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大家實情很重要
最近關于事業單位退休“改革”的事情鬧得滿城風雨,大概是因為這動了知識分子的奶酪,而他們又消息靈通,有說話的地方,感覺比當年動員國有企業職工下崗的動靜要大得多。關于這項改革究竟效果會怎么樣,以及合理不合理貧道不好說,但看到資料后,覺得要改革就需要把實情告訴大家,不能挑點信息透露,造成錯誤導向。比如,關于這些改革的理由主要是以下一段話:
“一位接近決策層的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此次中央下決心推動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其中一個重要的考慮是財政負擔問題,因為近年來事業單位職工工資上漲很快,而事業單位人員數量又很大,各級財政不堪重負。截至2005年底,全國事業單位總計125萬個,涉及教科文衛、農林水、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等多個領域,工作人員超過3035萬人,是國家公務員的4.3倍,占全國財政供養人數的近80%。據有關資料顯示,1990年全國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費總額僅為59.5億元,目前已經遠遠超過千億元,增加了20多倍。”
看完這段話,如果為國家擔憂的人一定會覺得,事業單位退休體制確實該改,因為國家不是“不差錢”,而是很差錢了。而且問題主要出在事業單位膨脹過快“是國家公務員的4.3倍” ,“工資上漲很快,占全國財政供養人數的近80%”,因此只有從這里動手才能解決問題。否則國家經濟會不堪重負,支撐不下去?! ?/p>
貧道倒是覺得,這段話有“忽悠”人的地方。就是“是國家公務員的4.3倍” ,“工資上漲很快,占全國財政供養人數的近80%”這兩句?! ?/p>
首先,專門用“公務員”來做比較,會讓人認為財政供養人員除了公務員就是事業單位人員。這樣一比,事業單位人數肯定很大。但是,財政供養人除了事業單位和公務員,還有“社會團體”,公務員與社會團體在各方面政策是一樣的,統計上把這部分人混起來叫做“機關和社會團體”。
誰是社會團體呢?首先,我們都知道任何一級政府(中央、省、市、縣、鄉5級)都是“四大班子”。四大班子里只有政府序列屬于公務員,黨委、人大、政協不是公務員系列,但是一樣是財政供養,而且退休制度同公務員是一樣的。除此之外,共青團、工會和民主黨派的機關工作人員,也屬于社會團體,也不屬于公務員但同公務員一樣的待遇。也就是說,這次改革并不涉及他們。
是不是這些單位看起來很多,但編制不大,人數不多呢?也不是這樣。大家知道,現在政府部門經過多次改革,局委撤并很厲害,以前百十個局委,現在也就是二十幾個了。合并歸合并,但人數編制減少很少。因為改革過程無法把一些本來屬于行政干部的人給“不算”了,同時政府的很多功能還要保留,無非重新劃劃歸屬?! ?/p>
其他機構呢?貧道給你舉個例子,比如上海市政協就很復雜,下屬:
市政協辦公廳
市政協研究室
市政協學習委員會
市政協提案委員會
市政協經濟委員會
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建設委員會
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
市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
市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
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市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
市政協對外友好委員會
市政協區縣政協聯絡指導組
這都是局級機構,下面還要設處室。比如一個辦公廳就要設:秘書處、聯絡處、委員工作服務辦公室、人事處(老干部工作處)和機關黨委、綜合信息處、行政處、接待辦公室、外事處(對外友好委員會辦公室)、保衛處。那么科呢?也不會少了。
這是政協,省委機關設置當然比政協要大,人大也一樣?! ?/p>
工會也并不小,一級省工會會包括辦公室、組織部、機關黨委、機關工會、宣教部、研究室、技術經濟部、法律保障部、民主管理部、財務管理部、女職工工作部、經費審查工作部。這還不包括一些行業工會駐省單位。共青團也不是個小部門。一般工會一座大樓,共青團一座大樓,比政府多數局委的攤子大?! ?/p>
