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養老金改革方向實質是將養老金與工資綁定,而工資其實是資本和工人力量較量的平衡點,是勞動力的價格,無關乎勞動力的價值。在這樣的制度設計下,大量的剩余價值被私人資本攫取,只有按工資計算的很少的資金返還給工人養老。這樣下去,養老金遲早發不出來,財政要出臺兜底。而中國財政真的能夠兜底嗎?
一、清華高人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在電視節目《七分之一》里建議退休金延遲到65歲領取,并聲稱發達國家都是如此。當被問及50歲退休65歲領取養老金,中間15年怎么辦時,教授答輕松作答:“男的去養老院做園林義工,女的給老人洗衣服啊做點編織,多好啊!”
此語一出,驚動天下,全民熱議,百度搜索“楊燕綏”三個字時,后面跟著的第一個提示搜索項竟然是“楊燕綏去死”,可見其建議觸動了大多數老百姓的利益,為大多數老百姓所痛恨。國務院號召改革要觸動“國內利益集團”,主流媒體也對所謂“國內利益集團”深惡痛絕,當所有人都不甚明了“國內利益集團”到底劍指何方的時候,清華的教授作出了極其漂亮的回答:“國內利益集團”竟是廣大靠養老金養老的老百姓!
雖然大多數人高呼“楊燕綏去死”,但楊燕綏教授似乎依舊可以不必擔心。畢竟清華教授觸動的“國內利益集團”一不掌握國家機器,二不掌握社會資本,也就無法對其構成實質性人身危害:比如,通過行政系統高壓將其解職,通過輿論系統高壓將其搞臭,通過司法系統高壓將其“莫須有”定罪等等。不過鑒于近期社會底層由于絕望而逐漸暴力化,楊燕綏教授的人身安全依舊值得擔心。
二、養老金的質變
計劃時代的國家養老,按照“國家統包”的原則,由用人單位繳費,國家統一組織實施,工人參與管理,待遇標準統一,保障水平較高。只要人民通過自己的努力,使得國企整體上不斷發展,國家實力整體上不斷增強,人民就不必擔心自己的養老。因為所有的努力最終都會回報到自身,國家實力與人民自己的命運是相連的。
計劃時代的國家養老,本質上,人民養老金與國力綁定。
市場經濟時代國家養老,分為事業單位養老和企業單位養老。近幾年,事業單位養老的機制向企業單位漸漸看齊,企業單位養老機制基本成為我國養老的機制。我們就討論企業單位的養老機制。
企業單位養老金由國家、企業和個人三方籌資,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制度框架。它的基金來源由單位和個人繳費形成;企業繳費為工資總額20%左右,個人繳費為本人工資8%左右。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構成。也就是說,人民養老金按工資折算。社會保險制度是國家建立并強制繳費的制度,應當由國家信用來擔保社會保險制度的正常運行,社會保險基金一旦發生支付不足,出現支付缺口時,政府應當予以財政補貼,承擔兜底責任。
市場時代的國家養老,本質上,人民養老金與企業發放的員工工資綁定。
我們知道,國力不等于GDP,因為國力還包括了GDP當中沒有按市場折算的經濟產出,也包括市場價值無法反應的國家戰略意志、人民認同度、環境資源的可持續性等。即便假定國力按GDP來算,我們也發現,一年國內產出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也遠遠超出工人的工資部分。也就是說,當企業員工養老金從與國力綁定轉向了與工人工資綁定的時候,國力與工人工資中間的那塊巨大財富,就不翼而飛了。
