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李昌平說: “國家農業部門和統計部門都說:我國糧食等主要農產品實現了“十連增”,總產超過了1200億斤。人均占有主糧達到900斤,創造了歷史新高。可與此同時,糧食及相關產品的凈進口卻以兩位數增長,2013年達到140億斤,也創造了歷史新高。國家設定的主要農產品自給率為95%,而實際自給率已經降至90%以下了。”
這是去年官方的統計數字,實際中我國的糧食自給率,可能還沒有這么高,存在一定程度的弄虛作假現象。前兩年曾經聽到的數字是:中國有九億畝糧食進口,烏克蘭有九分之一的良田被我們租種,2014年烏克蘭危機就看到報道:烏克蘭政府欠我們的30億糧食款,俄羅斯遠東還有一部分我們租種的糧食生產的基地,還有每年從亞洲美洲進口糧食,所以糧食有缺口,糧食生產仍然存在著安全問題。
今年又報道我國糧食產量實現了“十一連增”嗎?如果真是“十一連增”,那可是歷史上少有的現象,怎么會有如此矛盾的現象?事實會不會恰恰相反,我國的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產量正處于一個相對低谷階段。“十一連增”,依我們觀察這是自欺欺人的蠱惑。這些年農村大量的田地荒蕪,最起碼其中有幾年糧食是在“減產”而不是“連增”,這么大個糧食安全問題怎么能不做深入的實際調查,而僅憑“村騙鄉、鄉騙縣、一直騙到國務院”的逐級謊報呢,這樣的農業發展以后會陷入困境難以自拔的。我們這個小縣糧食不能自給,解放以后就靠吃外地區的“供應糧”過日子,前些天在走路的時候曾經聽到我們這里的國家“直屬庫”的人在談論,今年糧食收購少了二十萬斤,這是我縣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缺口,這些糧食到哪兒去了?即使少收,但卻要多報,可能上報到農業部還是“十一連增”。種糧大戶多報多補貼多收益,欺上瞞下坑國家。前些時候與一位農業部門的人談到,他到外地農業基地參觀學習,見到的是實際面積可能遠遠低于上報面積,為的是套取政府部門的各種補貼,損公肥私,置國家人民的利益于不顧,個人利益至上。現在的農業補貼數字盤子大,豐厚的利潤十分誘人。政府財政拿大量的錢補貼給所謂的農業龍頭企業或大戶,高價從農民手上流轉土地搞“集約化”經營,現在土地流轉價格已經達到平均800元/畝年了(到承包的人農民手里只有400元,我就承包了幾畝),折合人民幣,俄羅斯才2元/畝年,美國才100元/畝年以下,日本也只在100-150元/畝年之間。這樣的利潤空間那些種糧大戶舍得放下不要,讓已經到手的錢財再流轉到別人的手里?不可思議吧!這些種糧大戶以權錢交易買通政府部門,在空手套白狼,套取各級政府補貼。糧食生產存在著虛報謊報,那“十一連增”就有嚴重的含水量,本來這是國計民生的大計問題,容不得半點參假,可是在我們國家卻司空見慣。
鄉鎮政府的工作一般只剩下編制數據、防堵農民上訪、對付計劃生育檢查和跑項目“四大件”。且絕大多數鄉鎮黨委政府完成這“四大件”工作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假”,鄉鎮的經濟數據、計生數據、財政收支數據及中央轉移支付的項目資金使用數據,不造假的已經極其罕見。這方面連前前任總理朱镕基在職期間和現任總理李克強都承認過。
李昌平說:“走遍全國,考察過無數的農業龍頭企業的生產基地,數百、數千畝的土地或數十、數百個連片的溫室大棚只長草不長莊稼的景象,比比皆是。筆者每年到過的數十、數百村莊,連年糧食減產,而上報的都是連年增產。”這些問題不能引起我們警覺,不讓人擔憂,有一天會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中國農業垮掉了,而且到難以找到更有效的辦法,難以起死回生的地步,復興失業能有希望?