七八個民主黨派機關設置當然小一些,但也不是白給的,沒七八個處室不算完。
因此,那一段專門把公務員“擇”出來就讓貧道覺得有點“用心良苦”。按那一段的算法,好像2008年行政機構人員(公務員加其他按公務員處理的人)只有706萬人。但按統計年鑒計算,2006年“機關和社會團體”總數是1112萬人,事業單位職工2833萬是這個數的2.5倍而不是4.3倍。如果不是這兩年事業單位暴增(好像沒這個感覺吧),機關及社會團體人數應該接近3035萬的五分之二,大約是1214萬人而不是706萬人。也就是說有大約508萬“社會團體”沒算進去。于是有了“占全國財政供養人數的近80%”?! ?/p>
接著一個問題是,確實是事業單位的“工資上漲很快”嗎?或者費用上漲很快嗎?“很快”要比較才行。我們可以用1996年與2006年來比(貧道上個帖子用的是1978年,主要是說明行政改革改來改去人數翻一番多,費用比重增加兩倍多。但這次是為了議論“近年來”事業單位職工工資上漲很快,因此用1996年數字)。
1996年機關及社會團體總人數1038萬,事業單位2635萬,事業單位也是機關及社會團體的2.5倍。當年行“政管理費”為1041萬,“文教科學衛生事業費”為1704億元。前者人均10029元,后者人均6467元。前者為后者的1.55倍。到2006年,行政管理費達到5639億元,后者為7426億元。前者人均費用50710元,后者為26212元,前者增長406%,后者增長305%,前者為后者的倍數擴大到1.93倍。這一比較,就知道存在的問題應該是“近年來機關及社會團體工資上漲最快,費用上漲最快”?! ?/p>
所以說,有關單位在解釋這次改革理由的時候,話說得很“用心”,挑選的詞語很“巧妙”。用“公務員”而不用“機關及社會團體”做比較,就把500萬人給藏了起來。用“很快”而不用“最快”,就把1000多萬人的費用增長“最快”的事情給藏了起來。貧道真佩服這些發言人的語言功底?! ?/p>
貧道喜歡用統計數字,但是貧道很少用這東西忽悠誰。因為用數字忽悠人是很容易的事情。比如說“1990年全國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費總額僅為59.5億元,目前已經遠遠超過千億元,增加了20多倍?!保宦犇憔蛧樢惶@還了得!但是如果你知道,1990年財政收入為2937億元,2008年財政收入是60660億元,2008年財政收入比1990年也增加了20多倍,就知道沒那么可怕了。如果你知道1990年3083億財政支出中建設性支出占44.4%,而到2006年已經降到26.6%,騰出來的1萬多億本來就該搞社會福利,恐怕就發現那些數字是在忽悠你——千萬不要相信專家們告訴你的數字。他們菜單上有些菜“沒有”,有些菜“可以有”。
貧道說這些并不是覺得不該改革或者非常同情事業單位的知識分子們,只是覺得這些人雖然算盤打得鬼精,其實也清楚不到哪里去,被忽悠一下也很正常。他們雖然牢騷滿腹,但沒有人算過這筆帳。他們忽悠別人那一套,別人忽悠他們一樣好使?! ?/p>
貧道提醒他們一下,也不是為了讓他們“感謝道長八輩兒祖宗”。只是感覺有這個問題:30年來對改革最擁護,輿論貢獻最大的是誰?是這些知識分子,是教師、醫生、科研人員和輿論工作者。他們可以被稱為改革的主要社會基礎。貧道覺得,搞“深化改革”把他們給“擇”出來,恐怕會“眼睛一閉,第二天早晨沒睜,改革就過去了—— 阿嗬哼”?! ?/p>
貧道還有一個擔心的是:經濟危機要刺激消費,又說中國人儲蓄率高,有錢也不花。其實這不是實際情況,40%的農民現金消費率(現金支出/現金收入)高于100%,也就是借錢也在消費。80%的農民總體算現金消費率是100%。也就是掙一個花一個。哪里有什么高儲蓄。高儲蓄除了私企、國企老板外,主要的,最大的高儲蓄群體就是“事業單位職工”,他們大約占富裕群體的三分之一強。如果現在告訴他們:你們退休后將拿千把元退休金,那么男子接近50歲,婦女接近45歲的事業單位職工將加大儲蓄率,因為他們現在的消費習慣已經使他們根本不能想象一個月千把元怎么過。貧道估計他們將每月增加1500元左右的儲蓄。也就是大約占事業單位職工的三分之一,1000萬人將忙于儲蓄,總計每年減少2700億的最終消費?! ?/p>
其實,財政6萬億的收入不算少了,說真的咱“不差錢”。擠一擠行政費用,少花點吃喝、出國、汽車費用,每年增加1萬億用以補充企業退休基金,建立農村醫療和社保沒什么問題。別不舍得,不能一說企業養老保險社會福利就“沒有”,一說行政費用就“可以有”——阿嗬哼……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