其實并非不翼而飛,國內總產值-工人工資-折舊和稅收,是地租、資本利息和企業家利潤。計劃經濟時代,地租、資本利息和企業家利潤這大塊財富肯定要參與國民經濟的建設,從而自然也參與到國民福利的支付當中來,最終返還到工人的養老金里面。而改革后的養老金制度,只與工人工資相關。工資其實是資本和工人力量較量的平衡點,是勞動力的價格,無關乎勞動力的價值。資本可以將勞動力價格逼到工人生存和造反的雙重底線,而勞動力價格之外的大量剩余價值,就完全與養老金的無關。也就是說,在這樣的制度設計下,大量的剩余價值被私人資本攫取,而只有按工資計算的很少的資金返還給工人養老。工人被資本家攫取的天量剩余價值,盡由資本家揮霍,幾乎完全沒有參與到工人的福利當中。分析到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國家沒有政策來保證剩余價值適當地返還給工人,社會也沒有相應的輿論給予貪婪的資本以道義上的譴責。
養老金從和國家實力綁定,改革為和工資綁定,實質是將資本家對工人剩余價值的單邊掠奪合情合法化。
相反,在對養老金問題的解讀上,主流媒體和教授完全屏蔽私企和外企對中國財富掠奪的視角,為了轉移民眾對資本的憎惡,主流媒體和教授采取了兩種卑劣的手段。
其一,大肆譴責事業單位的養老與企業單位養老之間的不公平,引導民眾形成事業單位高福利養懶漢的印象,似乎事業單位員工的福利待遇一定要下降到企業單位員工的福利待遇水平方可解百姓之恨。這是挑起人民內部矛盾,挑動群眾斗群眾的走資派一貫手法。
其二,大肆譴責國企通過壟斷獲得了巨額利潤,引導民眾形成國企不干活卻掙了大錢的印象,似乎國企不向全體人民分紅、分股來承擔全體人民的福利便不足解恨。這是要國企給私企、外企買單。
這里要說的是,國企真的沒有承擔全民的福利嗎?國家財政的大頭來自國企上繳的稅收,而外資和私企在招商引資的風潮下、在各地政府三減五免的優惠政策下,實質上繳的稅收占比極低。倘若國家把從國企那里繳上來的錢沒有投放到人民福利里面,那要怪的就是財政政策,而非國企本身了。
三、從中國實踐看養老金的“不翼而飛”
延遲退休實際上講了好幾年,包括最近“以房養老”引起的爭議,圍繞養老金能否發出的擔心并非空穴來風。
目前國內的養老金體系是靠年輕人投入的錢,去支付已經退休的人員的養老金,是借新債還舊債。一切養老的實質是工作人口養活不工作的人口、年輕人養活老人。無論是社會養老,還是養老保險,或者是儲蓄養老、以房養老等,實質都是工作人口養活不工作的人口。一方面,中國在2000年,65歲以上的人已經達到7%,從7%到14%,只需要25年,而一般發達國家則要經過近50年。這相當于讓更少的工作人口去養活更多的不工作人口,對中國是非常嚴峻的考驗。另一方面,日本65歲人口達到7%的時候,人均GDP按美元計算是中國現在的2倍,因此,中國人口結構被稱為“未富先老”。也就是說,人均GDP還很低,但老齡化程度已經大大超過國際平均水平。最后,也是我們反復強調的,中國工作人口創造的價值里面,最大的一塊,是以剩余價值的形式被地主、企業家、銀行家攫取,并不參與到“養活不工作人口”當中來。
我們來看一下“借新債還舊債”,還的是哪些舊債。
最大一個舊債,現在正在享受退休工資的人們,他們中絕大部分都是曾經在10多年前經歷過“大下崗”風潮的那群人。他們曾經為國家為民族辛苦付出幾十年,卻一朝被掃地出門,僅領取幾千元上萬元的“安置費”。可是,我們應當有一個巨大的疑問——當年他們艱苦卓絕建設的企業真的不盈利嗎?非也。那些改制的、轉制的企業,那些被私人收購的企業中,有多少一旦變國營為私營后,不是讓老板和外國資本們賺了個盆滿缽滿?那些顯身的隱身的億萬富豪中有多少人的第一桶金不是來自于國企改制?國有資產故意做低價格賤賣私人,導致國有資產流失,流失的不僅僅是國有資產,當然還包括這些工人應得的收益和付出的血汗,這其中就包括他們退休養老應拿的退休工資。但是,他們的退休工資被當時“甩包袱”的口號給掩蓋了,被區區幾千元“安置費”給打發了。現在,他們到了退休年齡,他們的退休工資從哪里來?從社保資金賬戶里出,從那些繳納了養老金的人身上抽取,從國人繳納的稅費里調用。但是!他們原本就理應獲得的合法養老金,卻在十幾年前被人大方的在國企改制中送給了私人老板和外國資本!誰之過!
