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面對通貨膨脹壓力越來越大
易憲容
12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11月份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即CPI),比去年同比上升了6.9%。盡管這個數字創下了最近十一年來的新高,但仍然是市場預期之內。在11月的CPI公布之前,有研究機構就表明,11月份的CPI將上升到6.8%。而且從今年下半年CPI指數的變動來看,7月份上升5.6%,8月份6.5%,9月份 6.2%,10月份6.5%,基本上保持著持續上升的勢頭。
對于半來年高企的CPI,有研究者認為這是物價指數的結構性上漲。因為,在這些研究者看來,近半年來的CPI連續高企,根本上由于食品類價格上漲的結果。比如說,11月份也是這樣,CPI同比上漲6.9%,食品類價格同比上漲18.2%,其中,糧食價格上漲6.6%,油脂價格上漲35.0%,肉禽及其制品價格上漲38.8%,豬肉上漲56.0%,鮮蛋價格上漲10.0%,水產品價格上漲6.8%,鮮菜價格上漲28.6%,鮮果價格上漲12.9%,因此,對于這種物價指數結構性上漲,既要關注,但不是太擔心。
但實際上,正如我一向指出的那樣,CPI其實是統計部門處理了結構信息以后的一個總量指標,是反映了某一個時期居民消費價格的總體水平。如果把一個清清楚楚的概念(比如CPI上漲的6.9%)再用一個“結構性”概念來界定,那么這不僅會把一個清楚明白的東西搞得含糊不清,而且容易引起市場誤解,影響政府、企業、個人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特別是,當政府也對這種經濟形勢也做出“結構性”的判斷時,那么政府就得出臺“結構性對策”。而“結構性對策”是不可能對經濟現象的根源對癥下藥,只是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樣,使得面對的經濟問題積累越來越多。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來看一看,到底是什么因素在推動著CPI走高?
從表象來看,CPI上漲事實上是由食品價格上漲推動的。但我們又可以問,食品為什么近期會快速上漲?它的上漲為什么會推高CPI呢?食品的價格上漲是短期現象還是長期因素?如果是長期的因素,那么用短期的方式能夠遏制過快上漲的食品價格水平嗎?等。
可以說,食品價格上漲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一是,一般來說,食品類產品基本上是與農業生產有關。但是對于中國的農業來說,在1978年改革開放之前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基本是通過價格剪刀差方式來壓低農產品的價格,把農業的剩余價值轉移到工業。這不僅使得農產品的價格壓在極低的水平上,而且讓大量的農業人口無法向城市轉移。
1978年改變開放以來,盡管農產品的價格在不斷程度的放開,但是由于大量的人口聚集在農村,從而使得農村不僅聚集著大量的廉價勞動力,也讓這些廉價勞動力利用廉價的土地及生產資料生產著城市需要的農產品,從而使得農產品的價格一直無法達到與工業品的相應價格水平。但是,隨近年來城市化進程加快,不僅使得農村土地大量流失,而且也驅使著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入城市,而留守在農村的農民多是老弱殘孤。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就使得整個農村各種生產要素的價格上升,加上高漲的農業生產資料,農業生產的風險提高及國際市場糧食價格的上漲,國內農產品的價格上漲也就自然。也就是說,農產品的整個生產環境及市場環境已經發生的巨大的變化,必然會導致其產品價格上漲。
因此,政府希望用以往計劃經濟的行政方式來管制農產品價格上漲,而沒有看國內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內在性,那么這種價格管制短期內會見效,但是管制條件變化,農產品價格又會重新上漲。也就是說,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農產品及食品價格的上漲是一種趨勢與必然,政府希望通過管制的方式來控制是不可能的。反之,政府對農產品價格的管制會為下一輪價格上漲積累更多的風險。
因此,面對這樣一種現實與條件,就得減少政府對農產品及食品價格的管制,農產品及食品的價格基本上由市場價格機制來調節。而對于食品價格的上漲,政府要做的只能是如何加大對城市低收入民眾的價格補貼力度、如何來保證農產品及食品市場秩序暢通、如何為農民提供更多的相關市場信息。
那么食品的上漲為什么會推高CPI?為什么會由CPI直接反映出來?這當然與CPI的體系及構成有關。因為,中國的CPI食品所占的比重過高,如果物價上漲最后傳導到食品的價格上漲時,那么它不僅會推高整體CPI,而且也預示著中國的CPI全面上漲了,而不是僅是食品上漲的本身。這就是為什么這幾月來政府希望管制的方式來遏制食品價格的上漲但遏制不住的原因所在?還有居住類價格的問題,不僅比重低而且計算基數低,這些都是嚴重CPI真實反映居民消費價格變化的原因。
既然食品價格上漲是無法通過行政的方式來遏制,既然在目前的CPI體系下食品價格上漲一定會推高整體CPI,那么隨著中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比如要素市場的改革、資源稅及環境成本增加等,國內其他產品,特別是生產品價格的全面上漲也就自然。這就預示著國內價格全面上漲已經成了一種趨勢。可以說,食品價格上漲并不是問題,重要的問題是目前市場正在形成一種通貨膨脹預期。而市場的通貨膨脹預期一旦形成,不僅未來的工資水平可以大幅上漲,而且一些企業也可能通過提高產品價格來消化工資上漲壓力,從而引起非食品部門產品價格的全面漲。如果我們不能夠認真面對這種趨勢,而是認為目前CPI僅僅是結構性上漲,那么等CPI上漲轉變成惡性通貨膨脹也就不遠了。
也就是說,無論是從CPI的6.9%來看,還是從CPI的上漲態勢來看,國內CPI的上漲并非僅是結構問題,也并非居民是否可以承受的問題,而且是要看到中國式通貨膨脹壓力的趨勢,要了解到目前的CPI已經進入全面通貨膨脹,然后在這基礎上采取有效的治理通貨膨脹的政策。通過從緊的貨幣政策可以治理通貨膨脹,不僅要強化從緊貨幣政策的嚴肅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多采取貨幣政策價格工具。因此,在目前負利率的3%以上的情況下,央行就得采取鐵腕的方式來治理,迅速改變負利率局面。如果現在還是在討論是貨幣量上控制還是人民幣升值,或利率上調,我想這已經晚了。因為這樣會錯過有效地采取貨幣政策的時機。
總之,就目前經濟的趨勢來看,中國早已經進入全面通貨膨脹,而且這種通貨膨脹正在形成一種市場預期。面對這樣的通貨膨脹的市場預期,我們不能夠采取行政方式希望短期內來遏制,貨幣政策當局就得要采取果斷地上調利率的政策來遏制,全面調整目前的負利率,全面地來改變市場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只有這樣才是穩定物價根本之道。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