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是新生代農民工犯罪的樣本嗎?
——關于新農村建設的幾點再思考
據9月19日央視《新聞1+1》報道,“在廣西天等縣上映鄉溫江村,最近好幾年的節假日都非常難過。因為這個3000人的村子出去打工的青壯年中,竟有100多人因搶劫入獄。在村子里,記者看到多是老人和孩子。當青壯年被抓之后,老人的養老就沒有了著落,孩子的教育也成了問題。”
說什么導致了這個村子的100多人去犯罪呢?
貧窮與其沒有尊嚴的打工生活是一個經常起作用的誘因。
據記者調查,溫江村非常貧窮,人均月收入連100塊錢都不到。很多人小學畢業就出去打工了。這樣低的文化水平在城市中只能找一些工資最低、干活最累的工作。城市生活的邊緣化與其又臟又累的工作,讓他們到城市的尋夢依然難以擺脫貧窮與屈辱生活的煎熬。尋夢的破滅、境遇的無解,再加之某些老鄉涉黑暴發的暗示,更讓他們蠢蠢欲動這種旨在改變貧窮運命的涉黑嘗試。“打工苦、打工累,不如混混黑社會”,這種流行其中的順口溜,就是他們這種投機沖動的一種流露。
記者以“3000人的村莊竟有100多人因搶劫入獄,請看貧窮導致犯罪的樣本”為題,旨在把貧窮看作是新生代農民工搶劫犯罪的根源。窮則盜、貧則搶。這種因果上的關聯,并不是某種必然性的聯系,只能算是一種或然性的關系。用勞動改變這種低賤社會地位的無助與絕望,也才是導致這些新生代農民工走向犯罪道路的一個根本性的原因。與其這樣低賤、屈辱地活著,還不如以身涉黑撞撞自己的大運。這就是尋夢的破滅而讓他們經常萌發出來的一種心理沖動。
據中國社科院2010年的《法制藍皮書》顯示,當前,新生代農民工的犯罪案件約占全國城市刑事案件的三分之一。其突出的特點就是共同犯罪、團伙犯罪。
新生代農民工城市犯罪案件的頻發,實際上也給我國目前這種新農村建設的模式敲響了警鐘。在一些只在乎比拼GDP增速的地方官員看來,新農村建設也無非就是農民生產生活環境及其基礎設施的大提升、再建設。修路、蓋樓、建廠就是這種建設的一個經常性的軸心。
在鄧小平的治國方略中,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建設是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正因為如此,新農村建設也并不是單純的物質文明建設,也還包括精神文明的建設。物質文明的建設固然很能拉動GDP的增長,但精神文明的建設也不能忽略。當前,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一個非常薄弱的環節就是教育與文化事業的冷落,而使這些新生代農民及其子女的心智與精神風貌受不到某種道德風范的經常性熏陶。加強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經常性的抓手就是發展那里被冷落、被荒廢的教育與文化事業,著力通過這種途徑提升這些新生代農民工的生產技能、心智水平與精神境界,讓他們能夠以勤勞樸實、公道正義、謙卑文雅的精神風貌融入到城市新生活的尋求之中。
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以及讀書無用論的泛起,也是當前新農村建設中的一個必須盡快解決的大問題。決不能再讓這些心智和品格都還需要進一步塑造和完善的留守兒童及早地混入社會。
優質教育資源的投入和配置要更多地向農村傾斜。對于家庭貧困的農村留守兒童,可以嘗試對其進行12一貫制的義務教育,從小學到高中的教育費用全部負擔于國家的財政收入。同時,高職及大學的招生名額也按照城鄉均等化的配置要求,進一步擴大對這些農村留守兒童生源的招錄,讓他們有著更多的機會接受更高層面的教育。再者,高職及其大學的教育也還要以未來的市場需求為導向,進一步加強與生產勞動技能需求的對接,讓他們學有所用、勞有所能。只有把這種當前的教育與未來的就業緊密地對接起來,并營造出這種按照勞動技能與心智水平獲取梯級報酬的社會用工環境,讀書無用論也才可能徹底銷聲匿跡起來。
除此之外,營造出機會均等的公平用人環境也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現在的社會用人環境,各種拼爹拼權拼關系拼后臺的潛規則可謂是泛濫成災。官二代、富二代、窮二代所演繹出來的這種官位、貧富固化與世襲不絕的境遇,對于這些新生代農民工積極向上的沖動,更是一種重壓與阻斷,也讓他們的尋求更多地無助、絕望起來。對于這種壓制、扼殺人們向上進取心的社會用人環境,也必須對之進行根本性的變革,以把那些拼爹拼權之類的潛規則全部、徹底、干凈地擠兌出這種機會均等用人環境的營造之中。只有加大這種后天習得的心智、品德、才干、貢獻在這種均等機會公平博取中的作用和分量,讀書和學習才可能變得越來越高貴起來,更多的農村留守兒童才可能擺脫這種輟學打工、涉黑犯罪的運命。
2011年10月5日 初稿于論道書齋胡顯達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