誰之過?我真心不問了,那真是“一段荒唐事,滿眼辛酸淚”。3000萬工人大下崗,好一個轟轟烈烈的局面,近億人家庭生活困頓,怎一個凄凄慘慘的場景。卻造就中國幾百個億萬富豪,開創了招商引資的大好花花世界,連世界福布斯富豪榜也登陸中國來湊熱鬧。而這一切,卻是建立在當初被叫做“包袱”兩個字的那3000萬工人的養老退休資金之上。
第二塊舊債,是農民工。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2年我國農民工調查監測報告》顯示,我國農民工總量達26261萬人,比上年增加983萬人。調查顯示,雖然我國農民工以青壯年為主,50歲以上的農民工只占15.1%,但40歲以下農民工所占比重曾逐年下降,由 2008年的 70%下降到 2012年的59.3%,農民工平均年齡也由34歲上升到37.3歲,其中50歲以上的農民工人數高達3965萬,即將突破4000萬。然而,由于種種原因,農民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比率卻很低,例如在農民工聚集的廣東省,從20世紀90年代實施農民工基本養老保險以來,到現在拿到退休金的農民工僅800多人,相對2600萬在粵農民工的龐大數量,發人深思。截至2012年9月,全國農民工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比重僅為 17.8%(按全國農民工總數 2.5億人計算)。此前,因欠薪、工作環境差、社會地位低等相關農民工問題得到了社會的普遍重視,而農民工的養老問題經常被忽視。隨著農民工年齡的遞增,第一代農民工“退休”后的養老問題將會日益凸顯,而且隨著“退休”農民工的激增,30年來農民工福利不完善累積的問題,將在5年內集中爆發,“誰來為第一代農民工養老”?
目前,農民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比率過高,按照相關規定,用人單位和農民工個人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繳費基數按基本養老保險有關規定確定,單位繳費比例為 12%,農民工個人繳費比例為4%~8%,由所在單位從本人工資中代扣代繳,并全部計入其本人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國家早已出臺農民工繳納社會保險的政策規定,農民工完全可以自行參保,只要連續繳費滿15年,方可在退休后領取一定數額的養老金。大多數農民工從事的是技術含量較低的建筑行業和服務行業,他們很少有精力去考慮自己的養老問題,即使有參保意識,社保所強調的連續性、穩定性也會成為他們的大難題。對于農民工而言,從每月微薄的收入中再拿出一部分錢用于繳納各種社會保險,在他們看來這無疑增加了他們的經濟負擔,等到他們年老領取養老保險金的時候,領取的養老保險金也是相對微薄的,因為難以抵御數十年的物價上漲,不能起到真正的養老作用,因此養老保險繳存率不高,這就給第一代農民工今后的養老保障帶來一系列問題。
由此,我們看到,當國內外資本攫取了中國的天量財富--四十年國企老工人創造的財富和二十年農民工創造的財富之后,它們還留下什么給共和國的功臣老人們養老?當張維迎為其靚女先嫁論洋洋得意、林毅夫為其比較優勢論唾沫橫飛時,西方亮了,國內的買辦資本、依附型資本也亮了,留下一堆爛攤子,政府就慢慢兜底吧。
四、政府能否兜底?
