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新農村建設示范點,來自政府政績面子形象工程的需要。每個地方都要打造幾個可供上級、外人和媒體參觀的典型,上級來檢查,可以帶到點上去參觀。社會主義新農村,居住生活環境比城市還好。上級來的參觀者和地方政府面子上都好看,皆大歡喜。
示范點辦在哪里?一是辦在交通便利之處,這樣就有顯示度。二是辦在領導聯系點,這樣,各部門轉移來的資源,領導知道,領導對部門就有好感。領導聯系村在很短的時間,因為大量政府資源投入,居住生活環境大幅度改善,聯系點的農民很高興,領導來了就有村民笑臉相迎,領導也高興。省、市、縣委書記這樣的領導,現在大都非常忙,很少有時間來聯系村聯系點,但只要領導確定了聯系點,每年總要來看一二次,聽一二次匯報。若領導聯系點都在聯系的幾年沒有改變,這是否說明領導能力不行?一個村都改變不了,何以改變一個縣、一個市、一個省呢?因此,幾無例外,省、市、縣主要領導的聯系村,都會在聯系的幾年中獲得政府大規模資金投入,村莊很快就變成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點。
領導人聯系村的制度,是一項極具中國特色的制度。過去叫做蹲點,省、市、縣主要領導每年必須到下面蹲點多長時間,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蹲點的同吃同住同勞動,首先是了解勞動人民的辛苦,其次是解剖麻雀。人民公社時期,計劃經濟,經濟結構簡單,社會細胞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一個麻雀解剖好了,其他麻雀的情況也就了解了,大的決策就可以比較靠譜。在人民公社時期,蹲點是硬任務。即使省委書記,無論多么忙,一年也要拿出一個月左右時間到農村,到工廠蹲點搞調研。
蹲點是解剖麻雀,總結經驗,這種總結,是從一般情況來進行的總結,是研究農村和城市工作中的一般問題,這樣總結出來的辦法就可以復制到其他村莊或工廠,農業可以學大寨,工業可以學大慶,學的都是機制,機制是沒有外部性的,因此是可以復制的。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上世紀90 年代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的復雜性極大地增加,僅僅憑借在一兩個地方的蹲點,并不能獲得可以復制推廣到其他地方的經驗,難以總結出一般性的規律。
因此,領導人必須多點多面地調查思考然后決策,但結果是每個地點的調查都可能成為走馬觀花,過去的蹲點為此變成每去看一次的聯系點,一年去看一次,前呼后擁大批官員陪同,無論如何是解剖不了麻雀了。
這樣一來,一般性的經驗既難以總結又無時間總結,就只好變成上級出錢建工程的慈善事業。在政府投資下面,新農村建設示范點的硬件有了大改善,機制卻沒有建立起來。聯系點和示范點與省市縣主要領導的決策完全沒有關系。聯系點因此只剩下形式。
只剩下形式的聯系點為什么還要有?
因為過去有群眾路線的傳統,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不僅對了解農村基本情況形成正確決策有作用,而且具有政治正確性。此外,當前的領導干部往往是從校門到校門,從機關到機關工作的,很少與生產實踐第一線打交道,也缺乏對農村實際生活的體驗,通過聯系點,可能增加他們對中國國情的認識,從而可以提高決策的正確性。
問題只在于,省、市、縣的領導,到底是要真正通過農村聯系點了解國情,從而有助于形成可以覆蓋全部的正確決策,還是將聯系點搞成不可復制的新農村建設示范點。
若領導人熱衷于后者,將來事情就會有些麻煩。若領導人能夠正確利用聯系點來了解國情,中國人民就可能從中受惠。
三農中國 http://www.snzg.cn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