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的經濟學名詞之通貨膨脹
過去一年來,我國物價大幅度上漲,在不到一年時間內,主要生活用品,糧食,蔬菜,肉等價格上漲一倍左右。去年初,草民在這輪物價大幅上漲之前的文章中指出,低人民幣匯率,使進口商品價格上漲,是導致物價不斷上漲的主要原因之一,草民經過簡單計算,得出低人民幣匯率導致物價上漲49%。參見:http://www.cchere.com/article/2702852
去年11月,物價上漲引起廣泛關注,媒體紛紛報道,我國人民幣超發引起物價上漲,草民指出,低人民幣匯率下出口商品的低價賤賣,增加了出口順差和外匯儲備,而當局依據外匯出版增發人民幣,等于商品出口,國內市場商品數量減少了,同時央行增印人民幣,從資本家手里購買外匯,從而增加了國內貨幣數量,貨幣超發的根源是錯誤的貨幣增發機制,根本原因是相信西方誤導的貨幣理論。參見: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166869
在西方經濟學家看來,物價上漲,就是通貨膨脹,就是鈔票印多了,例如,國內主流經濟學家非常推崇的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弗里德曼認為:“通貨膨脹無論何時何地都只是一種貨幣現象,即在一定意義上,通貨膨脹是而且也只能是貨幣數量的急劇增加引發的,不是由于產量的增長所 致。”盡管他也承認,“許多現象都能引起通貨膨脹的暫時性波動”,但是,“只有在影響到貨幣增長的情況下,這些現象才能對通貨膨脹產生持續性的影響”。
這里經濟學家們所說的通貨就是貨幣。通貨是通用貨物的簡稱,古代人類使用貨幣,或者說交換媒介就是某些商品,人們稱之為通用貨物,故此稱貨幣為通用貨物,簡稱通貨。所謂膨脹,從字面上就能理解,是指增多。所以,通貨膨脹本身意思就是貨幣增多。經濟學家們將物價上漲歸結為貨幣增多,所以就用通貨膨脹代替了物價上漲。我們不能照字面理解通貨膨脹的意思,否則著名經濟學家弗里德曼先生的高論“通貨膨脹是而且也只能是貨幣數量的急劇增加引發的”,就成了 “貨幣增多就是貨幣增多引發的” 這樣一句廢話了。
歷史上發生過多次貨幣增多,帶來的物價上漲。西方人很熟悉的就是德國魏瑪共和國時間德國馬克超發產生的物價上漲,當時的德國馬克變成了廢紙;美國人很熟悉的就是美國建國時大量印發大陸幣導致的物價上漲,以至于在美國產生了一種諷刺性說法,“比大陸會議發行的紙幣還不值錢”(貨幣貴族第9頁);中國人很熟悉的就是蔣介石發行的金圓券。
草民很不喜歡經濟學家們使用“通貨膨脹”這個詞來代替“物價上漲”這個詞,其原因很簡單,兩者不等價,其一,所謂“通貨膨脹”,本身的含義是增發過多貨幣,但是,如果增發的貨幣都到了某位先生手里,該先生僅僅將其儲藏在自己的倉庫里,沒有投放市場,根本就不會影響物價。古代中國的地主們很喜歡將賺來的金銀等貨幣藏在家里,就是這種情況,但是,古代中國的物價飛漲也屢見不鮮,貨幣增多并不一定帶來物價上漲。其二,物價上漲的原因有很多種,例如,前面提到的,我國人物降低人民幣匯率,以積累美元,不僅因為依據美元增發人民幣帶來貨幣過多,而且使進口貨物價格增加,從而引起國內物價上漲;商品壟斷者自行漲價也會引起物價上漲;我國購買的鐵礦石,從2003年每噸20多美元到現在增加到180美元以上,主要原因就是西方資本家壟斷鐵礦石價格。貨幣增多只是引起物價上漲的一種原因,而且還是一定條件下,才會發生物價上漲。貨幣增多和物價上漲之間并不相等,用通貨膨脹代替物價上漲更是一種誤導。
物價上漲這個詞很好地反映了經濟現實,而用通貨膨脹這個詞來代替物價上漲,讓人繞了一大圈,包括用通貨來代替貨幣,用通貨膨脹來代替貨幣增多,用貨幣增多來代替物價上漲,這很容易把人繞糊涂。而且用通貨膨脹代替物價上漲,讓人建立一種物價上漲就是貨幣增多的觀點,等于在討論問題之前,就建立了一種并不正確的觀念,從而也就無法思考問題的根源了。
我們的主流經濟學家們還是很愿意相信西方經濟學關于物價上漲的理論的。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吳曉靈在上海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坦言:“過去相當一段時間,央行存在貨幣超發的問題,特別是2009年,為了應對金融危機,采用了‘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經濟學家謝國忠這樣告訴記者:“我們看到包括綠豆、姜、蒜、辣椒在內的農副產品輪番上漲其實都是央行貨幣超發的結果,多余的錢在市場中亂竄,多年累計起來 的過量貨幣已經給中國經濟實體帶來了巨大的通脹風險。”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周其仁稱:中國貨幣存量占GDP之比達180% 居全球之冠。
既然極度寬松導致貨幣超發,那就反其道而行之,于是,在這種思路下,央行多次提高準備金,中國人民銀行11月10日晚間公布,從本月16日起,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的存款準備金率將上調0.5個百分點。這是2010 年央行第五次對主要商業銀行上調準備金率。上調后,多數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達到17.5%的歷史高位。17.5%的存款準備金率意味著,銀行每吸收100元存款必須先在央行存放17.5元,余下的部分才能用于發放貸款等用途。根據央行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2010年9月底,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為70萬億元。照此計算,提高0.5個百分點存款準備金率將一次性從金融體系抽走3500億元的貨幣。 最近更是改變銀行資金計算方法,大幅度提高存款準備金。
草民當時就評論,央行從金融體系抽走3500億元的貨幣,與70萬億貨幣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是不可能解決物價上漲問題。當然,政府也沒有完全相信經濟學家們的極度寬松貨幣政策導致貨幣過多,引發物價上漲的理論,先后推出和實施了15項措施,然而,這些措施都沒有涉及引起物價上漲的根本問題。現在過去將近一年了,物價上漲依然存在。
為什么經濟學會搞出這樣一個荒謬名詞?這與國家主權最重要部分貨幣發行權有關。待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