從根本上講,在所有制定了之后,政府通過再分配制度來保證國民的福利,解決國民的經濟不公平,是行不通的。所有制是決定收入分配的根本因素。歸根到底,是所有制決定收入分配關系。如果私營經濟成為了“主體”,生產性財富的分配出現了高度的兩極分化,憲法確定的公有制為主體的基礎性經濟制度遭到瓦解,中國的收入分配問題只會加劇惡化。在這種情況下,外資和私企攫取了巨額利潤,留給政府的可支配稅收有限,用這有限的稅收去提供極其有限的福利,緩和工人被資本壓迫到生存和造反雙重底線引發的社會矛盾,十分困難。
第二,以私有制為主體、通過私企、外資帶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模式下,政府的財政政策能否傾向底層民眾,要畫上一個巨大的問號。至少從今天中國財政在教育、醫療的投入比重可以看出,政府的財政政策并不傾向民生。當財政要負擔補貼外資、補貼私企、補貼公務員的頭號重要責任的前提下,越來越龐大的養老支出只能將政府逼向負債一條路。兩極分化-高福利-債務-危機的西方模式浮出水面。
廣泛的國際經驗也已經說明,在私有制主導的自由市場經濟下,依靠再分配確實解決不了收入分配不公的問題。歐、美和那些轉軌國家的“殷鑒不遠”。養老制度朝著歐美的方向改革,能否走通?
回顧美國的經驗是有益的。美國的財政支出可以分為三大部分:法定支出占55.3%(社保、醫保、醫療險、失業);政府自主支配支出占39%(國防、教育、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凈利息支出占比6%。美國政府財政支出第一是用于社會福利,隨著未來美國社會老齡化的來臨,社會福利開支將繼續高升。美國為什么可以支付高昂的社會福利,其背后是兩個重要的制度安排:
A、70年代中期開始的全球化和“里根革命”,將美國從一個橄欖型社會變成一個兩極分化的社會,為了保證了美國社會基本的政治穩定,緩和階級矛盾,美國財政堅決透支堅決負債,使得能夠支出極高的社會福利,美國有超過5,400萬民眾在接受社保福利基金,平均每月1,076美元。這還因為美國普通士兵主要是出身美國下層社會,如果美國內亂,美國軍隊必然內亂,美國軍事霸權也將完結。美國不單通過財政的安排,還通過金融界不斷推出的金融衍生產品,讓美國人民能夠以非常低的門檻借貸買房、借貸消費。
B、美國維持高額軍費,通過對外戰爭,穩定美國軍事霸權,控制世界資源和市場,打擊不聽話的世界獨立政權,在美元不斷濫發的情況下穩定美元的霸權地位。也就是說,美元雖然超發,但是有美國軍事霸權做后盾,其他國家不得不將美元繼續作為世界交易貨幣和儲備貨幣。這樣就逼著中國和日本等國家繼續購買將不斷縮水的美國國債和兩房債券,流到世界的美元回流美國的資本市場,推高美國的資產價格。美國政府不斷擴大債務,美國的資本市場投機盛行。
即便有如此得天獨厚的制度安排,美國最終還是引爆了金融危機。
次貸危機發生時,美歐銀行的有毒資產數額遠遠超過了國內生產總值的規模,這說明其直接來源是金融投機賭博壞債,只有高杠桿金融衍生品的虛擬投機才能遠遠超過國民經濟規模。其實,由全球化帶來的美國國內生產過剩早就潛伏,而以生產過剩--需求不足為標志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也早就潛伏。美國不斷推出金融衍生產品興風作浪,不過是為了通過轉移金融風險而不是消除風險,來延續繁榮,延遲了經濟危機的爆發,同時,也加大了經濟危機的規模。談論次貸危機原因時有意不提大規模設置次貸債務陷阱騙局的華爾街,特別是不提華爾街通過金融創新制造的巨額次貸金融衍生品的危害,卻將責任說成是美國受次貸騙局之害的無辜民眾無節制借貸購房造成的,甚至說成是大量借錢給美國的中國民眾儲蓄率過高造成的,這完全是黑白顛倒。
私有制主導的經濟發展必將通向的“過剩”—“透支”規律無法阻擋,美國政府主權債務遠遠超過了美國政府兩百多年主權債務的增長數額,美國輿論卻誤導指責這一切都是由于高社會福利,于是廣大民眾在危機爆發后不僅承受了收入下降、縮衣節食的苦難,還要承擔政府挽救金融財團投機賭債浪費的巨額救市資金,政府主權債務的迅速膨脹讓未來幾代人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西方金融壟斷資本還將操縱媒體制造輿論作為配合金融戰爭的重要手段,將造成主權債務危機的責任歸咎于社會福利保障,為進一步削減政府的社會福利保障支出并剝奪民眾經過長期斗爭贏得的權益進行輿論鋪墊,某些中國媒體和學者受西方媒體誤導不明真相也紛紛附和,中國某些地方還嘗試效仿西方推遲領取養老金年齡的錯誤改革。美國政府和美聯儲正通過無節制的債務膨脹和濫發美元,發動金融戰爭掠奪全世界財富并將危機損失轉嫁給各國民眾。
美國有世界軍事霸權,金融霸權,有中國、日本等許多國家為其買單,仍舊無法避免地走向危機,仍舊無法避免最終要裁剪社會福利,是其資本主義道路本身決定的。而我國養老制度試圖復制美國模式,會通向怎樣的下場?
