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過剩國外需求消化:別忘了產能過剩
環球財經 孫明春
過剩的產能還是在一天天增加,這些產能正日益依賴于國外需求來消化吸收
美國經濟放緩對中國的影響,可能比很多人預期的要大。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中美經濟間的關聯度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大,二是美國經濟放緩的程度可能也比很多人預期的要深。
在過去10年里,美國市場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大幅上升,尤其是在絕對量上。比如說,中國對美出口占中國出口總額的比例從1997年的18%上升到目前的21%,而中國出口的絕對金額在過去10年里卻上漲了4.3倍, 導致出口總額占GDP的比重從1997年的19%上升到2006年的35%,其結果是,中國對美出口總額占中國GDP的比重也從10 年前的3.3%上升到目前的7.4%。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經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不但沒有下降,反而明顯上升。
除了對中國出口的直接影響之外,美國經濟放緩還會通過第二輪甚至第三輪的效應來影響中國經濟。從全球來看,美國目前依然是世界經濟的重要支柱,尤其是美國的消費者,目前仍是全球難得的消費引擎。近年來,歐洲經濟增長強勁,主要得益于出口和投資,而消費的增長相對于投資來講明顯不足。同時,日本經濟近年來徘徊于通貨緊縮的邊緣,其微弱增長也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資,卻難以傳遞到消費。亞洲其他國家近年來的經濟增長,大多數也是出口導向型,國內的投資很多也是以外需為目標,國內消費并不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
盡管中國的消費增長率相當高(10%以上),但相對于增速更高的投資來說,過剩的產能還是在一天天增加,而這些產能正日益依賴于國外需求來消化吸收。因此從全球來看,除了美國外,世界大多數經濟體的投資相對于消費而言都增長偏快,因此美國的消費增長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歐洲、日本、亞洲及中國吸收了潛在的產能過剩問題。一旦美國的消費明顯弱下來,很難說歐洲、日本及亞洲其他國家的經濟會安然無恙。如果這些國家的經濟也因此出現不同程度的放緩,中國經濟難免會經歷第二輪或第三輪的沖擊。
如果美國經濟增長只是略微減慢,其對中國經濟的首輪直接影響將十分有限,而且其通過對歐洲、日本及亞洲等經濟體而對中國經濟產生的第二輪或第三輪的影響更是微乎其微。2007美國經濟的增長率預計達到2.2%,與2006年的2.9%相比雖有放緩,但仍屬不差的表現,所以中國和亞洲新興市場、還是歐洲及日本的經濟成長都表現不錯。
如果美國經濟增長出現大幅度減緩(比如降至1%以下)甚至出現衰退,那么中國及全球經濟所受的影響就會相當明顯。目前大部分經濟學家對2008年美國經濟增長率的預測存在著明顯的概率“雙峰”現象,即一方面認為經濟增長率有60-70%的概率會維持在2%左右的水平,而另一方面又有30-40%的概率會出現衰退,而經濟增長率介于這二者之間的中間狀態(如0-1.0%)的概率卻微乎其微。在預測美國經濟安然無恙的同時,不得不極力提醒大家衰退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30-40%)。萬一這種可能性成為事實,中國經濟所受到沖擊的可能會超出預期。
如果2008年美國經濟增長顯著放慢或出現衰退,中國出口商的外部需求將會明顯減弱。屆時出口企業將面臨三個選擇:降價、削減產量或轉向國內市場。由于國內已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轉向國內市場已無可能。而不管是降價還是削減產量都意味著企業盈利的下降或失業的增加。與此同時,許多以出口為目標的投資項目也許不再具有吸引力,投資的增速可能也會受到一些影響。
整體上講,如果美國經濟在2008年初出現急劇下滑,中國的實際GDP增長率在明年下半年有可能降至9%以下。雖然這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仍然是很高的增長率,但鑒于中國經濟中的嚴重產能過剩,很難講在8%的GDP增長率下中國的企業盈利和失業水平會達到何種狀態。另外,如果企業盈利下滑,其償還銀行貸款的能力無疑會受到影響,銀行業的壞賬率也有可能止跌回升。
即使全球經濟?有顯著放緩,中國出口商也已開始感受到各種因素導致的成本上漲,如貨幣升值、出口退?下調、出口稅的增加、加工貿易政策的變化以及土地、勞動力和自然資源價格的上調、以及對環境保護和產品質量要求更加嚴格。因此,外部需求的驟然減弱也許只是引發國內經濟增長疲軟的一個導火索。這一導火索不但會引起企業盈利的下滑和銀行壞賬率的上升,而且有可能引發資產市場的重新定價。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