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換技術”忽悠了誰
新華社6月24日電,中國首架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支線飛機——ARJ21,將于2008年首飛,2009 年首架飛機將交付使用。分析人士認為,這應是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為國家擬定的“大飛機”重大研究專項所做的技術和人才準備。目前,在中國內地進行民用航空運營的1100多架飛機中,波音占55%,空客占30%,其余的支線客機同樣還是歐美國家所生產的。近乎與歐洲空客同時啟動的“運十”前后只制造了兩架樣機,1980年9月成功試飛后,在“以市場換技術”思想的指導下匆匆下馬,以至于今天在中國龐大的機群中,竟然沒有一架“中國制造”的標記。“以市場換技術 ”,這個令多少有識之士扼腕長嘆的決策,使我們坐失良機,錯過整整一代人的時間。如今,我們終于有勇氣從頭再來,以試圖圓航空大國、強國之夢。但是,這一夢想的實現,不僅需要數千億資金的投入,而且還面臨諸多不測。
為何癡迷于“市場換技術”
“市場換技術”的悲劇當然不只發生在中國民用航空業,在汽車等技術相對密集的行業也都或多或少出現了“馬失前蹄”的情形。盡管如此,我們的一些學者、一些部門依舊癡迷于“市場換技術”。不久前,某某部信誓旦旦,要充分運用“戰略買家”策略,在高速鐵路上實現“以市場換技術”。一次失誤可能屬于偶然,但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樣“愚不可及”的錯誤,肯定有其深層次原因。
改革開放之初,中國與西方國家技術差距巨大,西方國家已經落伍的技術,在中國則成了先進技術。如,1978年就被歐洲淘汰的桑塔納汽車技術,中國卻當寶貝買過來進行生產,一度還占了中國市場的“半壁江山”。因此,雖然早期以各類手段“換來”的技術使中國生產力獲得躍進,從而有力地拉動了中國經濟的增長,但是,隨著中國技術水平的提高,與西方國家技術差距的縮小,中國經濟需要的不再是一般的適用技術,而是真正的先進技術、核心技術與關鍵技術。如果這時再迷戀 “市場換技術”,自然也就如同刻舟求劍那樣滑稽可笑。而且,在一國社會經濟發展中,技術進步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只是促進生產力提高、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重要手段。以不可失而復得的稀缺資源——市場,換取二三流的技術,使中國長期處于國際分工的不利處境,當然是得不償失。
“運十”的匆匆下馬,不排除有難以名狀的政治原因;而“市場換技術”在中國的“前赴后繼”,則與個人、集團與部門利益密切相關。隨著對外開放的擴大,在中國不僅滋生了境外利益集團,而且也培育了一大批買辦與掮客。這些人并非一般等閑之輩,除了能說一口道地、流利的洋話之外,更有復雜乃至顯赫的政治背景。這些人法力極大,影響力無邊。他們游走在外資與國內各級政府部門之間,翻云覆雨,獲取巨額收益。這應是“市場換技術”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此外,外資入鄉隨俗,攻關游說力量驚人,憑借其獲得的壟斷收益,進行利益輸送,近乎無堅不摧。而一般相關辦事與公務人員,在“市場換技術”的招牌下,出國考察,周游世界,不亦樂乎。因此,“市場換技術”是一個相關者都能得到好處、利益均沾的博弈,而輸家往往只有一個,那就是國家利益。
“市場換技術”理論荒謬,
實踐證偽
“市場換技術”策略的深層理論依據就是“市場萬能”論,即,市場機制可以自動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其調節的不僅有國內資源,而且還有國際資源;不僅有一般要素資源,而且還包括技術等戰略資源。然而,國際市場并不是經濟學教科書上的自由競爭市場,而是被國家或地區割裂的市場,是發達國家壟斷資本主導的市場,是一個高度政治化了的市場。與眾多非市場的“看得見的手”相比,市場機制這只“看不見的手”往往相形見絀。其實,約略懂得國際經濟學的人都清楚,“市場換技術”這種想法是幼稚可笑的。按照“技術生命周期”理論,先進技術、核心技術、關鍵技術是跨國公司的“命根子”,是其競爭力的核心所在,是其在國際市場安身立命的本錢。如果將自己的先進技術、核心技術、關鍵技術拱手讓予別人,豈不是自尋絕路?!因此,“市場換技術”下,即使得到了技術,也絕對不會是先進技術,不會是核心技術,不會是關鍵技術。
國際社會中,于整個國家層面鼓吹“以市場換技術”的只有中國一家,別無分店。即便亞洲有新加坡、韓國、中國臺灣以及日本引進技術上的成功,但是這些不僅遠不足以為“市場換技術”提供背書,而且恰恰是反證。首先,這些經濟體的成功是在冷戰背景下取得的,美國出于與蘇聯爭霸的需要,拉攏、聯合這些經濟體,在資金、技術、市場等方面給予其巨大關照,甚至可以說是“經濟犧牲”;而這些經濟體也并不滿足于一般技術引進。資料顯示,日本引進技術時期,平均花1美元引進,就要花約7美元進行消化、吸收和創新。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歷經30年時間,日本便走過了從引進到創新的全過程,進入了技術輸出國家的行列。韓國則明確規定,同類技術只能引進一次,余下的功課就是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在這些成功經濟體中,不僅從未出現過“市場換技術”的奇談怪論,而且它們主要是在封閉市場下,通過保護民族產業而實現經濟振興的。