從今后來講,養老金出現問題。我們都靠財政,財政很簡單,政府兩手,一手收稅,一手印鈔票,財政把我們企業和年輕人的稅費率還得提高,如果年輕人認為現在高得不得了,將來還得提高,或者不能提高了,政府就剩下印鈔票,就通貨膨脹了,通貨膨脹就會覆蓋所有的人。大家生活成本都提高了。
還有什么高招?
賣國企?
賣外匯?
——“‘不透支,吾必死’;‘透支了,吾亦死’。換言之,‘玩是死,不玩死得更快’。這就是‘好的市場經濟’內生的悲劇之所在。”
今天,我把我的預言再做一個發揮:“借債是死,不借債也是死;高福利是死,沒有高福利死得更快”。這就是債務危機背后隱藏的真實邏輯。這個邏輯可以展示如下:
——為了緩和階級矛盾,美國政府不得不讓窮人負債過“好日子”,結果搞出了一個次貸危機。
——為了掩蓋兩極分化,歐洲政府不得不向國外借債讓窮人過“好日子”,結果搞出了一個主權債務危機。
——現在怎么辦?只好“增稅減薪”、“削減福利”,勒緊褲腰帶,結果又把“99%”的人逼上了街頭。
中國這樣走下去,倒應了主流經濟學家的一句話,“西方的今天就是中國明天”。
五、中國養老的出路在哪里?
回歸人民養老與國力綁定的模式,放棄將人民養老與工資綁定的模式,這其實是兩條道路的爭論。養老與國力綁定,需要公有制為主體;養老與工資綁定,則適合私有制為主體的社會。
回歸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工廠職工的養老由國家統一安排。工人一生創造的價值不被少數人攫取,養老金的來源則無窮無盡。工人的養老與國力綁定,國家的發展、企業的發展與工人命運息息相關,工人會充分發揮主人翁的熱情和責任,做好自己的工作。大鍋飯養的其實是效率很高、競爭力很強的企業,這已經為毛時代的國企和日本的企業中無數例子所證明。當然,企業的發展不單要靠企業所有員工的努力奮斗,這屬于企業發展的內因,不能其決定性作用,還需要有好的產品價格實現環境,即好的外因。這就需要我們國家退出WTO,采取貿易保護,扶植我國的民族品牌。這樣,工人的奮斗有了依歸,企業的奮斗也能夠使自身不斷壯大,這一切成果,最后都回歸哺育所有為之奮斗的人民。
而農村的養老,也是以集體的方式來保證。首先,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國家要將過分集中于城市的醫療、教育資源投放到農村,使農村能夠以集體比如人民公社的方式獲得免費醫療、免費教育,城市也向農村提供廉價的重機械或者消費品;其次,土地公有,人民公社集體承擔社員養老。
這樣的中國,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走的是自己的光明大道,又何必去向西方求那必敗之經來禍國殃民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