人入住。造成如此高的空置率顯然是房地產的過度投資造成的。
還貸/收入比
居民平均用來還分期貸款支出占收入比例,其包括各種各樣的按揭貸款,而對中國人來講基本上就是房貸,這項指標用以衡量房地產貸款的金融風險。一般來講,國際上公認的還貸收入比安全上線是28%,超出了這個線,對于個人來講還款壓力大,幸福指數降低;對于整個金融系統業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一旦有宏觀經濟的波動,往往會造成大面積的不良貸款。而對于目前數量巨大的房奴,還貸收入比恐怕已經遠遠超過了這個警戒線。
結合房地產貸款占貸款總比例,可以算出整體的金融風險。比如在2004年底,中國房地產貸款占整個貸款的40%,目前這個比例保守估計應該有55%。而買房的人,用于投資的比例不會低于35%。這樣來算,用于投資的住房貸款占所有貸款的比例應該在15.75%。一旦出現房價下降,投資用購房的人一定不會繼續還款,這筆錢將由銀行來買單。這將花完中國的存款準備金率。
房地產投資占GDP比例
這個指標反映整體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程度。在大國的房地產歷史上,美國在1950年出現過6.98%的最高比例,然后一路小幅波動,直到1991年從3.42%開始,一路上揚至2005年的6.2%,隨后發生了次貸危機。而日本在70年代中期由最高的8%左右一直降低,到1985年廣場協議的簽訂,房地產在日本開始過熱,房地產投資占GDP比重在1989年到1991年的最高點期間約5.5%,這時候日本的房地產崩盤了,從此日本進入了長達十幾年的低迷,被稱為“失去的十年”。而中國從有據可查的記錄來看,從1997年的4.02%開始一路上漲,到2007年時這個比例到了10.13%,這是任何國家任何時候都沒出現過的高度。考慮房地產對相關經濟的帶動作用,其對GDP的影響將高達3.15*10.13%=32%,所以說房地產綁架了GDP,一點都不夸張。
以上種種指標表明,中國的房價已經高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關于中國的高房價,支持者會有諸如以下的種種理由,認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是特殊的,可以不符合國際慣例的。然而那都是謬論,都是經不起分析的。
借口之一是中國人口多,人口密度大。而日本的人口密度是中國人口密度的兩倍多,香港人口密度是中國大陸地區的四倍多,然而就恰恰在這連個地區,都發生過震驚世界的房地產崩盤。90年日本的房地產崩盤讓日本的經濟進入了長達15年的低迷,被稱為失去的十年。香港97年的地產崩盤,讓香港居民戶均虧損267萬港元。
借口之二是中國處在城市化的進程中,所以產生了城市用房的剛性需求。然而一定要清楚,城市化進程的發展是以城市生活遠遠優于農村生活為前提的,住房是城市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而目前的房價對于那些從農村到城市打工的農民工來說是高不可企的,他們也不會夢想在城里生活。所以進城的農民工不代表中國的城市化,最起碼對于房地產的拉動是這樣的。
二.高房價帶來的危害:
高房價的第一個危害是抑制其它方面的需求,造成畸形經濟結構。高房價造就了眾多的房奴,他們大多從農村走來,十多年學校生涯之后,他們取得了進入大城市的門票——大學文憑,同時也花光父母一生的收入。畢業之后的他們一方面要贍養父母,另一方面要攢錢買房子,因此他們會盡可能的壓縮開支,然而他們又是工薪階層中的高收入者,也就是未來的中產階級,他們不消費,整個社會的消費就沒有了支撐。
第二危害就是抑制其它方面投資,造成畸形發展。目前我國各種尖端技術的落后和房地產過熱不無關系,資本總是流向利潤率最高的地方,房地產的行業的暴利吸引了過多的社會資本,從而削弱了其他方面的投資。經濟結構對不動產過強依賴,降低了我們在國際經濟環境中的競爭力。
實際上GDP中不動產的成分是虛假的,因為其不能流動,就失去了價值衡量的統一標準,其價值也是得不到國際公認的。而且由于其不流動性,價格的升高也只是數字的變更,不代表持有人可以享受的物質的增多。比如說上海的房產價格比盧森堡的要貴很多,那是否意味著在上海擁有一套120平米的公寓的人比在盧森堡擁有一棟別墅的人幸福的多呢?
影響社會和諧,這一點應該是有目共睹的,目前網絡上流行著一種憤怒,仇恨的情緒,高房價是其一個重要因素。高房價剝奪了眾多房奴的幸福感,毀滅了他們十幾年寒窗的夢想,讓他們失去了消費的能力的同時,也將他們僅有的業余時間拉到了低成本的網絡上,在本應該喝咖啡的時間里在網上發著牢騷。
投機盛行,影響社會的創造力,這是任何一種暴利行業的通病。只要社會結構中存在一種暴利行業,人們就會對之產生向往,而當這種暴利的收入遠遠高于其他社會普通收入的時侯,就會造成投機盛行。而勞動是價值創造的唯一源泉,當勞動所得占整體社會的收入過低,甚至不能滿足勞動者基本生存的時候,人們就不會再勞動,社會也就失去了發展的原動力。這也正是為什么中國歷史上每一個王朝快要滅亡的時候,社會風氣都非常糜爛,妓女遍地,賭博盛行。
三. 中國房地產簡史:
追溯中國房價的歷史,應該從2003年的兩個重要文件開始。 2003年6月13日 ,為促進房地產金融健康發展,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房地產業務管理的通知》,史稱“央行121文件”。這是一個有關緊縮房貸的新規定,但遭到了強烈的反對,華遠總裁任志強認為此舉非但不能預防金融風險,還會將房地產行業帶入“冬天”,進而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在各方面勢力的強烈反對下,121文件僅發布兩個多月,央行又下發了《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史稱“18號文件”,其認為以住宅為主的房地產的發展對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很大作用。時仁建設部長汪光燾稱18號文件為“指導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綱領性文件”。18號文件受到了行業的熱烈歡迎,任志強認為“幾乎要鞠躬致敬了”。從此之后,中國房價開始了連續5年的高速增長,與此同時,諸如“房地產永遠不會貶值”等曾經在日本的80年代出現過的論調也越唱越熱。
高房價的根本原因是利益,從房地產的收入已經成為每一個地方政府的絕大部分收入。隨著財稅上掛,集體企業破產,央企對各種行業的壟斷,中央對全國財政的持有比例快速增加,與之對應的是地方政府收入的減少。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一方面要維持高昂的行政成本——公車,考察,招待,編外人員工資等費用;另一方面又要以各種優惠(也就是減少地稅)政策吸引投資,這就使地方政府不得不想辦法節流并增收。那么大家目前看到的普遍的節流就是減少對公共事業的投入,比如醫療和教育;增收的辦法就是提高土地成本,也就提高了房價。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