西方經濟學研究并沒有發現外資本身會自動促進經濟增長和技術進步。阿特金森和哈里森兩學者對委內瑞拉的相關研究表明,除了對與外資合作的伙伴企業有正面影響外,外國直接投資對內資企業的影響是負面的,正負相抵,因此對整體經濟影響不大。中國自身實踐表明,經濟蓬勃發展的80年代,幾乎沒有像樣的外商直接投資;而引入外資很少的浙江的經濟增長速度和本土企業的創新能力,超過了大量引進外商直接投資的江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呂剛分析,外資在中國并沒有明顯的技術溢出效應,因為跨國公司大多傾向于只向子公司轉讓技術,大部分國際技術轉讓都發生在跨國公司及其在華子公司之間,本地企業從跨國公司獲得的技術轉讓比較有限。
“市場換技術”的沉重代價
“市場換技術”使中國付出了沉重代價,“賠了夫人又折兵”應是恰如其分的寫照,市場丟了,而真正需要的技術又沒拿到。
中國在相關技術與制造上,陷入了“越引進越落后,越落后越引進”的惡性循環之陷阱。一些學者津津樂道:通過引進我們已經制造出自己的彩電、冰箱、手機、DVD等,但是這些“仿造”產品所帶來的利潤極其微薄,很多知名企業長期處在破產邊緣。例如,我們生產出全世界絕大部分的DVD,但DVD的核心技術均從國外進口,跨國公司利用“DVD專利使用聯盟”,迫使中國的DVD碟機生產企業每年交十幾億美元的專利費。高額的技術專利費已使國內相當數量的生產企業被迫退出生產領域,或淪為外資的貼牌生產企業。2006年汽車“自主品牌”銷量已占全部銷量的57%,但這些所謂的“自主品牌”實質是“中國貼牌”,跨國公司在中國汽車市場的占有率已達90%。在國際汽車市場排序坐三望二的情形下,中國至今還沒有一家世界級的自主汽車品牌,沒有一個世界級的汽車企業。長期以來,我們一些學者、官員、企業家一直鼓吹“夠用就好”,把引進的“適用技術”當作所謂的高新技術與關鍵技術,以此自欺欺人。但是,只有國外引進,沒有自主創新,不能掌握同行業的高新技術與關鍵技術,我們的企業就永遠是個二流企業。
由于落入“引進—落后—再引進”惡性循環的陷阱,中國由此形成了對外資的技術依賴,從而形成了對國際壟斷資本的依賴,使我們長期停留在勞動密集、低技術密集的國際分工環節。人們難以想像,8億件中國襯衫才能換回一架波音飛機,這就是“中國制造”的尷尬!不僅如此,外資對內資、外國技術對中國技術、外國人才對中國人才的“擠出效應”日益明顯。我們一方面在拼命引進外資(地方政府甚至為此殺紅了眼),另一方面銀行巨額存差難以貸放;我們一方面在挖空心思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其實頂多就是三五年的適用技術)與先進技術人才,另一方面卻在不斷忽視、丟棄自己的技術與人才。以前,上海、長春都擁有一批能征善戰的汽車研發隊伍,可是引進德國大眾后,品牌廢掉了,研發隊伍、平臺沒有了,科技創新無從談起,由此形成了“購買一套生產線,生產一批汽車;再購買一套生產線,再生產一批汽車”的狀況。在“引進—落后—再引進”的不斷循環中,中國的技術人員實際上已被邊緣化,難有用武之地,昔日的“千里馬”或有望成為“千里馬”的小馬駒因此而碌碌無為,長此以往也就有了“中國無馬”的慨嘆。
由于沒有掌握核心技術,我們口口聲聲說要“利用外資”,而實際結果往往是“被外資利用”。外資占領了我們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對國內相關商品價格的影響越來越大。無錫威孚公司自主擁有轎車用柴油的電噴射系統技術,生產的噴油泵價廉物美,但是德國博世并購威孚后,威孚品牌沒了,相關研究團隊被剃光了,博世便壟斷了這一技術與產品生產,產品售價由此翻了一番。由于陷入“市場換技術”的迷思,中國整個民用航空電子調度系統、中國銀行業的電子結算系統等都是成套引進的,據說連系統升級、維護與維修都是外國人。這里存在的隱患,有誰評估過?!將來出現問題,又由誰來承擔責任?!“ 市場換技術”的實踐不僅威脅到國家經濟安全,而且還威脅到國家的國防安全。現在,從高性能戰斗機到潛艇、驅逐艦,從雷達到預警機,等等,除了當年不是靠市場換來的核武器及空間技術外,我們的先進武器或當中的關鍵部件多半都是購買的,這能不存在隱患嗎?
如今,盡管反思“市場換技術”、提倡“自主創新”成為壓倒性的輿論標向,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一五’規劃建議”也確立了國家“自主創新”的發展戰略,但是,盲目迷信外資、崇洋媚外的思想在一些人的腦海中根深蒂固,巨額利益又驅使一些個人與部門我行我素。不久前,某知名人士還在鼓吹,“全球千余家研發機構開始向中國轉移,說明我國用市場換技術的時代已經來臨”。“千余家研發機構”?不知道該人士是如何統計的,也不知道這些研發機構的轉移與中國獲得高新技術和關鍵技術之間有何必然聯系。即便有大批跨國公司將研發機構轉移到中國,中國就一定能獲得先進技術、核心技術與關鍵技術嗎?中國如今也有一批企業在海外(集中在發達國家)設立研發機構,這是否也將中國的高新技術與關鍵技術帶給了這些發達國家、由此而產生所謂的“技術外溢”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