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村是新農村建設標桿?
2005年10月,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十一五規劃綱要建議》,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p>
那么,符合這個標準的新農村,在全國究竟有多少呢?筆者沒搞過這方面的調查,沒有發言權。但我認為,至少有一個村符合這個標準,那就是江蘇的華西村?! ?/p>
華西村曾經很窮,“半月無雨苗枯黃,一場大雨白茫?!?,就是它當年的形象寫照。1961年,33歲的吳仁寶由此開始了對華西村前途的深刻思考和艱苦探索,率領華西人走上了奮斗之路。他們依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始終堅持集體所有制,苦干8年改造土地、興修水利,提前實現15年規劃;從小磨房、小五金廠起家,實現工業化……
40多年過去,華西村換了人間。現在的華西村,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派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壯觀景象:山北一望無際的田野是“糧倉”,山南鱗次櫛比的工廠是“錢莊”,中間鳥語花香的別墅是“天堂”。戶戶住別墅,家家有轎車,“華西”、“仁寶”成了名牌產品,2010年,全村銷售收入突破500億元。華西村人終于富起來了。
“華西村真富”,這大概是每個初進華西村的人發出的第一聲感慨?!案弧?,這個字簡單又不簡單。說它簡單,是因為單從字面上看,“一房一口還有田”,這大概是千百年來中國人對富字的最原始的理解。說它不簡單,是因為華西村突破了農耕社會對“富”字的理解,賦予了它遠為廣泛的涵義:富口袋,富腦袋,個人富,集體富,全國富,怎樣實現富,怎樣持續富……吳仁寶和華西人,愣是把“富”字寫出了不一樣的花樣?! ?/p>
“華西村真新”,這大概也是每個華西村游覽者發出的觀感。“新”,這個字簡單又不簡單。說它簡單,是因為單從字面上看,“一立一木一斤重”,這大概是千百年來中國人對新字的最直觀的解讀。說它不簡單,是因為華西村突破了對農村土地分散經營的理解,賦予了它遠為廣泛的涵義:山容新,河容新,田容新,村容新,廠容新,思想新,觀念新,怎樣實現新,怎么持續新 ……吳仁寶和華西人,愣是把“新”字寫出了不一樣的精神。
華西村成為“天下第一村”,靠的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一以貫之地堅持毛澤東思想不動搖,一以貫之地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一以貫之地地堅持共同富裕的理念不動搖,一以貫之地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實事求是,發奮圖強不動搖?! ?/p>
華西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一個先進典型,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面光輝旗幟。華西村的成功,為全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了一個值得總結、值得反思、值得借鑒,值得復制的全新模式。如果這個模式能夠在全國推廣,可以預期,在不久的將來,全國各地就將涌現出眾多更新、更大、更好、更強的“華西村”。
有人說,華西村模式不可復制,因為華西村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其實,這種觀點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我說華西村模式可以復制,關鍵是指精神、理念方面的。全國復制了小崗村模式,農村真正實現了中央確定的新農村標準了嗎?不見得吧!小崗村到現在還很窮,不僅沒有實現全村富,就連先富者也遠遠比不上華西人!從這個意義上說,小崗村的歷程,只可以當成教訓,只可以當成經驗,而絕對不可以當成新農村建設的樣板!
當然,小崗村的失敗實踐,也不是沒有一點現實意義,它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如果以私有化為主要特征的家庭經營不向采用先進科技和生產手段的方向轉變,不向以公有制為主要特征的聯合與合作的方向轉變,中國新農村建設就永遠只會停留在小崗村的水平上,那還談什么“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華西村用自己近5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建設新農村,只有走集體化的道路,才是新農村建設的必由之路!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華西村是中國新農村建設的標桿!
或許您對下列文章有興趣: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