中國的現在城市化率已經達到50%,后面的城鎮化將是一個爬緩坡的過程。現在進城的農民有相當一部分是從事與房地產行業相關的工作,他們要么是在建房工地干活,要么在房屋裝修行業工作,還有許多在生產房地產和房屋裝修的材料生產部門就業。房地產行業不說是破產當然有政府的保障威力,有宏觀調控在掌控,但說衰退那是必然的。我們與周圍的香港、韓國、日本的住房面積相比較,已經基本與他們持平甚至超過,而他們總體經濟環境都比我們好;與歐洲發達國家相比我們與他們的人均住房面積也差不離了;這兩年正在建、新建的房子并不慢并不少,何況我們現在還有大量的空城、鬼城在等待人住進去。一旦這些潛力都發揮了,房地產銳減就指日可待了。到時候將有相當一部分農民回鄉而不是進城,農村土地都被合同承包了,拿什么來接待他們回鄉,他們回來后有什么工作可干?總不能都拿失業救濟和低保來解決問題,讓這些勞動力閑置,減少社會生產,降低社會發展,拿西方經濟學挖坑的方式解決他們就業問題不是什么好辦法。最好是給他們留有生產的環境余地,讓他們既有生產的地方有工作,才能不導致巨大的失業浪費,影響社會生產、影響國家經濟發展,又直接影響回來的農民生活水平;巨大的生活落差會導致他們的情緒不穩定,思想的動搖,導致農村社會的不穩定。要以全局的戰略眼光來思考國家的長遠利益,必須給農民留有生態回旋余地,預先設計出將來農村令人擔憂的問題。
不能什么事情美國就是參照系,中國的城鎮化不能老是與美國相比,美國就是100%城市化了也不會超過3億人;我們也不能與歐洲比,他們對我們來說都是小國家。我們有13億多人80%的人都城鎮化了會是什么狀況,會出現多大管理難度,恐怕誰也沒有對此進行很好的準確預測過,科學的計算過。現在的預測都是從GDP的立場、角度來思考這一問題,一切以GDP為中心來考慮中國社會的發展肯定是不夠全面,要有在整體立場看問題。歐美城市化已經幾百至少是上百年歷史,他們的文化傳統和文化底蘊與我們有很大區別,他們的城市化與我們不是一碼事。我們短期內將13億多人(可能不止這些,還有相當一部分計劃生育外的、婚姻家庭外的人口沒有統計)80%的人口城市化那將是個什么結果,會帶來多大的社會管理難度?恐怕這方面管理難度不是以算術級數來計算,而是以幾何級數來計算。我們考慮成熟了,以科學的方法來計算過了?我看未必有胸有成竹的方案。現在的問題已經顯露不少,許多問題正在暴露:京津冀地區污染嚴重是問題,資源供應不足是問題,不協調是問題,交通堵塞是問題……還有珠三角、長三角他們的問題也多如牛毛,不多涌現,還有其它城市化群也是問題不斷。這些社會管理問題完全拿歐美的思維方式來思考是不行的,明顯的國情差異太大,不能同日而語;我們應該有自己的預案,不能老是滯后,讓問題緊跟在我們的后面追打我們屁股。要通觀長遠,立足全局,預防不測,這樣才能把城鎮化的工作做好,為將來的發展布篇謀局,為可持續發展,為民族復興統籌規劃。
現在正在進行的農村土地流轉,為的是搞規模經營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土地集中起來規模大了當然有利于集約化生產,社會化生產,發展農業生產力,保護糧食生產安全。但是土地能輪轉得起來嗎?你見過中國古代有這樣的土地流轉的實踐嗎,你見過外國有過這樣的土地流轉的前例?沒有,就是有也是少數極個別的現象,不具有典型的指導意義。土地制度在本質上古今中外是一回事,無非就是所有權與經營權兩個主要問題,現在實行兩權分離,就是現在保持所有權不變,經營權在流轉;但是你要知道,資本下鄉了或者說農村大戶把土地承包了,他們賺了錢,賺錢正在進行時,他們還愿意流轉給別人去賺錢享受嗎,還會拱手相讓給別人成為農業資本家,自己回過頭來等待受窮?沒有那個天理吧!所以土地承包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實現規模化生產是真實的,而所謂的流轉是虛晃一槍,叫做騙你沒商量,根本實行不了,不能再拿這一招來忽悠農民了。
黑格爾雖然是資產階級思想家,但他的辯證法思想,尤其是“整體先于個體”這個哲學命題,實際上是證明了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合理性。證明了集體主義的合理性,也就意味著建立在集體主義價值觀之上的社會主義的政治和經濟制度,如公有制和計劃經濟體制的合理性全都證明出來了。同時也就否定了個人主義和建立在個人主義價值觀之上的資本主義的政治和經濟制度,也就是說,在證明集體主義的社會效益和否定個人主義上。
我們都是經歷了兩個三十年的過來人,相比較而言,以前的集體所有制雖然有磨洋工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整體看、全局看遠超過現在的土地承包和種糧大戶的效益,它的起塔環節多數比現在種糧大戶的規模經營有效益,系統內部結構有序性合理,系統的各要素排列的順序更有科學性,方向也正確,可以避免少走彎路。系統優化了,整體功能就遠遠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因此,我們不能因噎廢食,放棄社會主義的集體道路。我們畏首畏尾的怕社會主義集體經濟,這是為什么?是私有制的信仰不能丟,還是私有化得到了紅利嘗到了甜頭?實踐可沒有證明私有制優越于公有制,個人主義高于集體主義的效率。
工作中的問題如果出在宏觀方向上,就改宏觀方向,如果出在微觀操作上,就在堅持宏觀方向的前提下改進微觀操作。現在宏觀方向上存在問題,我們就在方向上入手,在方向上下功夫,把握農業的發展方向,爭取少走彎路,不走邪路;這樣才有保持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村穩定,社會長治久安。
集體主義不能丟,社會主義不能丟,他們代表了更高的社會效益,人類的發展需要他們!
在農村,我們要“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給農民留點生態生活回旋余地。
石臺中學張新國 2015年1月18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